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生认识论视角下CET—4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分析

2020-02-22王帅琪王红溪

英语教师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式英语皮亚杰中式

宋 燕 王帅琪 王红溪

引言

翻译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 4,简称CET—4)中的一个重要题型,但目前学生在翻译部分的表现较差,失分严重。除语内错误外,翻译中还存在大量语际错误,“中式英语”就是语际错误的重要表现。“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应用到英语语言之中,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语言习惯的畸形英语(李文中 1993)。“中式英语”现象已经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关注点集中在“中式英语”的成因、特点、类型等,如李雪红(2005)从母语负迁移的角度、吴静(2002)从对比分析的角度归纳、分析了“中式英语”产生的若干原因;陈毅平(2007)等总结了“中式英语”的特点及演变;平卡姆(Pinkham,2003)在《中式英语之鉴》一书中系统归纳了“中式英语”的类型及表现。随着人们对人类认识的逐渐深化,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学者们开始探究形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为进一步研究“中式英语”提供了新视角。

一、发生认识论概述

(一)发生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提出认识发生论后,该理论开始被应用于个体认知心理和发展,而后用来解释语言学习的某些现象。认识发生论的基本思想是:认知结构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认知既不是由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引起的,也不是由已形成的客体引起的,而是由建立在主体上的客体引起的。认识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因此既包含主体的特点,又包含客体的特点(皮亚杰 1997)。根据这种观点,汉语可以理解为主体,而标准无误的英语可以看作客体,“中式英语”正是发生在这种主客体之间,因而既包含英语的特点,又包含汉语的特点。

(二)同化和顺应

在解释了认识发生的条件后,皮亚杰又提出了“格局”的概念。这种格局是个人用来适应和组织环境的认知或意识形态结构(皮亚杰 1997)。同化和顺应是构建格局的两种主要方式。同化是指转换所获得的信息以使其符合现有的认知风格,简单来说,就是逐渐把不相似或不同的东西变得相似或相同。顺应是指由外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和转化过程,此时原始的认知结构不能吸收新环境提供的信息。

(三)认识发生论视角下“中式英语”的成因

学生进行翻译时也就是主体与客体发生作用时,这些格局会对翻译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英汉语言规则相似,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汉语格局同化要翻译的内容,即可以根据汉语的语言规则理解英语。但英汉语言规则相差甚远,应该建立一个新的关于英语的格局,也就是说对其进行顺应处理,即突破汉语语言规则的限制,接受并使用英语的语言规则,这是理想的翻译状态。然而,学生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当遇到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规则时,对此依旧作同化处理而不是顺应,由此产生大量“中式英语”。而且,同化的成分越多,顺应的成分就会越少,这样也会导致学习者没有发现事物区别的能力,从而使用更多的“中式英语”。此外,如果学生的格局各不相同,同化的能力也就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学生的“中式英语”的程度也就有轻有重。

二、认识发生论视角下CET—4翻译“中式英语”的表现

(一)词汇层面

当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不会表达的词汇时,通常会把汉语中的词直接一一对应翻译成英语词汇,即用汉语的语言特点对英语词汇进行同化,如将“黄山”直接译为 Yellow Mountain,将“开水”直接译为open water,将“舞狮”译为dance lion。遇到不能一一对应的词汇,学生会选择另外一种同化方式,即套用汉语的格局生造词义,如将“淡水湖”译为 lake without salt,将“循环利用”译为 use again and again,将“葬礼”译为 party of death,将“灯笼”译为 light box,将“剪纸”译为 beautiful flower paper。

(二)句法层面

简单明了的英语是建立在动词之上的,“中式英语”的特点是基于名词,且复杂、冗长、晦涩,学生经常不按照英语的句法规则进行翻译,而是套用汉语的句式逐字逐句一一对应地翻译,即用汉语的句式特点同化英语的句子结构,从而导致翻译出来的句子带有汉语特点,如大部分学生将“大量移动应用程序的开发使人们能用手机读小说和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译为“The development of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mobile apps enables people to read novels and other forms of literature works on their mobile phones.”比较地道的说法应是“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mobile apps are developed,which enables people to read novels and other forms of literature works on their mobile phones.”。此外,汉语中修饰语较少,句子由几个分句组成。学生常会忽略英语各个成分之间的修饰部分,翻译出来的英语也是一个个短句。如将“狮子舞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重要场合,如商店开业和结婚典礼,往往吸引许多人观赏。”译为“Lion dance can also be seen on other important occasions,such as store openings and wedding ceremonies,often attract large crowds.”正确译文为:“Lion dance can also be seen on other important occasions,such as store openings and wedding ceremonies,which often attract large crowds.”

(三)语篇层面

作为形合语言,英语更重形式逻辑上的联系,更倾向于利用篇章手段如各种连词等建立衔接和连贯,而汉语作为意合语言,则依靠语义来组织语篇。一些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同样使用汉语的语篇特点同化英语语篇,不注意连词的使用。如将“车辆的设施不断更新,车速也有了显著提高。”译为“The facilities of vehicles are constantly updated.The speed significantly improved.”两句话应用and连词连接。又如翻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灯笼象征生活美满和生意兴隆,通常在春节、元宵节和国庆节等节日期间悬挂”时丢掉thus这个因果连词。

三、翻译教学启示

在认识发生论视角下分析了CET—4翻译中的“中式英语”成因及表现后,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减少同化成分,促进顺应成分。具体做法有:

(一)注重学生英语格局的培养和拓展

注重学生英语格局的培养和拓展,即强化英语基础知识。目前大学英语四级翻译考查的方向多偏向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教师应在翻译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此类表达的输入,帮助学生提前储备一些常考话题材料。

(二)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

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英汉语言之间差异的敏感性,指导学生多阅读地道的英语文章,讲解经典的段落译文,分析英语和汉语在词汇、语法、语篇上的不同之处,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技巧,让学生了解英语的表达方式,并充分意识到英语和汉语的不同,从而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三)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具备一定知识储备、思想理念和认知偏好的。而且学生的格局各不相同,同化的能力也就各不相同。所以,教师既要因材施教,还要循序渐进。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关键是要帮助他们打好语法基础,扩大词汇量;对于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而言,应加强巩固他们的英语基础,引导他们勤学多练;对于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应注重在翻译训练中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

结束语

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对于分析学生翻译的心理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译学习即认识,至少可以说是认识的一种形式。运用他的理论来剖析翻译过程,能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翻译学习的本质,也从另一方面充分说明了翻译中“中式英语”存在的必然性,从而启发教师的翻译教学,使其注意尊重及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过程,充分发挥教学的引导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中式英语皮亚杰中式
基于皮亚杰理论的莫高窟文创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传承智慧经典,不是只为纪念
——《皮亚杰文集》不可不读
走近皮亚杰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道德教育中须处理好的三对关系
汉译英中“Chinglish”面面观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思维模式及中式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