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在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0-02-22危椠罡林炜煌许碧香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33期
关键词:穴位贴敷胃肠功能综述

危椠罡 林炜煌 许碧香

[摘要] 穴位贴敷是一种传统中医外治法,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无创伤等优势在临床应用广泛,尤其是在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预防术后胃瘫、胃肠黏连等并发症方面颇有成效。为进一步了解穴位贴敷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应用情况,本文通过整理回顾分析相关文献,对穴位贴敷的理论基础、穴位选择、药物选择、联合疗法等进行综述,为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护理提供更全面的思路。

[关键词] 穴位贴敷;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4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33-0189-04

[Abstract] Acupoint application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ernal treatment method. Because of its easy operation, low cost, non-invasiveness and other advantages, it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especially in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of patients aft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surgery,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gastroplegia,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adhesion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in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this article reviews and analyzes relevant literature articles to summariz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selection of acupoints, choice of drugs, and combination therapy, so as to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clinical care for th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 patients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Key words] Acupoint application;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Overview

胃肠道肿瘤疾病是临床多见的肿瘤疾病,易造成患者全身生理机能、心理情况下降[1],胃癌病变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肿瘤疾病。韩川等[2]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胃癌的发病率为30/10万居于第二位,而死亡率为21.48/10万,居于第三位。针对胃癌采取的治疗方案多为肿瘤切除术,术后患者常由于手术麻醉、术中牵扯肠道、切口水肿等因素影响,造成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如胃排空延迟[3-4]。胃肠道功能紊乱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发生率为9%~20%[5],患者因此出现营养不良的护理问题,影响术后康复。针对预防、缓解術后胃肠功能紊乱,术后常给予胃肠减压、服用促胃动力药物配合抑酸药物治疗,其治疗周期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穴位贴敷疗法因其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对患者的影响较小以及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等优势,在辅助防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方面应用较为广泛。本研究就穴位贴敷在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以了解其应用现状。

1 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

穴位贴敷是传统医学历史悠久的中医外治法,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依据辨证施护的原则,选择针对本病治疗的药物制成膏贴敷于相应腧穴,充分发挥药物与穴位的作用,起到预防、治疗疾病的效果。穴位贴敷作用机制[6-7]:(1)穴位贴敷刺激人体局部,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并通过神经反射,激发调节作用,促进机体恢复平衡;(2)药物通过穴位所在的经络发挥作用,不仅改善经络的运行,还使药物直达经络腧穴对应的脏腑,起到调节脏腑,活经通络的作用;(3)穴位贴敷经透皮吸收药物,并可在敷贴部位维持较长时间的血药浓度从而发挥作用;同时,穴位敷贴的治疗方式避免了口服用药可能引起的肝脏首过效应及血药浓度的波动现象。正如清代吴机师《理瀹骈文》书中所记载,“外治机理即为内治机理”。

1.1 穴位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本病的选穴原则主要以近部选穴、远部选穴为主:(1)近部选穴:如神阙穴、中脘等。王旭丹[8]选取 80 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干预,予以吴茱萸粉、丁香粉于术后 6 h贴敷神阙穴治疗,结果表明其可促使胃癌术后患者早日恢复胃肠功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杜常志等[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生大黄、枳实、丹参等中药贴敷于神阙穴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结果表明其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神阙穴归属任脉,位于脐中,该部位表皮较薄,皮下无脂肪组织,且分布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药物的渗透性较强,缩短了药效发挥时长。(2)远部选穴:远端选穴,如足三里、涌泉等。董华平[10]选择胃癌开腹术后患者进行治疗,在术前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上,采用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方加减制成敷贴药予双侧足三里进行穴位贴敷,结果表明其能有效改善胃癌开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艾晓辉等[11]选择腹部外科术后患者在抗感染、补液等基础上,于术后 8 h 进行双侧足三里穴敷贴,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干预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肛门排便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四总穴歌”有一言,“肚腹三里留”,且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与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揭丽桦等[12]研究也表明了足三里单穴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病。在近部选穴、远部选穴的选穴原则指导下,也常选择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协调作用的腧穴进行配伍应用。王小英等[13]选择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禁食、早期活动等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贴敷神阙穴及双侧足三里,结果表明其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的有效性。

1.2 贴敷时间

关于穴位贴敷时间的临床研究主要是贴敷时机及贴敷持续时间的研究。穴位贴敷持续时间主要由所选的贴敷穴位、贴敷药物的性质以及患者身体的耐受情况决定,而穴位贴敷时机的选择与子午流注学说所提及的经脉气血盛衰开合时辰相关。贴敷时长太短难以发挥治疗作用,太长可能对贴敷部位的皮肤造成刺激,产生发泡、皮肤破损等不良反应。贴敷期间密切观察贴敷部位,询问患者是否感觉不适,如发生不良反应,予以相应处理措施。由于患者的体质不同,其皮肤敏感程度、耐受能力不同,贴敷时间也会出现差异,如老年人、儿童等,贴敷操作过程应密切关注患者反应,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发挥穴位贴敷作用的同时,不应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诸多研究的干预时间不一致,从干预时间持续2 h[10]、2~3 h[8]、4 h[14]、12 h[11]等均有,临床研究中尚缺乏其规范性的干预持续时间。而从穴位贴敷时机的选择角度分析,大多于术后5 h[15]、6 h[8]或是术后8 h[11]开始干预,并依据子午流注学说,与所选择的干预穴位所属的经脉气血盛衰开合时辰相关。孔小洁等[16]观察不同时辰针刺足三里对胃肠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旺时针刺干预的效应较非旺时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子午流注纳支法可在临床治疗中提高针刺疗效。王丽蓉[17]在子午流注学说指导下应用穴位贴敷于上午7:00~11:00时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结果表明其疗效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岑莉等[18]探讨子午流注纳支法穴位敷贴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选取大肠经最旺盛的卯时干预商阳穴、曲池穴,选取胃经最旺盛的辰时干预天枢及足三里穴,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腹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在子午流注学说指导下进行穴位敷贴干预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1.3 药物选择

穴位贴敷药物常由多种药物共同调配,其能起到互补、加强药力等作用,主要选择治疗消化系统药物、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吴茱萸粉、丁香粉[8]、黄香散[11]、参黄散[19]、四黄散[20]等。向德尚[19]对胃癌手术患者加用参黄散贴敷神阙穴进行干预,结果说明其可有效促进胃癌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杨茜湄[20]予四黄水蜜方联合芒硝冰片散穴位敷贴干预结肠癌术后患者,发现与常规护理比较,干预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腹胀发生率显著降低。另外,也有一些医者以辨证选药的经验方进行穴位贴敷干预。汪娟等[21]以大黄、厚朴、枳实、丁香、槟榔、冰片、莪术等组成的理气通腑散干预肠道术后患者,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危椠罡等[22]利用经验方整肠散,由枳壳、厚朴、木香、槟榔、香附、芒硝、冰片等组成,有效预防胃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关于穴位贴敷药物的配制与保存时间,郑蓉等[23]观察穴位贴敷的药物配制与存储时间对眩晕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穴位贴敷的药物存放时间会影响临床疗效,应以现配现用或常温下保存10 h内用完为宜。

2 穴位贴敷联合疗法的临床应用

2.1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

耳穴埋豆是将王不留行籽埋入相应的耳穴,通过揉按穴位使穴位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而发挥防治作用,其操作方便,作为辅助疗法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显著。袁玉华等[24]应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干预胃癌术后患者,发现其能使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和排气时间显著缩短,有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于福源等[25]选择直肠癌Dixon术后患者进行耳穴壓丸联合穴位贴敷法干预,结果表明其能有效促进直肠癌Dixo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腹胀的发生率。通过耳穴埋豆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胃肠道术后患者,可对胃肠道产生良性的刺激,并通过神经、经络的传导反射刺激作用,增强胃肠的蠕动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2.2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

中药热奄包将中药装入布袋中加热,在经络腧穴或治疗部位进行反复按摩、拍打,发挥药物、温热以及腧穴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点。王惠等[26]将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干预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发现其对肠道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穴位贴敷和单独中药热奄包疗法,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翟燕[27]的研究发现中药热奄包热敷神阙和吴茱萸粉调醋贴敷神阙穴能够综合发挥协同作用,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腹胀便秘的发生程度,促使胃肠功能尽快恢复至正常水平。中药热奄包干预患者腹部神阙穴,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压迫手术切口。

2.3 穴位贴敷联合针刺疗法

中医针刺疗法以中医基本理论及经络理论为指导,结合经络、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治疗疾病的中医传统外治法,能起到温胃散寒、调理脏腑气机的作用,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田桢等[28]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利用针刺疗法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内关穴,配合胃瘫外敷方加味穴位贴敷,结果表明该疗法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陈文竞[29]针对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干预,根据患者不同手术部位,依据循经取穴原则取穴位与穴位贴敷联合应用,有效防治了胃肠道术后的腹胀,可以加速肠蠕动,促使肛门早期排气、排便,提前进食。针刺疗法适应证广泛,效果显著、经济实惠,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喜欢,但针刺疗法为侵入性的中医操作,操作者在行针治疗时患者多有不适感。

2.4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汤剂

中医药在临床的应用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中药汤剂促进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日趋增多。徐英萍等[30]选择拟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保和汤鼻饲、联合生大黄穴位贴敷,结果显示观察组胃管拔除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观察组腹痛、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穴位贴敷联合保和汤应用可有效促进胃癌术后肠蠕动恢复。李洁丽等[31]探讨四磨汤配合排气方穴位贴敷的临床应用,发现其在剖宫产术后患者中有助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腹胀发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中药汤剂联合穴位贴敷对于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疗效,为中医治疗术后肠蠕动恢复提供了可靠的治疗途径。

中药穴位贴敷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经过不断地实践、认识,在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上相比其他方式展现出很大的优势,方便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还能大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深受患者喜爱,为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提供新的治疗方式。随着中医操作的推广,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中药热奄包、针刺疗法等治疗方式充分发挥了中医外治疗法的优势,减轻患者服用过多药物造成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但是,不能明确分析显效主体,难以科学分析疗效的作用机制。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今后可通过高质量、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深入穴位贴敷结合现代护理技术的研究,以明确其协同作用;同时,干预方法的规范性、治疗作用机制以及远期疗效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洪丽香.胃肠道癌症合并糖尿病患者180例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1):121.

[2] 韩川,吴琼,倪阵,等.1989~2014年中国胃癌发病率与统计年鉴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9, 32(5):434-440.

[3] 李子禹,吴舟桥,季加孚.中国胃肠肿瘤外科术后并发症诊断登记规范专家共识(2018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8,6(38):589-595.

[4] 王晓月,周宁,刘威,等.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J].癌症进展,2020,18(1):96-98.

[5] 胡叶,李萌,王毛毛,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中药治疗方法分析[J].现代中医临床,2017, 24(1):48-52.

[6] 贺艳萍,肖小芹,邓桂明,等.中药穴位贴敷作用机理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3):134-136.

[7] 刘西建,韩涛.中药穴位贴敷研究现状及思路[J].中医药信息,2014,31(5):130-132.

[8] 王旭丹.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3):95-97.

[9] 杜常志,李静君,高茜.神阙穴中药贴敷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住院时间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8,33(1):34-36.

[10] 董华平.足三里穴位贴敷护理对胃癌开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研究,2020,12(1):68-70.

[11] 艾晓辉,雷庆良,李小荣,等.黄香散穴位外敷促進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8):866-868.

[12] 揭丽桦,谢煜,徐振华,等.《针灸大成》足三里穴的临床应用规律探析[J].环球中医药,2018,11(9):1398-1401.

[13] 王小英,彭彩丽,邱云婵,等.中药穴位贴敷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8,38(8):51-52.

[14] 刘肄媛,陈宏,王玉涛,等.中药穴位贴敷促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3):1685-1688.

[15] 胡国会.胃癌术后中药穴位贴敷护理的应用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大医生,2019,4(18):106-107.

[16] 孔小洁,许金森.不同时辰针刺足三里对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医研究,2019,32(4):56-59.

[17] 王丽蓉.运用子午流注学说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4):40-43.

[18] 岑莉,莫绿慧,李明先,等.子午流注纳支法穴位敷贴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院,2018, 18(3):433-434,437.

[19] 向德尚.参黄散贴敷神阙穴对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5,35(12):3177-3178.

[20] 杨茜湄.四黄水蜜方联合芒硝冰片散对结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5,16(7):101-103.

[21] 汪娟,杨杨.理气通腑散穴位贴敷对肠道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11):3954-3955.

[22] 危椠罡,赵若华,任新生.中药穴位贴敷预防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48例[J].福建中医药,2014,45(4):36-37.

[23] 郑蓉,刘琴,黄薇,等.眩晕证患者穴位贴敷药物配制与存储时间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5,30(11):42-43.

[24] 袁玉华,沈献芳,赵燕萍,等.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对胃癌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3):70-73.

[25] 于福源,张倩,高峰,等.耳穴压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直肠癌Dixon术后腹胀相关症状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35):46-48.

[26] 王惠,张丽华.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热奄包对肠道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6):56-58.

[27] 翟燕.中药热奄包联合吴茱萸粉调醋贴敷神阙穴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腹胀、便秘的临床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1):104-106.

[28] 田桢,李泉旺,肖俐,等.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J].中医学报,2018,33(6):953-957.

[29] 陈文竞.针刺联合中药穴位贴敷防治消化道肿瘤术后腹胀的护理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22):3507-3509.

[30] 徐英萍,刘鸿芹,盛华英,等.保和汤联合穴位贴敷促进胃癌术后肠蠕动恢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1):107-110.

[31] 李洁丽,蔡桂清,黄华兰,等.四磨汤配合排气方穴位贴敷用于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7):29-31.

(收稿日期:2020-08-16)

猜你喜欢

穴位贴敷胃肠功能综述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36例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临床观察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