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唐诗》所见唐代女性休闲生活探微

2020-02-22赵晓芳

关键词:全唐诗娱乐活动宫女

赵晓芳

(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近年来,唐代女性的社会生活越来越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1-9]这些研究或是从唐代妇女休闲生活中的某个角度出发,如体育运动、诗歌小说等,或是从不同阶层的妇女出发,如宫廷妇女、民间女子等。因此本文拟以《全唐诗》为中心,尽可能全面地探究唐代妇女休闲生活的内容,考察唐代女性的活动项目、特点等,并简要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唐代妇女休闲活动种类

唐朝女性在休闲时刻参与的娱乐活动种类甚多,或温柔或刚硬,或活泼或安静,形式和内容各有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球类、博弈类、节日习俗及纯休闲类、观赏类等。

1.球类

唐朝是继汉朝后蹴鞠运动发展的第二个鼎盛阶段。唐以前蹴鞠活动的群体主要是男性,到了唐代,随着制球方法的改进,所制之鞠更加轻巧,有弹性,省力,踢得高,蹴鞠由此成为女性可以参与的活动项目之一。

关于唐代女子蹴鞠,在许多诗与文章中皆有记载。唐代康骈所著《剧谈录》记载了长安城街头的情景:“时春雨初霁,有三髫女子,年可十七八,衣装褴褛,穿木屐,于道槐树下。值军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落数丈。于是观者渐众。”[10]三名女子衣着褴褛、脚穿木屐,遇到军中少年蹴鞠,她们接球传球,又使球“直落数丈”,足见三人球技之高超。“观者渐众”更从侧面体现了围观者对女子娴熟的蹴鞠技术的赞赏。

除民间女子外,宫廷女性蹴鞠者亦甚众。宫廷女子除寻常踢法外,还演变出了其他玩法,如白打球、蹋球等。唐人王建在《宫词》中写到“宿妆残粉未明天,总在朝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11]1555描写了寒食节宫女们带着妆容入睡,清晨天未亮时便起床踢球的场景,获胜的宫女还可分得金钱,可见唐代宫廷蹴鞠活动的普遍性。此外,宫廷内蹋球活动也十分风行,王邕《内人蹋鞠赋》云“球体兮似珠,人颜兮似玉,下则雷风之婉转,上则神仙之结束”。[12]宫廷女子蹋球充满灵气与柔美感,球好人美,蹋鞠技艺更是如同天上来。

除蹴鞠外,打马球在军队、民间和宫廷都十分流行,女子打马球也是寻常之事。打马球,也称击球、击鞠、打球等,人手持球杆驱马前进,将球先击入球门者为胜。花蕊夫人《宫词》“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11]4024和张籍《寒食内宴二首》“廓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11]1966等,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打马球女子的姣好身姿和受喜爱程度。

女子打马球需要骑马。在唐代,女子骑马也是休闲生活的一部分。据张祜《集灵台二首》“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11]1182可见宫廷贵妇可以骑马出行。又有花蕊夫人《宫词》“殿前宫女总纤腰,初学乘骑怯又娇。”[11]4024描写了宫女初学骑马害怕的心态。

2.博弈类

围棋,在古代被称作“弈”,是一项既利于智慧增长,还能陶冶情操的娱乐活动,为历代妇女所喜爱。但围棋对参与者智慧水平要求较高,因此一般在文化、智力水平较高的妇女之间开展。

唐代不仅在翰林院设置了招纳围棋圣手的官职棋待诏,而且十分重视对后宫女子围棋技艺的训练。在内侍省掖庭局专设宫教棋博士两人,主要负责教习宫廷内人围棋。后宫女子学习围棋,除作休闲之用外,另一方面便是为了以棋侍帝。花蕊夫人《宫词》中“日高房里学围棋,等待官家未出时。为赌金钱争路数,专忧女伴怪来迟。”[11]4026宫女平日学习围棋,等到皇帝想要下棋时,她们就得去侍奉。唐人张籍《美人宫棋》中写到“红烛台前出翠娥,海沙铺局巧相和。趁行移手巡收尽,数数看谁得最多。”[11]1971宫女夜深点着蜡烛下围棋,足见其对围棋的喜爱之深,而“铺局巧相和”“巡收尽”也说明宫女棋艺不低。又有王建《夜看美人宫棋》“宫棋布局不依经,黑白分明子数停。巡拾玉沙天汉晓,犹残织女两三星。”[11]1547宫女下围棋时并未循规蹈矩地布置棋局,后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宫女巧妙的围棋技艺和高超的棋艺水平。

宫廷女子喜爱围棋活动,民间也有许多棋艺高超女子。唐人薛用弱所著《集异记》中,记载了唐代棋待诏王积薪学习围棋的故事。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匆匆南狩,王积薪跟随玄宗一同,途中寄宿于一山中孤姥之家,“忽闻室内姑谓妇曰:‘良宵无以为适,与子围棋一赌可乎?’妇曰:‘诺。’”随后又写了姑妇下围棋的对话,“妇曰:‘起东五南九置子矣。’姑应曰:‘东五南十二置子矣。’妇又曰:‘起西八南十置子矣。’姑又应曰:‘西九南十置子矣。’”[13]王积薪偷听并学习姑妇棋艺,受益匪浅。虽然这个故事带有传奇夸张色彩,但也说明围棋活动并非宫廷女子专利,民间女子闲暇时也可用来打发时间,其中聪颖者照样可成为棋艺高超之人。

博弈类活动除“弈”之外,还有“博”类,如投壶、樗蒲、斗花、斗百草、斗鸡、簸钱、藏钩等等。王建《宫词》“分朋闲坐赌樱桃,收却投壶玉腕劳。”[11]1555提及宫女闲时投壶玩耍,投到手腕酸累才停,可见对投壶的喜爱。另花蕊夫人《宫词》中也提到了投壶,“樗蒲冷澹学投壶,箭倚腰身约画图。”[11]4026这里除了投壶游戏,还说到了樗蒲,樗蒲是一种类似于掷骰子的游戏,也是唐代女子休闲生活中的一项游戏。

唐代妇女之间,有时也玩“斗草”“斗花”,争斗花朵的美艳、草的种类多少或是草的质量韧性,颇富娱乐性。由花蕊夫人《宫词》中“斗草深宫玉槛前,春蒲如箭荐如钱。不知红药阑干曲,日暮何人落翠锢。”[11]4025可联想到妇女穿梭于草丛之中,争相斗草玩耍的活泼身影。

斗鸡作为中国古代一项历史悠久的娱乐活动,到了唐代依然深受帝王和大臣们喜爱。花蕊夫人《宫词》“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11]4027描写了宫廷内人在斗鸡场上的豪赌。史凤《神鸡枕》云“枕绘鸳鸯久与栖,新裁雾谷斗神鸡”,[11]4049一位妇人将斗鸡图绣于枕头之上,睡觉都想着斗鸡,可见其喜爱程度之深。

除以上所说的几种博弈类娱乐活动,唐代妇女可参与的还有藏钩和簸钱游戏。所谓“藏钩”,即多人一同猜测钩藏于谁手,猜中为胜。这项游戏简单有趣,一般为民间妇女、儿童和老人喜爱。此外,藏钩游戏在宫廷之中也比较流行,花蕊夫人《宫词》“管弦声急满龙池,宫女藏钩夜宴时。”[11]4025描绘了宫中举行夜宴时宫女们玩起藏钩游戏的场景。簸钱最初由宫女发明,用手颠钱后洒在地上摊平,以钱的正反面数目来定输赢。王建《宫词》中“春来睡困不梳头,懒逐君王苑北游。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11]1555宫女空闲时随处找个台阶便可玩起簸钱,简单有趣又没有条件限制。后宫嫔妃们也热衷于簸钱游戏,“内庭妃嫔,每至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金钱为戏,盖孤闷无所遣也。”[14]

3.节日休闲类

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处在每年初春时节,人们趁着节日外出赏春,实为一件愉悦身心的乐事。刘禹锡《杂曲歌辞·竹枝》“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11]179孟浩然《相和歌辞·大堤行》“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11]126。可见唐代妇女已有春日结伴踏青的活动。

在清明节前后,除了踏青,荡秋千也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宫廷女子或民间妇女皆可随处搭起秋千来玩耍,方便且有趣。韦应物《寒食》云“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花去,轻球度阁来。”[11]920“彩绳”便是指秋千。张仲素《春游曲三首》“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蒙蒙百花里,罗绮竞秋千。”[11]1873也描写了春日里女子于百花丛中玩秋千的场景。另外杜甫诗《清明》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11]1811将秋千与蹴鞠并提,足见其影响力之大。

端午时节,唐代妇女们会参与一些娱乐活动,比如竞渡、射团、射鸭等等。所谓竞渡,其实就是划船比赛。张祜《上祀乐》“猩猩血彩系头标,天上齐声举画桡。却是内人争意切,六宫红袖一时招。”[11]2646描写了宫女们观看竞渡时,在岸边摆动衣袖助威、热闹非凡的场景。张封建《竞渡歌》“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11]1413也描写了妇女们打扮得精美艳丽,在江岸观看竞渡的情形。

除了竞渡,还有射团和射鸭。粉团是由粽子做成,射粉团即宫女使用小角弓,若能射中盘中粉团,粉团便归她享用。射鸭所用的鸭是特意用木头做成的假鸭子,鸭子放于水面,宫女轮流射击,射中为胜,射团和射鸭饱含趣味性和竞赛性。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菊花节”,时秋高气爽,正是登高好时日,唐代女子也同样积极投身于此。唐代女诗人薛涛有诗《九日遇雨二首》“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茱萸秋节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11]4053便是表达了重阳佳节逢雨不得登高游玩的郁闷心情。

古代有些民间女子为了生计而采莲,我们在诗歌文章中也经常能看见“采莲”意象,如李康成《采莲曲》“采莲去,月没春江曙。翠钿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云起风生归路长。”[11]980民女将采莲作为一种工作,而宫女们却是将采莲作为打发时间的休闲项目。花蕊夫人《宫词》“内家追逐采莲时,惊起沙鸥两岸飞。兰棹把来齐拍水,并船相斗湿罗衣。”[11]4024生动描绘了宫女将采莲作为游戏,划船穿梭于荷塘中,衣袖被水浸湿,采莲嬉戏欢乐的场景。

此外,钓鱼也是唐代妇女的一项休闲活动。王建《宫词》“春池日暖少风波,花里牵船水上歌。遥索剑南新样锦,东宫先钓得鱼多。”[11]1553花蕊夫人《宫词》“慢揎红袖指纤纤,学钓池鱼傍水边。忍冷不禁还自去,钓竿常被别人牵。”[11]4026都描绘了宫廷女子钓鱼的场景,可见钓鱼也成了唐代妇女打发时间的一种娱乐方式。

4.观赏类

唐代妇女观赏类的休闲娱乐活动很丰富,有观戏、观球、观舞、观杂技等等。《资治通鉴》记载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万寿公主在慈恩寺观戏,“颢弟觊,尝得危疾,上遣使视之,还,问‘公主何在?’曰:‘在慈恩寺观戏场。’”[15]8036可知观戏也是唐代妇女参与的一项娱乐活动。

唐代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往来频繁,北方舞蹈逐渐传入中原,如杨玉环和安禄山都擅长跳胡旋舞;唐代又盛行乐舞,唐玄宗作霓裳羽衣曲,杨玉环擅长跳霓裳羽衣舞,白居易也曾称道过“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11]2269除了胡旋舞和宫廷乐舞具有极大观赏价值,另外还有剑器舞,比如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11]1085则是描写了民间女舞蹈家舞剑之场景。另外我国杂技的历史久远,至唐代,特别是盛唐时期,观看绳技、竿技等杂技表演也成为妇女的一项娱乐活动。

除以上提及的休闲活动,唐代妇女可参与的还有相扑、拔河等。魏晋时期,女子相扑首先出现于宫廷之中,至隋唐相扑开始盛行于民间,民间妇女得以接触。拔河,又称牵钩,自春秋时期产生,发展到唐代成为民间和宫廷都非常流行的娱乐活动。拔河比赛不限参与者的身份、人数以及场地,拔河游戏开展方便,并且具有很高娱乐性。

二、唐朝女性休闲生活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唐代妇女的休闲生活充实精彩,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休闲活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从耗费体力的球类活动,到节庆时期放松身心的踏青和荡秋千,以及纯休闲性的观球、观舞、观杂技等,又或是需要动用智慧、陶冶情操的博弈类活动,各种娱乐活动都充实了唐代妇女的休闲生活。

第二,参与娱乐活动的限制变小、群体广泛。无论是宫廷嫔妃、宫女、贵族妇女,还是民间富贾之女或贫苦女子,都有较大的自由走出家门,能够接触外面精彩的世界,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第三,不同阶层妇女的休闲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宫廷妇女休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设施齐全,娱乐性更纯粹,而民间妇女参与活动的机会少,活动形式和内容比宫廷妇女的简约许多,她们开展活动的频率低,活动质量水平也较差。如宫廷妇女蹴鞠有专门的场地和质优的球具,民间贫女却只能在坊间空地上蹴鞠,时常人来人往,阻碍较多;宫廷妇女可簸钱、采莲打发时间,而民间妇女平时忙于生计,一般只能在节庆或农闲时开展活动放松身心。

第四,不同阶层妇女的休闲生活存在一定联系和影响。比如宫廷女子蹴鞠后来传至民间;同样,民间的一些小游戏也会逐渐传到宫廷之中,如斗鸡、藏钩等。

第五,唐代妇女娱乐活动的开展具有明显的节令特点。如元宵节观灯,清明前后踏青、荡秋千,端午节全国各地及宫廷中举行竞渡,以及重阳节登高活动等,不同节日时令里妇女们参加的活动都各有不同。

唐代妇女的休闲生活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满足了其运动需要和精神需求。究其原因,主要包括:

(1)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和繁荣发展的经济

唐王朝建立后,国家安宁、社会稳定。唐太宗励精图治,又“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独朕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以朕如父母”,[15]6247实行“华夷一体”的民族政策,使得境内外出现了和谐稳定的局面,特别是“安史之乱”前的盛唐时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保障了唐代的经济增长,“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16]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昌盛局面。在自身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便会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加上统治者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于是各类娱乐活动无论雅俗,在继承前代的优良成果和特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创新发展,形成新的娱乐形式和内容,由宫廷组织或民间自发组织起来,百姓们参与其中,妇女便成为其中的参与者之一。

(2)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封建礼教束缚的削弱

唐代是古代中国社会风气较为开放的王朝之一。唐代画家周昉所作《簪花仕女图》中,唐代妇女身着裸肩大袖罗纱裙,轻薄透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当时服饰的特点与风气的开放。唐朝与许多国家和地区交流进一步增强,长安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中心之一,各地区文化、习俗、风气慢慢传入中国,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传入唐朝后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唐代女子蹴鞠的产生,最初就是受到了北方突厥“男子好樗蒲,女子踏鞠”[17]风气的影响。 此外,儒家的封建礼教束缚也相对较弱。唐代儒、释、道三种思想文化共同发展。其中道家思想提倡人的个性自由与儒家的束缚人性相驳,佛家思想中宣扬众生平等与儒家强调人的阶级性也是相悖的,三种文化相互作用,使得儒家禁锢人性的封建纲常礼教逐渐被削弱。于是,唐代社会风气进一步开明开放,唐代妇女可以张扬个性,追求行动和思想的自由,为唐代妇女参与丰富的娱乐活动、打发闲暇时光创造了条件。

(3)妇女地位的提高

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和封建礼教束缚的削弱极大地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高,使其敢于追求身心的解放和自由。唐代妇女地位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妇女参政意识的提高和参政规模的空前。唐代有多位皇后参与政事,比如唐太宗皇后长孙皇后热心政事,“太宗长孙皇后……常与上从容商略大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15]6120另外又有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唐代女性已不再被排斥于政务之外;第二,婚姻自由,贞操观念淡漠。唐代妇女有选择离婚改嫁或丧夫再嫁的权力,唐代皇室的诸多公主便存在再嫁、三嫁之情形;第三,唐代妇女的思想观念开放自由,妇女服饰色彩鲜艳,款式大胆,妇女面部妆容上以浓妆艳抹取代素面朝天亦是常态,可见唐代妇女思想观念开放前卫。

(4)上层统治者的喜好和娱乐需求

唐朝皇帝们大多都有特别钟情的娱乐活动,如唐文宗喜爱蹴鞠,于开成四年(公元839年)二月“戊辰,幸勤政楼观角觝、蹴鞠。”[18]打马球几乎是唐朝每位皇帝都相当喜爱的活动,“而有一半以上的皇帝对这项运动达到痴迷的程度,其中唐玄宗、唐宣宗、唐敬宗、唐僖宗等都是球艺出众的高手。”[19]由于唐朝皇帝喜欢球类活动,宫中的侍从、宫女等也都需要学习打球、蹴球,以满足皇帝的观赏需要,这也是宫廷妇女参与球类活动的部分原因;另外,以围棋为例,宫中重视对后宫女子围棋的教授,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她们能够以棋侍君王,迎合君王的兴趣爱好。上层统治者的提倡以及喜好需求都会成为下层百姓跟风、效仿的对象,因此宫廷中盛行的娱乐活动很快便会传往民间,成为宫廷或是民间女子皆可参与的娱乐活动。

三、唐代女性休闲生活的影响

首先,打发闲暇时光,充实精神世界。唐代妇女只要有时间,一般皆可开展符合心情和时节的游戏项目,丰富的休闲生活充实了她们的精神世界。平时忙于农务和生计的民女,等到农闲和节庆假期时节也可出门游玩,或是参与到街坊邻里开展的娱乐活动之中,放松疲累的身心。在宫廷里无聊乏闷的后宫嫔妃或是辛苦伺候嫔妃和君王的宫女们,通过一些娱乐活动也使自己暂时忘却了宫中苦闷的生活。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使唐代妇女们的休闲生活丰富充实,满足了她们解放身体、心情愉悦的愿望。

其次,古代妇女平日里运动量十分少,尤其是宫廷女子和富家千金,缺乏锻炼,体弱多病,但是通过参加蹴鞠、马球、步打球、登高等运动类的娱乐活动,虽然耗费体力、感到劳累,但对身体肌肉也起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放松效果,能够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

再次,一些博弈类的娱乐活动,如围棋、投壶、藏钩等,除本身具备的娱乐性质之外,还有利于智慧的增长和训练。尤其是围棋,能够提高人的观察力、培养人的想象力及训练人的思维变通能力。

最后,推动了后世娱乐活动种类、游戏形式和规则的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蹴鞠和秋千为例,唐代的蹴鞠改进了制球方法,把实心球改为了充气球,方便了后世制球方法的改进;秋千,在唐代成为寒食节前后的一项重要活动,后世女性也仍然喜爱秋千,如陆游《春晚感事》里“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20]秋千一直流传到了现代,经久不衰。

四、结语

唐代女性在各种节庆假日和乏闷时光里,或投身于球类、休闲类活动中,或与人博弈,斗智斗勇,不同时节、不同阶层女性参与的休闲活动各有异同,但都起到了放松身心的效果。唐代妇女休闲生活之所以丰富精彩,一方面是唐王朝稳定发展的经济和政治提供了物质等保障,另一方面是开放的社会风气、封建礼教束缚的削弱以及上层统治者的爱好提供了一定发展契机。唐代妇女充实丰富的休闲生活不仅对于她们自身的精神和身体素质方面有重要的影响,有些休闲活动甚至流传千年,影响深远,至今依然深受欢迎。

猜你喜欢

全唐诗娱乐活动宫女
老照片:苏联儿童的冬季娱乐活动
伤不起的宫女
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端午节的娱乐活动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节选)
蹦蹦床上的物理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唐代筝曲的风格及其美学意蕴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
清朝宫女睡觉不能仰面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