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工人的学校和乐园”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回归公益的实践
2020-02-22谢鹰刘骏
谢鹰 刘骏
一、回归公益,退租还文抓落实
以2017 年6 月统计资料显示,当时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以下简称“上海市宫”) 尚有用于出租的场地面积为3279 平方米,有7 家单位使用。对此,上海市宫向上述租赁单位送交了《关于文化宫大楼底楼门面房清理整改工作的告知书》,明确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将按时收回租赁房屋。在逐家清退过程中,有两家单位合同到期后不愿搬离仍非法侵占原租赁场地。为此,我们坚决启动司法途径予以解决。一家在法院判决其败诉后自行撤离。另一家在一审和终审中均败诉,并经法院执行强制搬离。2019 年对上海市宫外立面进行了修旧如旧的整修和原租赁场所改建为工匠展馆,对收回租赁场地后的茉莉花小剧场,于2019 年12 月启动全面改造工程,改建后的剧场将从原300座提高到600 座,将成为服务与满足职工需求的重要工会文化活动阵地。
二、聚焦主业,转型发展惠职工
1.拓展阵地服务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强化工会文化阵地的宣传职能。2018 年5 月,在上海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下,创建了弘扬劳模精神的《上海市劳动模范风采展》展示馆,2019 年9 月,又开放了《上海工匠馆》,该馆占地约1750 平方米,是全国第一个5G 信号覆盖的现代展馆。两个展馆按照“以物见技、以技见人、以人见精神”的展示原则,以“时代、人物、技艺、成果”为展示要素,以实物、模型、多媒体、互动等展示方式,展示了纺织机、万吨水压机、玉兔二号等150 余件实物或模型,讲述了杨怀远、包起帆、徐虎、李斌、王曙群等建国以来的150 多位劳动模范和100 余位上海工匠的故事。开馆不到一年时间,截至2020 年7 月31 日,已累计接待了7.1 万多名来自全国各省市、各行各业的职工群众,接受预约并现场接待460多个参观团队。
上海市宫还坚持通过举办阵地大型展,向广大职工、市民传播正能量,加强政治思想宣传。从2018 年2 月起,先后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接建党100 周年革命圣地系列之“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展览,展览历时45 天,参观者达15.4 万人次;《闪光的群体“微笑人生”——吴尔愉和她的伙伴们主题图片展》,参观者超1 万人次;《“致敬!劳动者”主题图片展》,参观者超4 万人次;今年举办的《“致敬!逆行者”——上海职工抗击疫情主题图片展》,截至7 月31 日参观者已近7.2万人次。
2.以“公益乐学”项目提升工会服务能级。为发挥好上海市宫“新时期的工人学校,大都市的工人乐园”的作用,提升工会服务职工的能级,上海市宫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创新,依托特有的区位优势,借助午休、下班等“碎片时间”,以开展职工喜闻乐见、兴趣爱好类的文体服务活动为主要形式,创设了“公益乐学”品牌项目。自2017 年起,该项目被纳入上海工会服务职工实事项目,并从2018 年下半年起,该项目被纳入上海市财政资金项目,使公益乐学项目对标到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体系,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创新了模式、树立了品牌。运营模式和范围从原先上海市宫现场活动和线上线下小规模粉丝社群,发展成为以上海市宫为“中心宫”,向区宫复制、推广,向产业局、大型企业工会覆盖延伸的“1+16+X”可辐射型模式;公益乐学课程库从最初的15 门扩展到了目前的200 多门课程储备;投入资金规模从初期的不足10 万,发展到了每年吸纳全市各方资金投入近1000 万元;学员人数从200多人,增长到了年参加培训30 万人次;目标受众从原先的人民广场周边白领,扩展到了全市在职人群。
3.将 “传统文化直通车” 开到职工身边。“传统文化直通车”项目以非公企业和灵活就业群体为重点服务人群,进企业、进园区、进楼宇、进班组。集非遗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种和门类为服务内容。根据一线职工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创新活动形式,加载培训、演出、书画、小型健身体育等活动,突出互动性,以“乌兰牧骑轻骑兵”的形式服务基层一线广大职工。“传统文化直通车”项目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了50 余场线下活动,现场服务职工6.5 万人次。同时借助新媒体手段,积极策划组织线上活动,服务职工达23万人次。
4.以文艺演出形式深入基层服务职工。上海市宫茉莉花艺术团现有团员近500 人,分为民乐、管乐、交响乐、合唱、舞蹈、戏曲等多个团队,均由职工业余爱好者组成,领队均由上海市宫专业艺术人员兼任,负责面向全市的基层企业与职工的文艺演出服务。近5 年中,由上海市宫策划、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公益专场演出已达480 多场,几乎覆盖了上海所有的区局产业工会,平均每5 天就举办一场文化演出活动。2020 年上半年,茉莉花艺术团慰问援鄂医疗队演出20 场,慰问援鄂医疗队员及其家属4000 多人。近期还将策划举办2021 年新年音乐会和建党100 周年音乐党课等活动。
三、传承发展,坚持创新激活力
发轫于上世纪80 年代的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源于上海市宫,这项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总工会牵头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媒体积极宣传的群众性文化项目,在文化凝聚职工力量、提升职工人文素养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上海读书节是上海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学习型城市的标志项目,群众性文化的经典品牌”,至今已举办22 届,每届均有主题,如:2018 年主题为“逐梦新时代,阅读再出发”;2019 年主题为“礼赞新中国,建功新时代”;2020 年主题为“中国梦·劳动美——决胜小康 奋斗有我”。每年读书活动项目在200 项以上,涵盖全市各区、局、产业和区文明办、图书馆、学习办以及街道(社区)、非公企业、农民工群体等,参与人数超百万。
1.首次推出网上读书节。受疫情影响,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首次将线下开幕调整为网上公布,申工社公众微信号、劳动观察APP 浏览量1.3 万+。2020 年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示范项目的申报、“悦”读书单,“四史”好书推荐和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展开的“我的小康生活”征文活动次第推出,丰富了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截至7 月31 日,“我的小康生活”征文,收到稿件2426 篇。)
2.特色活动受欢迎。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上海市宫承办的“家书寄申情·致敬战疫人——写给抗疫一线女职工的家书”征集活动,收到征文稿件628 篇,评选优秀作品100 篇,编辑出版《家书寄“申”情》一书。配合中华全国总工会开展“抗击疫情 防控有我”主题诗歌征集活动,其中推荐诗作《亲爱的,我无比思念着你》获得抗疫主题全国优秀成果奖。
3.坚持每年承办好“中国梦·劳动美”上海职工文化网络大赛和上海职工文化系列讲座——“五一讲堂”。文化网络大赛每届自愿报名参加的职工人数均在6 万以上,成为上海职工文化建设新的风景线。
四、规范管理,制度建设强根基
1.根据上海市总工会的要求和上海市宫内部管理体系建设的实际需求。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先后修订了《市宫党委“三重一大”制度》、《市宫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市宫集中采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
2.强化民主管理,推进宫务公开。在充分听取与吸收职工书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通过职代会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了上海市宫《员工手册》及《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人员管理制度,坚持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原则,坚持月度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工作考核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透明、规范操作、定期考核的原则,强化依法治宫意识,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激励中的调节作用。
3.根据职工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内部人才梯队的培养与建设,着力积聚与培养专业人才。一是“招进来”,通过参加全市统一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从高校和社会引进专业素养较高的人才,扎实专业技术人员基础队伍建设;二是“搭平台”,推行项目主管、项目领衔人培养方式;三是“强培训”,加强对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组织业务干部专业培训,每月开展专题学习,定期举办全员专题讲座;四是“增才干”,选树优秀的管理与专业干部更高层次、更广阔的工作平台去锻炼,拓展视野、提高政治站位、提升业务能力与水平。目前已形成平均年龄40 岁以下的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