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节庆文化融合共生的路径启示
——以玉溪市富良棚乡开新街节为例

2020-02-22余贞凯王绍芬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街村寨彝族

余贞凯,王绍芬

(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从历史来看,作为文化事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节庆文化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是一个密切相关的结合体,其各自的演变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融合共生的过程,例如彝族火把节的摔跤与烟盒舞、白族三月街的赛马、哈尼族的磨秋与棕扇舞,苗族花山节的爬花杆与跳芦笙等。一方面,少数民族的节庆文化因传统体育文化及其项目而营造了氛围,聚集了人气,节日的功能得以发挥。因为人们在节日里最希望得到的是获得一种幸福感,基本就是休闲娱乐,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多数项目都具有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功能,特别是群体性、参与性、交流性强,且又易学易会,正是人们实现休闲娱乐目的的重要选项。另一方面,节日的目的之一就是使人们得到休闲娱乐,节日往往都是集中人力物力而举办,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项目来说,既提供了发展的物质条件,也提供了活动与展示的时间空间。所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项目又因节日而得到展示,进而得到丰富发展。

所不同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节庆文化融合共生的趋势日益加剧。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提出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其主旨就是要在对民族地区特色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而乡村振兴战略更是强调要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同时要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例如彝族的火把节及开新街节、哈尼族的长街宴及棕扇舞节、苗族的采花山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白族的三月街节、瑶族的盘王节、佤族的摸你黑节等,这些民族节庆在某种程度上本身就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项目的集中展演。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体育项目千百年来与节庆相伴生、共发展,有的却是近20年来才逐渐融合进去,有的是本民族的,有的却是周边村寨其他民族的,有的又融入了许多现代因素。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显现出一种休闲娱乐性、群体性、参与性、交流性项目的选择。这是当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节庆文化融合共生趋势日益加剧的特点。

因此,以融合共生为关键词,关注并讨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内在联系及其演变发展问题,这在当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程中很有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案例的调查研究,对问题做一个分析。所选案例为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富良棚乡、彝族的开新街节与彝族体育文化的融合共生。因为,长期以来,其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节庆相互交融、互相影响、共同生长,在少数民族文化事象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富良棚乡开新街节概况

富良棚乡隶属于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位于东经101°50′~102°09′、北纬24°13′~24°23′之间,境内最高海拔2 316米,最低海拔820米,东接甸中镇和岔河乡,南邻塔甸镇,西与新平县新化乡和楚雄州双柏县的安龙堡乡交界,北与大龙潭乡相连。总面积约249.9平方千米,全乡共有7个村委会(含52个自然村、56个村民小组),分别是富良棚、塔冲、美党、翻家、迭舍莫、婀娜、石板。全乡常住人口10 564人,其中彝族10 40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98.5%(以上数据为2017年统计结果),是一个典型的彝族山区乡。整体来看,富良棚乡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交通便利,该乡距峨山县城61千米,距玉溪市中心城区85千米,距省会城市昆明约173.3千米,乡村公路总里程达242.2千米,全乡7个村委会行政村道路通达率为100%。二是区位优势明显,该乡地处哀牢山腹地的边缘。三是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约为85.1%,植被多为云南松和灌木林,野生土特产有土松子、干巴菌、松茸等,山中有龙胆草、首乌、黄山药等名贵药材;目前,该乡总耕地面积约19 773亩,人均占有耕地约1.87亩,农民人均纯收入约7 000元(1)数据来源:富良棚乡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副乡长王良春先生。。四是气候独特,全年最高气温六、七月份平均19℃,最低一月份平均7.5℃,年平均气温约14.3℃,年平均降雨量在1 0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雨量均匀,适宜种植油菜、烤烟、玉米、小麦、水稻等粮食及经济农作物,也适宜发展西瓜、香蕉、芒果、咖啡、台湾青枣、核桃、夏秋蔬菜、冬早蔬菜、魔芋等农林水果和蔬菜,是较为理想的高原生态农业发展基地。

峨山彝族自治县是新中国建立后设立的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其辖区内的彝族有纳苏、聂苏、勒苏三个支系;富良棚乡的彝族属于纳苏支系,占全乡人口的98%以上,是峨山县彝族最集中的乡镇。与其他彝族聚居区一样,这里的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人们的信仰主要是万物有灵、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各村寨均有毕摩从事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开新街是峨山彝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在当地彝家人看来,开新街才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传统上,过这一节日是按顺序由峨山山脉的最里端依次到最外,即大龙潭乡、富良棚乡、塔甸镇、甸中镇、岔河乡。

从民族文化来看,富良棚乡彝族文化厚重浓郁、绚丽多彩,村寨居民以能歌善舞享誉在外。近年来,一批批彝文古籍、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故事诗歌、民族节庆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被挖掘与整理,并得到开发与利用。彝族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体育文化)更是成效显著。例如,彝族的开新街、祭山神、火把节、祭龙节等,每逢此节日活动,现场往往是群龙相聚,狮鼓狂欢,锣鼓齐鸣,热闹非凡。节庆文化(体育文化)已成为宣传、推广和弘扬区域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重要内容,成为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少数民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新路径。

开新街节是富良棚乡彝族节日中最隆重、最具影响力的民族节庆,于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赶街天(赶集日)举行。届时彝家人身着盛装,吹着号、舞着龙、跳着花鼓、弹着四弦,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乡政府所在地的街子上,参加一年一度的开新街活动。节日当天,好客的彝家儿女在“二龙戏珠”迎宾门口吹起长号,唱着山歌,端着美酒,迎接八方宾客朋友。近年来,为了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富良棚乡的开新街节与一年一度的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合并举行;其主会场设在乡民族文化广场,内容主要有祭龙仪式,集中展示彝族的舞龙、舞狮、跳花鼓、大娱乐、烟盒舞、四弦舞、耍龙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后,各支文艺队要巡街表演。相应地,各村寨参与的舞龙比赛、花鼓舞比赛、广场舞比赛、斗鸡比赛此起彼伏。在这一过程中,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节庆相互交融、互相影响、共同生长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与之同时,彝人长龙宴、彝族手工刺绣产品展销、彝族特色美食一条街、土特产品展销会等也展开。这样,彝族(纳苏支系)神秘独特、多姿的节庆文化(体育文化)以及古朴豪放的彝族风情,使得整个富良棚街子上处处洋溢着热烈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热闹非凡。无论是节日参与的人员、氛围、热闹及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还是影响力,都达到了历史上不曾达到的高度。

在现代意义上,开新街节已经成为一个充分展现彝乡独特原生态民族民间节庆文化(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富良棚乡由此扩大了区域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受到外界的关注。节日期间,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特别是其中的中外旅游者、摄影者、新闻记者和研究者等的关注与参与,更为富良棚乡搭建了展示自我、共谋发展的良好平台,使富良棚乡逐步成为一张文化交流与旅游业发展的名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富良棚乡推进了文化融合共生的进程,并且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扎实有效地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富良棚乡开新街节与传统体育融合共生的动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推进、全球一体化、主流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不断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村落不断消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困境日益加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呈现出多样化、流变性、断裂性以及文化资源总量减少和民族特色丧失的危机。彝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节庆文化也有类似情景。

但是,富良棚乡开新街节却别开生面。开新街街是滇中峨山彝族的重要节日,是该区域彝族的社会、历史、文化、风俗、人们生活与心理等方面的真实写照,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也是彝家人情感寄托不可替代的呈现形式,具有独特深层的伦理观念、情感寄托和精神价值。节日的祥和、幸福、快乐与情感交流,可以使人们获得精神的愉悦,获得归属感、幸福感。从目前富良棚乡开新街节的情况来看,彝族民族节庆文化与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没有“丧失”,反而能够较好地融合共生,其动因究竟何在?我们以为,其动因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彝族族群文化身份的进一步确立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这既是其区别于周边民族文化不同的特点,也是该民族成员之间相互认同的重要标志。富良棚乡开新街节文化就是这样,作为该区域的彝族,无论在何方,节日就是“根”,可以使族群成员获得文化认同、族群认同。彝族是富良棚乡境内的土著民族,历史上,当地彝族聚居在崇山峻岭,交通不便,闭塞落后,备受历代统治者歧视,长期被称为“黑倮倮”“白倮倮”“仆喇”(2)参见:清康熙三十七年刻的《嶍峨县志》四卷。,民国时期又被称为“夷人”“山苏”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彝族当家作主,经济社会获得了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彝家村寨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几十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民族扶持政策,特别是近年来的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村寨建设、脱贫扶贫、扶贫攻坚等一系列国家层面战略的推出,及至如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村寨的青山绿水与传统文化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彝家人意识到自己是原生性、真实性的村寨文化的拥有者,彝家村寨文化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村寨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文化的主人,不仅要保护传承好,而且要转化成村寨发展的资源;彝家人由此而感到自豪。在此过程中,富良棚乡彝家人的族群文化身份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与建构。

开新街节已成为富良棚乡彝家人生活文化精粹集中展示的当下在场时空,成为各村寨彝家人的共有舞台。节日是人们狂欢的日子,舞龙、舞狮、跳花鼓、大娱乐、烟盒舞、四弦舞、耍龙灯等彝族传统体育活动,使人们在与神同乐、或与想象中的祖先共舞中,彰显对生活的欲求与对生命的理解,在传统节日的参与中流动出心灵的欢乐和生命的激情(3)王萍.大众传媒视野中的少数民族节日与生存——以彝族火把节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5(6):117-121.;人们的幸福感与归属感由此与日俱增。

二是村寨经济社会发展的诉求。村寨经济发展,一直是民族区域的核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富良棚乡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主角就是经济,文化扮演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在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富良棚乡民族文化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此发展把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村寨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此,富良棚乡文化站站长尚宏伟(4)尚宏伟,男,彝族,50岁,富良棚乡文化站站长,担任文化站站长职务已有14年;访谈时间是2020年5月2日9:00~11:30点;访谈地点是富良棚乡文化站。告诉我们:一年一度的开新街节一直以来都得到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每年都拨出专项经费5至8万元,2018年增加到15万。政府利用民族节庆功能来发展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开新街节也由乡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配合操办,这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富良棚乡塔冲村李崔国(男,48岁,彝族,塔冲村二组组长)、李应福(男,47岁,彝族,塔冲村舞龙队队员)(5)李崔国,男,48岁,彝族,塔冲村二组组长;李应福,男,47岁,彝族,塔冲村舞龙队队员。等人也持这种看法,应该说这种看法很有代表性。

事实上,“作为民族旅游发展的切入点,民族节庆旅游肩负着振兴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的历史使命,成为旅游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热点”。富良棚乡紧紧把握住旅游中的游客需求趋势,日益把开新街节打造成集文化、娱乐和参与为一体的融合共生体,正反映了村寨经济社会发展的当代诉求。

三是彝族村寨文化发展的时代应对。在历史长河中,有的文化消失了,有的文化却一直延续下来,有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创新发展、获得新的生命力;能够延续发展的文化,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适应新的时代,并在新的时代找到生存发展的土壤。开新街节日文化就属于这种情况——在与外来文化的互动与碰撞过程中,不断经历着“地方传统”与“现代发展”的冲突与融合。随着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在地方政府的引导或主导下,开新街节经历了地方文化认同、文化适应与文化重构的过程。

富良棚乡开新街节是该彝族聚居区域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具有历史、文化、经济、艺术审美等多种价值。开新街节,作为富良棚乡各村寨彝家人的舞台,集中体现着人们对幸福的诉求。一方面,节日期间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项目的群体性、表演性、观赏性、参与性等,不仅使人们可以享受劳动之余的快乐,也使在快乐中的彝家人的族群情感不断加深,同时又进一步强化了彝家人的身份与族群认同;另一方面,开新街节本身又是一个与周边村寨乃至更广大区域的经济文化交往、交融、交流发展的时空场域,富良棚乡彝家人可以由此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与动力。应该说,延续、弘扬彝家村寨传统文化,推动民族节庆文化(体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这就是彝族村寨文化发展的新时代的诉求与应对。

三、富良棚乡开新街节与传统体育融合的路径启示

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节庆融合共生发展,这是一个与时俱进、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性问题,需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来探索新的建设路径。所以,富良棚乡开新街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共生的路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一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各点:

一是以节庆为节点,保护、传承、激活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及其项目,强化其群体性、参与性与互动性,使之更宽泛地与节庆活动融为一体。对此,富良棚乡王良春(6)王良春,男,汉族,48岁,富良棚乡政府副乡长,分管文化站;访谈时间是2020年5月3日09:00~10:30;访谈地点是富良棚乡政府。副乡长说道:“富良棚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做得很好,其中舞龙和花鼓舞是最有特色、也是发展得最好的体育项目。目前,每个村委会都组建有6~10个舞龙队、8~15个花鼓队以及若干个烟盒舞队、大娱乐队等文艺队,每年这些队伍都需要参加一年一度的开新街节表演,这已经成为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

开新街节节日期间,各个彝族村寨都要派出舞龙队(每个村寨需要出2~3个队)、烟盒舞队、花鼓队和四弦舞队等参加表演,这已经成为各个村寨的一个传统;而村寨借此实现了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目的;乡政府则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给各个舞龙队予活动经费的支持,一般大龙(队员较多)可获得约1 300元左右,小龙可获得约900元左右。当下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早已融合共生在村寨的节日里,而且活跃于人们日常的休闲娱乐活动里,还在乡、县、市、省级的文艺活动或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等平台中不断得到展示,富良棚乡也由此获得更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是通过节日所产生的影响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村寨居民收入。开新街节期间,人们总是身着盛装,饮起酒,舞起龙,敲起锣,打起鼓;街道完全成为一个百龙闹春、千鼓震天、万人欢乐的热闹世界,四面八方的游客、商家、摊贩纷纷慕名前来。富良棚乡盛产的大米、玉米、荞、麦、油菜、烤烟、青菜、白菜、瓜、豆、洋芋、姜、葱、蒜、山药、茄子、韭菜、辣椒、猪、鸡、牛、羊、鱼、鸭、兔等种植业、养殖业的产品,以及野生的土松子、干巴菌、松茸、龙胆草、首乌、黄山药等土特产均有了销路,从而推动了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游客的吃、住、行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商家、摊贩带来了商机,由此带动了富良棚乡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村寨居民的收入也逐渐增加。

三彝族特有文化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在特定区域,彝族节庆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共生特色鲜明,可以使游客获得一种差异化的体验,政府可由此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促进民族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富良棚乡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节庆融合共生更为突出。例如2019年,开新街在原有基础上融入了不少现代项目,内容更为丰富。其中,龙狮闹春、原生态彝文化祭龙、祭鼓仪式、祭花鼓娘娘、岔河山歌赛、接爷爷仪式、鸡王争霸赛、舞龙争霸赛、焰火晚会、寻找最美花鼓娘娘、草海泛舟、垂钓、花海旗袍走秀、松茅宴等活动精彩上演(7)峨山油菜花暨开新街文化旅游节近日开幕[EB/OL].http://www.yunnanji.com/news/1152.html.。与传统不同的是,新增了万亩花海、千人花鼓舞与舞龙实景演出、花海骑行、彝族特色旅游小镇文化研讨会等特色项目。开新街节已经成为一个旅游节品牌。

富良棚乡开新街节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即: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应该顺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节庆文化融合共生的趋势,并且推进这种文化融合共生的进程。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实现民族节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更为扎实有效地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因为“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走路。节庆是旅游活动中间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分,它是吸引人、能够召唤别人来观赏跟你原来文化不同的、你不了解的那种现象。所以,一条关于旅游的颠覆不破的真理,就是旅游一定要跟文化相结合,要深度融合”(8)张建永.民族节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EB/OL].https://www.sohu.com/a/75754726_162758.。这是留住青山绿水、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路径选择。

猜你喜欢

新街村寨彝族
铜峰叠翠 秀美新街
彝族海菜腔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无蚊村寨丁屋岭
Macau About That?
村寨——海坪彝寨
特色村寨
潮流逆转 新街拍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