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下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路径

2020-02-22姚晓芬

世纪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效能法治

姚晓芬

(中共古田县委党校,福建 古田 352200)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更加多元化,并继续呈现分化和量变趋势。我们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给国家治理带来一定的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序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

一、以制度建设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

在宏观治理层面,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治理效能在不断提升。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府在组织防疫抗疫、复工复产等工作时具有较高的行动力和效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未来发展战略作出了进一步的部署,提出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规划。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致力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发展新局面,完善国家治理制度。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以人民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为导向,在人民的支持下,更好地实现政府治理目标。

(一)建设职责明确的政府治理体系

转变政府职能是新时代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核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新的战略部署,为完成新时代新使命,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职责,构筑更为完善的政府治理体系。第一,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政府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其职能和权责是否明确,对治理效能有直接影响。基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需重点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等问题,围绕社会发展的新变化进行调整。考虑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必须对未来五年到十五年的工作作出科学判断,进而制定应对策略。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强化政府治理职能,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为保障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实现,为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各级政府要增强服务治理的主动性,结合实际情况优化组织结构,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第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各级政府职能的转变要以人民满意为宗旨,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政府应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放在突出位置,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优化政府服务,为人们生产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1]。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们创造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第三,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近年来,我国实行简政放权,为激活市场活力作出积极贡献。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高度重视挖掘国内市场的潜力。为此,政府要持续优化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边界。编制各级部门权责清单,对各级政府的权责进行梳理,并明确相关行使主体、权责内容、履责方式等事项,提高权责清单的操作性和规范性。将编制好的政府权责清单向社会公布,并针对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推行共建共治共享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有效路径。共建共治共享包括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协同化和治理成果共享化三层涵义。实践也证明,人民群众的参与对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至关重要。具体可从如下方面着手:第一,畅通参与治理的渠道。人民群众、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都应主动参与社会治理,政府治理过程中也应加强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畅通其他主体参与的渠道是多元治理主体框架得以形成的前提。政府在制定民生政策时,可采取座谈会、听证会、公开征求公众意见等形式,与人民群众沟通;在制定市场经济政策时,则需要了解市场主体的诉求和意见,针对其合理成分要及时吸收和采纳。这样既能够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也有助于治理政策的落实,提高政府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二,深化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改革。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是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桥梁。需进一步厘清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应推动行业企业自律,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社会组织在其中能够分担一定的政府治理压力,发挥其自身的调节作用,使其真正成为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为激活市场活力,助力企业创新提供良好支持。

二、以数字技术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公共服务质量是衡量政府治理效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也为数字技术在政府治理领域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一)借助数字技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公共服务的融合,有助于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利用数字技术为政府决策赋能[2]。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实现信息的识别、分析和预判,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能够借助数据共享,实现各部门之间的高效互动,提高公共服务的反应速度和办事效率。在具体实践中,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有效扩大高质量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有助于缓解公共服务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十四五”期间,为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推进科学技术的变革,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寻找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数字技术的变革为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各项任务,促进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领域的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新发展格局。

(二)推进数字技术在政府治理领域的规范使用

数字技术参与公共服务有助于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保障数字技术的规范应用。具体来说,第一,建立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数字技术参与公共服务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推进数据的共建共享。为此,需加强数据信息标准化建设,从整体上提高政府治理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与此同时,需加强对数据信息的保护,在开放共享的同时要避免数字技术滥用的行径,防范政府数字化治理风险。在安全审查方面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数据权属界定和开放原则,全面保障数字技术的规范化使用。第二,建立数字技术参与公共服务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评估反馈机制。数字技术参与政府治理需进行全流程监管,通过实时监控,保障政府治理的高效率、高质量,并结合监控数据获得绩效反馈,为改进政府治理提供参考。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的融合,还应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发挥数字技术的预测功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第三,培育数字技术人才。数字技术对政府治理效能促进作用的发挥,关键要有既懂得数字技术,也熟悉公共治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做好人才培育工作是解决政府数字化治理的一个重要前提。为实现这一目标,可通过岗位培训、人才引进和人才共享等方式来实现,并且积极向大众普及数字技术,增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动,对接公共服务供求双方,实现供求平衡,在提升政府治理效率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政府治理质量。

三、以法治建设保障治理行动现代化

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背景。当前,我国在法律规范、法规实施、法律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此,迫切需要在党中央的集中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提供法治保障。

(一)依法规范政府行政行为

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快清理与修订行政法规,增强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规的一致性,保障政府治理有法可依[3]。尤其要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立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理论层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战略目标。这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带来了发展机遇。为此,应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并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具体实践,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和创新性的理论。围绕科技、经济、社会问题,拓展法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形成相对完备的法律体系。在实务层面,推进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及工作人员积极履行各项职能,提升自身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各项职能的有效联动,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等问题,减少利益冲突和责任推诿等现象。

(二)构建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需构建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为政府治理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效率,结合新时代政府治理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保障法律的有效运行,统筹推进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一体建设,并抓紧完善法律监督机制,提高法律监督实效。一方面,政府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实现有序监管。在事中监管过程中可通过动态化监测实现全过程、全链条的监督管理,及时预警,有效化解风险。在事后监管方面,要严守质量和安全底线,建立科学的惩治机制,增强监管的威慑力。此外,对于新业态要实施审慎监管,鼓励创新创业,为新业态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引导其朝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治理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我国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政府治理层面,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需进一步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体系方面的优势,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向好发展,保障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持续提升。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效能法治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公共服务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