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巍山西边大寺
2020-02-22云南政协报社
文 陈 泽 云南政协报社
突然有一天,我特别想去巍山西边大寺看看。于是,我独自一人坐上面包车,再转坐电动三轮车。一路风景,赏心悦目。终于明白什么叫大好时光,乡愁如酒。此情此景,辜负不得!
到达西边大寺时,日头早已西斜。暖暖的阳光迎面照过来,赶走了我内心残留的一抹寒意。此刻,天空如洗,高远可期。山风和煦,养心润肺。群山连绵悠然,我的脚步声缓慢而清晰。我犹如一个了然成空的行者,从肉身到心灵,都在“青山独归远”的境界中跋涉,果真应了“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巍山人,接近耳顺之年,居然是头一回来拜谒南诏国都城遗址所在地。该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史料记载,细奴逻建立蒙舍诏后,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在山龙山于图山上筑城以居,是南诏国第一座都城。20世纪90年代初,云南省考古队在山龙山于图遗址发掘出土南诏石刻佛像,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6年5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巍山巍宝山麓的新村,则是南诏第一代王细奴罗的耕牧地。从南诏国(公元738年到902年)建立到汉人权臣郑买嗣灭南诏,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前后一共经历了13代王。
宁静似乎是西边大寺永恒不变的主题和追求。与时间的早或晚没有多大关系,只与人生的际遇遭逢有关。所谓褪尽铅华,何处凡心惹尘埃。如果此刻,你处于一座古老苍凉、静默至深的大殿中,抑或置身紫气缭绕的高处,俯瞰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庙宇宫观,亭台楼阁,长廊水榭;聆听檐下悠扬致远的风铃声,抑或某处树林中啁啾悦耳的鸟鸣,你就深刻感受到了这种宁静的不同凡响,震撼心灵。感受到了宁静的不可逾越和不被颠覆。你唯有接受和融入。全身心的洗礼和再生,像是一种无可抗拒的宿命,谁又能逃得过?
西边大寺,满山都是不曾泯灭的历史。我读懂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心,魂,足迹,从此留下,再也带不走了。
西边大寺,一砖一瓦,一石一阶,一草一木,春夏秋冬……都是活态的文化。都是生生不息的魂。有自己的故事、传说、色彩、内涵、温度和审美。品位、境界、个性、气度交相辉映,如果你有一双慧眼,具备了相应的素养或觉悟,这里的一切,都是你姗姗迟来的生命不可或缺的依附和支撑。
位于山龙山于图城遗址西南侧的西边大寺,古名云隐寺,天姥崖。顾名思义,此处山势险峻,崖立千仞,直矗云天。四时可见云雾相绕,雁阵南迁。曾经暮鼓晨钟,梵音不绝如缕。既然时光可以老去,云隐寺自然能够在历经风雨沧桑之后回归本真。在宁静中图腾,涅槃,升华。终极于天地轮回,万千气象。
据史料记载,此寺初建于南诏时期。明代时,巍山彝族左土司致力增建,使之成为滇西地区的大庙之一。寺初为佛教寺院,后来道教兴盛挤入其中,并与当地彝族土主信仰混杂在一起,成为佛、道、巫三教合流的庞大宗教建筑群。
自唐代以来,这里出了不少高僧,如唐代的苏国师、赞陀崛多,明代的悟空、白水、无住、担当,清代的海崇、寂旭等。
明代状元杨升庵和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慕名游云隐寺,留有诗文传世。天摩牙(天姥崖)寺观群中,还建有南诏土主庙,内祀细奴逻。建有三公主殿,内祀细奴逻妻白族三公主。每年农历二月十三,大理白族群众都赶到这里接三公主。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至三十日,是天摩牙寺朝山庙会(巍山当地一些老年人称为“春会”)。期间,游人香客日达万人,热闹非凡,是西边大寺一年中人气最旺盛的时光,留给游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四边大寺栩栩如生的“神龙”还在,霸气威仪无可比拟。山门矗立高处,寺内格局造型、建筑体系凛然恢宏,雄视一方,令人惊叹绵绵,肃然至上。原来,历史的烟云凝固成了眼前不可再生的壮阔景象,述说着曾经的繁盛和辉煌。
作为南诏国第一座都城遗址所在地,西边大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文色彩浓郁,积淀异常深厚,旅游优势资源富集。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借助南诏古都建设国际特色小镇的机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完善道路交通基础基础条件和相关配套设施,将它打造成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必定能进一步加快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一方黎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