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期待“阅读共同体”的创建
2020-02-22蒋立芳
蒋立芳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利用阅读问题展开教学调控,让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展开阅读讨论,学生在阅读互动中能够获得一些启迪,但这样的合作阅读呈现被动性。教师指定学生成立团队,但其和谐性不够,成员互信不足,学习交流受限。因此,在班级中建立多种形式的“阅读共同体”,已经成为更多学生的期待,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合作学习契机,让学生在伴读中感悟和成长,这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素养有重要帮助。
一、创建伴读组织,启动共同体学习机制
所谓伴读,就是结伴而读,这是最为典型的合作学习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组成各种合作学习小组,这是合作学习的最基本构建形式。为进一步提升伴读组织和谐度,教师不妨让学生自由组成多人阅读团队,利用集体智慧解决阅读中的难题。学生自由组合成阅读共同体,有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阅读策略,其阅读效率会大大提升。教师根据不同阅读团队组成布置不同阅读任务,顺利启动阅读共同体学习机制。
组织伴读团队,教师需要作出灵活安排,又不能放任自流,如何把握适当的尺度,这是教师需要重要考虑的问题。如教学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鲁迅的简介,对成文背景进行重点解析,然后为学生设计了合作学习任务:阿长是怎样一个人物呢?为什么在鲁迅笔下被反复提及,鲁迅对这个人物的态度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从文本描述中,你能够感受到鲁迅怎样的情怀。你对文本中哪一段描写更喜欢,说说你的阅读感受。自行成立阅读团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阅读讨论,形成阅读共识,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每一个团队不能超过6个人。教师宣布伴读团队组织原则之后,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纷纷宣布成立团队。
教师为学生布置阅读思考任务,然后鼓励学生自由组成伴读团队,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因为是自由组合,给学生更多主动权,无疑对学生形成重要刺激,学生纷纷行动起来,形成带动力,整个班级都会发生震动,阅读气氛也会随之形成,这便是教师教学设计的智慧体现。
二、优化伴读指导,明确共同体学习目标
伴读组织成立后,教师不能成为旁观者,需要时刻关注学习团队的情况,抓住指导机会,为学生做出必要的提示和干预,让每一个伴读团队都能够顺利推进学习进程。教师要用阅读任务展开教学调动,让每一个阅读团队都设计好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为阅读共同体设定必要的阅读目标,以快速调动阅读团队成员的学习主动性。伴读团队组织有不同特征,教师在任务布置时需要区别对待,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为更多学生带来学习启迪。
教师在阅读任务布置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实际,注意体现阅读任务难度的层次性,既要观照大多数学生的学力基础,还要增加一些难度系数,让阅读团队有发挥集体力量的契机。如教学《邓稼先》,教师为伴读团队布置了阅读任务:其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最感人的段落进行展示。其二,用最为简练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的主旨,用最为准确的语言描写邓稼先的为人。其三,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任选一位科学家介绍。任务发出后,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教师要求学生以团队形式展开学习操作。团队小组成员开始协调,具体分配阅读任务。学生快速进入自己的位置,展开卓有成效的阅读学习。
教师为阅读团队布置了具体的阅读任务,学生团队经过协商形成阅读共识,完成角色分工,确保每一位成员都能够有事可做。从任务难度系数方面看,这些任务难度系数呈现梯度性,具有更丰富的训练价值。教师利用阅读任务展开调控,成功激活学生学习热情,发挥阅读共同体优势。
三、创新伴读活动,提升共同体学习品质
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而阅读共同体参与的阅读学习则是个性阅读中的共性追求,在学生个性阅读基础上,要形成团队阅读共识,这对阅读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一种挑战。既然是同一个团队,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落下,如果出现了短板,其他成员都需要参与帮扶活动。整合便是阅读共同体的目标追求,也是阅读学习的基本特征。在伴读活动设计时,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设计之中来。
《爱莲说》是一篇文言文,其中的名句家喻户晓,早已成为做人的准则。在阅读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熟读背诵课文,然后为学生设计了集体阅读活动:莲是花中的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果让你选择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现莲花,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以阅读小组为单位展开集体创作,准备参与班级竞赛活动。学生听说要自由选择一种表现形式来展示莲花,顿时展开了集体讨论。有学生建议用绘画的形式,也有学生主张用歌唱的形式,还有学生提议用现代诗的形式,经过一番集体讨论,学生逐渐达成学习共识,开始了集体创作。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集体阅读学习进行观察指导。经过一番讨论和操作,学生阅读团队成果诞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比活动,课堂学习进入另外一种境界。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创作任务,成功激活学生阅读热情,因为小组成员爱好不同,自然有更多资源可以利用。经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阅读团队行动之中,获得丰富阅读学习历练,从活动中建立阅读共识。
四、拓展伴读实践,打造共同体学习品牌
阅读共同体并非是单一的组织形式,其成员也未必要固定,在不同环境下,成立不同的阅读共同体,可以发挥不同的伴读作用,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阅读认知和体悟。课内课外阅读要结合,线上线下学习要互动,拓展伴读实践势在必行,教师在阅读共同体机制建设中要发挥关键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伴读机会,让学生在更广泛阅读学习中能够借助集体力量,以期获得学习帮助。
拓宽阅读视野,教师需要有深入的教学调查,以便为学生做出必要的引导和启示。如教学《一棵小桃树》,这是贾平凹的叙事性散文,以自己生活经历为写作原型,借助一棵小桃树,折射出生命成长感悟和哲理。教师在阅读进行时,为学生阅读团队设计了延伸性任务: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不同轨迹,经历挫折和磨难是必要的功课,从课文中一棵小桃树成长经历看,可以让人产生无限的感慨。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写一篇读后感,准备参与小组展示活动,然后由小组评选出最佳读后感,提交到班级参与竞选活动。任务发出后,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深度阅读文本内容,展开自主阅读讨论,逐渐达成学习共识,开始撰写和展示读后感。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读后感写作任务,这本身是个性学习行为。教师让学生展示读后感,为学生创设交流机会,将个体学习变成了集体互动,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集体讨论评价中,能够升华自己的思想,形成深刻阅读认知。
在初中语文学科中建立伴读组织,教师需要做出一些实际的工作。创建伴读组织手段要灵活,体现学生意志,优化伴读计划要从学生阅读实际出发,创新伴读学习活动,要充分考虑阅读客观条件,拓宽伴读学习实践,要实现生活对接,让学生借助更多生活认知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学习,在互补性阅读学习中形塑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