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环境下AI主播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挑战与新要求
2020-02-21孔羽
孔羽
【摘要】AI主播是人工智能时代下一个鲜明的技术产物,并越来越成为各大媒体践行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满足受众不断更新的审美需求的具体实践,也为传统播音员主持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AI主播的发展背景及应用现状”、“AI主播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挑战”以及“AI主播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的要求”三个角度展开探讨,并结合张世英老师“万物一体”、“万有相通”的哲学观提出了播音员主持人与AI主播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发展方向,从而促使播音员主持人为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好中国形象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人工智能;AI主播;播音员主持人;万有相通;万物一体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4.041
在《中央廣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中,选手果欣禹在《新闻新语》中与以自己为原型打造的AI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小果果”作为搭档,实现了人机的互动演出模式。毫无疑问,AI主播的出现,为播音员主持人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分析当下情况,促进自身更好发展,是值得每位播音员主持人思考的问题。
1. AI主播的发展背景及应用现状
1.1 发展背景
AI主播最早可追溯到虚拟主持人时代。2001年,英国PA New Media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虚拟主持人“阿娜诺娃”(Ananova),CNN将其描述为一个可播体育新闻、天气新闻的虚拟播音员,堪比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主播。此后,日本推出了“寺井有纪”(Yuki),韩国推出了“露西雅”( Lusia),美国推出了“薇薇安”(Vivian),中国推出了歌手虚拟主持人“阿拉娜”(Alana)。
2004年,央视推出了国内首位虚拟电视节目主持人“小龙”,它采用三维形象技术,拥有高挑的身材,集合了刘德华、梁朝伟和金城武的脸部特征,并可单独主持《光影周刊》栏目。
从2D到3D,从只有头部到拥有全部身体,从只有虚拟人物播报到拥有演播室播报,虚拟主持人技术日渐成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和使用。
1.2 应用现状
在人工智能环境下,无论是AI主播、虚拟主播、智能主持人,还是各种新兴媒体的使用,都使得我国的传媒产业实现了迅速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各种电视节目、网络节目的形式和内容,拓宽了传播渠道,还为强化我国对外传播的议程设置、提升我国广电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争夺国际话语权、打造我国发展的外部舆论环境、建立公平、合理、开放的世界传播秩序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2019年的网络春晚上,“小小撒”、“朱小迅”、“高小博”、“龙小洋”3D虚拟主持人首次亮相,不少观众奉为最时髦网春,满满黑科技融合春节氛围。这就是基于人工智能PAI( Personal AI)技术,通过计算机视觉、面部追踪识别,高精度实时渲染的3D人物形象。其中,“小小撒”和撒贝宁长相如出一辙,被撒贝宁亲切唤作失散多年的“孪生兄弟”。
2019年12月27日,国内首档由AI虚拟主播主持的新闻类栏目《东方硅谷,合肥高新》在合肥广播电视台上线。这名名为王小建的AI主播以合肥广电新闻主播王建为原型,在它英俊、沉稳、帅气的形象下,不仅可以独立完成新闻节目的主持与播报,还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技术与真人面对面进行交流与互动,其面部表情可跟随语言的节奏不断变换。将来,该节目还将在实现实时字幕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完善。
2020年,由新华社和搜狗联手打造的全球首位3D版AI主播“新小微”诞生,央视的AI主播“小智”,人民网“小晴”,澎湃新闻“小菲”等多名AI主播,在两会期间跃然屏幕,运用英语,日语,朝语等多国语言,把我国两会期间的新闻第一时间对外进行传播,充分体现出我国开放、包容、共享的对外传播理念。
2. AI主播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挑战
2.1 程序输出,高智能化,高效率
首先,程序输出。AI主播是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产物,是带有强烈技术性的“播音员主持人”。它通过设定指令和程序来进行输出,无需人本身的发挥就能够进行信息的传播。其次,高智能化,高效率。这体现为人工智能强大的海量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一方面,AI主播依靠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与大数据结合,减少信息的中间流通环节,其大范围普及及长期使用必定会降低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成本,大大提高播出效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与GPS定位技术的结合,使得AI主播在现场报道也能够发挥胜过传统播音员主持人的优势作用。例如:2018年5月,CCTV13的特别报道《直播长江》中,AI主持人“康辉”出色的完成了与记者的现场对话,表演绕口令等多个任务。
2.2 多国语言报道,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性的合作共同体,更高层次的合作共同体,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过日子。中国正在崛起,世界需要中国,世界关注中国。在此背景下,多国语言播报就显得十分重要,AI主播则依靠机器强大的翻译能力可进行多国语言的播报。例如:2019年两会期间,AI主播运用英语,韩语,日语等,通过语言这一坚实的桥梁向海外受众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文化、中国制度、中国道路,满足海外受众的需求。同时,展现了我国重视科技发展与创新的政策和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强化了我国在世界层面的传播力度,树立了中国负责任、开放合作的大国形象!
2.3 实时在线,24小时不间断工作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时效性占据重要地位。由于报道的不及时,中国媒体曾不免陷入重大突发事件集体失声的窘境之中。因此,抢占新闻的第一时间“先发制人”进行及时报道,使我国媒体在国际媒体的相互竞争中赢得主动地位,这对提升我国广电媒体的形象非常重要。所以,有时效性的新闻报道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而且有利于增强我国媒体的公信力。由于AI主播本身是人工智能产品,因此,它能够不知疲惫,24小时全天候、不停歇的实时在线工作,这就能够满足突发性新闻的播出需要,其次是它可以将新闻文本秒速生成音视频,这样就使得节目播出时,既保证了新闻时效性的又达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相较于真人主播来说,这是其本身重要的优势之一。
2.4 以“人设(IP)+技术”的方式,创新传播模式
AI主播通过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物体检测,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场景识别人脸重构等多项前沿技术,按照指定人物形象,结合文本或语音识别,自动生成动态和逼真的口型。同时合成自然流畅的面部表情以及全身的动作影像。例如:2019年网络春晚中,虚拟主持人“小小撒”和撒贝宁同台主持,撒贝宁危机四伏。“小小撒”控场能力极强,全程妙语连珠,几乎不给撒贝宁发挥的空间,撒贝宁刚掏出台本,准备宣布下一个环节,“小小撒”便抢了小撒本尊的词儿,撒贝宁又刚准备张口说话,“小小撒”又趁机抢风头,一语道尽撒贝宁的台词,俨然一副说小撒的台词,让小撒无话可说的决心与架势。一旁的撒贝宁十分委屈:“能给我说一句吗”?使观众纷纷心疼起小撒——央视名嘴被“孪生弟弟”怼地说不出话,小撒不哭。与往年的春晚主持形式不同,这种“人工智能+真人”的创新形式,不仅激起了观众的兴趣,与观众实现了良好的互动,而且增强了晚会的艺术效果,同时,这也为我国当前电视节目传播形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3. AI主播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
播音员主持人就像戴着镣铐的跳舞者。播音员要维护国家利益,具有传播意识,这是播音员主持人职责的核心部分。在来势汹汹的科技面前,播音员主持人更应坚定立场,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播音与主持实踐,越是到关键时刻,越不能迷失方向。只有把握时代潮流,顺势而为,提高专业素养,善于培养融合思维,提升播音与主持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能力,从而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才能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此外,播音员主持人人才队伍应当是“以播为主,一专多能”的全能型人才,核心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而这种语言是带有感情的,是最能和观众产生共鸣的。这正是相比较AI主播而言,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的优势所在,关键在于我们要以一种“民胞物与”、“万物一体”的境界面对今日的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联合提升AI主播的语言表达质量。
3.1 建立“民胞物与”、“万物一体”的同类感
张世英老师提倡哲学应建立在万物一体基础上的诗意境界和民胞物与为目标的真善美统一的境界,笔者认为,这应是当下我们在面对人类与科技这个大课题时应该遵循的方法。“民胞物与”是张载《西铭》的核心思想,被后世视为孟子之后论仁求仁的精华思想,是指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我们要爱人和一切物类,不把万物置于被我们人类任意驱使的地位,不把当今的AI主播仅仅作为满足于我们的目的和欲望的手段。AI主播的发展,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我们需要用“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万物一体境界去认识、了解、接纳它,使自身与它的优势之处相结合,共同促进播音与主持实践的发展与创新。
3.2 大写之“人”,守护好人类情感的阵地
AI主播超越我们的是技术化处理和运算层面,而人的理解,感情,同情心和共鸣性等软实力,是AI主播无法取代的。传播的信息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如同外在的“形式”,拿到“形式”后,播音员主持人要把它咀嚼、消化之后再“吐口”。这样,经过了自己的思想,经过了自己的心田后被外化于声的“形式”才是能够打动观众的。此外,播音员主持人应更加注重与观众进行人性化的交流和情感上的互动,增强传受交互粘性。只有有温度的传播,才是AI主播无法取代的疆域。例如:央视主播文静在直播汶川地震节目时,说到一位妈妈用自己身体保护孩子的消息,救援人员在包着婴儿的小棉被里发现一部手机,屏幕上是已经打好了字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文静在口播这段文字时哽咽了,这是源自于一个主播真实的、具体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3.3 打造专业特色,树立有声语言的典范
传统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风格的固化与僵硬,导致其功能越来越边缘化,无法适应新时代受众的需求,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技术下的AI主播所取代。人工智能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要培养自身独特的专业风格,通过打造专业特色,得到观众的接受和认可。例如我国老一辈播音员齐越先生雄浑、豪放的播音风格;林如含蓄、深沉的播音风格;罗京持重、诚恳的播音风格;赵忠祥自然洒脱的播音风格,他们都是有声语言表达的典范。人工智能时代下,这些前辈们的风格、事迹、成就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依然值得我们学习,这对于打造我们自身的专业特色,强化专业功底,指导我们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3.4 革新职业素养,培养转型意识
所谓转型,并非全盘脱离播音行业。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转型,是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以及强化媒体融合意识,开阔自己的思维,实现多方面的发展。罗京老师曾经指出:“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对自身的专业有透彻的把握,还要对所面临的事物有很强的预见性,评价力和判断力。若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忽略媒介环境的快速变化与来自受众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就无法在艺术创作领域有所突破。”基于此,播音员主持人培养转型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4. 结语
人类与科学技术之间应多一些“万物一体”、“万有相通”的同类感。AI主播的发展和应用必然会促进播音与主持行业的发展,它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个过程中去认识它,适应它,从而达到“我”与科学技术、播音员主持人与AI主播相通相融、相互配合、和谐共生的双赢局面,实现播音与主持行业发展的多元化,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好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卓.论罗京的播音艺术创作理念与实践[J].荧屏广角,2020.09.023.
[2]姚喜双,杨成.谈罗京的播音风格[J].现代传播,2010(001):69-72.
[3]元昊.智媒体时代下AI主播在新闻播音中的发展创新探讨[J].传播力研究,2020.16-0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