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油菜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02-23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菜籽油油菜四川

蔡 臣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油菜不同于粮食作物,亦油亦菜亦花,食用菜籽油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油菜薹是美味的蔬菜,油菜花不仅可以发展观光农业——赏花,还是蜂蜜的最重要来源。四川是油菜的主产区和优势区,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播种面积的减少,四川的种植优势更加凸显,将成为我国第一油菜生产大省。因此,做强油菜产业对四川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四川油菜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常年油菜种植面积107~120万hm2,总产250~300万t。据四川省农业厅统计,2018年我省油菜种植面积达122万hm2,总产量290万t,形成了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川东北、川西高原和盆周山区四大油菜主产区。种植面积大、政府各级部门重视、农户种油积极性高、科研院校的科技支撑能力强,做强油菜优势产业的基础已然夯实[1]。

1.1 四川油菜加工消费情况

菜籽油是川菜“三大魂”之一。四川城乡居民具有偏好菜籽油的消费传统,随着川菜“走出去”战略深入推进和川派火锅底料菜油化发展,四川菜籽油的刚性需求潜力持续增加。特别是浓香型小榨油以其独特的色、香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浓香小榨菜籽油价格稳定在14000元/t左右,高于国内其他压榨菜籽油8000元/t、进口菜籽油7100元/t的价格。目前,全省菜籽油常年消费量达120万t左右,自给85万t左右,仍有35万t左右的缺口需从外调剂。在当前中美贸易战不确定性增加的前提下,国产替代进口,解决食用植物油和饲料蛋白“卡脖子”的问题势在必行,将进一步激发本土油脂消费[2]。

1.2 四川油菜多重开发利用情况

油菜兼具“菜、花、蜜、油、肥、饲”多种功能,具有现代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近年来,我省在菜油两用、菜蜜结合、农旅融合等方面作了大量探索,全省建成稳定菜油两用基地2.33万hm2,打造了一批以中国·成都(金堂)国际油菜花节、广汉·西高油菜花乡村旅游节等为代表的景区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典型,培育了一批以绿色油菜籽、绿色蜂蜜“双产双收”示范基地,推动油菜产业链延伸助推价值链提升,增加群众收入和种植效益。同时,在高原藏区充分利用其独特自然生态优势,以高端油脂产品开发和饲用、花用结合,发展高端生态油脂、草食畜牧业和藏区旅游,进一步拓展了油菜功能利用模式。

2 四川油菜产业竞争力分析

本节通过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对四川油菜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测算。

2.1 竞争力指数分析

表1、表2与表3分别测算了四川油菜产业效率优势指数(EAI)、规模优势指数(SAI)和综合优势指数(AAI),并与国内部分油菜产业大省进行对标分析(图1)[5]。

如表1所示,2000~2017年以来,四川油料效率优势指数基本维系在0.9~1的水平,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对标省份相比,目前四川油料产业效率优势指数落后于江苏省、河南省、广东省、山东省和安徽省。

表1 2000~2017年四川与国内部分省份油菜产业效率优势指数(EAI)

表2 2000~2017年四川与国内部分省份油菜产业规模优势指数(SAI)

表3 2000~2017年四川与国内部分省份油菜产业综合优势指数(AAI)

如表2所示,2000~2017年以来,四川油料规模优势指数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且规模优势指数日趋凸显。与对标省份相比,四川油料产业规模优势指数目前仅次于湖北省。

如表3所示,从油料产业综合优势指数来看,2000~2017年以来,四川油料产业综合优势指数在规模优势带动下保持平稳上升态势,从2000年初1.03提升至目前1.34。在所对标省份中,四川油料产业综合优势指数落后于河南省和湖北省。

3 四川油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根据前节的四川油菜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川油菜产业虽然体量大,但与国内其他油菜产业大省相比,在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方面与湖北、江苏、河南等相比仍有差距。具体来说存在如下问题。

3.1 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种植比较效益低下,确保油菜面积稳定面临更大挑战

生产成本不断快速上升与油菜籽价格持续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种植油菜的微利性与增加农民收入矛盾更加突出。同时,油菜规模种植扶持力度不够,机械化收获技术短板尚未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明显滞后。2018年,全省从事粮油产业的合作社有6680家,开展油菜规模种植的合作社不到1000家,2hm2以上油菜规模种植面积仅8.5万hm2。规格经营主体数量不足,烘干、仓储物流等产后服务能力薄弱,全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随着50后、60后劳动者渐渐老去,以家庭自给自足式为主导的生产方式将难以为继,油菜产业存在断崖式下挫的风险逐步加大,“谁来种油”“怎么种好油”的问题值得重视。

3.2 产品精深加工薄弱,龙头企业带动不足,品牌建设滞后,推进产业提质增效面临更大挑战

目前,省粮食局入统规模以上油脂加工企业131家,菜籽油加工企业作坊4000多家,近七成油菜籽流入小作坊,“小杂乱”加工经营模式较为普遍,加工方式以初、粗加工为主,大多只能生产菜籽毛油、二级菜籽油,基本无精深加工产品,油菜籽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低,精深加工增值率仅有 40%~6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0%~400%。缺乏经营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本土核心龙头和市场认知度高、影响力大的知名名牌,绿色生产、加工标准不统一,仍是制约四川油菜绿色高质量发展、全产业链发展的瓶颈。

3.3 科技创新不足,农业科技转化与产业对接不紧,促进油菜科技推广应用面临更大挑战

具有突破性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不多,高产、高抗、高油、适应全程机械化的突破性品种匮乏,轻简化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集成研究有待加强,“天府菜油”行动缺乏绿色道地原料生产标准等。同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畅,特别是集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于一体的成果转化机制探索不够,科技创新转化不能满足油菜生产发展的需求。

4 提升四川油菜产业竞争力对策

4.1 坚持绿色发展和市场需求导向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优化生产结构,着力打造一批油菜产业绿色高效发展的“示范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油菜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布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依托粮油绿色高产高效等项目实施,集成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示范推广一批高产、多抗、优质、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引领带动粮油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4.2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建立健全全省油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出台相关财政支持政策,集中、优化、调整相关财政资金,强化资金投入保障。重点突出绿色道地原料基地、物流仓储服务、油脂加工改造提升、品牌宣传推介、农旅互动发展等方面的扶持导向,建立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社会投入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稳定投入机制。

4.3 健全科技支撑体系

创新油菜产业科技服务机制,落实科技专项服务经费。积极组织产业科技力量,重点针对突破性新品种、全程机械化等发展瓶颈问题创新研究,联合攻关,推动新技术、新品种、先进模式在粮油产业的应用。建立完善“品种选育机构+种业企业+加工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学研推一体化的农业科技创新应用新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落地。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组建“天府菜油”产业联盟,大力培育产业带头人,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4.4 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粮油产业投入体系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油菜产业发展投入的引导支持力度,促进企业、风险资本、个人等社会力量投入粮油产业发展,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风险资本和社会多方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提高我省油菜产业的整体投资强度,使油菜产业发展与我省国民经济相适应。

总之,四川油菜产业是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日常生活的基础产业,也是直接或间接为广大农村种植户提供现金收入的物质来源,还是维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持续健康发展的油菜产业对四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四川油菜产业的发展要以科技为支撑引领,以人才为根本,依靠科技创新,合理布局,发挥特色,优化结构,优质高产,适销对路,突出重点,持续稳步发展,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菜籽油油菜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菜籽油价格存在支撑宽幅振荡是主旋律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欧洲关注中国采购菜籽油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4
菜籽油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