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语的选定和运用
2020-02-21王昌铭
王昌铭
开国大典是开启一个时代的庄严盛大的庆典。新华社的李普仅用了八百字的电讯稿,就写得层次井然、气氛热烈;但是,专家评论说,其中有一个缺点,就是有一句话的主語选定错误。新闻说:“当毛泽东主席在主席台上出现时,全场沸腾着欢呼和掌声。”毛泽东主席本来是这次庆典的中心人物,但是在这句话中却成了状语的一部分,所以专家建议改为“在全场沸腾的欢呼和掌声中,毛泽东主席登上主席台”。
由此可见,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表明在说谁,在说什么,选主语就是选择镜头对准的中心。
这方面鲁迅是非常认真的。他在回忆爱国青年刘和珍时写道:“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的时候。”一般人肯定会写成“我第一次见到她的姓名……”这就看出着眼的高下了。这是在纪念刘和珍,当然应该以她为叙事的主体,就像聚光灯应该对准她,怎么能让“我”去抢了镜头呢?
能不能没有主语呢?可以,但不是所有的句子都可以。像“下雨了”“请勿随地吐痰”这样的句子,前一句说不出施动者,后一句不用说出施动者。这样的句子就叫作“无主句”。特别要警惕的是故意隐含主语的情况。1976年初,周恩来总理刚去世,“四人帮”就疯狂地抢权。他们在上海的爪牙刷出大幅标语:“强烈要求张春桥当总理!”这就是无主句,但这是故意隐含“谁”在“强烈要求”。爪牙们刚离开,群众就趁着糨糊未干,把标语揭下,把“张春桥”三个字移到了最前面。补出了主语,标语就变成了“张春桥强烈要求当总理!”这样,“四人帮”的野心就充分暴露出来了。
但是,该有主语而没有,就叫主语残缺。常见的情况是滥用介词和“使”字,例如,“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应该删去“在”“下”。暗中更换,也容易造成主语残缺。例如,“小王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奖,被北京大学看中,把他招进了特长班”,主语应该是“小王”,但是第三分句暗中换成了“北京大学”。应该删去“把他”。
残缺不行,多了也不好。例如,“革命前辈为了民族解放,他们献出了青春和热血”就应该删去“他们”。“王强摔伤以后,同学们经过认真讨论,我们决定轮流背他上学。”“同学们”和“我们”可以任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