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其道而思之
——逆向思维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2020-02-22范俊丽
范俊丽
逆向思维是一种与人们惯常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本路径,也是学生思辨能力的基础,更是打开中学生思维空间的一把金钥匙。目前,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看问题基本上还是二元对立、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或者是局限在特定的固有模式里,难以看到事物的多面性,进而把握其本质。从学生的写作状况来看,不管是在分析问题,还是确定作文立意上都没有打开思维,致使文章立意不新,写作角度受限,论证按部就班,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就要从打开学生的思维方式入手。只有打开思维的翅膀,才能自如地畅游在思考的多维空间里。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多年来对学生逆向思维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为广大同仁提供一点新思路,希望学生在作文的审题立意中能多思善想、放飞思维,在众多的立论角度中找到具有针对性、新颖性、独特性的最佳角度。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上万事万物都是辩证统一的,但人们习惯从事物的一方面认识问题,常常忽略另一方面,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如果能用反向思考打破固定思维,会使思维豁然开朗,也能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思维的丰富内涵,使联想更新颖、独特。思维能力的提升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是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的讲解,也可以通过试题的训练,或者是对名言警句的反向思考等方式来训练、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一、用好教材
语文教师要充分使用好教材,语文教材中有一些逆向思维的内容,教师在讲解文章时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比如在《项羽之死》这篇文章的课后,相关链接部分选取了杜牧、胡曾、王安石、李清照所写的关于项羽的诗。对于项羽的死,文人雅士多有描写,这四首诗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杜牧有“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惋惜,王安石却有“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的决绝;胡曾描写了“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的傲骨,李清照却遗憾地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对这些诗句内容的分析与讲解,可以使学生与古人、与老师、与同学产生灵魂的交汇、思想的碰撞,这种碰撞有利于学生形成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片段式语段推理训练
对片段式语段推理题的理解,有益于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高中考试题中的三段论分析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比如这则关于阅读的语段:
消遣性阅读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调剂一下枯燥的生活,所以说,完全是浪费时间;网络式阅读就是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这种阅读效率高,因此可以使人快速增长知识,学业有成;精神性阅读,就是依据自己的兴趣阅读,心醉于阅读,陶冶性情。唯有精神性阅读才能够让人变得有品位。
这个片段的三处推断分别是:①消遣性阅读不一定完全是浪费时间;②消遣性阅读不一定使人快速增长知识,学业有成;③不只是精神性阅读才能够让人变得有品位。在做这类题时,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一些“绝对性”的词语,如本语段中的“完全”“因此”“唯有……才”,这些词语是推断的关键点。找准“绝对性”的词语是做对推断题的前提,也是提高逆向思维能力的基础。
三、对名言警句的反向思考
名言警句、成语典故,都有一定的哲理,对此我们已形成固定的认识,但只是就某一个方面来说的,而事物的两面性为逆向思维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如“知足常乐”,从传统观念来看,就是要懂得满足,知道满足,才能感到快乐,才能享受快乐。再向深一层理解,就是要有一颗平常心,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从逆向思维来看,如果我们都满足于现状,很容易知足,那么社会如何进步,正是因为我们的不知足,才有了高铁的出现,使从南到北,朝发夕至成为可能;正是因为我们的不满足,才有了网络的快速发展,才有了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尽知天下事;正是因为我们不满足,才有了丰富多样的物产,使冬天吃西瓜、夏天溜滑冰这样的梦想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不知足才能“更快乐”,不知足才能“更进步”,不知足才能“更自信”。我们常说“损人利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能够选择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既可以做到“利人利己”的双赢,也可以做到“互惠互利”的全赢。
逆向思维不是片面地追求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而是要有自己新颖独特的看法,是对事物所反映内容的升华,能使论题有新意,让读者在众多的中规中矩的立论中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也能写出文章的深刻性、新颖性、独特性。如下面这道作文题:“请针对由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16岁的小姑娘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出色表现而引发的国学热和中国一些人热衷过洋节而引发的洋节热等现象,阐述你的认识和理由。”学生要么是肯定国学热,要么是肯定洋节热,或者是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有位学生写的是《热捧背后》,文中说:“热捧背后,有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盲目从众,更多的是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带来的种种问题,该被关注的是文化本身,而不是充斥着媒体网络的热门现象。自己的精神家园,说到底只能自己去探求,构建。文化的繁荣,靠的也不是人们的追捧。热捧背后,需要保持清醒,需要时刻谦虚,需要不甘寂寞追求文化的情怀,也需要真正热爱文化的公众,这样它才有了意义。”从内容来看,他没有就这两个现象说哪个更好,或怎样兼顾,而是深入思考了“热捧”背后人们的焦躁心理。这样的立意就脱离了“窠臼”,独具慧眼,立意高远,既有时代的内涵,又有自己独特新颖的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强调:“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知,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进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总之,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路径,提高学生逆向思维的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因为思辨能力的提升,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顺应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实现金榜题名的梦想;也能引导学生走向精彩的哲学思辨,使学生终身受用;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