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能源实验室建设攻关前沿科技难题

2020-02-22张通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26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张通

摘  要:能源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采,优质资源量持续下降,环境负外部性日益凸显,废弃矿井数量增多,矿井灾害突出。为保障稳定的能源供给,需要重视新能源与劣势传统资源开发利用,攻关核心关键技术,实现新能源的稳定利用和劣势传统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能源实验室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应对国内外能源局势变化,能源类实验室应紧紧围绕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体现国家意志、完成能源使命加强建设,具体以实验室政策革新、体制机制改革、人才装备资源管理及科技成果转化为重要抓手,实现尖端科研攻关人才培育,前沿科技难题攻关,核心装备技术研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关键词:能源安全  能源实验室  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9(b)-0253-04

Abstract:The stab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ergy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society. However, with the large-scale exploitation of energy resources, the quantity of high-quality resources continues to decline, environmental negative externalitie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number of abandoned mines increases, and mine disasters become prominent. In order to ensure a stable energy supply, it is necessary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ew energy and inferior traditional resources, tackle key technologies, and realize the stable utilization of new energy and the safe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inferior traditional resources. Energy laboratory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to undertake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o cope wi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ergy situation changes, should be closely around to meet national energy laboratory major requirements reflect the national will, complete energy miss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in laboratory policy innovation, institutional reform,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s the main fulcrum, realize the cutting-edge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 cultivating, cutting-edge technology difficult problem, technological cor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quipment, ensure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Key Words: Energy security; Key laboratory;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習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指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国可持续发展亟需“能源革命””。我国能源结构“缺气、少油、相对富煤”,其中2019年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57.7%,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72.5%、43%;中国工程院预测,205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还将保持在50%左右,煤炭仍将长期担负国家能源安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任[1-5]。然而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煤层赋存条件差异大,地质构造复杂,能够满足煤矿安全、技术、经济、环境等综合约束条件支撑煤炭科学产能和科学开发的绿色煤炭资源量只有5743亿t。按国家能源需求和煤炭资源回收现状,绿色煤炭资源量仅可开采40~50年,未来或将大面积进入非绿色煤炭资源赋存区开采,势必造成煤矿安全面临巨大难题[6-7]。

因此为保障国家长期的能源安全和战略储备,复杂劣势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开采攻关势在必行,重点实验室作为科学研究中重要载体,加强能源类实验室建设,攻关能源开发关键核心问题,促进能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必由之路,培育尖端科研人才,研发先进科技装备是核心保障。

1  能源重点实验室基本职能

能源实验室是能源领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技支撑,是先进科学技术与装备研发的主要载体和基本依托,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承担国家、省、市重大任务,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力量[8-9]。“产、学、研”协同,突破基础理论原始创新,攻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原始或集成创新重大精密仪器装备,为新能源研发及传统化石能源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提供科学保障,助力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2  能源重点实验室优化建设

2018年6月科技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称,到2020年实验室经优化调整和新建,总量保持在700个左右。其中,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300个左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270个左右,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保持在70个左右。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国家战略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重要力量,但还存在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世界一流领军人才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亟待深化等问题。为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能源开发、利用、转化及固废处理关键难题,培育能源行业领军人才,发挥重点实验室研发平台优势,需进一步深化实验室管理运行体质机制改革,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加大重大精密科研设备购置与运行,提高财政资金支持倾斜度,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和科研人员研发热情。

2.1 组织运行

重点实验室在党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支持主任与行政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职权,保障重点实验室的改革与发展。重点实验室以财政资助为主,融合知识产权授权、技术转移、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基金投资等多种资金形式,支撑实验室发展。

优化实验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源保障制度,战略布局,决策体系,科研项目,及人员配置。明确组织保障,战略发展方向,科研项目攻关具体责任分工。实行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并设立战略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科学规划实验室战略、科学研究方向和科学目标。建立开发流动、富有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完善人才流动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同时加大开发力度,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的工作方案,计划性实施科研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自主研制,保障科研仪器的高效运转和开发共享。重点实验室应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开展经常性、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加强专著、论文、软件、数据库等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专利申请、技术成果转让、国家级奖项申请,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周期性、制度化的绩效评价模式,完善年度工作计划与总结规划。

2.2 科研管理

重点实验室设定“统筹基础研究、前沿高新技术、战略性工程技术,组织开展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科技创新活动”的战略定位。减负科研经费管理约束,“包干制”科研经费管理,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基金、联合基金及自主基金设定、发放及阶段性验收。放宽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项目直接划拨至其人事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制定全职人员、双聘人员、柔性引进人员及流动人员科研任务,并开展业绩考核。规范行政服务人员职责,科学评价晋升人员职位职称。科研人员做到放眼全球,紧抓前沿,扎根原始創新,推进集成创新,集成重大科研成果,定期完成指标任务,行政人员做到监督与服务并举,完善规则制度,服务科技创新。基于国际形势、国内环境及国家重大科技需求,适时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

2.3 资源管理

重点实验室重视“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目标导向、阶段评估”的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原则,基于总体科技发展规划和目标,由研究中心、研究院和研究团队间进行统筹资源配置。重点将经费资源集中用于支持承担重要研究任务的核心团队,满足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等平台建设、科研业务和人才培养方面需求,确保实验室阶段性和总体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重点实验室建立大型仪器设备、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等资产的统一管理、开发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相关单位、平行机构的科研基地、公共平台、仪器设备等资源开展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利用国拨的条件建设经费和自筹资金,基于科研需求,统筹安排科研设备购置和基础实施建设,实验室委员会把关指引,避免仪器设备与基础设施的重复购置和重复建设。创新仪器设备与基础设施使用机制,切实实现共性资源共建共享,提升资产使用率,创造更多科研价值,促进更多科研成果产出。

3  重视科研人才

尖端人才是推动重点实验室顺利建设和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以实验室为平台,凝聚高水平人才、培养优秀青年人才,保障重点实验室原创性成果产出、重大科技突破及具备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保障国家使命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应重视人才管理,加大人才服务力度,拓宽人才服务维度。

3.1 加大人才引培力度

基于实验室学科发展及科技布局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分级分类设置杰出人才、优秀人才、青年人才岗位,满足科技领军人才需求、学科发展需求及工作计划需求,保障实验室发展对高层次科技人才需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岗位需要,采用专职、双聘、兼职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吸引和集聚各类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尊重人才在技术路线选择、科研资金和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使用、团队组建等方面的自主权。生活保障方面,构建科学合理、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充分激发各类人员积极性。政策保障方面,提升中央及省市财政对重点建设领域人才的财政支持力度,增强医疗、住房、交通保障,落实子女上学就业问题。积极落实重点实验室学科学位建设,实现重点实验室的特色专业学科学生的自主招生、培养与联合培养及就业吸纳,创造国内外联合培养机会,增加与同行企事业单位研究院所的联合培养深度,加速特色高层次人才培养进度,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完善“血液”自生功能,融合新鲜外来“血液”,碰撞出更多创新思想,突破更多原始创新。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
为能源安全贡献大港力量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