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中青年爱国主义行为发展态势及其引导
2020-02-22张云德裴玉霞
张云德 裴玉霞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首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要求,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底色。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化发展,爱国主义依托互联网发展,在网络社会从萌芽、发展到今天的全面展开,爱国主义呈现多样化表达。网络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为爱国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分析爱国主义在网络空间中的表达,以促进网络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修养和实践基地的建设。
一、网络空间中青年爱国主义行为的新态势
互联网以其时效性高、互动性强、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为爱国主义在网络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网络空间中的爱国主义也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青年在网络空间的爱国言论表达更加自由,爱国主义行为更加注重仪式,爱国主义情怀表达的娱乐化程度呈增长趋势。
首先,青年在网络空间的爱国言论表达更加自由。近年来,网络中的爱国主义行为呈现出高潮化发展的趋势,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网民在网络上纷纷发表自己的言论,对国家利益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和认同。在获取信息、发布信息时,互联网体现出的广泛性和自由性,为青年网民关注国家动态、关心国家利益提供了条件,使得青年网民在各类社交媒体中对关乎国家利益的热点事件发表个人观点成为可能。微博、微信、贴吧、抖音等各类社交平台低门槛的特征使网络议程设置的主体越发多元化,草根网民成为议程设置主体的一员,这就使网民爱国言论的表达更加自由,为其积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性,强化了公民的身份认同。
其次,青年在网络空间的爱国主义行为更加注重仪式。互联网各类社交平台的多样化发展为青年在网络空间关注国家大事、表达爱国主义情怀提供了便利,青年在言论之外的爱国情怀表达中呈现出更加注重仪式的趋势。网络空间中仪式化的爱国情怀表达增强了青年网民在网络空间的体验感,强化了其集体观念和国家认同意识,使青年网民在网络空间中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如201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五星红旗有14 亿护旗手”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2019 年国庆节前后,网民纷纷换上了有我国国旗标志的头像,以此来表达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再次,青年在网络空间的爱国主义行为呈现出更加自觉的态势。随着爱国情感的厚植,青年一代对国家利益、国家荣誉等的关注度越来越强,表现出了愈加深厚的爱国情感,进而自觉地为推动国家的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努力。在面对国家大事件的时候,网络空间是人们关注国家动态的窗口,更是给每个人助力国家度过难关提供了条件。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大网民也在时刻关注疫情动态,通过互联网平台捐赠物品、为武汉加油。无数抗“疫”战士,主动请缨,奔赴一线,为抗击疫情作出自己的努力,无数白衣天使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为民,更有一个个志愿者在全国各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最后,青年在网络空间的爱国主义情怀表达娱乐化程度呈增长趋势。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年使用网络的频率增加,娱乐化话语逐渐成为青年关注和表达的倾向,爱国主义情怀的表达也呈现出了娱乐化的特点。时下青年网民的话语特点与传统话语已有很大的区别,网民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催生了娱乐化的爱国情怀表达。他们以娱乐的方式,用图像、短视频等媒介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同时,传统媒体积极创新宣传形式,如《新闻联播》入驻抖音、主播说联播等,将传统的爱国主义严肃的特点与新媒体的优势相结合,并关注到了青年群体的兴趣领域、话语特点。这就使得官方媒体对网络空间爱国主义行为的引导呈现出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特点,也更加符合青年群体的认知特性,有助于增强青年网民的认同感,从而厚植爱国情怀,提升网络空间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随着爱国主义在网络空间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自身的特点也对爱国主义的深入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推动爱国主义深入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青年网民的媒介素养良莠不齐,网络的跨时空性以及信息的繁杂化,使青年在爱国情怀的表达中表现出无所适从感,甚至出现盲从的问题。因此,要推动网络空间中爱国主义行为的良性发展就必然要深入分析影响网络空间中青年爱国主义行为发展的因素,以正确引导其发展。
二、影响网络空间青年爱国主义行为发展的因素分析
互联网以其突破阶层、自由平等发声、打破时空限制、高度的时效性、互动性强,反馈及时、受众广泛、信息传播范围广的优势为爱国主义在网络空间的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推动了爱国主义的良性发展。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非理性爱国主义行为时有发生。爱国主义在网络空间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空间拟态化场域、趣缘性群体、多主体议程、图像化表意的影响。
(一)拟态化场域:主流媒体引领呈现良性态势
网络空间为爱国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阵地,以其跨时空性的特点拓宽了青年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其高度的实效性为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国家大事提供了渠道,以其平等互动的优势丰富了青年自我意识的表达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助推了主流媒体引领爱国主义发展的良性态势。一方面,网络将现实与虚拟相结合,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青年能够随时随地关注国家大事。主流媒体承载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以及国家大事件蕴涵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年网民关注国家大事件中得到了传承与弘扬。另一方面,拟态化场域为青年网民的平等发声提供了渠道,丰富了青年自我意识的表达。在发生中外冲突亦或是国家热点舆情事件时,青年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与想法,进而抒发爱国主义情感,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空间中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得到拓宽,自我意识表达得到强化,而繁杂的网络信息也对青年正确看待热点舆论事件,正确理性地表达爱国情怀提出了挑战。
(二)趣缘性群体:理性思考远少于感性表达
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经由网络而构成的新型社会组织就是网络群体。“趣缘群体是当前网络群体中相对庞大的一类群体”[1](P165),“指一群对某一特定的人、事或者物有持续兴趣爱好的人,主要借由网络进行信息交流、情感分享和身份认同而构建的‘趣缘’生活共同体”[2](P35)。其一,群体“趣缘”使青年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传播受限。由于网络群体的“趣缘”特征,青年在网络信息的捕捉中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抑或是在其趣缘群体中群体意见领袖推介的内容,这就导致了理性思考依赖于感性的兴趣爱好的表达,忽视了信息的全面性。同时,网络信息的获取往往是间接性的,间接信息带有信息发布者的偏好,这样的信息容易限制青年的理性思考,使青年在网络空间中的爱国主义行为表现出理性思考依赖于信息发布者的感性表达的倾向。其二,群体极化现象使青年在网络空间中的爱国主义行为呈现出非理性的特征。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以及网络群体的匿名性特征,在网络群体中,个人的责任感和规范意识降低,当受到群体大多数人的情感、行为感染时,个体在群体中会无法克制自己的本能,表现出感性行为或者表达远多于理性思考。在网络群体中,青年极易在某些刺激的影响下,受到群体意见的暗示与感染,盲目从众,产生群体极化的行为,表现出非理性的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在网络中表现为谩骂、侮辱他国公民,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如烧砸日产汽车等极端行为。
(三)多主体议程:主体冲突一定程度上削减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议程设置理论’指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议题在公众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强烈的正比关系。换言之,在大众传播中越突出某一事件,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就会使社会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3](P53)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成为影响网络社会舆论的重要因素。议程设置的主体逐渐多元化,为草根网民实时表达爱国情怀提供了可能。然而官方媒体、非官方媒体以及草根网民等主体利益诉求不同,就会从不同的角度设置议程,影响舆论发展的方向,导致青年在面对网络舆论时无所适从。首先,官方媒体议程设置较为严肃的爱国主义教育议题仍处于引导地位。官方媒体议程设置往往以国家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以大事件为舆论导向,议程设置倾向于严肃化,在网络信息爆炸式席卷中,严肃化的议题仍能吸引大多的注意力,对青年的爱国主义行为起到引导效果。其次,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非官方媒体议程设置利益为先。资本逻辑在互联网中表现为媒体受利益驱动,以利益最大化为首要因素,在议程设置中掺杂着众多利益因素,对青年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一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网络空间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阻碍。最后,草根民众议程设置规范不充分。言论自由、平等是互联网的一大优势,这就使得草根网民发声成为可能,互联网议题发布门槛低,草根网民也在各种平台发声。然而,草根网民的媒介素养良莠不齐,甚至缺乏国家“敬畏”意识,导致其设置的议题极易单纯表达个人偏好,而产生过度娱乐化倾向,青年在对此类议题的选择、获取中受到误导,甚至庸俗地表达爱国主义情感。
(四)图像表意:过度娱乐性一定程度上影响理性思考
在信息化时代,图像以其形象化、直观性特点迅速博得人们的青睐,在图像给视觉带来刺激的同时也传播了一定的知识内容,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中得以高速化、多样化发展,各类短视频APP 软件、聊天表情包、电影等视觉文化产品利用图像刺激感官的特点,以图像承载着丰富的内容,以娱乐迎合青年的兴趣,成功地吸引了青年的视线。官方媒体也加入改革浪潮,随着央视新闻等媒体话语方式的转变,使青年对官方媒体的关注度有所改观,给网络空间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契机。然而,图像表意虽然直观、形象,但其所包含的隐性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不能被充分解读,直接影响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图片、视频、表情包等表意方式过度娱乐化地解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防碍了青年的理性思考。短视频、表情包等以娱乐化的方式使青年得到放松。然而,爱国主义教育有其特殊的严肃性,过度的娱乐化以及传播者对图像的感性化加工,使部分青年停留在感性认知水平,不能解读其中的爱国主义深刻蕴意,阻碍了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图像表意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占据主要地位,致使文字失去魅力,造成了网络空间中爱国主义教育话语表达缺陷。视频、表情包、图片等刺激视觉效果的表意方式无法承载太多的文字,过少的文字对于事件发生的背景信息无法全面阐释,难免会造成图像表意的片面性,使文字的理性表述被过度娱乐化的影像遮蔽,导致青年在网络信息获取的过程中认知不足,对隐性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缺少解读,进而使青年对网络空间的爱国主义形成片面的认识。
三、网络空间青年爱国主义行为引导的路径
随着爱国主义在网络空间的不断发展,对网络空间中青年爱国主义行为的引导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中不可忽略的一环。爱国主义在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挖掘媒体潜力,以提升公民身份认同,弘扬革命传统和奋斗精神,在重新解读人文历史典范中树立新时代民族精神,进而促进民族情怀表达的有序性。
(一)明确网民权益,提升公民身份认同
国家认同作为一种公民意识是爱国主义的前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对于个体来说,现代国家认同是从其拥有的公民身份出发的,公民在实践和争取公民身份过程中确立对国家的认同。”[4]在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中,要不断完善网民权益的相关法律,净化网络生态,有的放矢地监管,进一步明确和保障网民权益,使网民在公民身份认同的提升中逐渐强化国家认同。
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民的具体权益。公民身份在网络中表现为网民权利的集合,其身份认同则建立在网民权利明确化的基础之上。网民权益明确,公民的身份认同就越强,则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国家认同。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网民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公民在网络社会中的权益得以明晰化,使其在网络社会交往中的归属感增强,进而提升其公民身份认同。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安全监管,保障网民的权益安全。近年来“流量劫持”“网络劫持”“电信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事件的发生对网民权益等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对公民在网络社会身份认同的建构产生了极大影响。“国家制度给予人的自由与发展多大的空间和多少的保障,是人们建构其国家认同的重要依据与基本动力。”[5]因此,相关部门要贯彻落实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与治理,依法严肃处理互联网违法违规行为,做好“把关人”角色,防范危害网民权益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网民的权益。
(二)夯实网络红色主题教育,弘扬革命传统和奋斗精神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最好诠释,它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对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作用,更是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要充分发挥网络载体作用,传播红色文化,传承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夯实网络红色主题教育,弘扬革命传统和奋斗精神。
第一,要拓宽“红色资源”网络传播渠道。网络作为青年活动的主要平台,是“红色资源”的不可忽视的宣传媒介。要通过红色教育基地网站、红色教育网站、红色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建设不断拓宽“红色资源”的网络传播渠道,使青年了解“红色文化”有途径、多渠道,能够通过这些网络平台系统地、深入地领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学习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精神。第二,要创新“红色资源”网络呈现形式。要通过红色电影、红歌、漫画等形式,图文声相结合,创新“红色资源”的网络呈现形式。以比赛、主题活动、论坛等形式涵养红色文化,使青年积极主动地学习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培育爱国奋斗精神,助力中国梦的实现。第三,要将线上学习与线下体验相结合,组织青年群体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学习红色革命文化,亲身体验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历程,体悟共产党人的初心,感知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以红色教育强化青年的报国志,从而将爱国之情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三)挖掘媒体潜力,重新解读人文历史典范
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有其新的主题和使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引导人们传承爱国奋斗精神,以爱国奋斗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文历史典范作为爱国奋斗精神的重要传承载体,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网络空间中,爱国主义教育要不断加强媒体融合,创新媒体话语方式,不断挖掘媒体潜力,重新解读人文历史典范,以富有时代特色的人文历史典范激励青年的爱国奋斗热情。
一要加强媒体融合,增强人文历史典范形式魅力。随着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媒体宣传对爱国主义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推动网络空间中爱国主义教育深化发展,就必须加快推进媒体融合,构建全媒体网络环境,以主流媒体为主体引导爱国主义在网络空间良性发展。传统媒体要不断借鉴新兴媒体的经验,直正融入青年生活,以新时代青年的认知特点创新人文历史典范的呈现形式,引导青年了解学习人文历史典范,传承爱国奋斗精神。二要创新话语方式,提升人文历史典范内容魅力。要创新主流媒体话语方式,积极引入短视频、图像等表现形式,结合图文声三者的优势,做到三者效益的最大化,以文阐释重要信息、以图强化信息传播力、以声优化传播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重新解读人文历史典范,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主流媒体的吸引力。三要创新主流媒体话语内容。“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6]要不断更新网络空间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体现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推动话语内容符合当今青年网络思维,贴近新时代的生活特点,要善于挖掘人文历史典范的新时代价值,发现反映爱国情怀、时代精神的民间故事,以青年易接受的话语加强青年网络空间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规范网络行为,促进民族情怀表达的有序性
互联网生态的好坏关系到爱国主义在网络空间的发展,要不断推进其良性发展就要不断完善网络政策法规、网络交流平台的监督管理,更需要青年加强自我约束,提升媒介素养,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以清朗的网络生态助推网络爱国主义在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
其一,要切实贯彻相关网络政策法规。网络政策法规对网络参与者起到很大的约束作用,因此,要不断落实相关网络安全政策法规,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使网络活动的一切参与者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地约束自身的网络行为,监督他人的网络行为,主动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爱国主义的良性发展提供优质的网络环境,推动爱国情怀在网络空间的有序表达。其二,网络交流平台要加强监管。网络平台要不断完善平台监督体系,要在保障网民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对网络信息的发布加强审核,过滤不良网络信息的发布;对已发布内容加强监督,及时撤销不良信息。要实时监督网络舆论走向,及时分析网民无序表达的原因,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向好发展。其三,网络参与者要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加强自我约束。要不断提升网络参与者的媒介素养,增强信息分辨能力和议程设置能力。网络参与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这就需要青年在发表爱国言论、设置议题的时候,把握好情感向度和事实维度,充分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以及后果,摒除个人情感偏好,理性思考、理性发言,客观描述事实,将个人情感偏好与事实直相区分开来,做到理性爱国。同时,要警惕爱国情怀被非法分子所利用,避免受“悲情心理”“受害者心理”[7](P178)的影响,注意言论发表的情感维度,以理性的思考助推理性的网络爱国主义行为。
网络空间中爱国主义的良性发展需要以引导为上策,以网络空间的管理监测为保障,以青年自觉主动增强自身的媒介素养为根本,以理性的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助推爱国主义实践为落脚点,使青年自觉主动将爱国主义情怀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