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惠民意义初探

2020-02-22曹蕾侯娅婕宋婷婷

科技风 2020年5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

曹蕾 侯娅婕 宋婷婷

摘 要:医学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机制,在这一工作机制下,医学院校形成了全员育人、全方位对学生开展意识形态引导与教育的工作模式。通过这一机制,医学生的自我辨析能力和抵制不良意识形态侵蚀的能力都有所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也相应提高。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类人才关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乎国民健康安全的命脉,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惠民意义。

关键词:意识形态;融合机制;惠民意义

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重要储备力量,是医疗卫生从业者的第二梯队。医疗卫生行业的有序发展以及良好的就医效果、就医体验,既离不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建设发展的硬件设施,又离不开医疗卫生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在医学院校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并在此机制下严格对医学生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惠民意义。

一、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

习近平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生活,事关利国安民的根本。虽然目前全球处于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中,但是近年来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的冲击和诋毁一直没有停止,尤以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为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面临着传播方式的吸引力不足、受众的接收较为被动、工作方式缺乏创新等问题,与此同时,西方反华势力通过多样的信息传播方式、迷惑性较强的推送内容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冲击,使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医学院校的医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与之相对的即是面对西方反华势力的意识形态攻击缺乏足够的抵御能力和辨别能力,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由党政部门进行主导,奠定宣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基调,思政教师利用思政课堂,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辅助党政部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接受基础。在此基础上,辅导员和行政人员时时事事处处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骨干协助学生自觉自发自律提高洞察能力和辨析能力,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自觉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良性循环系统。

二、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的重要作用

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机制,在此机制中,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进行意识形态工作的氛围。在这一机制下,可确保医学生时时、事事、处处受到正确的意识形态引导,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多方联动、捍卫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安全

在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这个大体系中,从学校的党政部门到普通行政岗位;从思政教师到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每个人都是该工作机制中的一员,在全校多方联动的紧凑工作安排下,有利于捍卫医学院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医学生以专业学习为主,日常生活以实习医院为辅,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基本涵盖医学生生活的各方各面,为医学生接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安全的环境和及时的指引。

(二)与时俱进、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即时性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于知识的接收方式愈趋多样化,对于趣味性和生动性的要求愈益提高。医学生处于思想活跃期,对于事物发展方式的新鲜性和知识传播的趣味性有较高的要求,生动、新颖、与时俱进的学习内容也更易于医学生接受。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在工作的过程中多方联系更加紧密,获取信息更加及时,知识更新和传播方式进化更快,在意识形态传播的形式上和内容上对于医学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在保持意识形态工作与时代接轨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削减了医学生对于相对理论性的知识传播的抵触心理,更趋主动积极自发自觉地接受各方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

(三)协同合作、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高效性

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在确保医学生对于意识形态教育具有主动、积极心态的基础上,加深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度,也使意识形态教育深入医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更具高效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人心,医学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有广泛的认同度。在此基础上,医学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推进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更有力度和效率。

三、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的惠民意义

医患关系问题、医疗环境问题都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医学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融合机制的推广,其辐射性愈趋扩大,对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环境下成长的医学生,在成为医生之后,其较高的个人觉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优秀的人文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凸显,表现在临床即为医患关系和谐、由之组成的医疗卫生团队使医疗流程更加人性化、医疗环境更趋良好、医疗过程更加安全,人民的就医体验提升、幸福感提升,具有重大的惠民意义。

(一)医疗团队综合素质提升

医学生是医疗团队的储备军,在专业学习合格后,医学生们会成为正式的医生。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环境下成长的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由其组成的医疗团队,在党的领导下,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医疗团队在技术、素质、服务等各方面都会实现质的飞跃,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服务、为人民服务。

(二)人文环境浓郁、就医体验升级

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环境下成长的医学生,具有较高的辨析能力和同理心,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更加关切身边事物的发展。这使得医院内人文关切更加到位、人文环境浓郁,而在此医疗环境中就医的病患,就医体验会明显提升,被关切感提升。

(三)医疗流程优化、医患关系和谐

随着医疗团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更加浓郁的人文环境和就医体验的升级,医患感受到的关切增多,情绪会更加平静舒缓,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医疗团队人文关切提升、更具同理心,也更利于与病患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升诊断效率,优化医疗流程,使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更加合理,人民的幸福感提升,就医体验实现质的飞跃。

课题:本文系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9040401017,項目类别为青年课题

作者简介:曹蕾,女,法学硕士,讲师,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科级辅导员,毕业于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
官方微博舆论引导方式探究
刍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及危害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