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 视阈下的中国政党外交:理论、 目标与方向

2020-02-22黄智春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外交

黄智春

(华侨大学, 泉州362021)

政党外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一环, 旨在“不同国家的政党间增进互信、 加强沟通、 密切协作, 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 相互尊重、 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 搭建多种形式、 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1]。近年来, 中国外交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搭建了一张涵盖大国、 周边国家、 发展中国家以及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党的十八大以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 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界的新兴词汇, 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宏大的全球视野和深沉的世界情怀所提出的新时代外交理念。 一方面,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导向, 是当代中国外交与全球治理融合的重大创新成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倡议已经多次被写入联合国文件, 正在逐步实现由“理念” 向“行动” 的转化, 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本文将以“政党外交” 为切入点, 阐析中国政党外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引导下所蕴含的目标与方向。

一、 “政党外交” 的理论回顾

政党外交是指 “在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指导下, 一国之合法政党与他国政党或政党国际组织,为促进或影响国家关系、 维护本国利益而进行的国际交流、 对话与合作”[2]。 政党外交是在政党关系出现后的新兴产物, 在各国的外交格局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功能作用主要表现为: 缓解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 承担国家与政府间的“传话筒”;“促进经贸合作和民间往来, 为发展国家间友好关系奠定基础”[3]。 在广义上, 学术界对于 “外交”的界定不再仅仅局限于 “国家之间的官方关系”,也可以包括“在世界政治中具有地位的其他政治实体的官方关系”[4]。 因此, 除了主权国家外, “政党” 也可以作为外交活动的重要行为主体。

从政党外交的行为主体来看, 在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政党外交的首要行为主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交往史上, 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政党外交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无论是革命、 建设还是改革时期, 都与世界各国政党保持着密切的往来,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此外,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 各民主党派也是外交活动中的 “重要推手”。 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亲密友党, 各民主党派长期以来在促进与外国政党的友好往来、 宣传中国政策和中国方案以及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从政党所依托的国家来看, 政党外交是传统外交方式的延伸。 回顾历史, 我国政党外交起步于与社会主义国家政党的相互交往。 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苏, 是中国共产党以执政党的身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展的一项重大政党外交活动, 为中国共产党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中国政府奉行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这一时期中共的政党外交对象具有鲜明的单一性, 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和其他马克思主义政党。 1951 年1月16 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的成立, 为 “了解、研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共产主义政党的情况, 为中央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提供信息和建议” 提供了重要渠道[5]。 但是, 由于20 世纪50 年代末,中苏两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上发生分歧,导致中苏两党分裂, 进而引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分裂。 随着 “文化大革命” 的开展, “左” 倾思潮在全党蔓延, 进一步冲击了政党外交的正常进行, 大量国家的主要政党与中共中断关系, 中国政党外交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政党外交在一定意义上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 在这一时期, 中国政党外交突破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不再 “给自己设置障碍”, 使自身 “孤立于世界之外”[6], 以“独立自主、 完全平等、 互相尊重、 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的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为基点发展同世界各国不同类型政党的关系, 这也奠定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党外交的基本格局。

十八大以来, 为适应新的外交格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与社会主义政党密切往来的同时, 积极拓展与周边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党的外交关系: 第一, 在周边外交政策的引领下, 中国政党外交秉持“亲、 诚、 惠、 容” 的周边外交新理念, 积极扩大朋友圈, 拓展影响力,走 “情感路线”, 本着诚心诚意的态度对待周边国家, 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 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 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 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 近几年来,中国共产党与中亚、 南亚、 东南亚与东北亚等地区各国政党高层展开密切往来, 与斯里兰卡、 老挝、柬埔寨等国政党领导人进行友好对话, 并通过“一带一路” 倡议将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周边各国。 第二, 中国致力于建立以“合作共赢” 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其首要任务是落实“不冲突不对抗、 相互尊重、 合作共赢” 的 “大国外交原则”。 长期以来, 中国共产党坚持 “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 摒弃各种偏见、 差异, 深化与大国大党的机制化交流, 以促进国家间关系的稳定发展。 第三,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 这一方面是源于中国自身的不懈努力, 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衷心支持。 2013 年,习近平在访非期间提出了“真、 实、 亲、 诚” 的外交理念,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与合作, 将双边关系落到实处。 多年来, 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中坚持 “正确义利观”, 始终将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为行为准则, 利用各种政党对话场合磋商事关各方利益的重大问题, 密切与各国政党的关系, 深化政治互信, 推动国家间务实合作, 努力构建“命运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与其他外交渠道一样, 政党外交也有多样化形式, 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双边交流, 即国家的政党与政党之间直接开展一对一的交流。 例如, 目前中国已经同160 个国家和地区的400 多个政党和政党组织保持着经常性联系, 形成了全方位、 多渠道、 宽领域、 深层次的政党外交格局[7]。 二是多边交流, 即由来自世界各国的多个政党对地区性或全球性问题进行协商, 通过集体协作降低交易费用,扩大共同利益, 寻求各方的 “最大公约数”。 相比于传统外交, 当前基于全球治理问题探讨的外交活动更表现出鲜明的多边性质。 在“一带一路” 倡议的推动中, 政党外交就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2015年10 月, 在北京召开的 “亚洲政党丝绸之路专题会议” 就是多边政党外交的典型, “来自30 多个国家的60 多个政党和政党组织, 以及工商界、 媒体界人士四百多人参加了会议”[8], 为促进 “一带一路” 多边合作创造了良好政治、 舆论和民意氛围。

以上内容阐述了政党外交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形式, 也阐释了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党外交的大体状况。 政党外交在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涵义, 国家利益的差异和指导思想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一个国家的政党外交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不同层次的影响。 本文以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理论形态, 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国政党外交的影响, 探究理念性因素对外交行为体认知与行动的推动作用。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关系理论维度

自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以来, 2013 年, 习近平在访问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时表示, “各国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 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 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9], 标志着中国首次在外交场合向国际社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 2017 年1 月, 习近平在 《共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演讲中将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 “实现共赢共享” 的 “中国方案”[10], 标志着这一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从雏形走向成熟。 2017年12 月,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议中提出建设一个“远离恐惧、 普遍安全; 远离贫困、 共同繁荣; 远离封闭、 开放包容; 山清水秀、 清洁美丽” 的世界[11], 这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的具体化与行动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这既是对过去五年中国外交的经验性总结, 也是中国外交走向新征程的“宣言书”。 在学术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已经进行多番探讨, 本文结合研究内容对该思想作以下梳理:

第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外交” 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环节,“外交思想” 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源泉与行动指南。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提出以来, 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在众多的国际外交场合被提及, 其原因就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与以往通过资本扩张和全球性掠夺的国际交往有根本不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 思想在形成与发展中就超越了传统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将战争作为国家崛起的必要途径的思维方式, 站在全人类高度上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国际治理思路。

第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逻辑起点。 “合作共赢的基础是平等, 离开了平等难以实现合作共赢。”[12]与传统的国际关系模式不同,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旨在实现国际各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平等。 国家不分大小、 强弱、 贫富, 一律平等, 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一己之私, 垄断国际事务的 “话语权”。 每个国际社会成员都有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就是“合作共赢”, 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蕴含的价值诉求一脉相承。 作为具有后发优势的国家, 中国的发展既得益于国内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也离不开国际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及世界各国的支持。 因此, 中国也愿意将“发展红利” 惠及世界各国,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发展、 共同富裕”。

第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东方文化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贡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 “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 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 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13]在当代国际关系实践中, 中国的外交理念与外交行动就沿袭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华民族 “纵观全局” 的思维模式、 “和而不同” 的交往模式、 “公义胜私” 的行为模式以及“天下大同”的社会模式在国际关系领域的映射与凝练, 是对一直以来带有浓厚西式色彩的国际关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第四,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形势下全球治理的重要思想依托。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境界。 以此为追求, 中国将治国理政的经验同世界各国交流共享, 以自身发展带动人类社会共同进步。”[14]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审时度势, 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 提出了一系列回应过往、 顺应时势、 照应未来的治国理政新思路、 新理念、 新原则, 涉及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和生态等诸多核心领域。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在外交层面的体现, 是国家治理的原则和思路对全球治理所贡献的“中国智慧” 与“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脱了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以军事结盟和政治结盟等传统安全领域为主的理论基调, 关注经济、 社会、 生态等非传统安全领域, 成为当前推动全球治理、 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思想依托。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引导下的中国政党外交新思路很大程度上与习近平在论述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时的思路相一致, 二者的共通之处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在国内处理与各民主党派、 无党派人士的关系时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国际上处理与世界各国各式各样的政党之间的关系时都具有 “大局意识”, 让和谐的政党关系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共同繁荣的重要推动力。 在国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 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 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15], 与西方国家的“轮替竞争式” 政党制度的“你方唱罢我登场” 有根本不同。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 无党派人士是亲密友党关系, 共同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国际上, 中国共产党总结以往与世界各国政党相处的经验与教训,构建“求同存异、 相互尊重、 互学互鉴” 的“新型政党关系”。 近年来, 中国坚持履行大国责任, 通过双边交流、 多边交流等各种方式不断加强与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等各国政党之间的关系, 积极融入全球治理中, 遵循国际惯例、 遵照国际准则,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全球公共物品, 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化浪潮中兼顾国家利益和人类共同利益, 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外交行动的价值准则。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下政党外交的目标与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中国外交的新时代产物, 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提供了一系列全面性、 科学性的实践指南, 指明了新形势下中国政党外交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派生的目标与方向中, 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外交的 “大政方针”, 另一方面也命中了当下国际关系的新课题, 蕴含着国际责任和世界情怀, 力图与世界各国、 各政党一道努力破除全球治理观念与行动上的藩篱, 实现全球治理的全新转型。 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新时代的政党外交可从以下方面寻求突破:

第一, 加强友好互利的伙伴关系, 构建政党利益共同体。 共同利益是各国、 各政党实现合作、 深化合作的前提条件, 缺少利益上的契合, 国际关系各行为主体只能相背而行。 “从发展进程看, 可以分为利益共同体、 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三个阶段”。 “利益共享” 是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和必由之路”[16]。 当今国际社会已经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利益网络”, 诸多全球性问题亟待世界各国人民共同解决。 在全球视野利益观的引导下, 各政党应该摒弃狭隘的政党利益观, 应该将自身利益作为世界共同利益的一部分, 通过携手推动共同利益的实现来实现自身利益。 在新时代, 中国继续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 寻求各方的利益契合点和最大公约数, 在坚持“独立自主、 完全平等、 互相尊重、 互不干涉内部事务” 党际关系四原则的基础上, 打破意识形态界限, 充分照顾各方现实利益和重大关切, 同各国各地区政党和政治组织发展交流合作, 构建与不同类型政党之间的关系, 形成一张覆盖全球的政党关系网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将继续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保持联系与交往, 巩固传统友好关系; 基于周边外交的首要地位, 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政党的友好交往, 保证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将继续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 加强同发展中国家政党团结合作; 作为新兴大国, 中国将继续发展同西方大国政党的关系, 秉持 “党际关系四项原则”, 使友好往来和交流合作不再为意识形态亲疏所左右。

第二, 加强全球治理的互助合作, 构建政党责任共同体。 “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17]政党是国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角色, 随着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 政党自身功能呈现全球化、 国际化。 冷战结束后, 随着国际格局的调整、 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和全球性问题的不断涌现, 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的关注度也逐步提高。 当前, 政党及政党组织是国际社会重要的行为主体, 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引导下, 中国正逐步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有明显的自身特色和优势, 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传播中国全球治理新理念和提供中国全球治理新方案上大有作为。 在当前形势下,更要加强全球性政党外交, 通过交流与合作, 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使各国政党成为全球治理进程的引领者、 推动者和全球治理力量的培育者。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积极与各国各政党构建全球治理合作共同体。 一方面在传统领域, 中国政党外交始终以国家利益为核心,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不再将传统领域作为国家安全的唯一关注点, 而是更加注重除军事、 政治和外交以外的非传统领域, 如经济安全、 金融安全、 生态环境安全、 恐怖主义和资源安全等。 例如, 2016 年在重庆举办的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 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的新平台, 更注重政党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独特作用; 2018 年10 月,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在北京举办了“精准扶贫与中非合作” 的万寿论坛, 中非政党代表热议 “精准扶贫”, 中国在短时间内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成功经验对非洲国家的 “减贫脱贫”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三, 加强同舟共济的合作意识, 构建政党命运共同体。 “在国际关系中, ‘命运共同体’ 更多体现互利共生的发展理念、 和衷共济的人文气息, 是有关国家结成风雨同舟和休戚与共的关系, 它不仅仅包括经济层面, 而且包括社会、 人文、 价值观、安全等层面。”[18]政党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当前世界各国政党已经正在摆脱先前以意识形态差异、 利益冲突为基调的狭隘的政党关系, 而更多地将政党关系的立足点放在合作与发展方面。 例如, 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会议成为两国执政党就两党两国关系、 执政党自身建设和国际地区形势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欧政党高层论坛摒弃双方在历史文化、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开展广泛的接触与交流, 使中欧双方加强战略沟通、 务实合作和文明对话, 推动中欧伙伴关系深入发展。 最近, 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一个重大威胁, 也是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一次重大挑战。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病例和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数量持续增加, 面对疫情, 任何国家、政党都无法独善其身, 唯有同舟共济, 共同应对。中国积极开展 “抗疫外交”, 扩大疫情防控的国际和地区合作, 同有关国家、 政党分享抗疫防疫的有效经验, 对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诠释。

第四, 加强互通有无的经验交流, 构建政党成长共同体。 “任何保持长久生存的政党都必须对自身做出符合时代变化的反应性调适”[19], 对时代变迁催生的挑战的适应性强弱是衡量政治组织制度化的标准之一。 政党对于外界环境的感知与应对是度量政党自身能力的重要指标, 也是政党自身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政党外交是政党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方式, 是政党观察世界、 认识世界、 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 良好的沟通可以使不同意识形态、 不同阶级代表之间的政党代表互通有无, 探讨对国家发展与建设有促进作用的时代话题。 2017 年11 月3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就是一次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 不同类型的政党交流合作的史无前例的盛会, 来自120 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政党汇聚一堂就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和现实问题进行深度对话交流。 会后通过的 “北京倡议”强调政党间应增进互信、 加强沟通、 密切协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此理念的引导下, 中国共产党应该加强与世界各国各政党的业务往来,形成 “政党成长共同体”, 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 共同应对时代挑战。 同时, 中国共产党也要向其他政党汲取经验, 以应对新时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四、 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新理论成果, 它具有深厚的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形式和中国气派, 也深深地影响了近年来中国政党外交的实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导下中国政党外交在秉持原有外交理念的同时更注重国与国、 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利益共享、 责任共担、 命运共融和成长共促, 这也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重要体现。 在新时代的外交征途中, 中国要积极总结当前政党外交的丰富经验, 结合新形势对政党外交的新方案和新思路进行有效梳理与整合, 多时段、 多领域、 多途径地利用各种外交场合对其进行传播与宣传, 以争取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政党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积极作用, 以政党与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带动国与国之间的互利共赢。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外交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