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专业学科建设发展研究

2020-02-22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业课音乐专业

艾 明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合唱专业在中国是一门新专业,目的是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为中国社会服务的合唱人才。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我们一直以来对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究竟中国的合唱专业属性应该定义在什么范围?如何围绕定义的范围开设课程?从理论的高度来研究中国的合唱教育是目前迫在眉睫的课题,为中国的合唱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更好的结合中国文化传统、发扬文化优势,打造符合中国现阶段社会需求的专业学科是这个课题的研究方向。

一、依据中国的实际音乐教育情况构建合唱专业体系

中国音乐教育的起端,从国家层面来追溯,应该开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几千年以来,我们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艺术教育要求和目标,是从苏联照搬过来的一套体系,由此影响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我们的音乐教育体系下的结果实在是让人不能满意其成效。我们学习的样板是苏联,现在的俄罗斯,音乐基础教育非常发达,同样的体系,对比我们的现状,成效不是很乐观。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音乐基础教育的滞后?究其原因,对于新中国来说,这是一门新的学科,没有太多的经验,只能参照西方成熟的教育体制和成果。只观其表,未解其意,就犹如梁漱溟先生所言“这时候全然没有留意西洋这些东西并非凭空来的,却有它们的来源,它们的来源,就是西方的根本文化。”[1]同时,建国初期有太多的学科需要重构,而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教育没有达到最紧迫的势态,不重视是必然的结果。其次,我们注重向外学,却没有把自身的文化特点成功放入其中,进行本地化的改造不彻底,最终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音乐教育模版,也是一个原因(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的推广不易就是一个证明)。目前中国音乐基础教育现状,据不完全统计,小学音乐基础教育基本还是使用简谱进行教学(以成都市小学为例),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包含视谱、辨音能力,基本没有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小学教视谱、辨音,中学还是这些内容,到了大学我们还必须从这些基本问题开始入手。

中国几千年以来,音乐形态是一个衰减的过程,从考古以及古籍文献中我们了解到中国音乐璀璨的过去,但到了近代却不尽如人意,和西方音乐相比我们落后了。而目前我们学习的是西方成熟的音乐体系,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另一种文化下的音乐表达,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范畴。为此,我们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打通音乐在生活中的普及化,营造一个音乐环境,在此基础上提高音乐基础教育没有解决的基本技能,譬如视谱、视唱、音乐的基本知识等。构建合唱专业学科内容,音乐的各种条件都需要我们考虑其中,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教学标准,也是我们设计课程需要首先考虑的。因此,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结构中,如何顺应已有条件,又如何发展自有的优势,是其关键。合唱专业的学科构建立足中国的文化传统,“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2]69以中国的实际音乐教育情况为依据,构建中国的合唱专业体系。

二、合唱专业学科属性的确立

每一门学科的设立,都要遵循服务本地社会现实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围绕目标群体建立学科规划,详细制定每一门课程的内容,紧密地和主要目标达成共建模式。建立合唱专业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专业属性以及建立这个专业的必要性,凸显其社会价值。重新审视中国目前教育对象的实际音乐基础现状,是开始的第一步。

根据中国音乐教育现状以及社会需求的综合评定,合唱专业是面向具有高中学历或具有相同学历的年轻人开设的一个专业方向。我们要构建的合唱专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学科,是在目前大环境背景下社会文化自主需求的学科建设。首先我们要区别国外已成体系的合唱专业概念。国外的合唱专业特指合唱指挥专业,以培养合唱指挥为目的。合唱指挥专业在国内早已有之,合唱专业不同于合唱指挥专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

由于中国目前的社会文化状况,我们的音乐环境和氛围远远不能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学校的音乐基础教育还不能够完成一些基本的音乐认知,因此就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设计符合目前普遍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合理、符合社会需求的合唱学习系统。学生根据我们设计的课程学习以后,可以很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我们在定义合唱专业的属性时一定要立足中国实情,为中国的合唱艺术培养有用的人才。基于此,笔者认为,中国合唱专业应从以下几方面作为立足之本:

首先是专业的合唱表演人才。要求熟练地掌握多声演唱技巧,并具有更高一级的声乐演唱技能。其次是专业的合唱指挥人才。要求具有演唱技能和指挥技术,无论作为演唱主体还是组织个体都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再次是创作合唱作品。中国目前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合唱作品严重匮乏,尤其没有专业创作人才的培养机制,这个专业的建立有助于加快合唱创作的专业化进度。

据此中国合唱专业的属性:是以“合唱演唱为主,集表演、指挥、创作、组织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点之一:观念上的‘和而不同’和实践中的整体会通。‘和’是综合会通的意思,‘同’是单一附和的意思。任何事物,只有不断地综合会通才能发展创新,若是一味地单一附和则将萎缩死亡”[2]220。既有延续西方优秀文化的理念,又有立足中国文化的担当,立足中国的社会需要,培养具有中国文化情结的音乐从业人员,为中国的音乐事业培养后继者。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但不能照搬它们的培养模式。因为我们有中国自身的文化需求和培养目的。基于此,合唱专业学科建设将尽量把中国文化特色放入其中,使我们的学生可以在中国文化下,去感知合唱的美以及合唱的魅力。合唱专业的建立既可以培养出目前社会需求极大的合唱高端专业表演人才,也可以培养为社会不同环节服务的指挥、组织人才。合唱创作也是我们一个要求之一,依据学生的个体情况,为他们打开合唱创作之门。

三、合唱专业学科的课程设置以及目标管理

我们的音乐系统是依据西方传统理论构建的,对照西方目前主流国家对于合唱专业的设置以及属性定位,借以观照如何依据我国的现实情况,灵活运用合唱的目的性来设计中国的合唱专业属性。欧洲国家因为有合唱的传统,它们延续了唱诗班的方式传递合唱知识,在大学本科阶段的合唱专业基本是合唱指挥专业,以指挥的课程进行授课。本科的基本课程设置参考如下:

《合唱指挥》《乐队指挥》《作曲技术》《音乐分析》《合唱写作》《总谱读法》《发声技术与发声生理学》《单声部歌曲写作》《音乐文献基本知识》《声学与声学心理》《拉丁语基本知识》《圣咏基本知识》《法国文学与音乐文献》《德国文学与音乐文献》《乐器学与乐器》《声乐实践》《音乐记谱法》《20世纪及当代音乐史》《现代音乐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音乐史》《文艺复兴与巴罗克时期的器乐》《音乐资料学》《巴洛克时期作曲技术》《古典和浪漫时期作曲技术》《音乐文献》等。

基于以上的课程设置我们可以一窥欧洲合唱专业的基本概貌以及培养方向。我们分析这个课程内容,可以感知课程设计者的脉络走向,是以个体培养对象为目标,散型结构构建课程内容,培养目标是专业的合唱指挥。中国合唱专业学科的建立是以改变目前中国音乐合唱现状为目标,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教学成果。培养方式的结果可以带动中国合唱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一个触发点,目前中国音乐教育领域急需达成合唱专业学科学习的共识,以期形成合唱专业教学模版。

设计合唱专业课程的依据: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结合目前中国的现实教育状况,目标明确,过程严谨,以核心目标结果,结构课程内容。每一个科目都有目的性要求,围绕合唱专业属性要求培养合唱目标群体,提倡“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3]。

合唱专业学制四年,教学方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群体对象为目标(班级为单位),以面带点,增强专业群体合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在此基础上,强调个体基础音乐知识的培养,补齐基础音乐教育中遗漏的知识点,为更高一级的学习积累储备。第二阶段转换方式,以点带面,要求学生发挥个体能动性,围绕专业核心课,培养学生组织排练、指挥教学的能力。

课程结构方面,以合唱专业课为轴心,其他课程围绕专业课目标教学,解决重难点。一、二年级强调集体训练意识,三、四年级解决个体独立操作能力。

基于此,我们认为,课程规划及目标管理可以遵循如下模式。

(一)核心专业课

《合唱专业课》《合唱基础训练课》《合唱学》《合唱语音学》《合唱指挥法课》《合唱创编课》《声乐小课》等。

《合唱专业课》是整个专业课程的中心点,其他开设的课程都为这个中心点服务。课程以大课的形式开设,通过排练合唱作品的方式展开。在授课中,要求指导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作品,延展知识内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找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课程是其他课程知识集中的展示平台,是其他科目学习情况的晴雨表。学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反衬其他课程需要调整的内容知识点,其他课程可以根据合唱专业的具体要求调整授课内容,围绕专业课内容制定目标管理方向。

《合唱基础训练课》是与合唱专业课联系最紧密的课程,这门课程也最具有中国特色,是依据国情而开设的。因为我们面临的学生很多都没有经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学习,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可以把他们塑造成合唱方面的人才,这个课程担负了重要的角色。合唱基础训练课是必修课,课程设置为班级课。本课程是合唱训练中的技术课程(包含有表演课等相关内容),着重解决合唱实际演唱中的演唱技术与表演技巧。开设两学年,一、二年级每周四节课。这门课内容包含合唱综合技术训练(气息、发声机制放松练习、声音、节奏等)、特殊发声练习(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音乐风格的特殊要求所设计的特别发声练习)、合唱总谱读法与合唱作品分析(多声部弹唱为主,解决专业课的乐谱识读技术与合唱作品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舞台表演训练(学习一些基本的表演原则、常识及放松练习,解决学生演唱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等。

《合唱学》是一门从理论了解合唱的课程,使用的教材是马革顺先生的《合唱学新编》。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从理论的高度了解合唱知识,更有目的地掌控学习进度。

《合唱语音学》这是专门为中国学生设计而开设的语言课程,由于合唱来源于西方,目前我们学习的大量乐谱来源于欧洲,中国自身的合唱知识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学习西方优秀的合唱传统是这个专业目前的必经之路。目前90%的乐谱都是其他语言谱写的合唱作品。为了可以更好地学习西方合唱经典作品,这门课为学生提供了掌握拉丁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5门语言合唱的拼读技巧。以上5种语言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合唱谱例,为我们的合唱演唱打下坚实的功底。学制二年,一年级开设。

《合唱指挥法课》合唱指挥法课是一门专业发展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合唱指挥法的基本知识,具备可以独立操作的指挥法技能,课程为班级课,在大三开设,学制一学年。这门课是实践课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学习时有互助关系,单个学生学习指挥法时,其他同学帮助演唱作品或演奏乐器,体会指挥与合唱团之间的联系。通过合唱指挥法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通过合唱指挥法来表现合唱作品的内容及音乐形象,同时学会排练合唱的基本技巧,为以后走上合唱指挥的道路做铺垫。

《合唱创编课》这门课程培养学生创作、改编合唱作品的能力,是一门理论基础课。目前中国的合唱创作还没有到繁荣期,为合唱创作的职业作曲家很少,这是为了培养中国自己的合唱创作人才而开设的。内容涉及作曲专业学习的理论知识,包含和声、乐理、曲式、复调等综合运用能力。

《声乐小课》这门课程是声乐演唱知识的个体解决方案。由于每一个学生需要了解各自的发声特性,需要声乐老师通过小课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个体不同的发声方法。学制2年,一年级开始。

(二)核心基础课

《乐理》《和声》《曲式》《复调》《钢琴》《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合唱鉴赏课》等。

其他大学通识课程不在我们这篇文章讨论之列,我们只研究专业核心课程和核心基础课程。

《乐理》涉及音乐的基础理论,是每一个学习音乐的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基本知识。

《和声课》课程开设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学生演唱合唱作品时提供理论依据。二是为合唱编写课程做好知识储备。在甄选和声教材时,应该考虑合唱专业以上两个要求重新审核和声教材,目前中国音乐院校通用的《斯波索宾和声》已不适应教学要求,需要授课教师把和声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结合起来,参考合唱专业课涉及的合唱曲目,把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完成和声课程的目标要求,因此建议依据课时量自编教材。学制2年。

《曲式课》是为了解决学生在演唱作品时把握作品结构的能力,以及在合唱编写课中涉及的作品布局意识。授课老师在完成教学内容以后,结合合唱专业课的合唱曲目给予讲解。学制2年,建议自编教材。

《复调课》学习了解赋格的写作是合唱专业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对于合唱编写课程具有极大的帮助。授课老师同样需要把合唱专业课的演唱曲目结合进教学内容,作为讲解内容之一。学制2年,如何利用已有的复调教材,结合合唱专业课的内容,编写实用的、具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非常重要。

《钢琴》这是合唱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音乐技能。

《西方音乐史》以汉斯·亨利希·埃格布雷特(Hans Heinrich Eggebrecht)先生的《西方音乐》为课本,以阅读、讨论、讲解的方式完成这本书的授课。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把中国音乐的问题带入这门课程的学习。

《中国音乐史》了解中国音乐史,借以审视中国合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国家、社会使命感,建议使用杨荫浏先生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合唱音乐鉴赏》课程主要以介绍经典合唱作品为主线,把世界各国的合唱都兼顾到,从而客观地回看中国目前的合唱状况,是一门拓展性课程。

对于以上课程要有周密的时间规划,保证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学年、学期、每一周、每一天的有效上课节点都有一个集体合唱训练时间,保证每一天都可以接触到合唱教学,以期在学院的内部环境里营造浓郁的音乐氛围,解决外部环境缺失的音乐熏染。

结 语

合唱是音乐发展史上历史最悠久的一门艺术,从远古先民的呐喊附和中,就已经体会到集体意念的统一、共进退的意味。人类为了生存,进行各种祭祀的活动后,合唱就开始了它的涌动。在欧洲,合唱是与宗教并行发展起来,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凝聚、教化人民的巨大作用。而中国的合唱目前还停留在最初的群众参与阶段,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合唱专业知识的人才,提升合唱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从初级的群众歌咏合唱上升为具有专业高度的合唱类型。

合唱专业有别于声乐表演专业,在属性上要和声乐专业区别开。虽然我们也强调演唱,但我们的要求与声乐专业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要求的是群体演唱,单兵作战依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区别对待。根据合唱专业毕业生的数据显示,也有合唱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走向了专业声乐教师的队伍。这是合唱专业的属性决定的,学生可以依据个性不同而选择毕业以后的发展方向。但这个学科培养目的不是培养声乐独唱演员,而是更高一级的通识人才。声乐演唱是学生具备的条件之一,依据学生的个体条件,可以成为独唱演员,但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合唱团员,具有高超的多声演唱能力,合唱专业需要除了声乐演唱能力以外还要具备多声以及各种相关的理论知识。除了演唱以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具备合唱组织、培训、指挥的能力,为中国目前匮乏的高一级合唱专业音乐人才提供教育支持。

合唱专业的建立将为我们培养一批专业的合唱队伍,不仅仅是为中国合唱事业的发展提供表演人才,还可以培养具有研究性的人才团队,从理论的高度来研究中国的合唱教育。最终建立健全新型合唱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培养机制。制定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建立专业教育、社会合唱艺术双机制,充分发挥合唱艺术的社会功能。研究我国社会合唱活动与合唱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解决中国合唱事业发展的问题。

猜你喜欢

专业课音乐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音乐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