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自主识字教学策略探微
2020-02-22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根基性意义、功用的内容。通常情况下有两种要求:一是要求学生会“认字”;二是要求学生会“写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类字”“二类字”。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从编排上看,可以分为专题识字和随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关照学生识字的心理,充分发掘学生的识字潜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一、打开学生的“耳朵”,运用儿歌引导学生识字
识字,不仅仅要求学生识字貌,更要求学生读字音、记字形、懂字义等。其中,最为基本的就是“读字音”。无论是“认字”还是“写字”,都必须学会“读字音”。作为教师,要打开学生的“耳朵”,用轻快的、篇幅短小的儿歌引导学生识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深受学生的喜欢,将识字融入其中,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学习情绪往往不稳定,容易随情境变化。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应用无意注意心理,让学生的识字充满“乐趣”“情趣”“意趣”,进而让识字学习迸发无限魅力。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儿歌的节奏性、律动性都契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儿歌既可以用来导入新课,为识字预热,也可以用于调节情绪,缓解识字疲劳。比如,教学部编版一下《要下雨了》,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首儿歌,向学生介绍了下雨征兆,让学生了解雷阵雨的一些常识。不仅如此,笔者还将本课中一些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类字”融入其中,强化学生对“字”的感知,增进学生对“字”的记忆、理解,让学生借助自身通感,用自身声觉、听觉等学习识字。“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通过这样的儿歌,带出了本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类字”,如“闷”“腰”“伸”等。如此,识字的任务被分解,学生一边诵读儿歌一边发挥想象做出各种标志性动作,学习情绪高涨。在欢快的朗诵、律动中,几个生字轻而易举地为学生所掌握。有学生还和着节奏自编旋律唱起来。这样的儿歌,既舒缓了学生的身心,又让生字得到了较好的诠释,识字教学充溢着艺术的情调。
打开学生的“耳朵”,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读、美美地读,能让学生有效识字。当然,我们不能为了编儿歌而编儿歌,而应联系识字的文本,同时,儿歌的篇幅不宜太长,否则会让学生生厌、适得其反,而应控制使用频率。古诗、儿童诗等文体教学也不太适合使用识字儿歌,否则会让人觉得太过“混搭”,不伦不类。
二、打开学生的“眼睛”,运用图象引导学生识字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识字,基于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无论是板块中的专题识字还是嵌入语文课文中的随机识字,部编版教材都配上了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能有效地启迪学生识字,是学生识字的重要抓手。教学中,教师要打开学生的眼睛,运用教材中的插图中的形象、图像等来引导学生识字。
追溯汉字的起源,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也就是说,汉字首先是表形的,其实才是表意的。表形,就需要对汉字进行解释,为此要打开学生的“眼睛”,让学生根据字形识记汉字、理解汉字。要抓住构形要领,关注字的基本笔画、结构。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辨析和反复练习,强化学生对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的认识。字形的辨析,有助于学生认字、识字。对于一些形近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抓住共同点、辨析差异,从而达到认字、识字的目的。仓颉造字“依类象形,以为文”。仓颉造字“依类象形,以为文”。无论哪一种汉字,都保留着“形”的痕迹、“形”的意味,尤其是“象形字”,甚至还保留着实物形态特质。在语文教学中,打开学生的眼睛,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汉字之“象”。以“象”为媒介,逐步引导学生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比如,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上“日月水火”“山石田禾”这八个汉字,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追溯这些汉字的源流,向学生展示这些汉字的实物图像,向学生展示这些汉字逐步演化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平视观察。通过对汉字字形的追溯,让学生感受古体字与实物图像的契合,感受到象形文字至今仍然保留着实物图像的痕迹,发掘到文字中的画意,从而在学生的心中种植下“汉字是一种摹形文字”,是通过“直观图或者象征图”构字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领略到汉字的有形之美,获得了一种直观理解、形象记忆。汉字是一种形象化文字,具有一种“字形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视觉感官,激发学生视觉思维,让学生感受汉字之“象”。
打开学生的眼睛,运用图象引导学生认字、识字,就能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汉字的描摹功能,体味到汉字的形式意味。当学生在语文识字学习中不是将汉字作为枯燥无味的符号,而是作为生动鲜活的图象、图形时,汉字就能获得一种生命力,识字教学也能变得生动、趣味起来。
三、打开学生的“大脑”,运用字理引导学生识字
一般来说,象形字都是独体字,而汉字的主体却是合体字。合体字包括指事字、形声字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展示汉字的图象之源,更要引导学生领悟汉字之理。打开学生的大脑,运用字理引导学生识字。著名作家林茶居说:“每一个汉字,都充盈着生命的呼吸。”在识字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式与字理有关,比如,字族识字、字根识字等。所谓“字理”,通常是从字的意义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感悟。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运用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识字,借助多媒体,助推学生理解字理。
汉字最本质的特点是表意性,正所谓“以意赋形。理解汉字,提高学生识字的整体效能。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加一加”(即熟字加偏旁)“减一减”“猜一猜”“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尽管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历史演化,汉字的许多图象意义、图形意义大大减弱,但其中所蕴含的字理意义,却仍然存在。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要渗透字理,从而助推学生增减笔画”等,让学生领悟汉字中蕴含的字理。比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的《雪孩子》,对于其中的“瓜”和“爪”,教学经验表明学生经常张冠李戴。对此,一位教师这样解释,赋予“汉字”以意义。“瓜”字下面的小圆点表示藤茎上结着的果实,这个果实就是小小的“点”,所以识字的时候千万不能混淆奥;而“爪”表示的是所有的手指都向下张开着,仿佛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从字理入手,能让学生有效地区分容易混淆的汉字,从而让学生对汉字的意义有了深度的理解。
字理是识字教学的根本,从“字理”入手,能打开学生识字之门。借助字理,不仅激发了学生认字、识字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认字、识字的效率。不仅如此,教师还要相机植入字的文化、字的精神,让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精神的熏染、启迪,让识字成为学生圆魅力语文学习之梦的有力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