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差异化材料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2020-02-22高岺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甘蓝科学材料

高岺

材料作为构建活动的关键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活动的实施形态和幼儿的体验。科学探究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离不开与材料的互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都要以探究材料为基础。这要求教师应用差异化材料,支持幼儿展开多维观察与对比。我们结合教育实践经验,探讨出在幼儿科学探究出活动中应用差异化材料的策略。

一、提供多种材料,构建丰富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材料在“量”方面的多样性,是体现差异的基础。教师投放多种材料,既可以促进幼儿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是幼儿开展对比、综合等逻辑思维活动的基础。

例如,在“玩纸游戏”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纸,包括报纸、瓦楞纸、铜版广告纸、泡沫纸、锡纸等,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观察这些纸质材料的特性。幼儿平时发现纸张会被打湿,便将各种类型的纸放在盛水的容器中探索,进而发现所有的纸张都会被打湿,只是被浸湿的时间不同。另外,幼儿还在操作多种材料的基础上,观察了纸张的易折性,发现纸越厚越不易折,而且纸张表面的涂层会影响到纸的易折性。教师通过提供多种材料,为幼儿构建了丰富的环境,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控制投放层次,引导认知发展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认知与操作是相互依存的。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活动以知识、预测和兴趣为基础,因此教师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要顺应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控制材料投放的层次。可以先用少数材料引出某个典型现象,待幼儿对相应的科学现象建立直观的感知后,再投放更加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探究。

如大班活动“会变色的紫甘蓝”,教师先提供紫甘蓝溶液、白醋以及滴管、试纸等材料,通过操作,让幼儿观察紫甘蓝溶液和白醋混合时变成的红色液体。当“变色”的生动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后,教师再放手让幼儿分组操作,将柠檬水、苏打水、盐水、雪碧等溶液与紫甘蓝相融合,从而观察到更为复杂的现象。这种由一及多、从简单到复杂的层次性材料投放,为幼儿的认知发展铺设了阶梯。

三、顺应发展差异,自主使用材料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用差异化材料,符合开展科学领域学习的客观规律,也有助于顺应幼儿的个体发展差异。材料的多样性为活动的实施方式创设了弹性空间,幼儿可以基于自身兴趣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操作,并控制操作活动的进度。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幼儿以个性化的方式自主使用材料。

开展“有趣的膨胀”活动时,教师提供了黄豆、茶叶、胖大海、干木耳、面膜纸等材料,意在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方法让材料膨胀起来,感受这种常见的物理变化现象。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设立材料专区,幼儿可以自主选取材料用于探究。如有的幼兒平时见过父母饮用胖大海,对这种材料最为感兴趣,最先使用了这种材料。与此同时,幼儿使用材料的数量也不同。如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在等待材料膨胀的过程中,再去取另一种材料开展探究。能力较弱的幼儿则专心使用一两种材料。这样的活动实施方法避免了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幼儿,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实施归纳总结,促进经验整合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投放差异化材料时,幼儿虽接触了许多材料,但是形成的经验有些零散。尽管幼儿在观察和操作时会经历内隐的综合比较过程,但是幼儿的思维能力总体仍然较弱,需由教师引导幼儿归纳总结,促进幼儿的经验整合。

如在开展“静电的奥秘”活动时,教师投放了橡胶棒、塑料尺、木尺、钢尺、硬币、铁勺、梳子、气球、铅笔屑、木屑、皱纹纸等材料。幼儿通过摩擦制造静电,再尝试把它靠近其他的物品。在探究活动结束后,开展了谈话活动,教师先让幼儿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再将不同幼儿的陈述归整起来,说明塑料物品较容易产生静电,但是金属物品不太容易产生静电,以此帮助幼儿在不同的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加深幼儿的科学认知。

总之,差异化材料可以为科学探究活动搭建适宜的支架,为幼儿的思维与操作活动提供便利。教师要重视对材料的投放,引导幼儿自主选用材料,并基于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特点优化师幼互动,以此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甘蓝科学材料
变色的紫甘蓝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厨房色彩游戏
可爱的小瓢虫
紫甘蓝
材料
摇摇鹅
科学拔牙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