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品、悟
——谈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

2020-02-22

语文天地 2020年12期
关键词:鼓琴汤汤伯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文言文是中国古文化的载体,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课本都编入了一两篇文言文,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文言词汇和文言知识、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获得语言的发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下面以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鼓琴》为例,具体谈谈小学高年级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一、反复朗读,读好课文

朗读是读懂文言文的最好办法,教师要甘于将课堂阵地交给学生,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朗读中充分接触教材提供的语言文字。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差别比较大,学生拿到文本之后自主阅读,可能会把句子读得支离破碎,断断续续,教师应采用多种办法引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消除学生对文言文朗读的恐惧心理。

六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点基础,教学《伯牙鼓琴》时,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自己读课文,如果发现有读错的字音,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及时纠错并示范朗读。如少(shǎo)选、汤(shāng)汤乎、复为(wèi)鼓琴者。在学生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大意后,提醒他们根据句意、文意,读好停顿,读出重音。如:“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遇到语气词“乎、也、矣”,要根据情感用重读或慢读等方法读出重音,让学生反复练读,还可以创设伯牙与锺子期相遇的情境,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情感和神态。《伯牙鼓琴》的前三句可让学生变换角色反复朗读,以体味两人相逢相知的欣喜,虽然课文并未描述伯牙遇到知音后的喜悦,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表达,以增加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按照“方鼓琴—少选之间—锺子期死”的顺序背诵《伯牙鼓琴》。

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对文言文始终保持着盎然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学生不但读通、读顺了课文,而且能正确感知课文主题。

二、理解意思,读懂课文

读懂课文是指学生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读书方式,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情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理解其基本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教材对每一篇文言文中稍难理解的字词都作了注释,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文言文下面标示的注释,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后读懂课文。

如课文中的“少选”一词可以借助注释明白其形容时间极短的意思。句子的意思,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如“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这两个句子,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联想“太山”“流水”的画面,知道“巍巍乎”意指巍峨高耸,“汤汤乎”意指水流大而急。在理解的基础上出示高山流水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揣摩音乐所描述的画面是怎样的,也可以揣摩伯牙可能会弹奏什么样的音乐,会是怎样的一种曲调,从而感受音乐的表现力。通过体会锺子期听到音乐之后由衷的赞叹之语,想象伯牙听到锺子期的话语后的心情,理解“知音”相遇的喜悦。课堂上还可以指导学生小组内合作表演伯牙与锺子期的对话,表现出锺子期能知伯牙所念、知伯牙所想、知伯牙所志的兴奋、激动的情景。

文言文里面的“文言”有点艰涩难懂,如果一味地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只是囫囵吞枣地记住其意思,但是枯燥乏味的被动式学习会从根本上扼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发挥教材资源的优势,多种途径指导学生读懂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交流感受,获得感悟

统编版教材还设有“资料袋”一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拓展,使学生对课文以外的故事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巧用文后资料袋,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有所感受,获得感悟。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之一。很多学生学完课文,不仅心生疑惑:悼念好友的方式有千万种,伯牙为什么要用“破琴绝弦”的这种极端的消极的方式呢?为了解决学生的这个疑惑,就可以结合课后的“资料袋”,通过了解“知音”和“高山流水”的意思和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来给学生释疑解惑。伯牙因为一个友人的逝去,毁坏了自己心爱的乐器,而且终身不再鼓琴,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两人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的基础上无比深厚的情谊。对六年级学生来说,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知音,他们的认识是朦胧的。教学时,一方面要凭借文本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伯牙以自己艺术生命的终结来纪念好友着实感人至深;另一方面也要挖掘和审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观和知音价值观,允许学生有其它的合理解读。比如,伯牙可以继续弹琴,用琴声寄托自己思念知音的方式来悼念好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文言文的学习也是如此,课堂上的交流、质疑不能用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充分的阅读、思考才能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正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才会质疑,而教师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讨论、感悟,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想象补白,丰富情节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内容比较短小,许多情节似乎就在文字的外面,如果把故事的前因后果交代得更加具体清楚,那么文言文的内容就会显得更加清楚、有趣、吸引人。

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琴师,他的琴声不仅能表现巍峨的太山,汤汤的流水,那么,伯牙的琴声还可以表现哪些动人的事物、场景呢?假如锺子期听到了,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词语“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皑皑白雪、习习凉风……”,再出示句式“善哉乎鼓琴,。”让学生练习仿说。再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伯牙与锺子期初次相会时的情景,伯牙是怎样弹琴的,弹的是怎样的一种曲调,锺子期听到了,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动作是怎样的;当伯牙听到有人听懂他所弹的音乐后,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第二年,当伯牙听闻锺子期已死的噩耗时,又会是怎样的悲痛欲绝……通过这些想象补白,引导学生把这个故事讲具体。

把文言文“转述”为现代文,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要把课文中的留白之处描述得具体合理、通俗易懂,需要花费一番脑筋,而这个思考的过程,促使学生对文言文的解读更加深入。

通过朗读、品析、感悟等方式学习文言文,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生活情景,感受古人的情怀;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受到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真正提高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鼓琴汤汤伯牙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伯牙鼓琴
读出经典的新意
问世间,“琴”为何物
知 音
泉水滴答
歌曲:龟山苍苍汉水汤汤
高山流水
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