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诗情,让语文课堂焕发诗意光彩

2020-02-22柏丹萍

语文天地 2020年30期
关键词:洞庭诗文美景

柏丹萍

诗意课堂是体现美感的、灵动的、活泼的教学形式,教师要能够抓住教学内容,把握急、缓、雅、俗的变化,让整个课堂举重若轻,促进学生在诗情画意中获得丰盈意趣。本文以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比较阅读课为例,就诗意课堂的营造展开梳理,开启学生是诗情想象空间,体会诗文的壮美与情感。

一、通读古诗,把握诗题的基本意义

古诗词是语文教材的重要部分,诗意课堂的营造,要激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诗题中把握诗文的基本意义,体会语文的审美内涵。

课堂伊始,教师引入优美、和谐的《春晓》旋律,来构设古诗学习情境。学生跟着老师,一同聆听,一同轻声唱出诗文,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导入新诗作好铺垫。趁着学生的学习兴奋劲儿很高,老师出示新诗,并用戏曲演唱方式,引出《饮湖上初晴后雨》,伴着婉转的声调,学生们不由跟着鼓掌,课堂氛围浓郁起来。在学生自由回答了对该诗的预习所得后,教师延伸了几个问题:诗中的“湖”是什么湖?是西湖吗?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背景材料来回答。很显然,苏轼任职杭州通判,对西湖美景一饱眼福。接着,追问从该诗的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来看,可以让你获得哪些信息?有学生想到在西湖上“饮酒”,有学生想到“当时的天气状况是先晴后下雨”,并了解了“饮”字的意思是“喝”,在西湖上喝酒,诗人却将“饮”字提前,“饮湖上”应为“湖上饮”。“初晴后雨”也应该是“雨后初晴”,题目的意思是雨后初晴(诗人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教师强调学生们要留心这一点,诗人总喜欢跟我们玩“文字游戏”,有时候,明明是意思在前的文字,却跳到后面;意思在后的文字,却偏偏跳到前面。在品读诗文时,学生不难发现一、二两句中“晴”“雨”也是这种手法。在教学第二首诗《望洞庭》时,教师对该诗的导入没有吟唱,而是直接交由学生自己读,了解该诗的作者刘禹锡,并追问题对诗题《望洞庭》之“望”的理解,帮助学生弄明白这个“望”说明作者离洞庭湖的距离远,视野开阔,同时也表现出诗人此时的胸襟开阔。

二、比较阅读,体会诗文的写法

诗意课堂,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时,要注重策略的灵活运用。不同诗文所展现的独特美,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获得。比较阅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智特点,可以通过分组阅读形式,让学生展开对照。如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本课教学中,教师先要求男生组诵读《饮湖上初晴后雨》,男生一本正经地朗读,情感显然很严肃,声音朗朗,有板有眼。接着,让女生组进行诵读,女生读《望洞庭》,有女生面带微笑,自我感觉良好。两组学生读过后,引出问题:对男生组的诵读表现,女生们有何见解?有女生认为,男生组的诵读,韵味很强,读出了诗文的情感。《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对西湖美景的赞赏,男生在阅读时,应该将内心的“赞扬之情”表达出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能够读出古诗的情感已经很不错,把握诗文的音律感、节奏感,才能让诵读更有韵味。通过夸赞男生组的表现,所有男生都表现出兴奋的学习热情。我们接下来,通过言语表达,请同学们说出对应的诗句。如“如果将西湖比作美女,不管化淡妆还是浓妆,都一样是好看”这句话对应的诗句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再如“远远地看到洞庭湖上一片翠绿,就像是白银盘里放着一颗青色田螺”,对应的诗句为“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随后,对照这两句诗所描写的对象,前者刻画的是“西湖”美景,后者刻画的是“洞庭”美景,两者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请同桌展开讨论。通过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学生们发现,两首的诗句都是描写山水,应该都是“山水诗”;有学生发现,两首诗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前者把“西湖”比作“西施”,后者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湖中的山”比作“青螺”。有学生发现,两首诗都向我们介绍了著名的旅游景点,一个是杭州西湖;一个是湖南的洞庭湖。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把握两首诗文的独特性与共性。

三、释疑诗句,拓展学生的诗意想象

对古诗的阅读和学习,要指引学生从诗句释义中,展开阅读想象力,去把握诗文的广袤意境与情感。从“欲把西湖比西子”中,请同学们想一想,“西子”是谁?你了解西子吗?学生很快想到了古代美女西施,但对于西施的样子,到底怎么样?我们引入图片,并由此延伸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让学生读一读,了解她们的才华与美貌。从知识延伸中,有学生提出“子”的疑问。围绕“子”,我们让学生回顾一下,都有哪些带“子”的名人?学生们想到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对于“子”的人名,往往是与其学问、才华相关联的。同样,对于“西子”,也因为其贡献而被尊称为“西子”。接着,对于“淡妆浓抹”是何意?请同学们思考,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对于西湖的美景,通过哪些地方来展现?学生们想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该句诗中,对西湖的美,体现在西湖的水,西湖的山色,以及西湖的雨等方面。我们导入几张关于西湖美景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哪一张是“水光潋滟”,哪一张是“山色空蒙”。通过比较与鉴赏,“水光潋滟”是在晴天下的美景,“山色空蒙”是在雨天下的美景。通过对不同美景的生动描写,让学生惊艳于西湖之美。由此,在对诗文进行阅读时,同学们要边读边想,从诗文的诗意中去体会其特色。同样,我们再来比较《望洞庭》中“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诗人将“水色”与“月光”进行对照,整个湖面好像未打磨的铜镜。从中开拓学生的想象翅膀,体会洞庭湖月下的绮丽风光。

四、共读诗文,升华学生的盎然诗情

古诗文教学,离不开多次反复的诵读。诵读诗文,要从诗文中感悟诗情、诗意。在诵读中,借助于插图、图片导入等方式,营造趣味、多样、丰富的诗文意境,增添学生对诗文审美的理解。熟读成诵,通过组织学生展开“旅游推介”活动,让学生从两首诗的诗意中去挖掘各个景点的特色,以角色体验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西湖的“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在介绍洞庭湖的“青翠”“恬静”时,提出疑问:刘禹锡去观赏月下洞庭湖,为什么要带镜子?学生从趣味化引领中,感知“潭面无风镜未磨”的独特之美。对于相对抽象的诗句,教师可以融入形象化语言、图文方式,使其吻合小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从诗句中将“诗情”与“画意”互相帮衬起来。

总之,小学诗意课堂的打造,教师要巧妙地整合阅读内容,深入挖掘关键点,从诗题感知、比较阅读、课堂对话、释疑解惑中,为学生开辟“童趣”课堂,感受传统诗文的卓绝与精彩,让语文课堂焕发诗意光彩。

猜你喜欢

洞庭诗文美景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洞庭秋月
筼筜美景
独特美景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星月一舡压洞庭》
海洋美景
田园美景
洞庭情缘(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