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探析
2020-02-22
各行各业的人才通过就业、创业实现了自身价值,并为社会带来了价值。学校通过培养学生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通过就业和创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入社会。高职院校致力于提供技能型人才,通过就业与创业教育让学生迈入社会,满足社会需求是其根本目标。如今的社会快速发展,信息化发展迅速,职业院校的就业创业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真正地给学生带来就业和创业上的帮助,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1 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服务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但随着经济形势快速变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5G时代,职业教育输送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在此之前,高职院校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局限于短期的、传统的教育,往往在学生快毕业时才进行简单的就业与创业教育,或组织一门职业规划类型的课程,但实际在教学中只是按照书本完成硬性教学,产生的效果微乎其微。学生在校期间,也没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没有受到系统的就业创业教育,或者说受到的就业创业教育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在学生走入社会时无法为其提供很好的帮助。加上在校期间只重视理论学习,严重缺乏实践,更缺乏有关就业创业的实践活动,加大了学生融入社会的难度。如今国家鼓励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重视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不断增多,人才竞争更加激烈,加上社会发展快速,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越来越艰难。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加强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2 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是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快速变化,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度不断增加,创业人群更是少之又少。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低反映了院校的教学质量偏低,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对自身及其家庭影响甚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为了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必须加强就业与创业教育,促进就业,通过创业改善就业。
2.1 提高学校就业率,反映学校办学质量和效果
学校就业率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学实施效果。就业率高说明学校的教学实施效果相对较好,符合社会需求,能够得到各行各业的认可。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关系个人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和家庭幸福及社会稳定息息相关。而就业率也是学生报考相关院校参考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的就业和创业教育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在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加强就业与创业教育,提供合适的就业创业指导,提高学校就业率,帮助学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这也是体现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同时对院校的招生也是有利的,并且能够提高其在同等院校之间的竞争力。
2.2 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能在社会上快速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能够成功创业的根本在于自身的能力突出并且自身所具备的能力素养刚好被市场所认可。而一个毕业生刚进入社会就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很大一方面是取决于其在学校所受的教育。因此,学校除了提供基础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外,还要给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方面的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进行有计划、有条理的职业教育,帮助其进行合适的职业规划,掌握基本的求职面试技巧,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掌握市场的动态,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提高其创新精神,鼓励优秀学生创业,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2.3 提供满足社会和国家需求的人才
高职院校培育人才的目的除了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外,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和国家提供高素质、满足社会和国家需求的高水平人才。而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就业和创业为社会和国家提供劳动力,创造价值。如今社会发展快速,很多高职院校培育出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求了,这也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屡遭挫折,最终可能放弃就业创业,沦为“低保户”或者“啃老族”,成为社会和国家的负担。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提供就业创业方面的教育指导,时时掌握市场动态,把市场信息反馈给学生,从而培养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3 就业与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提供就业创业教育对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对学校自身发展、对社会和国家发展都是有利的。但是,如今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就业与创业教育不够重视,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3.1 就业理念传统
对于就业的认识,多数毕业生及其家长认为签约一个大公司或有固定、稳定的工作才是好工作,过于追求稳定。稳定固然是好的,但是由于社会发展迅速、经济形势不稳定,行业竞争、企业竞争日渐激烈。例如,过去的熊猫彩电、海尔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但是如今占据的市场份额却越来越少,被不断出现的新兴品牌所取代。现在信息化不断发展,有专家预言机器人将会取代人做很多工作,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学校对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教育不能再局限于让学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要传达一种新的就业理念,要不断学习,了解探索新事物,发扬创新创业精神。就业也不再局限于固定稳定的工作,可以积极尝试新兴行业和事物。鼓励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不要胆怯,要有吃苦耐劳、奋发前进的精神,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鼓励盲目创业。
3.2 学校就业与创业教育落后
高职院校基本上都会有就业与创业方面的教育,但是大多数院校的实施方式仅仅是建立一门就业创业方面的课程,或者仅提供相关的选修课程以及就业和创业指导。学校对于就业创业的教育不够重视,实施的相关职业教育也相对落后。在学校的培养和影响下,学生重视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对市场的需求以及外界的形势变化认识不足,导致其在毕业时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或者自己所学的知识不符合社会需求,造成就业困难和创业失败。
3.3 教师专业素质不强
学校的教师多数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更擅长的是理论教学。而就业与创业教育是为学生走向社会作准备,让没有社会工作经验的教师实施此类教育必然达不到好的效果。虽然,现在国家提倡培养“双师型”教师,很多高职院校也要求教师每年社会实践达到一定的时长要求。教师一般会利用寒暑假参与社会实践,但是各种国培、省培、学习交流,使得教师用于社会实践的时间少之又少,企业也不可能为教师提供关键性职位,社会实践只能是完成任务,加上学校对教师的社会实践监督不到位,导致教师通过社会实践获得的经验非常少。没有足够的企业经验或创业经验的教师,对市场的了解和分析不可能到位。因此,缺少社会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只能是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4 学校基础设施缺乏
就业与创业教育除了理论上的学习,更要注重实践上的教育,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从而让毕业生更快地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但是,由于高职院校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张,学校基础设施、专业课程实训基地都不能得到保证。加上学校对就业创业教育不够重视,为就业创业教育提供的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不足甚至没有,导致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践。
4 促进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发展落后,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加上过去高职院校对就业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毕业生在面临求职和创业时屡屡碰壁。基于此,高职院校改善就业创业教育势在必行,通过多方位完善就业创业教育,以缓解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困境。
4.1 就业与创业教育纳入培养体系和考核体系
学校的教育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直接和重要的渠道,学校的就业创业教育也是学生获得关于就业创业知识和实践的最直接的渠道。为了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和创业,为了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重视就业与创业教育,形成系统化教育,将就业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及考核评价体系当中,为学生提供阶段性、系统化的就业创业教育。学校要制定阶段性的就业创业课程,慎重选择符合社会时宜的教材,着重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的基本素质,如团队协作能力、责任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提高其就业创业的技巧,如应试和面试技巧、应知应会的就业创业知识等。学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情况,根据社会需求来重点培养学生,让学生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及需求,提早为自己谋划,做好职业规划。在学生毕业之际,帮助学生搜集各种招聘信息并及时传达给学生,也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求职创业的培训,帮助毕业生就业创业。学校可以将就业创业教育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规定学生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如对在校期间参加过就业创业方面的活动或比赛获得过奖励的学生,可以免修相应选修课,将就业创业教育贯穿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
4.2 提供就业与创业实践基地和平台
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不能局限于理论教学,学校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就业与创业的实践基地和实践平台。现在国家鼓励高职院校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学校可利用相关资源和企业合作,让企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同时学校也可以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活动和比赛,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和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进行讲座并提供会后交流;开展各类竞赛,如职业规划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其实践能力。
4.3 建立就业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是各类教育的实践者,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充足的企业实践经验或是有过创业经验的人群。高职院校教师多数没有就业创业经验。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此,学校应该建立一支就业创业师资队伍,让部分教师进入企业充分实践,将其纳入工作量进行考核,或聘任企业优秀人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方面的教育。还可以邀请成功的创业人士作为学校常驻人员,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
4.4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国家和政府鼓励创新,鼓励通过创业促进就业,实现学生个人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学校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的基础是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学校要鼓励学生学习,帮助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且不断钻研,从而探索出新事物。学校应该实行差异化、个性化教学,对于想法新奇,思维敏捷,爱创造的学生多加鼓励,允许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自主创业并帮其保留学籍,为创业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支持,实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不埋没学生的特色和能力。
5 结语
就业或创业是毕业生的必经之路,国家和政府已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毕业生就业和创业。就业创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维系家庭稳定,为社会发展带来动力和价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更应该重视并从多方位提升就业创业教育实效性,帮助毕业生顺利走入社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