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足球教学设计思路
2020-02-22刘菲
刘菲
在日常教学中,足球教师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还需要兼顾学生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因此,笔者结合足球技能教学的相关经验,介绍小学低年段足球教学的设计思路,探讨如何在小学低年段足球教学中落实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培养体育品德的目标,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重视技能学习和体能练习,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技能和体能是学生运动能力的重要表现,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还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协调、灵敏和力量等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1]。因此,足球教师在进行技能教学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体能的提升,体能练习可以采用过程体能与课课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技能教学循序渐进
结合小学低年段学生的学情,在足球技能教学中要做到循序渐进。如,在《双脚交替踩球》一课中,进行四级挑战的学习目标,分别为:第一级,原地双脚交替踩球;第二级,原地顺(逆)时针绕圈双脚交替踩球;第三级,行进间双脚交替踩球练习;第四级,行进间双脚交替踩球过障碍。这四级练习内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能够满足学生不同水平能力的需求。同时,让能力稍强的学生或已达到某一级标准的学生可以进入下一级内容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足球教师灵活地培优辅差,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2.体能练习穿插融入
小学低年段的学生骨骼和肌肉都还处于发育阶段,单一时段密集的高强度的课课练(每节课放松练习前进行)的体能练习,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同时,对学生的健康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足球教师可以采用体能练习和课课练结合的形式,即将体能练习穿插在足球技能练习之中,并采用低强度补偿体能等方式进行授课。如,在《脚内侧传球》一课中,足球教师让2名学生1组进行脚内侧传球练习,当其中1名学生将球用脚内侧传出后,在等待对方将球传回来的间隙原地做3次高抬腿。这样,学生在练习脚内侧传球技术的同时,也兼顾了体能练习。在课课练的体能练习环节,因足球课下肢力量练习较多,但核心肌群锻炼较少,因此可以设计仰卧举腿和仰卧交替抬腿,并将其控制在较低强度内,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腰腹力量。
二、重视运动习惯和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具体包括锻炼习惯、健康知识、情绪调控和环境适应。足球运动作为一项体能消耗较大,且存在一定运动风险的运动,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健康行为培养的重要时期,危险意识较差,容易盲目表现自己。因此在授课的时候,足球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对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预防运动损伤、消除疲劳等内容,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1.健康运动习惯融入细节
足球教师对学生运动习惯的指导应该表现在各个细节之中,如,在足球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自由慢跑和足球操练习时,提醒学生在正式运动前要让身体机能和肌肉达到最佳状态,防止受伤,让学生养成运动前需做好热身活动的习惯。此外,由于足球教学受到场地、空间和多種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足球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让学生学习与足球运动有关的健康知识,以及运动场地的选择、服装的选择,预防运动损伤及受伤处理等相关知识,同时提醒学生在足球课期间如感到不适,需立刻停止并告知老师,以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2.健康知识渗透贯彻始终
健康知识的学习应该贯穿整个足球课。如,在教授足球技术动作的练习间歇时间,足球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放松的重要性,然后边向学生讲解消除疲劳的要领,边带领学生进行放松。学生经过一定强度的运动后,身体的水分平衡也会发生改变,因此,足球教师在总结部分还应再次强调运动后科学补水的知识。这样,足球教师虽然没有花时间集中讲健康知识,但重要的健康知识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学生也能够多次学习和巩固相应的健康知识。
三、重视课堂规则和团结合作,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对于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是体育学科内在的道德原则和人格塑造特质。它内涵丰富,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足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有着明确的运动规则和团队合作要求,这些正契合了体育道德中的遵守规则及体育品格中的团队合作的培养目标。
1.强化练习规则
遵守规则是体育品德中的重要内容。小学低年段学生对足球运动充满好奇和兴趣,如果课堂常规没有落实好,容易造成失控的情况[1]。因此,足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课堂常规,尤其是培养学生对不同哨音的动作执行力。如,当足球教师发出“哔——”一声长哨音时,表示足球教师有重要事项讲解,全体学生需将足球抱在胸前并面向足球教师原地站好;当足球教师发出“哔哔——哔哔——哔哔”连续短促的哨音时,表示警示,学生要注意自己是否存在危险行为并及时调整。
遵守规则不仅体现在课堂常规上,更体现在每个技能练习过程当中。每节课的技能练习内容不同,学生需要遵守的规则也不同。小学低年段学生在练习足球的过程中,易出现过于兴奋、不遵守练习规则等问题,这不但会影响运动技能的学习,还可能会发生意外,因此,足球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强化练习规则。如,在《双脚交替踩球》一课中,涉及多项练习内容,每一项练习都应该制订相应的规则并要求学生遵守。如,在原地双脚交替踩球和原地顺(逆)时针绕圈双脚交替踩球练习中,应要求每名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在足球场地中任意选取1处位置练习,且不能干扰到其他学生。在行进间双脚交替踩球练习和行进间双脚交替踩球过障碍练习中,应要求第一名学生完成练习与第二名学生击掌后,第二名学生才能出发,同时要避免碰撞他人。通过强化练习规则,让学生明白在练习时必须遵守规则,从而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体育品德。
2.巧设合作项目
团结合作也是体育品德中的重要内容。足球是一项集体性的运动项目,很考验队伍的团结合作能力。如,在《脚背正面踢球》一课中,足球教师让2名学生一组,共同练习脚背正面踢球技能。一名学生需要用脚踩住足球,另一名学生用脚背部位踢球,练习一段时间后,2名学生交换练习。又如,在《脚内侧传接球》一课中,足球教师让2名学生一组进行比赛,2名学生面对面站好,中间用2个标志桶摆成“球门”,看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能让足球通过“球门”的次数较多。这些练习都能在训练学生足球技能的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霄潇.小学足球教学中的四个“关注点”[J].中国学校体育,2015(11):44.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校园足球教科研普通课题“小学低龄段校园小足球活动的实践研究”(立项号:19SXZPT030);广东省教育学会2018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多元化校园足球活动体系的校本构建研究”(立项号:GDXKT150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