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初心 讲奉献 助脱贫
——记山西省忻州市财政局国库科副科长 王 键

2020-02-22

山西财税 2020年4期
关键词:忻州市第一书记驻村

青春,因奉献而美丽。告别城市的繁华,告别熟悉的亲人,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扶贫一线,无怨无悔地根植于田间地头农舍边,王键用行动诠释了财政扶贫干部的责任,用奉献彰显了财政扶贫干部的担当。

王键2013年从部队转业,到忻州市财政局工作,2015年被派驻五台县下乡扶贫并担任豆村镇西营村第一书记,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他兢兢业业,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度过了难以忘怀的1500多个日日夜夜,为决胜贫困奉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4年时间里,王键把沉重的家务重担全部交给爱人,舍小家为大家,吃住在扶贫村,做到了心无旁鹜真扶贫,扑下身子扶真贫。无私的奉献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所帮扶村的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成为了全县的标杆村。2018年10月13个县(市、区)的组织部组织基层党建人员到西营村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党建工作受到了山西省委组织部和忻州市委组织部的一致好评。西营村党支部,2018年被五台县委组织部评为“五星级基层党支部”、2019年被忻州市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4年来,王键所驻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村容村貌、户容户貌、人的精神面貌实现了全面提升;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5.14%下降到现在的5.76%;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底的3420元增加到现在的8340元,年增幅达35.96%。王键2016年3月被五台县委组织部评为2015年度“优秀农村第一书记”;2017年8月被五台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授予2016年度“全县模范农村第一书记”称号;2017年8月农村第一书记任期期满,任期考核被忻州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等次;2018年2月被忻州市评为2017年度“优秀农村第一书记”;2018年3月被忻州市授予“全市模范农村第一书记”称号;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2019年1月被山西省授予“全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模范队员”称号;2019年5月被忻州市评为“担当作为表现突出干部”;2019年7月代表忻州市财政系统干部参加了二青会实体火炬传递,同月被忻州市推荐为“山西省脱贫攻坚奖”候选人。王键在驻村帮扶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典型示范作用。

为贫困村做些实事

“村容村貌十分落后,村内道路狭窄,生产道路农用车进不去,只能依靠人力、手推车去拉货;村内蓄水池是上个世纪80年代修建的,存水量小,加之年久失修早已塌陷,村民饮水安全成为极大问题。”王键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到西营村时的场景。

“脱贫攻坚的长远目标是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增强内生动力的关键在人,物色培养优秀的村后备干部对打赢脱贫攻坚、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尤为重要。”王键说,他在西营村物色培养了2名优秀后备干部,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新血液”。

通过走访和调研,王键找到了脱贫的关键节点——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他带领村“两委”,研究项目、申请资金,按照村民意愿,带领群众实施村庄特色风貌整治,形成“一心、两轴、四区”的村庄空间结构。即以村委会、中心广场、舞台、龙王庙等组成的公共活动空间为中心;以繁五线为交通发展轴,以村庄入村主路为景观发展轴;以村庄内部道路分隔形成的四个生活片区,新建村级道路推动脱贫致富。经过多方沟通规划,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建村级道路1公里,为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

除了基础设施,抓好精神扶贫这个“无形工程”同样重要。王键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完善“四会”组织、评选精神脱贫典型人物、成立文艺宣传队、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思想培训会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激发村民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全面提升村民脱贫致富的“精气神”,目前已在西营村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形成了感恩党的政策、弘扬新风正气、激发内在动力、全力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千方百计助脱贫

通过走访,王键掌握了全村精准识贫、精准施策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他把全村101户291人贫困人口,按不同层次、不同致贫原因进行归类,因户精准制定出帮扶措施,指导村里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脱贫工作。

同时,王键和村“两委”干部多次外出,实地考察了养驴场基地、特色“小香葱”种植基地、脱水蔬菜加工厂、光伏扶贫电站、羊肚菌大棚种植等扶贫项目,探索“内源式”可持续脱贫致富之路。

“由于区位条件和朔州市相似,经过考察,我们于2015年开始进行‘小香葱’试种,采用订单合同的形式进行回购,3.8元/公斤保底回收。小香葱种植用工较多,高峰期用工80多人,很好地解决了贫困劳动力务工的问题。”王键说。

通过多方跑动,寻求政策扶持,“小香葱”种植规模已由2015年初的70亩扩建到如今的130亩。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王键和驻村工作队员一道对村种植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单一玉米种植逐渐向小杂粮种植转型,并免费为贫困户提供了“张杂5号谷种”进行试种。

财政驻村扶贫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驻村扶贫4年来,西营村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45.14%下降到现在的5.54%;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底的3420元增加到现在的8340元,年增幅达35.96%。一连串数据,凸显了西营村发生的可喜变化。

“驻村4年,不仅是西营村在变化,我自己也在逐渐‘蜕变’。”谈及驻村4年来的感受,王键坦言。“入村半个月时,我偶然间发现村里70多岁的老书记,每天天刚亮就去村广场打扫。这让我很惭愧,后来我也跟着一起去打扫。”王建说,这件事情不仅使初来乍到的他弯下身子去为村民做些实事,也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让他明白了干部要接地气、多为村民做实事。

一件件为村民做的实事好事,使王键树立了良好的口碑。2017年、2019年连续两届任期期满,西营村村民强烈要求王键留任,村民的真情感动了王键,他决定继续留任西营村第一书记。

在工作中,王键逐渐明确,“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责任。

“首先要做懂政策的‘行家’。”王键说,做好驻村帮扶工作,不仅要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更重要的是能够沉下心来,刻苦钻研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真正学懂弄通,用理论政策武装头脑,指导驻村帮扶工作。其次,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遇事能够勇于担当,主动出击,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千方百计为他们解难题、办实事,带领他们增收致富。最后,要有奉献精神。“由于驻村帮扶工作的特殊性,‘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态,当驻村帮扶工作和其它方面产生矛盾时,要以驻村帮扶工作为重,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驻村帮扶工作。”王键说,他能够沉下心扎根基层,也多亏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作为一名财政驻村扶贫干部,王键用行动诠释了财政扶贫干部的责任,用奉献彰显了财政扶贫干部的担当,他用真情与真爱谱写出一曲动人心弦的脱贫攻坚之歌。

猜你喜欢

忻州市第一书记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忻州市沙棘育苗技术
美丽乡村行——走进忻州市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忻州市强力推动药茶产业发展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县:坐在家里能养鸡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第一书记之歌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