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中提升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影响力的探讨
2020-02-22代少纯
代少纯
自20 世纪30 年代第一家会计准则机构成立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持续掌握着国际会计准则的主导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中国在这一领域难以拥有足够话语权。然而,全球多极化发展进程的加速动摇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会计准则领域的主导地位。特别是自2013 年以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习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指出要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标准进行。其中,会计准则在这些项目环节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其沿线相关国家各类建筑工程加速推进,跨国贸易规模急速增长,各国更加依赖会计工具管理资源流动、发现市场机遇。同时,世界各国会计准则间的差异性,也对经济贸易活动提出新的难题。通常而言,环境塑造需求,需求带动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会计领域提供了发展新平台,也给中国推动会计准则发展带来了机遇。所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下探讨如何提升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影响力,如何正确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一、传统国际会计准则发展概况
国际会计准则是促使国际范围内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制度。它不直接限制各国的会计活动,而是通过融入各国的会计准则,来对会计活动施加影响。作为国家法律制度的一部分,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统一特征,都来源于本国的使用惯例与习俗。
(一)传统国际会计准则发展沿革
1.美国主导阶段(1936—1993年)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会计指导方针框架的国家,具有丰富经验。美国于1936 年设立第一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从1936年到1993年,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陆续受其影响,制定了本国的会计准则。此阶段中,美国作为会计准则领域的先驱,确立了在国际会计话语权中的主导地位。
2.美欧争夺阶段(1993—2000年)
1973 年,英国成立了国际会计委员会,该组织希望通过制定全球范围内适用的国际会计准则,加速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进一步优化各国会计准则,减少国家及跨国企业间因会计准则差异而造成的贸易摩擦。随着国际会计委员会影响力的扩大,在20 世纪末期,美国在国际会计话语权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美国与新生的欧洲会计势力开始竞争。
3.美欧共治阶段(2001—2008年)
2001 年,美国发生众多会计丑闻,比如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世通公司虚报高额财务利润,众多的财务事件使美国资本市场市值损失近7 万亿元。这些事件影响到美国的会计准则,业界专家开始对美国的会计准则产生质疑,面对外界的压力,美国会计界决定改变与欧盟的对抗策略,转为合作。在这一阶段,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都在国际会计准则的框架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会计主导权的纠纷战争暂时停止,这一举措有效地推动了全球会计准则的趋同。
4.多国趋同阶段(2008—2013年)
2007 年底,美国次贷危机显露,并于2008 年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主要危机,这场危机对会计准则的国际一体化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一些行业专家认为,国际会计界的会计准则不足以避免经济危机的爆发,因此需要对准则进行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具有会计准则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可以在全球资源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2008 的金融风暴给众多新兴经济体带来机遇,中国也在此阶段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导致新兴国家会计准则的发展,新兴国家试图打破发达国家在国际会计准则领域的垄断地位,会计准则进入多国趋同阶段。
(二)传统国际会计准则发展特征
1.会计准则差异阻碍市场资源流动
会计准则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会计专业地位造就了不同国家会计文化与传统的差异。但是,在跨国贸易和跨国企业的投资与经营中,这种差异违背了会计准则的可比性,并阻碍了贸易的流通。尤其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在各个经济体之间,会计信息是不对称的。多种会计计量方法的共存还导致经济资源分配效率低下,并增加了经济成本。由于世界范围内会计准则的差异造成会计科目确认、计量、报告的不同,会计人员无法准确核算财务报表,企业的年度报告难以被社会普遍认可,阻碍了市场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和贸易市场的扩大。全球一体化要求资本市场打破国家间的壁垒,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需要各国提高会计准则的可比性,这要求加强跨国会计活动和国家之间的沟通,从而形成规范和科学的会计活动规则。对于国内外的各类企业,都不得伪造、变造会计信息,并且必须确保任何一方都能及时准确地获取会计信息。在全球贸易往来密切的环境下,把握并克服各国会计准则差异,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经势在必行。
2.国际合作水平的提高加速会计准则传导
国家间合作的日益频繁,不仅拓宽了世界贸易的版图,也开创了各国在会计领域交流的新局面。一方面,跨国企业合并报表的编制要求各国的财务报告采用相同的标准,从2010—2019 年全世界总贸易的统计数据来看,跨国企业的内部交易达到近半数,跨国企业能够在不同的国家设立分支企业并进行经济活动,而对于跨国企业来说,纳税的依据是财务报表,母公司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存在计量方式不一致时,必须解释会计准则的差异。所以,对于跨国企业,多种财务标准和会计准则的并存,将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构成挑战。跨国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质量要求,不可避免地激发了不同国家间会计准则的传导。另一方面,各国面对全球化下贸易的激烈竞争,需要增强对他国会计准则的理解。一旦企业受到调查机构审查,首先要交公司会计信息,再按照规定进行核查,查看企业是否具有反倾销倾向。因此,为了应对反倾销调查,了解贸易国的会计准则是非常必要的。此外,企业只有充分了解他国的会计准则,才能准确估算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这就要求有关国家的企业了解目标市场,把握国家间会计准则的差异。
3.全球加速融合助推会计准则趋同
本质上来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在寻找世界上最合适的生产要素分配。随着国际跨地区、跨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场中的机会通常转瞬即逝,这就要求企业适应新环境,不断调整业务策略。然而,国家之间会计信息的不对称,致使经济资源分配效率低下,资本和报告成本上涨,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平衡。同时,在跨国企业数量不断地增长中,新的公司组织和经济运作类型不断涌现,各个贸易实体也在寻求会计语言交流,这就要求国家间的合作共通,以减少因会计准则的差异对会计信息的计量与核算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达到等效的会计标准。因此,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会计准则趋同的脚步将逐渐加快,以达到降低跨国企业投融资成本、减少贸易摩擦的目的,以便各国企业可以更好地参与经济活动,找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从而促进国家经济交流。
二、“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会计准则
对中国来说,会计准则是以保护国有资本权益为导向的,会计准则的结构主要是突出会计要素与计量的整体构架,并运用概念构架建立原则,它表现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六个财务报表的要素中。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推动,必将对中国经济、贸易,乃至中国会计准则产生巨大的作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带一路”建设助推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面对国际会计准则时,可选择“趋同者”,或“认可者”,或“不认可者”。在平等协商、合作互赢的国际关系中,想要精准地实现建设目标,就需要国家担任起领导作用,推动集体目标顺利完成,实现协同发展。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贸易国,无疑将带动中国在会计领域提升国际影响力。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也将获得更多巩固其作为大国地位的机会。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资源共享推动中国重视会计准则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使国际社会的资源达到了高效率的共享,随着建设的逐步实施,中国在国际会计界的影响力也在稳定和强化,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获得国际会计委员会的批准。越来越多年轻的会计行业从业人员加入国际会计组织,在最具权威的国际会计委员会中,有20 多位中国代表,他们参与建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和国际会计产生更大的影响。国际会计委员会对中国会计准则的接受度也在增加,这证明中国的综合国力的提高。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将进一步重塑国际贸易规则
“一带一路”建设包含的内容和潜在的机会很多。在某种程度上,该建设是塑造国际贸易规则和贸易环境的重大事件。自“一带一路”建设发起以来,中国与其涵盖区域内国家的贸易合作日渐频繁,带来的收益也逐渐凸显,更多的国家渴望能够加入进来。随着未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家数量的增多,会对相关国家与地区的贸易规则产生巨大影响,其财务技术与会计准则也会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而朝着区域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将有助于全球会计准则的融合。此外,会计准则的趋同特征中,会主要向大国和强国趋同。中国是正在成长发展的强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因此中国的会计准则也能够在“一带一路”相关区域内施展其巨大的影响力。
三、推行中国会计准则带来的机遇
在国际贸易领域,跨国经济博弈最终结果将反映在会计核算中,所以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会计具有重要的地位。不管是跨国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还是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都要求各国的会计准则具有可比性。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历史机遇,扩大本国会计准则的影响力,有利于加强各国在会计领域的交流,使会计信息向规范化发展,并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与资源配置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一带一路”的贸易共通性便于会计准则广泛交流
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与贸易密切相关,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人们期望进行广泛的交流。在中世纪,欧洲沿海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以意大利为首的国家将其复式记账法传播到英法等国,并被广泛应用。工业革命中,英国因其商业的繁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复式记账再一次广泛传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由此美国的会计准则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所以说,经济贸易活动推动了财务技术和会计准则的发展。自21 世纪初以来,国际贸易的金额与数量稳步上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日益加速,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使用国际会计准则,资本市场的交易愈加规范。因此,“一带一路”建设所要求的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必然会助推各国会计准则的交流互通。
(二)“一带一路”的市场资源性加速会计准则趋同进程
“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家间的合作给世界各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实现了市场资源的共享。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与其他参与国进行合作的最佳途径是产业合作,这些参与国通常拥有很多经贸活动,由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拓宽了合作的广度。而且,中国与其他参与国的合作还将为各国的文化和服务业提供相关产业支持,有助于增进国际友谊。在国际贸易活动的广泛开展中,共通化的商务语言不可或缺,会计作为商务语言的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并提高商务语言质量,提升国际交流与贸易中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财务信息和会计准则的标准化。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会计准则的趋同,不完善的准则带来的财务后果已大大减少,财务报告中的遗漏也慢慢消失,更多的国际贸易商对贸易更有信心。所以,为更好应对市场中的瞬息万变,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所触发的良好的市场资源,推动会计准则的调整,从而提升中国会计准则的影响力。
(三)“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性推升中国会计准则地位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国际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各国需要通过各自所拥有的国际经济信息来制定发展战略,而所有的经济信息都需通过会计核算来细化归类。因此,会计核算的作用变得日益突出,这也促进了各国会计领域的蓬勃发展。同时,“一带一路”的参与国都在对“一带一路”进行宣传,中国的会计准则进入了一个具有时代机遇的历史发展期。中国的产业合作将与沿线国家紧密相连,因此中国的会计制度也将与利益相关国紧密联系。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出台,中国会计准则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这将影响整个“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
四、推行中国会计准则面临的问题
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中,会计准则的一元化趋势明显,国际会计准则表现出更高的强制性。“一带一路”建设中,沿线国家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国经济和制度的不一致成为助推中国会计准则的阻碍。从二战以来国际会计趋同的规律来说,经济贸易实力更强的国家通常会为了自身利益,向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适当调整意见。而经济实力较差的国家,会综合成本效率权衡利弊,选择接受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所以,综合实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往往会利用本国会计准则来增强在国际会计领域的影响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下推行中国会计准则,必将受到来自外部的干扰。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量众多且会计准则差异巨大
“一带一路”建设横跨三大洲:亚洲,欧洲和非洲,仅沿线就有69 个国家,其中既包括经济发达、制度健全的欧盟国家,也包括经济滞后的中亚国家。通过比较沿线国家的会计准则,能够发现各国的会计准则有很大的差异。除会计信息暂时缺失的埃塞俄比亚外,其余沿线国家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要求采纳、允许采纳、实质趋同以及不采纳。要求采纳指国内上市企业强制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允许采纳指同意国内上市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实质趋同指本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不一致,但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不采纳即不接受。沿线69 个国家,有56 个国家都表示“要求采纳”。但各国发展水平程度的不同决定了各国会计准则的内容与国际趋同程度都存在差异,在巨大的差异下和谐共处并完成会计准则趋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也为中国留下了发展空间。
(二)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性导致漫长的趋同过程
利益国的需求与实际的制度往往是存在偏差的,世界各国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难以完全与市场的实际发展同步,会计准则的制定也是一样。对于国际会计准则而言,尽管它比较完整,但仍然不能完全适应不同国家的经济框架,这种滞后性成为会计准则发展过程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对于相关区域组织的会计准则,调整国家间会计准则的过程耗费了很长时间。例如,在欧洲会计准则的发展进程中,欧洲委员会通过40 年的时间,才完成了国家间初步的会计准则趋同。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涉及的相关国家与中国会计准则的趋同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会计准则推广受到外部竞争力量的干扰和阻力
美国依靠自身强大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实力,在世界诸多领域占有统治地位,美国会计准则在国际会计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在世界会计领域中,美国会计准则被众多国家认可,一些国家甚至直接模仿美国会计准则以构建本国的会计准则。虽然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中国会计准则将会在沿线各国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美国及部分欧洲发达国家并不会放弃其在会计准则领域的统治地位,因此推行中国会计准则也必将受到来自美国和及部分欧洲发达国家的干扰和阻力。
五、提升中国会计准则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当前,中国会计准则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中持“要求采纳”态度,准则内容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未来,中国必须在发展中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在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中,努力掌握话语权。主要有以下对策:
(一)积极学习发达国家会计准则,捍卫本国经济利益
在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家间有关国际话语权的竞争十分激烈。然而,会计准则的发展不可能遵循某一个国家的期望,必须多国共同努力。如果要在这种趋势中增加本国准则的影响力,就必须与其他国家合作和沟通,共同寻求发展,从而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中立足。为此,一方面,中国需向西方会计准则学习,但不能完全复制美国会计准则或国际会计准则,必须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创造符合自身特点的会计准则。另一方面,中国应采取积极措施影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增加国际会计委员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重视,使未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中有中国的一席之地,更有效地捍卫中国的利益。
(二)积极参与国际准则制定,加速提升中国会计准则规范性
在世界经济中,美国占据主导地位,其地位稳固,难以被以中国等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所动摇。国际会计准则的调整还在继续进行,并未完全稳定。对于美国与欧洲发达国家通过国际会计委员会影响国际会计趋同的行为,中国应抓住“一带一路”这一宝贵机遇,努力与经济、贸易机构和学术界的其他国家竞争,从根本上完善自身会计准则,促进沟通并增强自身会计准则的影响,对国际会计委员会施加积极的影响。另外,需要增强与国际会计委员会的沟通交流,并构建一个全国各地的官方金融机构能够互动的平台,供各国政府机构能及时向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通报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建议。除此之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本国情与中国相似的情况下,有很多能够相互学习的共同点。中国需要从以下几个途径予以改进:首先,邀请各国会计领域的优秀代表参加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改,改善会计准则质量,为中国能够加入制定国际会计准则奠定质量基础;其次,中国不仅需要拥有自己的相关系统,而且还需要开发相关机制来引入系统,以确保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最后,中国需积极投身于制定国际准则中,将其纳入体系范围,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并及时加强各部门的监督。
(三)深入会计准则研究,优化会计准则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首先,需要对相关会计领域的从业人员进行知识评估及分类培训,在会计人才储备充足的基础上,使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计规划委员会以及各种会计专业代表的协同合作下制定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其次,在大学课堂上开设各类会计学基础理论和实务课程,从根本上增加中国会计人才储备。再次,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国际趋势,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保持沟通和联系,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改革与实践,以实现中国会计准则的有力趋同及推广。最后,会计准则的国际影响力不应忽视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利用中国几千年来的知识底蕴与文化积淀提升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影响力。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已发生变化,会计准则推广可以成为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类代表性举措。对于经济社会领域中其他类型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都可以借鉴中国会计准则推广的成功经验,助推中国经济社会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更高层面、更高质量的协同发展、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