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2020-02-22苏清山吴秀清
苏清山,吴秀清
(闽南科技学院,福建 南安 362332)
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素材和关键支撑,保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供需平衡有益于这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极大丰富,各种思潮、各类事件频现网络,引发了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系列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需状况也受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高校应充分正视当前形势,在立足数据、挖据数据、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担当起自身所肩负的重大育人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宝贵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保驾护航。
一、供需平衡: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都发生新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特殊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巧妇”“为炊”时必不可少的“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处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双方都发生了改变:一是,教育资源供给主体的唯一性被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思政教育的话语权被牢牢掌握在政府机关、教育部门及思政人员手中,但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迅速提高,导致信息的话语权也被迅速分解,教育资源的供给方不再局限于原有的主流机构和主流媒体,甚至其他任何主体都有可能参与到资源供给体系之中,成为掌握话语权的资源供给者;二是,海量杂芜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数量急剧增长,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质量却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这些良莠不齐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困扰;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需求方发生变化。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始终是高校大学生,但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迥然不同。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环境,使得当代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更加清楚地明确自己的具体需要,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资源。基于以上改变,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否实现供需平衡,确实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作出更多尝试与探索。
二、大数据时代挖掘需方需求是保证教育资源供需平衡的重要前提
准确把握需求主体的实际需求,是保证供需平衡的重要前提。“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促使数据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数据内容的复杂性也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其中就包括思想政治资源供需关系的不平衡。因此,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来分析与判断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方面的实际需要,既是尊重和突出大学生在教育工作中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也是促使供需关系重新回归平衡的关键保障。
(一)搜集一手数据
搜集大量一手数据,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需方开展研究的基础工作。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范围相对固定,所从事的社会性事务也比较单一,为了更全面地采集数据,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普遍性数据。即大学生群体普遍参与的各类事宜,借助高校校园网的智能终端进行采集。“大数据可反映大学生网络思想舆情、上课出勤、校园文化参与活动、综合测评、书籍借阅情况等,从学生日常行为数据中映射出各高校学生最真实的心理和思想的状况”;二是,个性化数据。这些个性化数据主要是大学生个体在进行某些个体活动时所遗留的数据,如高校思政教师组织填报的各类调研、访谈,参与学校某些社团活动的行为数据,等等,从这些数据可以分析出当代大学生群体个体存在某些个性化特征。综合上述数据,能够为思政工作者提供全面了解大学生的佐证材料。
(二)做好数据分析
做好数据分析,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需方开展研究的关键环节。数据分析,是将所挖掘到的海量数据进行筛选、整理、转换、集合、分类以及建模分析,最终形成科学分析报告的过程。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技术,在技术层面上完全可以满足技术分析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但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毕竟是更加活跃、更为多样的“人”,为了确保数据分析准确、有效,对所挖掘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甄别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尽量剔除不可靠、偏离思政教育主题的、重复性的信息,关注到具有异常性的信息,同时,还要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并在科学分析后形成完整的数据分析报告,以反映大学生群体中所存在的普遍性状态以及相对突出的个性化问题。
(三)数据评估反馈
数据评估反馈,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需方开展研究的结论环节。评估反馈,是对所获取的数据质量、依据基础数据分析所得出的数据报告以及依据评估报告所制定的决策的有效性进行衡量、评价与判断。评估反馈可以用以下两种方式开展:一是,内部评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及思政人员针对数据挖掘情况、评估报告,依据逻辑性、实践性原则,通过实际调研结果,对数据采集、分析质量进行衡量与反馈,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二是,外部评估。由上级教育部门、高校管理层及广大高校大学生等对数据采集及分析情况进行评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在教育资源方面的运用情况进行监控,以提出整改意见。
三、大数据时代增强供方供给是保证教育资源供需平衡的关键举措
当需求一方发生改变时,供方必然要随之做出调整。在大数据时代,在发挥数据技术优势,充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需求方的真实需要后,作为教育资源供应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思政人员,必须要提前对需方要求进行预测与干预,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和方向,甄别、选用教育资源,健全教育资源体系,确定教育资源载体与传递方式,以切实提高教育资源供给的有效性。
(一)创新供给模式
创新供给模式是维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需平衡的重要举措。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单向性,由教育资源供应方持续将教育资源运送到需求方一端,需求方是否接纳却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这必然导致教育资源供需的“虚假繁荣”,看似“丰富”的教育资源,看似“精心”的资源供应,实则很大一部分都是“无用功”,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处在投入多、产出少、效益差的尴尬境地。大数据时代,运用大数据技术来了解教育资源需求方——高校大学生的真实需求,确保整个教育资源的供给都是有的放矢、有所遵循的,促使原有的“灌输”模式向“精准”教育转变,通过建构翻转课堂、生活实践化教学、双向互动式教学等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无痕教育”精神贯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进程之中,以心灵“唤醒”心灵,以激情“激励”激情,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如同春风化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强化广大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赢得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响应。
(二)优化供给内容
优质教育资源是维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需平衡的关键所在。面对新一代高校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及思政人员在通过数据分析把握其真实需求的前提下,遴选出滋养大学生心灵、丰实大学生思想的优质资源:一方面,优质资源的内容应当符合科学性、时代性和引导性。科学性,教育资源应当符合社会主流思潮,体现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宣扬传统美德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时代性,应当做到与时俱进,持续补充时代的新内容;引导性,既要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方面的需求,又要能够肩负起引导他们成长的责任,促使他们持续提高、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优质资源的形式应当生动灵活。依据大数据来考察大学生群体的审美偏好和倾向,从海量的资源中遴选出富于现代性、新颖性、趣味性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兴趣点、被他们所接受的优质内容,做好内容供给工作。
(三)丰富供给载体
丰富教育载体是维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供需平衡的重要路径。“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不断地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更为多样便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及思政人员应顺应现阶段大学生生活、学习方式及心理状态的变化,在继续巩固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基础上,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之成为推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新载体。例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微博、QQ 群等,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打造一批品牌性思想政治教育媒体,全面覆盖现实和网络两个教育空间,建构起“线上”+“线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保障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的关键前提,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根基所在。当前,国际竞争与交流更加频繁激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为复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及人员,应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依托大数据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创新教育资源供给模式、优化供给内容、丰富供给载体,以充分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应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严峻压力与挑战,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进程提供更多的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