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追求言意共生的策略

2020-02-22葛燕芳

语文天地 2020年33期
关键词:共生语言表达想象

葛燕芳

阅读教学中的言意共生,“言”即文本的语言,“意”即文本的内涵,“共生”是对言意兼得的提升和超越,强调的是在语文学习中,“言”与“意”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和谐共生,互相促进,不断创生出新的“言”和新的“意”。

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语言习得规律时,需要努力兼顾文本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深入梳理、挖掘教材中,探求言意共生的契机,破译语言表达的秘妙,真正实现言语交互生成,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抓住文本的有效切入点,促进言意共生

一篇课文可以学习的语言很多,什么才是这一篇需要学习的语言点呢?教师要根据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要求,深入研读文本,认真梳理文本中相关的语言表达特点,确定作为本课语言表达学习的抓手为切入点。

如教学《燕子》,课文所在单元安排学习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一位教师教学时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找出有画面感的语句或段落,学生觉得课文中每一个自然段都是一幅画面,这是对文本中言意共生的初步接触。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仔仔细细地梳理课文内容,找出每一幅画面中出现的主要事物,进行圈画,这一步主要关注画面中“言”的内容。随后,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幅画面,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从中感悟小燕子的可爱,亦即言意共生的体现。教师随机性的以第1自然段为例,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读“一身乌黑的羽毛”,想象的是小燕子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和整体印象,强调了羽毛的颜色;读“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想象的是燕子留给人最常见的印象—飞行,其实燕子的捕捉昆虫、衔泥做窝等也给人们留下了印象,按说可以对燕子嘴巴进行描写,但作者在下文中重点描写的是燕子飞行的各种状态,突出“轻快有力”可以让人想象燕子飞行时翅膀的动作比较吸引人关注;读“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想象的是燕子与众多飞鸟最明显的外形特点,也是燕子外形上最可爱的特征,这把剪刀是怎样剪的呢?经常都剪什么呢?这也是读这样的句子时不免使人想象的问题;最后读“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可以想象“凑成”的是一把自己会飞的剪刀,是一只黑色的精灵在自由舞蹈,其可爱的意味还需要更多的语言来表达吗?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整体读读第1自然段内容,感受小燕子在眼前飞过,吸引你用眼睛去追踪它自由的舞姿,这种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更富有诗意。经过这样的示范,学生举一反三,也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去完成其他画面的学习和体会,这样教学就是在语文要素的学习中,促进了对文本言意共生的领悟。

二、建构起有效的语言图式,强化言意共生

学生学习语言运用,需要从最基础的语言开始,在识字、学词、造句等语言实践中一点一点建构语言图式,以帮助学生顺利进入语言学习的正轨。换言之,建构与文本语言中典型表达相当的语言图式,需要以对该典型语言表达的有效感悟和欣赏为前提,因为对其心有所动,才会滋生出建构的想法。

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和“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具体到叶圣陶先生的这篇游记中,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是课文中的一条明线,即“进山—洞口—进洞(外)—孔隙—内洞—出洞”,但如果仅仅依靠这条线索写,文章的内容可能就比较杂论,也难以突出关键点,在这种情况下,就还需要有一条暗线来掌控,使游览聚焦在某一很关键的内容上,叶圣陶先生在文本中安排的暗线就是时不时对泉水的描写。教师能够研读出这一语言表达的特点是不够的,最终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去体会和把握。

一位教师教学时,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的游览顺序后,提示学生在文本中仔细寻找作者在每一处具体景点的介绍中,都写到了一个共同的东西,学生在默读课文中通过比较发现了这一共同的东西就是“泉水”;接着,教师让学生进一步找寻文本中对泉水的不同描写,把这些描写连起来看,就明白作者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注意寻找泉水的来去路径,并通过泉水的点缀将景物有机联系起来,这样的体会中,就是弄清了文本中暗线的重要作用;最后,教师提醒学生思考作者在描写双龙洞的景物中不忘写泉水,除了形成一条暗线传达出游历中的真切感受,还有什么深意呢?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发现,泉水的描写在暗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如过孔隙的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描写中,实际就包含着泉水的作用,因为小船在水上是浮动的,人在上面再动一下,起伏就会比较大,后果才不堪设想;如果是钻山洞,就没有这种奇特的感觉了。学生在经历了这些对文本中暗线表达的梳理、理解、思考之后,产生了建构用暗线配合明线表达游览顺序写景物的语言图式,可以起到强化言意共生的效果。

三、有效匹配落实迁移训练,内化言意共生

一篇课文中学习语言运用的训练形式有多种多样,如语言摘抄、句段鉴赏、对比阅读、仿说仿写等,具体确定需要教师在单元语文要素训练要求的前提下,精准匹配学生语言的生长点,在有效迁移运用中内化语言表达形式,达成言意共生的学习目标。

如教学《荷花》,课文第2 自然段描写荷花开放的表达用三个有的句式进行表达,写出了众多荷花开放的不同形态:“……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一段话也不仅语言表达形式上有排比的特点,而且也具有生动优美的特点,在对比中把荷花开放的美尽情表达出来。这样的典型语言形式中,提取三个“有的……”连用不是目的,因为这种句式在二年级学生就有所接触和初步训练,那么需要引导学生欣赏三个“有的”之间所写荷花绽放的半开、全开、未开的姿态,在形成对比又代表了荷花开放千姿百态,这才是文本语言表达中的秘妙所在,也是运用“有的……”这种句式进行表达要求提高的体现。明确了这一训练抓手,还需要教师给予有效匹配,学习课文时,大自然中能够开放的花儿还很少见,但嫩芽已经有不少了,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嫩芽,运用“有的……”句式进行仿写。学生完成仿写片段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注意所写的内容能不能形成一种对比的情形,能不能体现出所写范围内更多嫩芽生机勃勃的情状,这样才可以让文本的语言表达学生得以内化,学生所学习的不仅是语言内容,而且把握了语言形式的有效运用。

应该说,言意共生所追求的是一种深度阅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精准的语言实践活动,围绕语文要素的核心目标学习,突破阅读教学停留在以内容分析为主要活动的浅层次上,走向以语言表达运用为目标的核心素养的发展上。

猜你喜欢

共生语言表达想象
快乐的想象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