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探究
2020-02-23高芳
高 芳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在其产生、发展、普及应用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历史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才得以呈现其美丽与内涵。各个民族的文化具有互通性和差异性。通过让学生面对文化冲突,不断提高文化意识,对不同民族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提高其热情和兴趣,从而促使其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每一种语言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语言能够最大程度地将文化差异表现出来。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传统文化、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利用多种资源
(一)利用教材资源
高中英语课本内容基本包括范文阅读、课后练习题、表达题、实际演练题和单词部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先给学生制订一个大体的学习框架,之后再不断填充、丰富内容。课本中的范文阅读是学生了解文化知识,实现个性化成长的一个很好的渠道,比如,苏教版牛津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2的单元话题是growing pain,选修7 Unit 1的单元话题是living with technology。如果教师能够利用好教材资源,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章静2015),同时让学生了解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培养其科学观念。总之,教材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教材资源,并根据教学实际适当补充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利用高考资源
高考命题的依据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高考试题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有利资源。目前高考试题内容越来越与世界各地的生活实际相融合,如中国传统服饰与其他国家服饰的差异,体现了文化多样性、各国文化交流、文化差异等多方面的知识。又如,2019年江苏卷高考英语试题涉及中国大国形象、5G发展现状与前景、生态环境与生活等内容,反映的都是实际生活,有助于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书内走向书外。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可以接触更多的本国文化和异国文化,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性,从而能更好地培养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利用外国文学经典作品
书籍是历史的见证者。利用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进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英语单词、更地道的英文表达,还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在学习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使自身的文化素养得以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介绍相关国外文学作品,并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过的国外文学作品,或者讲一些名人名言等。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外国文学课程,如经典文学作品选读,或者由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一些有注释的文学经典作品,或者发布一些讲解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慕课,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学习并写观后感。
(四)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能够对英语教学提供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自行浏览网络上的信息、利用多种方式(音频、视频、文档或图片)更为广泛地了解世界,了解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渐渐培养自己的文化意识。教师可以将课本内容和网络结合起来,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对异国文化的认识。例如,在教授苏教版牛津高中《英语》必修8 Unit 3 The world of colours and light时,教师不仅要带着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的文章、单词、句型、语法等,还要对相关的光与色彩的简单物理知识进行补充讲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如果教师没有相关知识的介绍,那么学生只能看到表面的、肤浅的内容,看不到文章背后所蕴藏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常识与物理知识。就The world of colours and light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预习,上网查找资料,作为课前展示的内容;教师在制作PPT时也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趣的关于色彩变化的知识,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注重学生的代入体验感
文化意识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不仅表现在学习能力上,还表现在思维方式上,是无法用分数衡量的。英语学习过程是参与、体验、实践、合作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学生表达情感、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代入感和生活代入感。例如:(1)举办英语文化知识竞赛,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让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增强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同时规范自己的英语表达;(2)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挑出英语表达能力较好或者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有趣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揣摩西方人的行为方式(岳月霞2011),然后各小组自行分配任务,最后上台展示。如此,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了解丰富的文化知识。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教授英语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过程(李振宇2017),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异国文化色彩。例如,在讲解某个英语成语、俗语或者名言时,教师可以适当讲解一些知识点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这不仅能让课堂变得有趣,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同时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方式、认知能力等逐渐养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增加学生与异国文化的接触机会,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具有全球观念,还可以让他们在接触和了解了异国文化之后,能够清楚中外文化差异,有选择地吸收外国文化,进而提高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分享英语流行音乐、流行美语和讲解名人故事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例如,在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和圣诞节时,教师可以搜集更多有关节日的信息,如庆祝方式、饮食习惯、节日起源、节日意义等,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教师要树立标杆作用,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英语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知识复制的过程,而是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目标和计划,使教学系统化,并根据需要适时、合理地补充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