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泉州市对外经济发展分析
2020-02-22苏奕鸿周泽海
苏奕鸿 周泽海
【摘 要】福建省泉州市作为古海丝之路起点,对外贸易一直是泉州市经济的主要支柱。本文依据泉州市统计局2020年2月-11月的公开数据,对泉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进行分析,提出新冠疫情背景下泉州市对外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若干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新冠疫情;泉州市;对外经济;发展
沿海之滨的泉州市,依靠得天独厚、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条件,自古代以来,便形成了以对外经济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在元明时期更是成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改革开放以来,敢闯、敢拼的泉州人更是力争上游,依靠浓厚的商文化、港口文化,取得了令全国瞩目的成就。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得以对外经济为重点的泉州市实体经济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一、泉州市2020年2-11月份对外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从泉州市统计局公开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自2020年2月以来,以上一年同期为基期的泉州市1-2月对外进出口总额便出现了-11.5%的负增长率的局面,实现了257.46的进出口总额,随后伴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迅速蔓延,泉州市进出口总额在3-4月更是出现了-17%的负增长,较上一月份(2-3月)的11.5%出现了6个百分点的下降,说明此时新冠疫情对泉州市的对外经济产生的影响日益加重。而这一趋势更是在4-5月达到顶峰,进出口总额较同期实现-20.7%的负增长。此时新冠疫情对国外部门的影响达到了最大,各国纷纷出台的贸易禁令、海关封闭等都导致了以制造业为核心部门的泉州产业海外订单的大幅减少,同时国内新冠疫情也尚未得到十分有效的控制,使得泉州制造业部门又面临着国内外两部门经济需求的双重减少,从而导致-20.7 %的最大负增长率。而在随后的几个月中,随着国内企业复工,经济开始逐渐正常运作,泉州市进出口总额的负增长也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实现些许缓和。在5-6月份实现了从-20.7%到-16.4%的进出口总额负增长减少的逆转。而随着中国经济的正常化运转,中国对疫情的较好控制使得泉州市在随后的月份中以实现了6-7月、7-8月、8-9月、9-10月、10-11月五个月份的-16.2%、-13.7%、-9.6、-9.2%、-6.5的负增长的逐渐缓和并向往年正常化情况的趋近。
二、新冠疫情对泉州市对外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一)国内资金分配优化有待提升,有效资源利用不足
根据泉州市统计局数据,2020年2-11月份共10个月度,只有5月金融机构对境外贷款数额较去年同期相比实现增长,而在其他的九个月份之中,其境外贷款同期变化比值均为负值,2月、3月、4月分别以-0.2%、-0.9%、-0.6%较去年同期形成减少的态势,而6-11月更是以-0.7%、-1.7%、-1.7%、-2.5%、-2.6%、-2.3%形成对外贷款减少的趋势。金融机构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在有效降低了自身系统性风险的同时却增加了出口企业的系统性风险,抑制贸易进行。在央行实行量化宽松的背景下,对外贷款的减少,促使资金最终形成内耗,国内货币供给的增加伴随着国外人民币流出阻碍,这都使得进出口减少降低福利的同时,抬升了通货膨胀,造成了今年以来较高的物价水平,这都说明了银行等金融机构配置资源上存在的不足与欠缺。
(二)对外引资庞大,外资使用效率较低
2020年泉州市作为著名侨乡受到外资倾注的数额是巨大的,在1至2-11月其受到的外商投资分别为:18.62、35.34、103.46、108.06、131.17、134.61、143.71、195.08、210.50、218.04亿元。全年共实现218.04亿元外商投资,然而这一巨大的外资引进数量并未伴随着有效的外资使用效率,2-11月其外资实际使用率分别为:25.99%、41.37%、18.29%、19.11%、22.48、22.04%、21.25%、19.80%、20.34%、21.13%。在已有数据的十个月份之中仅有3月的有效外资使用效率达到41.37%的较高水平,在其余九个月份其外资有效使用效率均在20%上下波动,五分之四的外资都未得到应有的实业产出与转化,在对外贸易上导致了空有其资却无其产出的局面,而这一局面导致出口存货的减少,而由上文所述国内通胀的形成,出口减少又伴随着国内进口商品较高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进出口均降低的局面。
(三)传统产业结构单一,出口依赖度较大
泉州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地,其产业多见长于纺织服装、鞋业、农林渔业等传统制造业。而在近些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之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转移已是不可阻挡之势。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新冠疫情导致的海外需求的减少,又因为这些产品较高的需求弹性,使得本就降低的需求由于较大弹性实现了放大效应。而较高的需求弹性其根本原因在于海外对于这些产品的依赖度较低,其可寻找的替代物或替代产地较多,一旦发生诸如新冠疫情这般对需求产生冲击的发生,便会形成对外经济贸易的剧烈变动,且造成的损害往往较难恢复且难以逆转。
三、对新冠疫情下泉州对外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促进金融市场自由化,实现资源市场最佳配置
正如上文所述,金融市场非完全自由化导致了市场难以将资源配置于最佳的生产部门,当与发生的特殊冲击相结合,便形成了通货膨胀与进出口总额降低并存的尴尬局面。因此,促进金融市场自由化,实现金融机构与国家政策产业更好更有效地 结合,才能促使国家货币政策实施具有更加良好的传导性与预期性。而金融机构也更应该在最小化系统风险的前提下,根据所在地实际产业情况,对金融部门所持有的绝资金进行“因地制宜”的配置,而不应以“风险唯一论”或“利润唯一论”来进行资源的配置。
(二)提高外资有效使用率,将外资转化为特殊冲击下的“缓冲垫”
外资作为本国部门外的资金来源,其有效利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往往是巨大且无法衡量的。将外资带来的资金优势积极转化为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将十分有效地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与福利的提高。同时,由于外资的特殊性,一旦出现新冠疫情这般对全球市场造成的冲击,其带来的缓冲效应在于其能通过引进资金将国外要素引进中国,并通过中国生产的商品重新流回国外部门。以此来形成国外资金流入国内产品流出的循环圈,这种更加坚固循环的循环将能承受更大的影响力的冲击。
(三)改变传统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以食品、纺织、机械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无法为泉州市带来较高依存度的对外经济贸易结构。基于原有的产业结构形成对外贸易是脆弱的,而此次的新冠疫情影响就证明了此番结论。因此,重点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技术产业能为泉州市对外经济贸易格局带来更加具有竞争力的结构,使得国外能产生对泉州商品的更高依赖性。泉州拥有着较大资本存量与劳动力,依托于“国际工业城市”的新规划与“闽三角”的偌大红利,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会是未来泉州对外经济产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敏.泉州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20,39(06):49-54.
[2]郑增辉,郭成宗.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港口经济[J].宏观经济管理,1997(08):54-55.
[3]顾雅超.新冠疫情下全球经济走势及中国经济的强韧性优势[J].西部學刊,2020(24):38-42.
[4]俞海山,刘芳,邱艳莉.FDI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J].系统科学学报,2011,19(8):93.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