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的发展路径探析

2020-02-21田佳

南方农业·下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立体绿化城市空间发展路径

田佳

摘 要 城市空间绿化在改善城市环境、扩大城市空间绿化面积、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协调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立体绿化作为城市空间绿化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对城市空间绿化的发展及其作用发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分析城市空间立体绿化的基本概念及其模式,围绕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 城市空间;立体绿化;主要模式;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3.03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在城市人口日益增长与各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城市建设与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保护。其中,绿化建设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城市美化与点缀、装饰作用,而是更加倾向于绿化建设对城市环境改善与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方面。立体绿化作为城市空间绿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城市空间绿化设计中应用具有较为突出的经济性、美化性和实效性,能够在现代化以钢筋水泥与混凝土结构为主的城市空间中实现“第二自然”创造,从而对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起到相应的活跃与积极促进作用。

1 城市空间立体绿化的基本概念

城市空间绿化中,立体绿化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建筑与园林中的绿化设计,实现对城市绿地上部空间以及一切建筑物、构筑物所形成的再生空间的多形式与多层次绿化和美化实现,以通过绿化设计实现绿地的最大生态效益追求,促进城市绿化空间拓展,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从而达到改善城市环境与美化城市的目的。立体绿化是一种相对于平面绿化的绿化概念,其中,平面绿化是以草坪为主进行的单层或者是双层绿化,它在城市空间绿化中所占有的绿化面积较大,但并未实现有限绿地下的生态效益最大化目标要求,并且平面绿化所形成的绿化量并不能满足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1]。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空间的立体绿化与垂直绿化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中,立体绿化所包含的范围要比垂直绿化范围大,而且垂直绿化仅仅是指垂直面的绿化,如坡面绿化与立体种植均不属于立体绿化的范畴,应在实际设计和应用中有效区别。

2 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分析

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是指利用城市地面上的各种不同立地条件,并通过各种适宜于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栽种的植物选择,从而使绿色植物在地面以上的各类建筑表面(如建筑屋面、墙体、阳台、石壁、挡土墙和立交桥等)的一种绿化方式,主要包含地面绿化、墙体绿化以及屋顶绿化3种不同的类型[2]。而针对上述需求绿化的场所,在城市空间绿化设计中,根据其空间结构与利用特点不同,可将其分成屋面、坡屋面以及壁面等不同绿化类型,从而采用相应的绿化设计与建设方式,满足城市空间的绿化设计和发展需求。

1)人工地面与屋面绿化模式中,对人工地面定义为停车场上面与贮水槽山面、污水处理场上面用于不行的土木建筑等。而人工屋面绿化中的屋面则是指建筑的平面屋顶等,一般情况下,对人工屋面的倾斜坡度要求不能够高于2%屋面。2)坡面屋顶绿化是指针对混凝土建筑的坡面以及土木建筑物坡面的绿化模式,并且其坡面的坡度一般应低于45°。3)壁面绿化主要是指的土木墙壁以及立交桥、篱笆等垂直或者使接近垂直的结构面,包含建筑物墙面等。

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是以城市的功能与空间形态作为核心,实现其各结构部分的有效连接与影响,最终形成包含城市立体空间与城市立体绿化方式、立体绿化材料的模式结构,并且各组成结构之间存在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作用关系。在城市空间立体绿化设计中,需要通过严格并认真的选择与论证分析,进行最为合理的空间、方式与植物组合方案确定,以促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的最大优势充分发挥,提高其在城市环境改善与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和影响。

3 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的发展路径分析

3.1 技术层面

技术问题是制约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城市空间本身所具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特征影响,导致在不同的城市空间部位绿化建设中,对植物品种的选择和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适用于城市空间绿化建设的物理及化学环境的植物,才能够在具体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3]。以浙江省义乌市县前街南延段城市更新规划项目为例,该项目的具体实施中,为满足其项目建设的资源共享目标要求,结合县前街南延段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规划与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社会与生态功能,通过对自身特性和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实现周边区块资源的有效整合基础上,促进了该项目所在区域的整体服务效率显著提升。例如,对义乌市县前街南延段城市更新规划项目的地产开发段,通过合理的地面衔接设计,在打破地块界限基础上,将绿轴空间作为地产开发的公共空间,提升整体地块的品质;针对项目中的回迁房段,根据规划中预留了30 m×50 m的地块空间给地下空间开发情况,在具体实施阶段,通过对此空间设置的利用,进行必要的下沉广场和地面接口设置,并在地面用地打造体量较大的网架雕塑,形成开口段的景观节点,同时区分了回迁房用地与整个绿轴的空间,形成灰空间的过渡等,都是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中的较为典型技术手段及应用体现。

3.2 空间规划层面

结合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的设计中对空间立体绿化的考虑相对较少,导致其在具体建设与实施中所受到的障碍影响也比较突出。例如,在一般建筑的屋顶绿化中,为满足其绿化建设的要求,就需要进行相应的特殊改造,同时付出一定的资金成本,因此需要在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中对空间立体绿化进行合理考虑与设计,从而为城市空间绿化以及城市规划发展提供充分绿化建设空间支持,满足城市空间立体绿化的建设要求。其中,义乌市县前街南延段城市更新规划项目工程中,对城市空间立体景观的营造即为从义乌老城区有机更新规划与该地区的地下空间利用与交通组织专项规划中,根据其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一核两轴多点”城市功能结构布局要求,将县前街作为其中一轴,承担着地下空间发展主轴线的作用,并从城市总体规划的长远方向上,明确其未来承担着绣湖热点以及作为城市名片、实现三维空间贯通等重要功能作用,通過将道路地下空间与沿线绿带公园地下空间进行整体开发,作为城市公共展示空间,提升区域活力。

3.3 对城市空间立体绿化的认识

受传统城市平面绿地建设与绿化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有关部门以及城市居民对空间立体绿化模式的建设和应用需要经历一个逐渐变化的认识过程,该过程中,各城市地区及其绿化建设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推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的建设与发展中,需要考虑首先在一些公共场所的绿化建设与规划发展中逐渐引入立体绿化模式,如公共图书馆或者是学校、城市交通建设领域、城市地下广场等公共建筑中,进行立体绿化建设和实验,以促进空间立体绿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逐步推广应用,最终实现其价值作用的有效发挥。在上述城市公共建筑及有关领域逐步实施空间立体绿化建设,并且逐渐被城市居民所熟悉和接受后,即可逐渐在城市居民楼等建设规划中引入和应用空间立体绿化模式,最终实现对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的有效推广和建设发展。除上述方法和途径外,为促进城市居民对空间立体绿化认识的逐步熟悉与认可,并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有效推广应用,还可以从空间立体绿化建设的形式上进行逐步转变与应用实现,例如可以通过先对一些具有较小难度的空间立体绿化方式及项目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进行推广,如城市空间绿化建设中较为常见的装饰绿化、围墙绿化以及悬挂绿化等绿化项目,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实现其他具有一定的难度或较高要求的空间立体绿化方式推广和应用。

4 结语

对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的发展路径研究,有利于促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模式在城市建设中的合理设计和运用,从而充分发挥绿化建设在城市环境改善与城市形象塑造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我国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孔秀珍,王琴,谢梦婷.城市商业空间的立体绿化应用研究——以武汉市群星城为例[J].华中建筑,2020(3):31-34.

[2] 孟春芳.沿街建筑立面设计中融合立体绿化的思考[J].智能城市,2018(19):19-20.

[3] 汪洋,刑强.模块式垂直绿化关键技术在屋顶钢架上的应用[J].世界生态学,2018(1):12-19.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立体绿化城市空间发展路径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