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教师能力评估研究

2020-02-22马晓璐王红伟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25期
关键词:评估体系层次分析法能力

马晓璐 王红伟

摘  要:针对教师能力评估存在的评估方法少、评估体系少、影响因素多等问题,首先建立了底层-中间层和顶层的教师能力综合评估体系,确定了总体评估等级和具体指标的评估等级;其次建立高校教师能力综合评估的权重体系,提出了高校教师能力综合评估的具体流程;最后以某教师能力评估为算例,对其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用于评估高校教师的能力,并能发现教师能力的薄弱项,可为国内高校教师能力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教师  能力  评估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9(a)-0228-05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teachers' ability, such as less evaluation methods, less evaluation systems, and more influential factors. First of all, First of all,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ability is established, which is from bottom to middle level and top level, the overall evaluation level and the evaluation level of specific indicators are determined. Secondly, the weight system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llege teacher' ability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llege teachers' ability was put forward. Finally, a teacher's ability evaluation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teacher's 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can find the weak points of teachers' ability,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domestic university teachers' ability.

Key Words: Teacher;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雙一流”建设对高校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科学高效地评估高校教师的综合能力成为目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1]。目前针对高校教师的评价,国内外多集中在教学方面的评估[2-4],也有学者针对目前高校教师能力提升的现状进行了分析[5],而高校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评估相对较少,颜正恕[6]构建了教师的慕课教学胜任力模型和评价体系,刘志军等[6]构建了基于项目库建设的教师评价机制,操太圣[8]提出高校应推动增能式教师评价,韩旭东和王青[8]构建了基于胜任力的教师培训模式,易俗等[10]构建了基于CART的高校教师亚健康决策模型,也有学者结合互联网+与某项具体能力进行论述[10],黄永亮[13]建立了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这些研究促进了教师能力评估研究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但由于实践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师能力评估涉及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比较复杂,尤其是针对教师能力评估的定量研究还比较少,亟需深入开展研究。为此,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的高校教师能力评估方法,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教师能力的综合评估体系,包括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并确定了评估体系和各层指标的评估等级;其次建立了综合评估体系中各层指标的评判标准,以及教师能力综合评估的具体步骤;最后以某高校教师为例,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其能力进行综合评估,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高校教师能力综合评估体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为国内高校教师能力的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综合评估体系的建立

1.1 指标体系的建立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能力主要是指教学能力,随着生产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双一流”的深入建设发展,传统的教学能力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教师的能力向着全面和综合方向发展。

目前,教师的综合能力不仅包括教学能力,更包括学术能力,尤其是学术能力中的创新能力。基于问题和成果导向的原则,在现有教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科研能力、转化能力和促就业能力,建立教师能力评估的三层评估模型,见图1。

1.2 权重体系的建立

为了定量对教师能力进行综合评估,需要针对综合评估体系中的指标赋予权重,构成教师能力综合评估的权重体系。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基于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在满足简洁性、实用性和全面性的原则下,本文采用人工指定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各层指标的权重赋值,各层指标权重值见图1中数字。

1.3 评估等级的确定

在建立教师综合能力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将教师能力的综合评估等级以及每个指标的等级划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共计五个等级,每个评估等级对应的分值见表1。

2  底层指标的评判标准

2.1 教学能力的底层指标

教学能力的底层指标主要包括教案制作水平、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考试成绩、学生评教分值和院系评教分值五大部分。

(1)教案制作水平评判标准。从逻辑性、条理性、图表性、分析性、总结性、简洁性和重点性七个方面去考核教案制作水平,由校-院-系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综合打分,以平均分作为教案制作水平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2)课堂教学质量评判标准。从教学方式、教学逻辑性、教学条理性、教学重点性和教学互动性五个方面去考核课堂教学质量,由校-院-系组成专家组进行综合打分,以平均分作为教案制作水平评判标准。

(3)学生考试成绩评判标准。将班级学生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作为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4)学生评教分值评判标准。将学生评教分数的平均分作为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5)院系评教分值评判标准。将院系评教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2.2 科研能力的底层指标

科研能力的底层指标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授权、软件著作权申请、教材专著编写和参讲学术会议五大部分。

(1)学术论文发表评判标准。学术论文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有SCI、EI、核心、普通和会议五个级别,需要同时考核质量和数量,基于每个学校制定的学术论文量化考核标准,提高核心等级及以上论文的分值比例,将每个教师得分记为,将科研量化总分记为,将作为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2)专利申请授权评判标准。专利分为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也是教师科研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每个学校制定的有关专利申请授权量化考核标准,提高发明专利占据的分值比例,将每个教师的得分记为,将科研量化总分记为,将作为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3)软件著作权申请评判标准。基于每个学校制定的有关软件著作权的详细量化考核标准,将每个教师的得分记为,将科研量化总分记为,将作为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4)教材专著编写评判标准。基于每个学校制定的教材专著编写详细量化考核标准,提高专著占据的分值比例,在此基础上,将每个教师的得分記为,将科研量化总分记为,将作为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5)参讲学术会议评判标准。基于每个学校制定的有关参讲学术会议的详细量化考核标准,提高主讲学术会议占据的分值比例,在此基础上,将每个教师的得分记为,将科研量化总分记为,将作为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2.3 转化能力的底层指标

转化能力的底层指标包括成果转化数量、成果转化效益和成果转化水平三大部分。

(1)成果转化数量评判标准。基于每个学校制定的有关成果转化数量的详细量化考核标准,在此基础上,将每个教师的得分记为,将科研量化总分记为 ,将作为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2)成果转化效益评判标准。基于每个学校制定的有关成果转化效益的详细量化考核标准,在此基础上,将每个教师的得分记为,将科研量化总分记为,将作为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3)成果转化水平评判标准。基于每个学校制定的有关成果转化水平的详细量化考核标准,由校-院-系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综合打分,将每个教师的得分记为,将科研量化总分记为,将作为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2.4 促就业能力的底层指标

促就业能力的底层指标包括举办培训数量、指导学生数量、学生的就业率、学生的满意度和社会的满意度五大部分。

(1)举办培训数量评判标准。基于每个学校制定的有关举办培训数量的详细量化考核标准,在此基础上,将每个教师的得分记为,将科研量化总分记为,将作为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2)指导学生数量评判标准。基于每个学校制定的有关指导学生数量的详细量化考核标准,在此基础上,将每个教师的得分记为,将科研量化总分记为,将作为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3)学生就业率评判标准。将教师负责班级的就业学生人数记为,将教师负责班级的总人数记为,以作为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4)学生的满意度评判标准。以教师负责班级的学生问卷调查平均分作为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5)社会的满意度评判标准。以教师负责班级的学生就职企业的问卷调查平均分作为评判分值,分别对应指标的各个等级。

3  综合评估流程的建立

在建立教师能力综合评估体系和指标评判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高校教师能力评估流程。

(1)资料收集。收集教师能力评估底层指标的定性和定量数据,组建教师能力评估的专家组,并对教师底层指标中需要专家组考核的指标进行考核。

(2)计算底层指标的分值。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资料、科研资料和专家组打分,计算确定教师能力评估底层指标的具体分值。

(3)计算中层指标的分值。根据底层指标的分值和权重,依次计算评估体系各中层指标的分值。

(4)计算顶层指标的分值。根据中层指标的分值和权重,计算评估体系顶层指标的分值。

(5)根据顶层指标的分值,确定教师能力综合评估的等级,分析和判断教师能力的薄弱环节,提出应对措施。

4  算例分析

4.1 评估过程计算

设计一青年教师算例,假设其底层资料和专家组打分已经获取,基于本文提出的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能力综合评估体系,对其综合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1)底层指标分值计算。教学能力的五个底层指标教案制作、课堂教学、学生考试、学生评教和院系评教对应的分值分别为80分、88分、82分、90分和88分。科研能力的5个底层指标学术论文、专利申请、软件著作权申请、教材专著编写和参讲学术会议对应的分值分别为70分、50分、40分、0分和90分。转化能力的3个底层指标成果转化数量、成果转化效益和成果转化水平对应的分值分别为0分、0分和0分,促就业能力的5个底层指标举办培训数量、指导学生数量、学生就业率、学生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对应的分值分别为86分、80分、90分、88分和86分。

(2)中间层指标分值计算。根据图1教师能力综合评估体系底层指标的权重,将底层指标的权重与分值相乘分别得出各个中层指标的分值。

①教学能力分值:80×0.1+88×0.2+82×0.4+90×0.2+88×0.1=85.2分。

②科研能力分值:70×0.3+50×0.3+40×0.1+0×0.2+90×0.1=49分。

③转化能力分值:0×0.4+0×0.4+0×0.2=0分。

④促就业能力分值:86×0.1+80×0.1+90×0.5+88×0.2+86×0.1=87.8分。

(3)顶层指标分值计算。根据图1教师能力综合评估体系各中层指标的权重,将中层指标权重与分值相乘分别得出顶层指标的分值:85.2×0.4+49×0.4+0×0.1+87.8×0.1=62.46分。

4.2 评估结果分析

根据评估过程的计算结果可知,若按照传统的教师评价标准,即中层指标教学能力及其底层指标的评判标准,该名教师的综合能力分值为85.2分,属于良好等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学评估体制的改革,在“双一流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下,传统的教师能力评价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考虑到科研、转化和促就业等方面考核后,该名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分为62.46分,属于及格等级。根据中层指标的分值可知,该名教师的弱项为科研能力和转化能力,应该在保持教学能力和促就业能力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转化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5  结语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和算力分析的方法,针对高校教师的能力评估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的高校教师能力评估方法。首先建立了底层-中间层和顶层的教师能力综合评估体系,确定了总体评估等级和具体指标的评估等级;其次建立了高校教师能力综合评估的权重体系,提出了高校教师能力综合评估的具体流程;最后以某教师能力评估为算例,运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其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采用传统评估方法和新评估方法的评估结果分别是良好和及格,该教师的薄弱能力是科研能力和转化能力,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用于评估高校教师的能力,并能发现教师能力的薄弱项,以便教师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可为国内高校教师能力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楠,王光明,李业平.国际教师评估研究的学术话语权、热点领域及发展走向—基于SSCI期刊的科学知识图谱与内容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5):31-39.

[2] 李正良,吴芳.基于全职业生命周期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8(11):61-65.

[3] 周群英,刘晓雪.教学学术发展与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创新[J].当代教育科学,2019(1):35-38.

[4] 周九诗,鲍建生.美国PACT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评介与启示[J].教育科学,2018,34(5):80-87.

[5] 侯佛钢,张学敏.应用型高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制度困境及其变革逻辑[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4):34-39.

[6] 颜正恕.高校教师慕课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6):104-111.

[7] 刘志军,王洪席,张红霞.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81-85.

[8] 操太圣.“五唯”问题:高校教师评价的后果、根源及解困路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9(1):27-32.

[9] 韩旭东,王青.基于胜任力的應用型院校新聘教师培

[9] 易俗,张一川,殷慧文.基于CART的高校教师亚健康决策模型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8):173-178.

[10] 闫寒冰,苗冬玲,单俊豪,等.“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方向与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2019(1):1-8.

[11] 李钢,范丽娜,李金姝.“互联网+”中学教师职前专业能力发展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1):102-107.

[12] 黄永亮.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大学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理论导刊,2018(6):104-110.

猜你喜欢

评估体系层次分析法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