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古文教学策略
2020-02-22宋兴灵
宋兴灵
随着新课程理念全面深入落实,古文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高中语文新教材包含的古文特别多。教师要立足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前提,革新高中古文教学的全过程,促使各层次学生在学习古文知识中发展品格,提升审美、鉴赏等能力,涵养人文精神,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一、强化课前预习,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要在落实新课程理念过程中深化高中古文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感知、理解、把握古文新知识,针对古文课前预习情况,整合课内古文教学内容的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高效开展课中古文教学。
以《劝学》为例,这是一篇古代议论散文,选自《荀子》。教师要在解读《劝学》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立足班级学情,明确课文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从课文通假字、实词、虚词、词类活用、论证方法和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方面入手,深化《劝学》课前预习环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课文教学视频、PPT等,设置课文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的讲解视频和课前预习任务视频。课前预习任务体现古文题解、作者介绍、加点字注音、通假字归类、词语用法解释、重点句子翻译、段落背诵等方面,包括和《劝学》课文段落内容相关的思考问题,比如,整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概括各段落的主要内容;找出段落中和学习相关的字、词语,将其换成现代汉语、成语,找出段落中阐明学习要逐步积累的语句;作者从哪些角度阐述“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以及作者如何利用比喻对其进行论证。学生要在通读、速读全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劝学》的篇章结构,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反复观看课文知识讲解视频,在熟读、精读、泛读等过程中利用纸质以及电子工具书,查找和《劝学》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独立完成课前预习任务,深化理解、把握课文内容和主题。
教师要在客观点评各层次学生《劝学》课前预习任务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深化课中教学设计,有机整合课堂上呈现的课文基础知识、重难点内容,在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中创设良好的古文课堂教学情境,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中直观、生动、具体导入《劝学》课文内容,和学生共同探讨、分析、解决课前预习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层次学生深入了解《荀子》及其相关知识,掌握、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学习比喻、对比两大论证方法,丰富学生古文知识的同时使其具备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合理论证的能力。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在革新传统教学基础上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讲解古文知识、设置课中问题的同时引领学生思考、探究和实践,在破解古文重点、难点中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能力。以《荆轲刺秦王》为例,这是一篇古代记叙散文,选自《战国策》。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讲讲我国历史上发生在战国末期的这一著名故事——“荆轲刺秦王”,说说相关的文学常识。比如,《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文学成就,战国时期的四大刺客,吴国—专诸与要离、魏国—聂政、燕国—荆轲,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各层次学生迅速融入到《荆轲刺秦王》的课中教学。
教师可以在课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引入信息教学法,在文字、图片、声像等多媒体环境下展开课文教学,引领学生走进这一古文文本,让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教材中的课文注释梳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定语后置句、被动句等文言特殊句式,划分课文段落的同时概括各段大意。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入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分层导入课文内容的同时设置思考问题,比如,课文第一段连用6个动词的作用,赏析课文“取头为信”段落的同时概括主要人物各自的精神风貌,赏析“怒斥太子”段落,分析荆轲与太子丹各自的性格特征,引领各小组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在解决问题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各小组学生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荆轲刺秦王”,在实践过程中突破课文重难点的同时学习人物身上高贵的品质,比如荆轲,敢于和暴君反抗,一诺千金、蹈死不顾。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中梳理《荆轲刺秦王》课文字词的同时积累文言文知识,在理清叙事脉络中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现象,在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中学习其身上高贵的品质,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在产生心灵震撼的过程中从古文中获取深层次审美体验。
三、优化课后作业
古文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第二课堂,教师要在把握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有效延伸、拓展古文课内教学,优化课后古文作业布置环节,让各层次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中锻炼语文实践能力。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这是司马迁笔下的一篇人物传记。在课内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客观点评《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内教与学,在课堂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延伸、拓展课内的同时优化课后古文作业布置。教师要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科学设置课后理论和实践作业,理论作业包括课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要句子翻译、文学常识归纳等,以基础题、巩固题、提升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实践作业体现在朗读分享鉴赏、情境表演、课文故事改编等方面,以“朗读分享鉴赏”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找、收集关于廉颇、蔺相如的古文,科学整理的同时将其分享在班级QQ群、微信群中,在朗读的基础上共同鉴赏这些古文中不同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以及篇章结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等,在和《廉颇蔺相如列传》文本无缝对接的过程中和作者进行时空对话,在情感交流过程中更好地走进我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获取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有效组织、引领学生在巩固、复习、应用古文知识中进行多样化古文实践,在《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理论和实践作业完成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习廉颇、蔺相如两位历史人物身上的品质,廉颇,公忠体国、勇于改过,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在夯实古文基础、发展语文能力的过程中使学生拥有健全、高尚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实现古文课堂教与学两大层面目标。
总而言之,古文是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材的关键性内容,也是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瑰宝,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人文价值。教师要从新课程理念的视角入手,在新思路、新策略中优化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建构高效的古文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获取古文知识的过程中丰富文化积淀,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中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