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020-02-22穆昌进
穆昌进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面临极大的挑战,该文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混合式教学;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6-0099-03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对于大学生在计算机自学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上至关重要。但由于不同专业不同地域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给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课程教学已不能跟上新时代的步伐。为了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能系统地学习到计算机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多样化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将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运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1 贵阳学院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贵阳学院各个专业都必须学习的公共必修课,从教师授课体会和学生学习反馈来看,该课程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学时设置不合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现目前,贵阳学院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上机操作18学时,课时数量少。不管是教师授课还是学生学习方面,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理论知识系统地完成都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课程设置不合理,该课程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科目,上机操作18学时远远不够,学生要想在这么有限的时间内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真正掌握其中的知识点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课程学时设置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2)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教师难以平衡教学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涵盖面广,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学生高中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理工科学生相对基础好,动手能力强,来自城市的学生高中底子较好,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贵阳学院现目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能兼顾所有学生,教学内容太过于简单对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没有兴趣,容易产生厌倦,给学生造成了学习时间上的浪费,教学内容偏难则让基础差的学生难以消化。因此,传统式教学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教师在上课时不能衡量上课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能更好地兼顾所有学生。
3)学习方式不灵活,学生的自主性受阻碍。目前,贵阳学院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学习方式过于局限,这种模式只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不灵活。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除了课堂上学习外,课余时间根本不会主动去学习和复习,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修完该课程,能顺利通过考试,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然而,即使有部分学生想学习更多的相关计算机知识,但是没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方式和平台,阻碍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边缘知识的求索。
1.2 贵阳学院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情况
1)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意愿
2019年12月,对我校20名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任课教师就开展混合式教学意愿进行了调研和访谈,目的是想考察混合式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可行性,考察任课教师是否有混合式教学的经验以及对混合式教学的支持程度,调研结果见表 1。从调查数据来看,基于该课程,以往没有任何教师运用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几乎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一结果反映了任课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上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数据表明,70%以上的教师愿意尝试混合式教学,并且大部分教师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而仅仅只有5%的教师不愿意开展混合式教学,这部分教师是集中在老教师,他们不愿意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2)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了解情况。2019年12月对贵阳学院250名学生就是否了解混合式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對混合式教学的兴趣程度以及对混合式教学的认可程度,调查结果见表2。从调查数据来看,90%以上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是有了解的,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有过接触,并且很多学生反馈的信息是他们希望能进一步了解混合式教学,想尝试混合式教学带来的乐趣,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有一定的兴趣和期待,是推动混合式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
2 混合式教学
2.1 混合式教学的概念
北师大教授何克抗最先将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概念引入国内。他认为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学习和网络学习两者的优势相结合,不但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而且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华南师大教授李克东认为混合式教学是人们对网络学习进行反思后,出现在教育技术领域中的一个术语,其思想是把在线学习和面对面教学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 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1]。
2.2 混合式教学的意义
混合式教学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改变原有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将互联网和数字化的优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改变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讲授而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参与度不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差异过大等问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5]。
其一,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自身基础出发,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线上选择相应基础课程的学习,既可以兼顾基础差的学生通过线上自学夯实计算机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基础好的学生学习更多自己感兴趣、难度更大、知识面更广的计算机边缘学科提升自己,尽可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2]。
其二,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过程自由化。
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这种教学模式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将课堂教学扩展至课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反复进行学习,方便自己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再次学习,确保学习者知识结构体系的全面性和完整性[3]。
其三,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师课前将任务安排下去,课上随机提问学生或者抽取学生完成相关的实践操作题,通过这种问题导向的方式,学生不得不强迫自己自学,使得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化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学生课前线上学习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遇到问题时学生间可以通过网上平台进行交流,有必要时教师也可以线上答疑。在课堂上,则根据不同的知识点,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重难点教学,同时也可以通过项目化教学,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 混合式教学国内研究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从中国知网(CNKI)论文数据库中可以搜索到近二十年来关于“混合教学模式”的结果就有2866条,说明国内对混合教学模式的认可和支持。从年度发表量(见图 1)可以看出,关于“混合教学模式”在知网上的相关发表量主要集中在最近五年,前十五年数量较少且增长趋于平衡,而最近五年增长明显,呈倍数剧增,不难看出混合教学模式在最近五年来极其受欢迎。从内容来看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在国内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其研究来源多为学校,企业培训机构较少。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学习效果。
3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构建内容
3.1 在线教学部分的实施
在线教学部分的实施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视频的录制以及学生如何进行在线学习等方面,教学视频的录制可以有两种方式,其一,学校可以通过统一购买第三方的教学视频作为授课内容,学生完成对教学视频的学习即可;其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出发,考虑学生基础情况,为本校构建一个切合实际的网络教学资源,调查本校学生基础情况,请相关教师录制有效实用的教学视频,并将相关视频放到学校官网上,学生通过学号登录完成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两种方式相比,当然选择第二种更加符合本校学生的学习。
3.2 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
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通过实践操作来考核学生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内容一定要和线上教学相结合,设计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比如,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学生反馈的问题以及难易程度等来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此外,课堂教学可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项目化教学来检验和巩固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将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
3.3 线上线下的紧密结合
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线上学习主要是夯实理论基础,学习内容应广泛而详细,尽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线下学习主要是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线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两者之间要做到无缝衔接,学习内容保持一致,通过线上线下的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作用。
3.4 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
要开展网络教学,就必须有一个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支撑,学校要立足自身实际情况,考虑本校学生的知识结构,结合学校教材,搭建一个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网络平台作为学生线上学习、课后答疑、师生交流的远程教学工具,为学生创造一个无障碍、易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网络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系统性和全面性[4]。
参考文献:
[1] 邹蓉.混合式学习概念探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7(2):37-40.
[2] 王文旭.翻转课堂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7(3):223-224,227.
[3] 汪飛,赵娟.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实践探索[J].数字通信世界,2018(9):260.
[4] 曾晓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搭建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39-40.
[5] 管恩京.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研究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通联编辑: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