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铁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
2020-02-22吕科
吕科
一、产业结构调整对铁路物流发展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了铁路物流的流通量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前提下,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趋于完善。工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是铁路货物运输量不断增加的内在驱动力,我国工业化程度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很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向成熟过度阶段,工业重型化的不断发展,材料及相应能源的需求提高,也促使着铁路重型货物运输量的不断提升。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的第三产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的精密仪器、昂贵的电子设备通过铁路进行远距离运输的数量明显增多,在铁路运输货物的占比也不断的提高。随着铁路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且全国铁路网络较为完善发达,能够达到较为偏远的地区,具有天然的优势,在产业调整的过程中,随着电子信息化进一步覆盖,铁路货物运输量会不断攀升。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铁路货物运输种类多样化
当前,我国重工业的产能依旧占比比较高,其原材料及相关能源等重型货物依然较多的采用铁路物流为主的运输方式。此外,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货物供应的种类丰富,较早的脱离工业化初中期阶段,第三产业等相关高附加值的商品种类多,辐射全国各地。针对于不同的市场变化,铁路物流也在产业调整的过程改变了运输模式,特别是少量多次,朝发夕至、夕发朝至等具有针对性的特殊行业运输、跨城快速运输等新型铁路运输模式的占比不断提升,且新的运输模式也不断的被开发出来。由于铁路运输有着航空、陆路、水路运输所比拟不了的安全性和准时性,对于有冷藏、恒温需求等货物能够提升其整体的运输质量,专业化的铁路运输车辆也在铁路运输中的使用不断增加。
(三)产业结构调整促使铁路运输质量得到飞跃提升
传统的铁路货物的运输基本以初级原材料及重型机械等为主,运输过程中无需特殊保存,对于运输过程中的质量要求不高,且对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不过多关注。而目前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各行业高价值、高附加值的设备运输需求不断增加,对于运输的条件也有相应的不同,从相反的方向促进着铁路物流运输调整改变运输模式,提升运输质量。由于我国铁路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伴随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客户群体对于铁路运输的认识也不断变化。除了传统经济货物单纯的物流运输外,对于运输的时效性、保管技术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另外铁路物流向着多方向、服务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运输的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货运时间提出新的要求
在以往的产业结构中,货运发送方及收货方对于货运的时效性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且运输的货物不涉及时效、保鲜等方面的要求,加之传统的铁路运输采用集装箱整装运输,只能对初加工的产品或没有时效限制的产品进行运输。在市场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生活品的需求也不仅仅限于可本地获取。在市场需求及产业结构调整双重需求下,铁路运输必然要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特别是在动车、高铁开通的地区,利用闲散淡季进行高效的货物运输,既能够保证货主的时效性要求,也节约了货物在运输途中的保管成本,提高了铁路物流运输的时效性,促进了铁路货运资源的最优化使用。
(五)产业结构调整下铁路货运价格的变动
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行业的变动及转型,有时甚至会带来一个区、一个市或更大地域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变化。相对于传统类型的货物铁路货物运输,产业结构调整下的新型产业货物运输,必然同以往货物运输有较大的差别,由于不同运输要求,运输的费用将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有较大幅度波动,将会在销售价格中占比提高,带来的将是铁路物流运输价格的不断调整。
二、产业结构调整下铁路货运的优劣分析
(一)优势分析
铁路物流运输在我国国内具有长久历史,是货物运输的重要组成方式,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网络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密集、完善的大型铁路网络,无论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都能够有相应的铁路网络覆盖。铁路网络覆盖面广,有相应的车站等配套设置,无论是大宗的重型货物还是第三产业的相关货物都能够通过铁路物流运输至相应的地方。目前,我国的铁路网络在东部地区覆盖更为密集,且大部地区已经开始了动车、高铁的运行,西部地区仍有传统的铁轨为主。铁路网络的覆盖特点与我国现阶段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相适应,既能够满足东部地区较高要求的货物运输,也能够保证西部地区货物运输的经济性,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发展,且有调整的空间。另一个重要优势则是铁路货物物流的准时性,由于铁路运营有专业调度管理,同时对于外界客观因素的依赖较低,除非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等情况下会导致列车晚点,一般情况下铁路物流运输都能够准点到达,是陆路运输所不能够具备的重要优势。
(二)劣势分析
我国铁路网络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但诸多地区的铁路仍旧处于初级阶段,更多的是承担客运及初级货运的功能,对于仓储及精细化运输系统的建设并不完善,整体整合程度较低,在未来为新兴行业的货物运输没有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拓展能力不足。传统铁路货物运输中,往往不能够针对特定客户和货物做出调整,需要客户适应铁路运输的特点,不主动的适应市场需求,自身发展意识不足,没有抢占新型行业物流市场的先机。此外,铁路物流的组织及人员适应不了市场化的变革,由于铁路运行在长时间内是属于国家管控的行业,属于国企“铁饭碗”,内部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高,且人才的专业化程度不足,货物运输管理程序不够科学且繁琐,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物流发展的市场需求。
(三)外部机会
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不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货物运输的种类及要求不断提高及细化。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指引下,特别是扶贫等重要决策的制定,铁路货物物流调整方案将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货物集中运输的大范围发展,无论是集装箱货运还是调度运输都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机会。
(四)外部威胁
现阶段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市场竞争压力主要来源于陆路运输,特别是在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建设的情况下,公路能够延伸至铁路到不了的县、乡行政区,使得公路运输在货物运输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同时在互联网发展中,新型的电子商务由于其货物运输零散,运输地点分散,让陆路运输具有更多的优势条件。另一方面,在大宗重型货物不限制时限的货物运输中,水路运输因其运输量大,空间相对不受限,其运输成本低成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竞争对手。
三、产业结构调整下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策略
(一)加快提高铁路货物运营程度
依旧现阶段我国对产业结构化的调整,未来市场将会有大量的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货物成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在保证自身大宗重型货物运输的基本业务下,应不断的提高铁路物流的覆盖面,着重的发展对时效性、准时性要求较高的货物运输。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铁路网络建设较为完善,能够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的区域,无论是大型城市还是乡镇都有火车站及想配套的装卸基础设施,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的人力、物力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引进相应的专业化物流设备,在大型城市火车站周边建立物流园区,配备专业的物流转运、集散、配送,打造以物流配送为中心的小时经济圈,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拉高铁路物流运输的业务量,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网络范围覆盖广的特点。
(二)维持货物运输的传统业务
铁路物流运输能够大规模、长远距离运输,且价格具有较大的优势,在铁路货物运输中煤矿、粮食、棉花等是其传统业务内容,占用着极高比例。虽现今处于产业结构化调整的时代背景中,铁路货物的运输应当立足于传统业务基础之上,保持好自身的优势地位之后再发展自身的运营调整,以便在优势市场中保持长久地位,增强客户的粘度,为进一步发展其他业务提供发展时间及过渡期,稳步拓展业务覆盖面。
(三)建立信息化集装箱化的货运体系
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过程中,第三产业由于其货运分散、体积不大,所需要运货条件较高,需要不断的提高信息化和集装箱化,方能够节约运营的成本。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货运设备的建设,使用现代化的集装箱进行货物的装载,特别是集装箱运输车的采购,以便能够满足铁路货物运输集装箱之间的衔接。此外,对于铁路物流运输应进一步的建立、健全信息化平台,对接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的货物进行有针对性的运输及保存管理,实现对集装箱的位置、内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能够发出预警信息,以便提前做出应对反应。同时在建立信息化管理的同时,注重同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衔接,另外数据能够相互共享,借助其他物流方式的优势弥补自身的劣势。
(四)加紧铁路物流规模化程度
铁路物流规模化不断推进,将能够大大降低货物发送方及铁路物流运输本身的成本,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能够得到更加优化的分配。首先,传统大宗重货的运输应做到大客户维护的模式,形成专门的、有针对性的运输模式,保证大宗重型的运输,对于装车位置、车次、及规模做到相对的统一固定,减少分散发货、转运的情况,尽可能的采用直达的车次作为运输的首选。
(五)运用科学统筹,完善货运结构
传统大宗货物的运输往往是初级产品,对于铁路运输而言利润率相对较低,而新兴产业的物流运输货物运输分散,难以集中。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铁路运输应从整体着眼,将大宗重型货物同新兴行业的货物运输进行有机的、科学的整合,节约有限的铁路运输资源,最终实现铁路货物运输的利润率。
综上所述,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货物的种类及货运运输要求都在不断的发生改变,铁路货物运输应从自身的优势着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牢牢把握住传统优势业务,依据市场需求稳步提升自身的业务服务范围及水平,在不断拓展新的业务模式时,同其它业务相辅助,最终实现铁路货物运输在产业结构调整下的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