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微信公众号运营经验与发展策略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师盛校园助手”为例
2020-02-23贾凯鸣
贾凯鸣
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22
师盛校园助手是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自发组建的微信公众号,“小助手”自成立之初即定位为“服务型”的公众号,其功能定位是“第一时间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资讯和校内外热点事件,全面打造内师大学生的网络平台,反映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做内师大有态度的公众号。”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不仅有了独具特色的新闻栏目《壹周播》,还通过技术的不断优化,完善“大学功能”和“学生有话说”这两个主页服务板块,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学子提供了及时便捷的校园服务。这其中包括查成绩、选课、放假通知、快递查询、二手物品交换、失物招领等方面的信息。“小助手”有运营平台工作人员11人,平均每周更新图文消息8篇,粉丝23800余人。
一、校园媒体运营经验
(一)准确把握学生受众心理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说:“传播媒介最重要的效果在于,它影响了我们理解与思考的习惯。”高校微信公众号的目标受众为校园里的老师、学生和其他工作人员。与大众传媒的受众相比较更为特殊,校园受众往往具有更高的受教育水平、更敏锐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也使得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对信息的需求量也更大。鉴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两校区的地缘因素和学院构成,校园省内户籍的学生和教职工占绝大多数。学校“小助手”正是把握住了这些因素,所做的热点新闻报道能够准确的选择有针对性的校园新闻,成功发挥了作为意见领袖的作用。发文类型和模式不仅符合了受众的阅读排序心理,也能够通过大众传播的方式重构受众对整件事的认知,对于校园公众视野中的焦点事件进行议程设置。
(二)深度挖掘校园选题
高校媒体的新闻在新闻的属性方面与社会新闻并没有差别,必须要具备真实性、时效性、新鲜性。但在新闻价值方面则和社会新闻略有差别。我国新闻学者成美提出的新闻价值的重点是“把交换价值作为衡量新闻的标准。”,对于社会新闻来说这是一条普适的标准。但对于高校的媒体新闻,最重要的关注点就不是市场经济价值了。
首先,把及时挖掘报道校园选题内容作为“师盛校园助手”的基本立足点。作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点培育的新媒体之一,2016年4月10日,师盛校园助手连续发布《师大东门切糕事件调查》《重新了解盛乐校车大爷》等校园相关系列文章,篇篇文章阅读量1W+,凭借优秀的内容策划和内容创作最终获评腾讯微校“全国校园公众号排行榜专家推荐奖”。也因为有这样的荣誉加身,“小助手”作为学校的主流媒体发声的宣传价值也更加明显。就小助手目前的选题来看,也考虑到作为校园媒体的特殊性,《壹周播》的头条多是学校或学院的新闻,接下来是国内国际的时政新闻。这样的选题不仅让订阅者第一时间了解到一般很少关注的学校动态,也使“小助手”积极的发挥着“把关人”的作用,紧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认真宣传学校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最新进展,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实现了宣传价值所要求的教育价值。
其次,“小助手”代表的不仅是新闻传播学院的形象,更代表着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品牌形象。高校品牌形象的宣传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受众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展现的行为、精神特征的总体认知和评价。“把关人”实际新闻选择的过程及其结果体现,总体上就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这就要求“小助手”通过筛选正向新闻热点,创新编辑方式,不断提高新闻业务水平,同时也要多渠道的了解学校工作的最新动态,深入采访报道优秀师生典型事迹,使学校的综合软实力得到良好的展现。除了报道过校车大爷之外,还分别报道过来自社会民俗学院与数科学院的优秀学生侯佳莹和高玉炜。这两篇文章不仅都获得了很好的点击量,从评论中能看得出广大师生的认可和赞扬。这样的选题“把关”在宣传学校办学质量和传播学习的正能量两个方面都体现出了“小助手”敏锐的新闻嗅觉和深厚的新闻功底。
(三)积极扩展校园服务
由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两个校区距离较远,尤其是盛乐校区占地面积较大,教学楼、宿舍区等各个功能区较为分散,在校师生的校园信息流通往往存在延迟。而校园受众的学习、生活需求决定了其本身天然具有极高的粉丝黏度,所以在“新闻+服务”的基础定位上,“小助手”通过对校内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现有的技术支持开发了一系列满足学校师生日常学习和生活需求的服务功能。如:校园卡、成绩查询、失物招领、快递查询、二手物品置换等信息服务功能。除了开发常规校园服务功能,在活动内容的策划上也以满足校园受众的需求为基点出发,考虑到短期节假日学生留校,“小助手”针对节日特点主动寻求外联,成功开展了“内师大定制中秋月饼”的特色活动。这些功能的开发从在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服务用户为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本校学生受众对公众号的忠诚度。
二、校园媒体运营状况分析
(一)优势
1.稳定的订阅者群体
大学生群体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之一,具有接受能力强和同质性高等特点。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相同的生活环境,自然而然的使他们通过“人际传播把整个社会‘粘合’成形”。通过在盛乐校区的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校园受众的关注信息类型分布在新闻、娱乐、教育、专业知识、社会人文、美食、美妆等领域,超过六成的长期订阅者的订阅原因都选择了“对在校生活有帮助”,这也是为什么“小助手”在两年内的订阅读者量达到了两万多,而且粉丝量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专业化的编辑团队
现在“小助手”编辑团队的11人均为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的在校学生,运营校园媒体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新闻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更是深刻体会新媒体发展的捷径。而作为新闻系自发组织的“小助手”,在实际运营中除了院校老师的专业指导,从选题到策划编辑都是学生自发组织探讨,因此在内容上选择的都是贴合了绝大多数学生订阅需求。因此,与其他学校或者院系的公众号比较起来,新闻系的学生在专业素养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3.优质的资源和便利的采访环境
“小助手”在起步不久后便赶上了“部校共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央视名嘴及新闻界、学术界的专家纷纷通过大讲堂与学子面对面授业解惑。“小助手”抓住了机会通过与网站合作的讲座直播,使阅读量翻了两番。在此之后,由于这样的优秀资源共享机会也越来越多,“小助手”通过不断完善运营模式和改进宣传策略,在学生中的人气也逐渐积攒起来。大学校园相比外部社会环境更加安全和自由,人员构成也十分单一,不管是进行街访还是约谈,学生们的积极性都比较高,校园类新闻素材的数量较多,在获取新闻素材方面较为便捷。
(二)劣势
1.校园环境封闭,新闻选题狭窄
内蒙古大学师范大学的校园环境具有两面性,赛罕校区位于市区,选题和外部支持可供选择的选项较多,而盛乐校区远在郊区且相对封闭,可供取景地点比较固定,可以进行的娱乐活动类型比较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小助手”的内容只能囿于盛乐校区,缺少与外校和社会的互动。
2.发展资金匮乏,设备水平落后
目前“小助手”的所有活动都属于学生自发组织或与呼和浩特市的其他商业公众号达成合作,并没有成立专门的项目基金。可使用的校外社会资源较少,更大范围和规模的活动超出了“小助手”的运营能力范围。加之现在“小助手”并不能够将流量大规模变现,所以很多优秀的选题策划只停留在讨论阶段。
内容上“小助手”以图文消息为主,视频类的内容在制作上比较简单粗糙,由于学院提供的拍摄器材老旧,后期编辑软件对画面清晰度压缩比较严重,导致画面清晰度不高。
3.内容形式单一,创新能力欠缺
由于参与运营的学生来自本科的低年级,除接受课堂的理论课程较多外,并没有很多校外实践的机会。加上对媒体融合和新媒体运营的理解不够深刻,内容生产的整体思路偏感性化和单一化。例如,在围绕毕业季的选题上,制作的内容多以同窗情谊和对学校生活回顾展开,而忽略了毕业生最关心的就业和考学问题。在制作形式方面,除图文消息外,视频采访内容以学生校园街采为主,对于热点新闻和爆点事件的报道也局限于照搬其他平台发布的新闻,没有通过自己的理解二次加工或新媒体形式的内容制作。
三、校园媒体的优化路径与策略
(一)夯实业务,提高新闻生产能力
针对目前微信传播的微、快、互动性强等特点,“小助手”应该开发更多具有内蒙古师范大学特色的新闻内容。内容形式的丰富不能和内容的质量划等号,想要在提高阅读量、增加订阅读者、扩大媒体影响力和提升传播力,就要生产出更多具有鲜明特色的优质内容。在内容生产中要运用“长尾理论”来挖掘校园生活内的“小”话题,从思维上改变传播者单向输出的现状,多将镜头留给师生,多关注师生日常的衣食住行等,这些“长尾”会由于关注人群的逐渐递增,最终转化为校园受众乃至社会群体关心的热点话题,这样师生才会越来越喜欢从校园媒体上获取有关学习和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信息。
在实践方面需要平时对优秀的高校媒体公众号内容进行学习和积累,策划前充分讨论力求选好报道的角度和深度,提高内容的时效性和可读性,发布后做好针对读者反馈的总结和反思。在新闻理论方面,除了广泛阅读相关专业的书籍外,也要注重加强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只有将理论内化为知识养料才能源源不断的为创新思路输送能量。同时校方应适当增加实践项目的资金扶持,完善学校的演播室、摄像、录音等媒体设施,让低年级的学生在校内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和自主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学生也应当抓住与校外媒体联合活动或是业界专家进校园讲座的机会,开拓视野更新思路,为日后的实习与工作积累经验。
(二)找准定位,提升校园服务水平
高校校园媒体不仅是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具,也是树立学校形象、创造校园文化氛围和服务师生教学生活的重要资源。“小助手”作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比较有代表性的宣传平台,除了要依靠出色的新闻产品立足,更要依托便捷高效的服务功能来进行长远的发展。不管是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还是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都处在身份转换的关键时期。既有对校园和学生群体的强烈依恋,也有获得社会认同的强烈需求。这就要求“小助手”在服务功能的设置上充分把握学生受众的信息和情感需求,明确自身传播信息、把握舆论和服务学生的职能。
通过与学校的后勤、行政、教务等部门积极沟通,将校方掌握的大量公共数据与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小助手”的公共服务项目设置,不仅可以增加用户黏性,也会让其自身具有难以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可以在现有服务功能的基础上融入校园一卡通、校园网套餐、空余教室查询、校园地图等功能。不仅可以避免其他校园生活类型APP对受众的分流,也可以形成更强大、更人性化的校园服务体系。
(三)改进管理,优化媒体资源配置
从2014年开始,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就在媒体融合方面开始了初步的尝试。在新媒体版块开通了各个平台的账号,对以往校园媒体以校园网、纸质报纸、广播为主的传统形式做出了改变。过去各自为政的媒体运营模式具有单向传播思维的弊病,不仅在运行上缺乏合作沟通,采编流程也是完全独立的。在对校园媒体进行整合统一后,运行机制不仅会更加完善,在新闻生产的采编模式上也可以实现“一次采集、多种 生成、多元传播”的融合发展。
2016年1月,内蒙古师范大学依照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签署的共建协议,整合文学院、蒙古学学院、传媒学院相关学科成立了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三个本科专业,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与传播两个硕士学位点,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近千人。院校机构改革后,“小助手”可以吸纳其他两个专业的新鲜力量,弥补自己在动手能力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论特长和新闻敏感性。这对于“小助手”的进一步成长将是一个取长补短的绝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