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国家形象视域下来华留学教育的战略定位

2020-02-22聂朝昭伍安春

社科纵横 2020年9期
关键词:留学生国家文化

聂朝昭 伍安春

(重庆邮电大学党办校办 重庆 400065)

中国自隋唐时期就建立起完整的留学生制度,留学教育自古就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重新思考“培养怎样的来华留学生”和“怎样培养来华留学生”,明确以怎样的眼界和思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的世界情怀和全球担当,对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来华留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政治学家布丁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1]来华留学教育事业作为国家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指标,新时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树立新的教育对外开放观,明确来华留学教育在塑造国家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基本原则、战略定位,改变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中被西方媒介“妖魔化”所形成的“刻板印象”,通过来华留学教育“他者构建”树立客观直实的中国国家形象,从而更好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一、来华留学教育在塑造国家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一)政治作用。阿特巴赫认为:“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崛起带来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上的深刻变化,对于普遍性知识追求的学术化取向已经被国家身份、国家需求的发展所替代了,政治的、文化的考量超过了学术的考量。”[2]国际教育肩负着培养国际公民和世界领袖的理想,在西方国家看来,国际教育的意识形态动因明显,认为其首要问题不是教育问题和经济问题,而是国家发展和文化辐射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而主要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教育,就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实现中国的政治主张,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世界和平以及人类共同发展,实现中国道路的成功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梦想[3](P40)。国际关系、教育政策和国家形象深刻影响着教育国际化进程,事实上,国际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第四外交”,有利于改善外交关系,提升国家形象[4](P11)。中国与世界发展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教育国际化作为国家外交的重要补充,通过来华留学教育培养一批知华、亲华、友华的国际人才,让来华留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和人际传播,增加信息传播的可信度和畅通度,改变国家形象构建中生硬的话语、范式和方法,实现中国国家形象从“他者构建”向“自我塑造”的转变,对于改善国际舆论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二)经济作用。来华留学教育是一所大学国际化程度和经济贡献度的重要指标,其经济作用主要是通过外交逐步体现的,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间接的、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主要通过吸纳来华留学优秀人才、教育服务贸易和提升国家软实力来贡献经济。世界经济正逐步走向一体化,国家形象是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人才资源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中国对国际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和强国兴衰的历史表明,人才资源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是科技创新和国家强盛的动力源泉。”[5]世界科技中心总是伴随着世界强国出现,国际人才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参与全球化治理的内生动力,唯有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及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主动培养具有中国立场,内知中国事务、外晓国际规则的一流人才,为“五通三同”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筹备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在世界各领域的广泛交流,助力中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提质增效。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国际化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经济全球化促进人才和科技的全球化,而教育国际化规模和水平的提高,则利于促进外商投资和刺激消费,聚集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管理和师资,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成而形成的世界科技中心,对经济的辐射和贡献是不可估量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来华留学教育作为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是增加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具有吸纳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来华留学生在华期间的消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平衡国际间的教育贸易逆差。

(三)文化作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则作为“民心相通”的重要媒介,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属性。教育国际化伴随着文化传播的国际化,文化传播润物无声,因思想、情感和价值产生的认同力和感召力而更深沉、更持久,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国家形象的判断和认知,更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而通过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体验和文化理解,促进优秀文化融入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来华留学生的“他者镜像”中讲好中国故事,则有利于发挥来华留学生在弘扬中华文化、展现中国形象、解读中国政策中的积极作用。一切人际传播都有文化的向度[6](P56),来华留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接经验获取,在加深对中国文化的全面认识中读懂中国“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逐步消除西方媒介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妖魔化”及其形成的“刻板印象”,有利于实现文化理解和民心相通。正如富布莱特所指出:“传播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去影响其他国家的下一代,对世界格局产生的作用要远远胜过军事和外交上的作用。”[7]来华留学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于,反对西方文化殖民和意识形态入侵,通过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交流,促进不同的文明在和谐共生、互学互鉴中绽放光彩。通过文化这种“慢媒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借助来华留学生这一群体的传播来消除信息误差,特别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核,从长远的作用来看,为世界和谐发展和文明多样性贡献着文化基因。

二、来华留学教育塑造国家形象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模扩张与提质增效并重。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往何处走”到十九大“前所未有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来华留学教育从1978 年的1200 人,增加到2018 年的49.2 万人,2019 年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世界各国的全球化人才战略导致国际留学市场竞争激烈,抢占教育国际化市场成为各国之间竞争的关键,我国相应地把“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作为重要战略目标[8](P50),并明确“到2020 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9]。教育规模是衡量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各式奖助学金和优惠条件等成为吸引来华留学的“重要杠杆”。由于教育规模扩大和提质增效之间的矛盾未处理好,国内舆论甚至一度回到“要不要培养来华留学生“的错误论调。事实上,规模扩张与提质增效是辩证统一的,规模扩张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前提,而提质增效则是“由大到强”的保障。随着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来华留学教育的市场占有份额也会随之扩大,但是相应的教育理念、课程和师资的国际化也应随之跟进,生源、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更应该与时俱进。当前,来华留学教育的着眼点不是“要不要招收来华留学生”,而是应主动思考“培养怎样的来华留学生”和“怎样培养来华留学生”。唯有因地制宜地提高来华留学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坚持教学质量与学生质量并重的理念,处理好来华留学与出国留学的关系,让高校从国际排名的功利化心态中解脱出来,形成规模扩张与提质增效良性互动的健康发展态势,才能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二)坚持国家利益与改革发展同行。国家利益蕴含在国家形象之中,没有良好的国家形象,难以有广泛而深入的对外交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半封闭走向全面的对外开放,来华留学教育作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重要体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新的思路、方案和举措。同时,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的风险和挑战内外交织,西方意识形态在大众传播领域占据着绝对优势,客观、直实、立体的国家形象传播难以走出去,国际主流舆论上中国的话语权还不强。因此,来华留学教育必须在维护国家主权、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各国共同发展的利益交汇点,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着眼点,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努力为世界各国培养各领域的优秀人才,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共同繁荣。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华民族前所未有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方位,来华留学教育必须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出发,主动将其置于科技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等国家战略的领先地位,进而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10]。实践表明,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和两国关系是影响国家形象认知和评价的重要因素[11],来华留学教育应充分发挥“公共外交”作用,以强化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增长、吸引顶尖人才为根本,将来华留学教育置于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向世界更多地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从而实现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改革发展的目的。

(三)坚持法制化与规范化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来华留学教育出台了系列“法律法规”“规范纲要”“行动计划”等规范性文件,但仍然难以满足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变化的实际需要。来华留学教育逐渐从政治外交回归教育属性,而法制化则是实现规范化的前提和保障,唯有在尊重来华留学生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让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从“差异化管理”逐渐回归“趋同化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双一流”建设和国际化教育水平,这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共识。“通过立法明确来华留学教育的战略定位、中央和地方以及学校的权责划分、国际学生的权益保护和法律救济等内容,将来华留学教育纳入法律框架。”[12]来华留学教育要在国际大舞台中树立好中国国家形象,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有世界眼光,决定着不可能关起门来办教育。因此,要努力构建既富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规则的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法规体系,理顺高校、政府部门、留学生和社会服务部门之间的层级关系,将法治精神贯穿到来华留学生招生制度、奖学金制度、教学管理、勤工俭学等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各个过程,不断将来华留学教育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要凸显政策法规的科学性、前瞻性、引导性和协调性,按照符合国家主权和利益、维护学校办学声誉、保障留学生的合法权益的逻辑,来华留学教育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具体的基本国情,主动凝练更加深刻的教育思想理念、更加丰富的方法举措、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才能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来华留学教育。

三、中国国家形象视域下来华留学教育的战略选择

(一)将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作为重要战略目标。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是实现国家利益转化的基础,国际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和经济的问题,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将留学教育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事实上,通过良好的国家形象转化为政治和经济上的吸引力,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的无形价值,是当前国际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因此,应当制定来华留学教育的中长期战略,建立教育部门与外事、公安、卫生等部门联动的协调机制,全方位、分层次、多途径地构建和维护中国国家形象,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构建国家形象的战略意识延伸至课堂和校园生活[13]。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让来华留学教育在国家形象塑造中彰显“四个服务”。同时,要兼顾教育的“第四外交”功能,来华留学教育的战略目标要与实现科技强国梦的目标接轨,增强来华留学教育与外交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互动。此外,在服务国家整体利益和改革发展的前提下,主动设置对外交流的“议程”,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将中国国家形象的“他方构建”与“自我构建”结合起来,培养知华、亲华、友华的来华留学生“意见领袖”,让来华留学生成为中国形象的宣传员、中国故事的讲解员、中国声音的传播员,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国高等教育的良好形象。

(二)将打造中国教育国际品牌作为使命追求。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和明天,来华留学教育担负着未来社会人才培养、促进人类和平发展的使命,而“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就是向世界共享中国科技、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红利。来华留学教育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到“提质增效”的发展进程,要聚集世界一流的科研、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决定着必然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高等教育,而根本就是依托一流的国际教育作为品牌支撑。大学的综合排名和教学质量,是国际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国的关键因素[14]。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流大学的生命,质效兼具是增强来华留学教育吸引力的关键,留学中国品牌决定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形象,离不开以法治为基础的来华留学教育政策体系建设,唯有立足中国特色和国际规则,不断推进教学、管理、服务的“趋同化”,树立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的良好形象,才能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同国际上很多国家对留学生“严进严出”的教育政策相比,我国“宽进宽出”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与公信度[15]。我国来华留学教育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吸引力巨大,但除了奖学金、助学金等一系列吸引政策外,还应建立完善激励、认证、评估、督查等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增加第三方质量监督评价机构,促进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改变从招生到教学管理环节“重量轻质”的现象,让留学中国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品牌。

(三)将民心相通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民心相通的基础在于文化融通,“个体体验传播”是消除“刻板印象”的有效途径,而文化对话是消除政治对抗的有效手段。多元文化碰撞中必然存在着认知偏差,文化适应是解决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核心问题,需要创新文化交流的内容、形式和话语,创造文化体验和文化理解的情境,才能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思想境界。在国家形象构建方面,中国对外传播过于依赖大众媒介,而忽视人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渠道[16]。国家形象影响着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来华留学生作为人际传播的重要群体,其“个体体验传播”是消除媒介刻板印象的有效途径,可以弥补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中的“水土不服”。因此,要大力培养亲华、友华、知华的来华留学生意见领袖,主动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国人民奋斗圆梦、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才能使其更深入地理解、接受和认同中国文化和中国国家形象,实现以人际传播的口耳相传和借助新媒体工具来重塑西方大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语言是传播的媒介,是思想的外壳,解决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和“文化理解”突破口,强化以汉语国际教育为基础的来华留学教育是关键。民心相通是“五通三同”的前提和基础,应充分尊重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心理和基本国情,主动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优化课程培养体系、学科专业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让来华留学生融入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而唯有主动增进来华留学生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全方位、立体式的了解,才能实现民心相同、国家相交。

总之,来华留学教育只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一种手段,不能因为来华留学教育在实践探索中面临曲折就断然质疑“要不要培养来华留学生”,唯有客观面对来华留学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来华留学在塑造国家形象中的重要作用、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坚持来华留学教育和塑造国家形象的“内外兼修”,主动思考应对“培养怎样的来华留学生”和“怎样培养来华留学生”这个时代性课题,推动来华留学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向世界各国展示客观、直实、立体的中国国家形象。

猜你喜欢

留学生国家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把国家“租”出去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