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工作:可为与不可为①
2020-02-22文军
文 军
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成为近几十年来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深刻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整个中国社会几近“停摆”,而且,截止2月底全球已有近70个国家报告有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确诊人数接近9万人之多。毫无疑问,这是人类迈向风险社会时代的一次整体性的大挑战,也是对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自上而下引发了中国方方面面的极大关注,如何更加有效地应对疫情便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议题。2月23日,中央召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一时间,如何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成为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界共同讨论的热门话题,“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也由此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一、社会工作的可为:疫情防控中的专业优势
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一直是社会工作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撑点。尽管对于“社会工作”是否可以成为现代社会科学体系中的一个专业或学科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很少有人会否定社会工作是一门具有一定“专业性”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发展实际上就是其专业化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其专业优势不断增长和发挥的过程。但“专业优势”并非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包含伦理准则、知识体系、方法技巧、专业认可、专业组织、专业自主权等多种要素。笔者认为,社会工作专业优势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专业价值与伦理。作为社会工作灵魂,专业价值与伦理不仅规范了目标和意义,同时也规范了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它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具有指向性和规范性作用。二是专业理论与知识。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工作较偏重于实务训练和实际操作,导致许多人对社会工作理论产生偏见,认为社会工作主要是一种操作层面上的经验方法,不需要自己的理论建构,只要从其他学科中吸取一些知识就足以应付社会工作实务。这种认识无疑是错误的。一门学科如果不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理论和知识体系,无异于否定其在学科体系中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三是专业实务技能与方法。社会工作实务技能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和独特理论的一种具体化和操作化,是具体实施社会工作的服务方式、程序与步骤。这是最能体现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地方。与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不同,社会工作尤其强调其专业技能与方法的运用,强调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来帮助他人和机构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因此,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可以用来体现社会工作独特的价值理念、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其不仅是社会工作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衡量社会工作发展是否成熟并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标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三条路径来综合理解。
专业主导性角度:社会工作作为专业力量,可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基层防控、特别是社区防控中发挥专业性的主导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是一个社会大系统,中央成立了专门的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从中央一直到最基层的社区村(居)委会,不同层面都有不同的力量在组织和参与,都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对社会工作而言,目前至少有两个路径可以进入疫情防控体系之中,并充分发挥专业主导性优势:
路径一:立足基层社区来发挥自身在疫情防控中的专业优势。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和有效防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充分重视社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这一关键防线,推动防控的资源和力量下沉到社区。而防控重心下沉到社区以后,社区里面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就可以在专业优势方面大显身手。虽然目前在社区防控的具体组织和实施中,村(居)委会实际上在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但在专业支持方面,社会工作完全可以发挥专业的主导优势。仅仅依靠(村)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或者社区工作者,疫情防控无论是在人手还是专业化程度上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调动社区里面的专业力量,其中专业社会工作者,包括社会工作者所带动的社区工作者、义工、志愿者以及其他专业人士,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村(居)委干部很多还不是社会工作者,他们最多只是社区工作人员,更多的是沿用原来的工作习惯和方式在组织疫情防控工作,且不论是否能很好地发挥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对于如何提供心理疏导、情绪支持、家庭关爱、邻里互助、人际互动及社区服务等专业化程度相对更个性化的工作内容普遍比较薄弱,这就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来主导,进而从整体上来协助社区工作者、(村)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路径二:依托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来发挥专业优势。社会工作专业机构不同于社会工作者个体,其参与的层面不仅限于在基层社区这一防控范围,他们还可以在更广的疫情防控层面来发挥更多更大的优势。例如在区或者市一级层面,社会工作组织可以作为救援力量直接参与其中,社会工作者可以与其他专业人士一起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利用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尤其是擅长医务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的组织或机构,社会工作者在医院可以协助医生和护士做一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情绪支持,可以给予患者本人及其家庭更多的社会支持和专业服务。这些都是可行的,而且还具有跨社区性质和组织化特征,都可以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专业伦理精神,展现社会工作的专业特长和优势。
专业辅助性角度:社会工作可以作为辅助性力量参与不同层面的疫情防控,从第三条路径来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优势。在这场全民性的抗“疫”大战中,社会工作者虽然不是最重要的救援力量,但是他们完全可以作为辅助性的力量来参与其中,并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这即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和专业优势的体现。社会工作者也拘泥于依托社区组织或者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发挥作用,其也可以个体或者其他组织的力量来参与一些辅助性的工作。诸如作为志愿者帮助其他单位、组织或社区发放物资、协助疫情防控的现场管理、帮助对流动人群测量体温、提供各类咨询服务甚至参与疫情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等,这些工作都很重要,完全可以是社会工作者以一个有良好行为能力的普通人参与的,与其他社会热心人士一样,他们只是作为辅助性的力量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所不同的是,由于社会工作者都受过专业的社会服务技能的训练,具备专业伦理操守,因此,他们即使是作为辅助性的参与力量,其在服务能力、工作效果和服务理念等方面也会体现出更加专业化的优势。
二、社会工作的不可为:疫情防控中的专业局限
在这场疫情防控中,在最基层的村居社区层面,传统的群众自治性组织及其行政工作方式依然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相比较而言,社会组织的独立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有些甚至根本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包括专业社会工作组织在内的很多社会组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灵”。这与这次重大突发的疫情灾害有直接关系,但也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相对成熟且又比较行政化的应急管理体制和基层工作方式有关。
从应对重大突发疫情本身来看,社会工作服务一时还很难突破一种非常态的灾害情境而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优势。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是一个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叠加在一起,社会属性超越自然属性的大灾害。在面对如此重大的突发性大灾害面前,社会工作者首先清晰,自身所能做的专业实践是有限的。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无论是社会层面的问题,还是人际关系或个体与家庭层面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在应对突发重大公共事件时,成为解决问题的真正主角是充满挑战的。疫情在爆发后,其本身就使社会工作的助人活动处于一种非常态的情境之中,社会工作者即使要参与其中去从事专业服务,其首先就要集中地遭受到一种特殊的“情境挑战”(contextual challenge),因为它具有明显的突发性、不确认性和复杂性:(1)疫情的突发性使得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面临时间和空间上的压缩性,其挑战在于如何在疫情发生以后迅速展开紧急响应,并在紊乱秩序中回应大量服务对象不断变动的需求。(2)疫情的不确定性使得很多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具有事前的不可预料性,相对未知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不充分的信息提供对社会工作服务构成极大挑战,这意味着在疫情背景下难以使用通则化的服务方案。(3)疫情的复杂性使得社会工作服务需要回应多重需求,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处置模式能够用以应对疫情的复杂影响,疫情灾害服务需要得到综合的理解和干预。
因此,习惯于常态情境中学习和成长的各种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知识,面对如此严峻的疫情,“专业优势”的发挥也是十分艰难的。尽管心理疏导、危机干预、问题解决、需求评估、资源链接、政策倡导等社会工作实践被广泛应用于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但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危险系数很高的疫情时,显然需要进行更多的契合实践情境的理论和实务准备。至少反观截止目前的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历程,接受过此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社会工作者是非常少的,而且也缺乏这方面的服务经验和外部的专业支撑,可以说,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在应对这种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是有其象限的。
从应对重大疫情的管理体制来看,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目前还无法突破现有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而得到充分发挥。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基层最后依托的主导性力量还是传统的村(居)委会,主要靠行政化力量来发挥主导性的基层防控作用。这与长期以来的较习惯于常态化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行政管理方式有关,即在面对一般性的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时,采用的大都是以分门别类、各负其责为特征的常态化应急管理,比如,应急管理部门主要分管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卫生健康部门主要分管公共卫生事件,而公安部门主要分管社会安全事件,而且都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化管理方式,体制外的力量介入较少。而在面对特别重大的公共突发事件,尤其是发生概率极低、传染性又极高的重大疫情时,既有的应急管理体系架构和能力应对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却也很难实质性松绑分流,这一体制性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社会工作、心理咨询等一些专业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的发挥。因此,笔者认为,必须通过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改革来积极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发挥,为社会工作提供制度化的保障和合法的介入渠道。国外的相关经验表明,社会工作、特别是灾害社会工作介入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非常有效的。因此,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协调,大力推进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将社会工作纳入到疫情防控及之后的社会重建体系之中,实现社会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有序和有效的介入,努力培养一支在灾害发生时就能够组织投入的常备的灾害社会工作专业队伍是十分必要的。此举可以避免在每次遇到重大灾害或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应急响应时,都要临时招募和组织一套人马,重新构建一套工作架构和运作机制。这都是临时应急性的,不是一个常态化、制度化的管理手段,建立一套常态化的应急管理与非常态化的应急管理相结合的体制,以保障社会工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有序介入和专业优势的有效发挥亦是急需的。
此外,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还要嵌入到传统的社区治理结构中,依托于传统的社区治理力量和运作机制,两者有机结合,走“互嵌式”的发展道路才是当前应对重大疫情并发挥专业优势的可行路径。当前,有少部分规模比较大的社会工作组织,它们有自成体系的专业支撑和较成熟的运作机制,就像现在的一些较大规模的基金会组织的运作,其影响力大,整合资源能力强且能够自主运作,但对绝大多数服务基层社区和中小型的社会工作组织而言,还缺不了和传统的城乡基层治理架构结合,利用现有的体制机制优势来发挥自身的作用,彰显自身的专业优势。
总之,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要明确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可为与不可为,不能仅凭自身的专业热情和常态情境下学习的专业知识就去盲目跟风,盲目参与服务。专业知识、专业伦理、专业技巧都只是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一部分,其要真正发挥出专业优势,还有赖于一定的自然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和体制机制的推动。在今后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妥善处理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社会工作、专业成长和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避免单一的专业主义和技术霸权,同时注意自身服务场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只有清楚地认识到了社会工作自身存在的种种局限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