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我省经济形势分析与预判
2020-02-22
1-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省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受到严重冲击,出现较大回落。随着3月份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恢复,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加快回升,一季度全省经济在抗击疫情中实现良好开局。但总体看,我省稳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经济结构中痼疾未除,再加上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今年我省经济发展将面临较大压力。
一、一季度我省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一)工业生产下滑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5%,降幅较1-2月份(11.7%)收窄8.2个百分点,降幅低于全国(-8.4%)4.9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3%,制造业下降5.7%,电热气水生产供应业下降5.9%,降幅分别较1-2月份收窄10.4个、7.9个、0.5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全省煤炭工业下降1.2%,炼焦工业下降1.2%,装备制造业下降14.1%,建材工业下降8.3%,食品工业下降11%,降幅分别较1-2月份收窄10.4个、7.8个、11.3个、11.6个、17.7个百分点;钢铁工业增长3.6%,煤层气采掘业增长8.3%,增幅分别较1-2月份增加4.3个、7.7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全省15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8增7降”,其中,光缆产量增幅最高(47.2%),新能源汽车产量降幅最大(-97.2%)。基本生活类物资增长较快,发酵酒精产量增长56.6%,冻肉和方便面分别增长1.2倍和93.4%。
(二)投资结构优化
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增速高于全国18.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8.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7%;三次产业投资比例4.4:38.2:57.4。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5%,降幅较1-2月收窄25个百分点。主要特点:一是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增长10.6%,较1-2月份加快9.7个百分点。其中,电力工业投资增长52.8%(新能源发电投资增长65.4%),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9.2%(新能源汽车制造投资增长1.2倍)。二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大幅增长。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6%,增幅快于全部投资21.1个百分点。三是疫情催生网络相关投资成倍增长。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4倍,其中,占比75.4%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增长4.1倍。
(三)市场消费减少
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0.5亿元,下降25.7%,降幅较1-2月份收窄6.1个百分点。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97.1亿元,下降26.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3.3亿元,下降21.9%;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1160.5亿元,下降24.7%;餐饮收入60.0亿元,下降40.3%。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96.7亿元,下降26.9%,降幅较1-2月份收窄8.2个百分点,其中,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降幅较低,限上粮油、食品类商品下降5.5%,中西药品类商品下降0.5%。主要特点是线上消费的快速增长:一季度,全省限上网上商品零售额18.5亿元,增长19.2%。实体零售企业积极转型,以美特好、永辉为代表的综合超市和唐久、金虎为代表的连锁便利店在疫情期间加大网上营销力度,其线上的零售额均大幅增长。
(四)市场价格涨幅回落
一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0%,涨幅比1-2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分八大类价格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2.5%,衣着类下降0.6%,居住类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2%,医疗保健类上涨9.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0%。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2.4%。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2%,与1-2月份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4%。可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但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走势分化。
(五)财政收支矛盾加大
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7.4亿元,比上年下降17.8%,减收133.7亿元。分项目看,税收收入完成423.3亿元,下降26.3%,下拉收入增速20.1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194.1亿元,增长9.7%,拉动收入增速2.3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增支122.7亿元。其中,全省八项非营利性服务业支出923亿元,增长17.1%;全省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13项民生支出1091.2亿元,增长12.7%。一季度疫情防控资金累计下达18.2亿元,全力及时确保了全省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的资金需求。
二、二季度我省经济形势预判
(一)经济形势分析
有利因素:一是固定投资保持增长。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增速高于全国18.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8.3%、10.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7%,但降幅较1-2月份收窄14.6%,均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
二是产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截至3月,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开复工率为97.6%,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且达到近3年同期最高;大型超市和连锁便利店95%以上复工营业,销售额基本稳定;占全省进出口总额80%的前10大外贸企业复工率100%,占全省进出口总额88%的前50大外贸企业复工率94%;全省46224户中小工业企业中开复工率达到43%,全省71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复工率达到68.5%。可见全省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对提振全省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是煤炭需求总体较为平稳。一季度,全省原煤产量2.23亿吨,同比增长1.1%,原煤产量受疫情影响较小。受行业复工复产以及煤炭季节性需求,2020年因耗煤量占80%的发电及四大高耗能生产仍能基本平稳,确保了煤炭消费基本面保持稳定,随着复工复产,下游各行业需求将会大幅回升,终端企业有赶工的可能,叠加货币政策发力,需求后续有望超预期,全年煤炭需求量预计将保持稳定。
四是新兴服务业逆势增长。一季度,全省重点互联网医疗平台实现交易额5.1亿元,同比增长 148.9%,全省医药类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190.3%;一季度我省粮油食品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44.7%,烟酒饮料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9.5%;一季度我省3家本土连锁超市平台交易额实现3.8亿元,同比增长76.4%,比上年同期快54.0个百分点;1-2月规模以上教育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3%,比上年同期快6.5个百分点;1-2月规模以上快递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6%,比全省规上服务业增速快41.0个百分点。可见在此次疫情中我省新兴服务业逆势增长,为我省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也将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不利因素:一是市场预期较低。从全国看,一季度我国制造业PMI分别为50%、35.7%、52%,尤其2月份受疫情影响大幅下滑至临界点以下,3月份制造业PMI虽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但却是2月份大幅下降后的反弹,更多反映了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有所改善,并不代表经济运行已恢复正常水平。
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从全国看,3月份反映资金紧张和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分别为41.7%和52.3%,比上月上升2.6%和4.1%。从外部环境看,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严峻挑战。3月份我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6.4%和48.4%,虽环比有所回升,但处于较低水平。
三是消费和就业受到较大冲击。消费方面,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5.7%。其中,商品零售下降24.7%,餐饮收入下降40.3%,消费呈低迷状态。就业方面,2019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今年2月调查失业率为6.2%,飙升到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3月份调查失业率为5.9%,虽比2月份下降0.3个百分点,但就业形势较往年更加严峻,主因在于解决了我国80%以上就业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骤增。
四是PPI降幅持续扩大。2020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1.0%,降幅持续扩大,在1.5%的同比降幅中,翘尾影响0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1.5个百分点,主因在于国际油价下跌和工业景气度下降。随着目前全球疫情扩散、景气度下降,以及国际油价下降的影响,通缩压力显著,预测二季度PPI降幅仍会持续加大。
综合看,虽然一季度我省各项经济指标都受到一定冲击,但一季度主要指标占全年总量较小,通常下半年经济总量占全年55%,上半年占45%,其中一季度仅占20%左右。随着二季度后经济加快恢复,有机会弥补一季度的经济损失。因此,预计二季度经济形势将呈现恢复性发展,经济增速将逐渐回暖,但发展压力仍然较大,矛盾也较为突出,全省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二)财政收入形势分析
有利因素:一是预算收入降幅收窄。3月份我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8%,扭转了1月和2月当月负增长的局面,拉动一季度收入降幅环比缩小8.8个百分点;当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20.9%,拉动一季度支出增幅环比提高8.2个百分点,特别是八项非营利性服务业支出累计增速达17.1%,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是新兴产业税收优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煤焦冶电”以外的新兴产业,1-2月完成税收167.8亿元,占全部税收额的54%,占比高于上年同期6.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虽同比下降17%,但降幅低于传统产业19.1个百分点,可见新兴产业发展劲头较足,是有效拉动税收收入的新增长点。
三是企业复工复产拉动税收增长。一季度,全省增值税发票开票金额从去年同期的61.7%提升到83.7%,企业复工复产复销逐渐向好。从增值税发票数据看,2月底全省第二、三产业开具发票企业户数较当月10日分别增长2.76倍,开具发票份数分别增长91.67%、124.99%,票面含税销售额分别增长近11倍、220.51%,尤其是制造业开具发票企业户数、开具发票份数、票面含税销售额分别增长3.32倍、3.36倍和5.17倍。可见,企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为带动税收增长提供了向好的基础。
不利因素:一是税收持续减收。1-3月我省税收累计降幅分别为23.8%、27.1%、26.3%,同比减收严重。一季度全省税收收入下降26.3%,下拉收入增速20.1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等主体税种占税收总额的79.6%,平均降幅26.4%,减收额占税收减收额的80.2%。预计二季度税收收入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增幅有限。
二是县级收支矛盾突出。一季度全省11个市全部减收,其中3个市降幅超过20%;117个县区中,83个县负增长,负增长县比上年同期增加71个,县级收入减收尤为突出,预计短期内县级收支压力仍然较大。
三是煤炭市场疲软。1-3月份,全省煤炭综合售价405元/吨,上年同期售价466元/吨,下降13.1%。全省煤矿企业商品煤销量同比减少595万吨,下降5.0%。全省煤炭销售收入同比减少14.09亿元,下降2.6%。全省煤炭实现利润同比减少21.42亿元,下降34.3%。煤炭供需两端疲软,导致一季度煤炭行业税收比去年同期减收86.6亿元,减收额占全部税收减收额的57.4%,对全省税收收入影响较大。随着煤炭季节性影响叠加经济不确定性影响,预计二季度煤炭市场景气指数提升能力不足,对全省税收收入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综合考虑,预计二季度我省财政收入将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增幅有限,增收压力仍然较大,收支矛盾仍然突出。
三、政策建议
(一)做好重点领域保障
一是民生领域。受疫情影响,2020年改善民生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应重点围绕民生大事、难事、急事,在稳定和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提出各项支持举措,特别是对困难人群要落实政策、加大投入、有效保障。二是其他重点领域。聚焦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搭建重点项目服务“绿色通道”,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通过政府引领消费、扩大内需,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互促共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活力。
(二)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要继续推动5G相关产业、互联网产业、数字产业等新兴产业提质增效,将新兴产业培育成为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有力保障。例如,加快推进“放管服”、“互联网+”等改革;加大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依托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在新兴金融、服务贸易、云计算大数据、新兴消费等领域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集聚区和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二是由政府倡导、市场主导,以开发性政社合作助力“新基建”。政府要为市场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把解决妨碍市场投资积极性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市场经济体制、营商环境方面的改革。同时,在空间布局上,应具有前瞻性,做到有序推进;在产业布局上,做到产业、环境、人口和城市协同发展,真正实现产城融合;研究制定针对“新基建”、开发性政社合作的新政策,填补政策空白,为创新发展铺路。
(三)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
民营经济贡献了我国经济50%的税收、60%左右的GDP、70%左右的技术成果及其转让、80%的就业以及90%的企业数量,是我国经济的主体。这次疫情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负面冲击巨大甚至是致命的,给稳定群众就业和稳定居民收入带来很大影响。因此,一方面,要借此次疫情危机倒逼真正贯彻落实竞争中性、所有制中立原则,打破民营企业的进入壁垒,给民营经济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从稳就业、保民生的角度迫切需要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出台我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地方税种优惠措施,进一步下调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对因疫情影响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的优质中小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和财政贴息力度,创新投融资渠道等,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四)增强政策调节助力经济恢复发展
一是财政和金融政策协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例如,用足用好国家出台的减免缓缴企业税收、减免企业返还缓缴社会保险费等税费优惠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和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等。二是延续并丰富创新发展激励政策。例如,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产业基金、事后奖补等方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技术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