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思考

2020-02-22苏丽杰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思政

苏丽杰

(云南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引 言

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被称为灵魂课程、关键课程,是高校的第一课和金课。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政课建设,新中国建立后,党就在高校开设了一些思政课程。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思政课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形成了 “85方案”“98方案”及“05方案”(2006年秋,“05方案”开始在全国高校付诸实施并直到现在),它们不断推动着思政课的改革。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又组织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思政课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要求部署,云南民族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办好思政课,提高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进行了多方面的“个性”探索;在探索实践中,也提出了一些进一步办好思政课,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共性”思考。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个总结提炼,以期有助于全国高校思政课的建设。

二、云南民族大学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探索

作为边疆地区的一所民族院校,云南民族大学思政课建设坚持“思路创优、全面推进、突出特点、注重实效、形成特色”的思路,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以下“八个融入”以办好思政课,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党的十九大刚一召开,学校率先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并率先在全国高校中招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方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随后获得教育部认可。此一举措,旨在发挥好科学理论引领的重要作用,以党的创新理论来教育引导、武装青年大学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在云南民族大学成立后,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作为特约研究员,以此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育人水平和质量;编写了一系列的辅助教材,丰富和完善思政课教学内容;通过课题申报和立项,取得一系列学术研究成果,并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以此推进思政教育“三进”工作发展。

(二)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团结和进步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精神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团结·进步·示范”这一主线来建设和发展;在建设过程中,学校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一时期,学校将七批54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和“大学生民族团结进步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并专门设立了两个实践学分,旨在发挥好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不断优化学生成长和实践锻炼的环境,发挥好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同时,学校又把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为少数民族服务的民族类高校的办学定位,招齐了全国56个民族的学生,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学校新疆籍学生阿里努尔·阿里木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习总书记回信并勉励师生:“将各民族一家亲的信念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上,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和守护者。”(1)云南学习平台.当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EB/OL].云岭先锋网,http://ylxf.1237125.cn/NewsView.aspx?NewsID=332545.学校教学科研团队则提出了《民族团结“五位一体”的测评体系》和《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两项成果均得到了国家民委的充分认可,并被纳入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考评体系;学校也被国家民委认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在此,学校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服务社会、引领发展等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提升了学校的发展力、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把红色基因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早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前,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即率先引导大学生成立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随后又成立了“大学生延安精神研究会”(简称“两研会”),旨在发挥好组织育人的重要作用,将思政课的学习与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将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以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专家。到现今,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两研会”已经成为辐射云南省周边高校,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的大学生优秀学生社团。

10余年间,“两研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探索出“五个结合”的工作方法,即: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提高科研能力相结合、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此外,学校每年都专门组织“两研会”成员到全国一些红色基地进行实践考察,最终形成了“一讲坛、两研会、三刊物”的工作格局:一讲坛就是马克思主义讲坛,三个内部刊物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旗帜》《高校集邮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两研会”既为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铺路搭桥,营造了环境条件,也为新时代培养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人才。

(四)把美育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思政课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将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德智体美劳”是五位一体,相互融通,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了一条将美育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即发展高校集邮文化与上活上好思政课,成立了云南省第一家高校集邮协会——“云南民族大学集邮协会”,旨在发挥好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的美育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集邮协会紧扣党建、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有影响的活动,让学生学习历史,了解世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通过集邮活动的开展,提高大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塑造他们成为求真知、识大体、顾大局、明事理、知未来、有高尚情趣的新时代大学生。由此,学校在2018年12月获得了全省高校唯一一家“全国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的称号。2019年,集邮协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了“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各民族一家亲”的集邮展暨高校集邮发展研讨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专门发来了贺信,高度评价学校将集邮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做法;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原会长杨利民为校集邮协会所题“发展高校集邮文化,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之词便是其真实写照。

通过集邮协会把美育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只是一个细微地探索,下一步,我们将进行多方拓展,通过各种载体,将学生的各类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共生,以切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五)把新媒体新技术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求;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对于全面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向网络思政课教学迈进,即将传统思政课的优势与新媒体新技术高度融合在一起,用新媒体新技术来增强思政工作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以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多样性优势,积极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政课教学。学院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内容为王、结合为要、形式出彩”的思路进行持续建设,通过三年多努力,破解了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取得一定成绩,现集“教、学、管、测、评”五位一体的“思政智慧教学平台”已建成。平台已开齐了5门思政必修课,11门选修课,目前共有68个班级的学生在使用平台,海量的视频库里不仅有“精品课”,还有扩展资料;平台有效地解决了思政课教学中的集体备课、数据统计、教学过程评估、翻转课堂等难点;同时,实现了电脑端、手机端、Pad等多终端有效合一。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平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证了思政课教学的顺利进行。

得益于“云南民族大学思政智慧教学平台”的建设,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批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教学名师,获得了教育部1项重点课题、2项一般项目,省级教学“一等奖”、省级学校教学改革“特等奖”。下一步,我们将加大上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推出一批网红名师,创建“思政课共享型虚拟现实实践教学基地”,期望能够对全校的教学工作乃至全省的网络思政课教学做出示范和引领作用。

(六)把学科建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学科建设是龙头,对于办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切实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好思政课及各方面的发展均具有功能提升和引领带动的重要作用。因此,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是高校面临的重大任务。云南民族大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授权单位、国家民委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单位、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二级学科博士点,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云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云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会会长单位,是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培育建设单位。在学科建设中,学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原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夯实学科发展基础,推动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科建设中,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教学为根本,科研为保障,质量为目标,教师为关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科建设中,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东南亚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以学科建设推动培养肩负民族复兴大任和促进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七)把师资队伍建设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切建设的关键,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有了人,一切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实质上就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这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好了,思政课也就上好了,教师也就有了成就感,学生也就有了获得感。

云南民族大学党委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专门成立了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文件和规定,成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制度保障。学校党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思政课教师编制的同时,又积极盘活校内教师资源,拓宽进人渠道。针对思政课专任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学校进行校内岗位调整:2019年,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及学生200余人、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二级博士学位点的建设管理,调整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了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各层次学位点的全覆盖,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这一举措不仅理顺了专业的学科归属,符合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也符合我国其他高校双一流大学的一般做法。另一方面,将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党员教师、符合条件的辅导员调整到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办法保质保量,配齐、配强思政课专任教师;在盘活学校师资和学科资源的同时,使思政课专任教师生师比达到教育部350∶1的系数,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为今后进一步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创造了条件。再一方面,通过省内外高校教师引进、博士生引进等途径来缓解或解决人员职数不足问题。通过这些举措,现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已形成以专职思政课教师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沛、质量过硬、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思政教师队伍。而对于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高成果”的“四高人才”不足的问题,学校已确定在未来的人才引进中进一步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倾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数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真正建设成为学校重点特色优势学科,为上好思政“金课”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

(八)把党建工作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办好思政课,提高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离不开党的领导;要办好思政课,提高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则必须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紧抓“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在实践中提出了“四聚焦,四提升,五个一”的工作思路,即聚焦学习,提升师生党员素质;聚焦支部,提升战斗堡垒作用;聚焦制度,提升管党治党水平;聚焦阵地,提升党建文化品牌;扛起一面旗,树立一个标杆,坚守一个阵地,带好一支队伍,掌握一套方法;最终形成了“党群一体化”工作格局。同时,学院充分发挥好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培养了一批云南省“千人”“万人”计划的青年人才。由此,学院教工支部获得了教育部命名的“全国党建工作的样板党支部”和中共云南省委表彰的“云南省一流党建的示范支部”的荣誉。在办好思政课,提高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探索中,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上述“八个融入”,不断增强了思政课教师的成就感和学生的获得感,对办好思政课,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新时代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思考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气息、新作为;新时代,作为培养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高校思政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立足于已有的“个性”探索实践,我们提出以下办好思政课,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几个方面的“共性”思考。

(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从教育的本质上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而办好思政课、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理所当然应该围绕这一根本任务来进行。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问题。如前所言,我们今天要培养的是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就是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努力把个人幸福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相联系,把个人理想与国家人民的共同理想相统一,坚定“四个自信”;引导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引导青年学生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感。强化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将“八个统一”的要求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

怎样才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把思政课上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一生难忘的课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八个统一”的要求,即“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八个统一”既为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也是新时代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必须坚持的根本遵循。

(三)建设一支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政课效果如何,能否达到立德树人预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要”的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要”成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标准,也为新时代怎样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应当以此为指导,努力从以下从五个方面来建设一支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一是加快壮大教师队伍。盘活各方教师资源,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二是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选派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地方党校(行政学院)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积极选派思政课教师参加各式各类定期不定期的教学研修,全面提升每一位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素养;分批、分层次组织思政课教师在国内、赴国外考察调研;制定并实施思政课教师提升学历的专项计划。三是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在职称评聘工作中,单独设立思政课教师类别,按教师比例核定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四是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在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四个一批”等人才项目中加大对思政课教师中的优秀分子的倾斜支持力度;核增思政课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注重表彰优秀思政课教师。五是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制定并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

(四)加强和改进党对思政课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思政课建设理应由各级地方党委肩负主体责任。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努力办好思政课。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切实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中央颁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则提出:“推动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R/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并明确规定: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党委书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要亲自带头抓思政课建设;校党委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思政课建设专题研究会。可见,要办好思政课、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这是办好思政课的根本保障。因而,学校党委应当按照党和国家的相关要求,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提升治理效能,形成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抓思政课、亲自上思政课,扑下身子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体制机制,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办好思政课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作为思政课建设的基层党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也要积极担当作为,守正创新,抓好落实工作。

以上四个方面,仅仅只是立足于高校办好思政课、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微观思考;从宏观上讲,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政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办好思政课,要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R/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的内容还很多。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