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院校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

2020-02-23夏林艳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应用型

夏林艳

(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举办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随后,各高校逐步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转型,以便更好地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稀缺资源如何进行有效合理配置的科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贸易类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基础课程,是学习宏观经济学以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其培养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经济学原理与经济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经济学现象,能够对经济数据做出正确的解读,这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很多高校的微观经济学课程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均不好,这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结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显得非常重要。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一)知识点较多且比较抽象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家庭、企业等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分析他们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包括消费者行为的效用论、生产者行为的生产论与成本论、市场结构以及一般均衡论等内容,知识点较多且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很多知识点容易混淆,如效用论中的边际替代率与生产论中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土地和租金部分的租金、准租金、经济租金的区别,这些易混淆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此外,微观经济学教材中很多概念都有相应的英文缩写,有些缩写差别很小,如MRS与MRTS代表的含义截然不同,部分学生记不住这些英文缩写,更不用说理解与运用了。

(二)图形与数理知识较多且复杂

微观经济学课程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是经济模型与数学分析,在西方经济学看来,经济现象是简单还是复杂均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加以分析,因此微观经济学教材中有很多的数学关系、函数关系式以及图形。要想对这些内容做到完全理解,需要学生深刻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如成本论中的短期成本曲线综合图,该图包括7个不同类型的短期成本曲线,要想理解这7条曲线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弄懂这7条曲线的概念及各自的特征。在涉及到消费者均衡、生产要素最优组合、完全竞争企业短期与长期均衡的图形与计算方面,对于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其畏难情绪尤为明显。此外,微观经济学章节知识点之间逻辑性与连贯性很强,然而大多数学生学到后面章节时,前面学习过的内容基本忘得差不多了,难以建立有效的知识链接,如在学到交换、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时,需要借助无差异曲线和等产量线进行分析,然而大多数学生已不记得具体的学习内容。

(三)实践环节缺失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够把所学知识与技能有效运用到社会实践中,然而在微观经济学实际教学中却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环节的现象。首先,这与其课程内容较多有关,理论知识庞大使得教师不得不在课堂上大量讲授基本知识,加之有些高校微观经济学课时设置较少,课程内容能够在教学时段内讲完已属不易,没有时间去进行实践教学。其次,微观经济学中包含很多严格的假设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真正满足这些条件的微乎其微,如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所有的资源都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信息是完全的,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真正符合这四个条件的市场是不存在的。最后,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较差,专业敏感性较弱,缺乏对生活中经济现象的总结,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微观经济学课程太难、学完没用的想法。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微观经济学一般开设在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此时学生专业基础较为薄弱,尚未形成经济学思维方式,突然接触到知识点多、图形复杂、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的课程,学生明显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这也是该课程挂科率高的原因之一。另外,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差。高中时期学校及老师管得严,学生还能够保证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去学习,进入大学后一些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发生改变,以较为懈怠的态度面对学习,逃课现象时有发生,有时候即使人在课堂上也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知识点,课堂听不懂,课下不复习,学习难度越来越大,时间一长更不想学习该课程了。

(二)教师方面

部分高校微观经济学课程课时仅为48学时,内容多、时间紧,这使得不少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只关注内容有没有讲完,鲜少关注学生有没有听懂、能不能学以致用。在教学方法上,受限于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很多教师采用的仍是满堂灌的讲授教学法,课上讨论较少,与学生互动性差,课堂枯燥沉闷,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另外,一些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多以应届毕业生为主,这部分教师的典型特点是社会实践经验较少,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缺乏社会实践的教师来说可能无法胜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任。另外,新的教学技术与教学手段不断涌现,加之社会经济形势变化较快,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是专业知识要扎实,另一方面也要把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课堂中,以增加课堂趣味性与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然而做出改变总是痛苦的,故教学改革的目标迟迟难以实现。

(三)学校方面

受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的影响,在教材的选用方面,不论是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工程的《西方经济学》均呈现出理论知识多、图形多、案例少的特点,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在课时设置上,多数高校微观经济学为48学时,如果再加上学期中间因放假耽误的课时,实际授课时长一般都低于48学时,学生学习时长进一步压缩,教师只能挑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期末常考的内容进行讲解,没有时间补充大量的案例,更别提理论联系实际。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多为闭卷考试,考试内容多偏重识记类知识,基本没有开放性题目,学生难以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只求课程及格的学生来说,只要平时成绩足够高,期末卷面成绩达到40分左右,该课程就能及格,这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三、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为了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层面

学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学校学习氛围、教师教学技能等外在环境固然重要,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内在原因也很重要。对于学生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一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大学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微观经济学不仅是专业基础课,也是经管类学生考研时必考专业课科目之一,学生要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去主动学习。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情况不太相同,同样的学习方法有人事半功倍,也有人事倍功半,不要盲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效率才会提高。三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针对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现象或经济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尝试用所学的经济理论做出解读,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与教师、同学进行主动交流,进而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教师层面

教学改革的真正落实仍在教师。对于教师来说,在实际授课时也需要做出改变:首先是教学方法,把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中,增加课堂趣味性与互动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到的知识可以用来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其次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如微课、慕课等形式,增加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积极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课—课下复习的好习惯,线上线下两手抓,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最后是教师要与时俱进,采取多种方法提高知识的储备量与教学能力。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及时查缺补漏,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努力向双师型教师的标准看齐,同时关注身边的经济热点,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校层面

学校可以从三方面做出改变:一是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考虑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建立完善的教师管理与考核机制,做到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定期举办教学技能大赛,选派优秀教师进行研修学习。二是改善课程考核形式。单纯的记忆性知识的考察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考试题型设置上可增加案例分析、经济热点等内容,兼顾基础知识与实际问题分析能力,除此之外,还可加入调研活动、小组汇报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是掌握好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的度,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缺一不可,既要保证足够的理论授课时间,也要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引入实验教学,运用经济学沙盘模拟微观经济学的运营过程,让学生体验消费者、厂商、政府三种角色在经济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猜你喜欢

微观经济学应用型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简明经济学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微观的山水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微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