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县域融媒体中心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02-21王思萌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4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

【摘要】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少数民族地区代表,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的现状,并分析其现存模式的问题以及困境,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存在难以留存、传承发展、困于大山等问题。同时,对当地县域融媒体展开调研,了解到其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内容同质化严重、专业人才缺口大、市场化经营乏力困境,将二者结合,最终找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县域融媒体发展的有效措施,并探索县域融媒体反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出可行路径。

【关键词】县域融媒体;少数民族传播;媒介融合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与困境研究——基于县域融媒体的视角”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10657054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4.065

1. 研究背景與研究综述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新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新兴媒体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行业的生存造成猛烈冲击。基于媒体行业的发展形式,各县级媒体审时度势,纷纷向融媒体建设方向转型,加快县域融媒体的建设与发展。县域融媒体处于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础的层级,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

1.2 现有研究综述

首先,有关“县域融媒体”的研究广泛,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检索范围,有关于“县域”这一关键词展开搜索,共有80292篇相关文献。以“融媒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15809篇相关文献。由于“县域”与“融媒体”的搜索结果中大多包含出版、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工业经济、贸易经济、职业教育等主题不相关文献,故而筛去。以“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为关键词展开搜索,共有498篇相关文献,在其中排除“黔东南地区”地域不相关的文献。因此,排除无关主题结果后,共得相关文献36篇。最终,本文将基于此36篇相关文献以及前往实地调查开展,进行研究分析,最终找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和县域融媒体发展的有效措施。

同时,在研究有关“县域融媒体”的整体搜索结果中,学者们大致的研究角度为基于传播学和经济学的视角,主要中心围绕县域融媒体的困境以及发展路径方向,目前国内学界对于有关于县域融媒体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

在媒介融合的下半场,如何推动县域融媒体的发展模式转变,实现“输血”到“造血”发展模式的飞跃成为学者们议论的一个焦点。

2. 少数民族地区县域融媒体中建设现状

2.1 县域融媒体中心建设现状

县域融媒体是整合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等资源,开展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增值服务等业务的融合媒体平台。截至到2019年3月底,贵州省88个县(市、区)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挂牌,5月底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并投入实际运行。贵州省用8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全覆盖。目前,贵州全省88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已全部建立新媒体矩阵,初步形成分众传播、分类覆盖的格局。

在贵州省各县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建设县域融媒体的同时,在贵州省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下,贵州省各县域融媒体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对于如何建设好贵州省县域融媒体,使县域融媒体的发展反哺黔东南地区民族文化,进而促进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是亟需关注的一个问题。

2.2 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

据2019全国全年GDP数据显示,贵州的全年GDP为16769.34亿元,排名全国大陆省级地区前22名,可见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伴随着贵州省GDP的迅猛发展,贵州省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也随之增长。黔东南自治州是有着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末常住人口348.54万人,户籍人口473.5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2%,其中苗族人口占42.7%,侗族人口占29.9%。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形式主要以人际传播或群体传播为主,集中通过口语或节日等象征符号体现,没有固定的民族文字记录,难以留存传承。其次,近年来贵州省经济的飞速发展,大众文化产业的繁荣对少数民族文化造成冲击,黔东南少数民族文化被大众文化不断稀释,导致民族文化传承困难。与此同时,黔东南少数民族自治区还存在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片面性和刻板印象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2.3 少数民族地区县域融媒体建设面临的问题

通过此次前往黔东南地区的县域融媒体调研发现,从县域融媒体发展视角来看,目前困扰黔东南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县域融媒体发展的主要问题,主要在于专业人才的缺少、完善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与本地群众互动弱、产品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存在。在媒介融合发展的下半场,如何传承和发展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贵州县域融媒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环,对发展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3. 县域融媒体中心运营情况与解决方案

3.1 县域融媒体中心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3.1.1 内容同质化严重,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的缺失

从2018年贵州省大力开展建设县域融媒体至今,媒介融合虽然走出了早期简单整合和搬运内容的沼泽,但也存在着产出内容同质化严重的现象。以黔东南自治州三穗县融媒体为例,三穗县融媒体中心的微信公众号每天更新的内容,大多仅围绕政府工作、经济建设的内容为主,较少覆盖民生、文化层面。三穗县融媒体中心的手机应用客户端“一禾三穗”的文化功能区内,内容更新频率较慢,基本为一月一更,有时出现几个月都没有更新的现象,且“一禾一穗”文化板块中的内容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仅仅是“安全教育”、“法定节日”等主题的重复推送,缺少新意。

综合看黔东南自治州整体县域融体建设现况来看,难免都存在着三穗县相类似的情况:其一是更新乏力的文体;其二是各平台端发布内容重复、海量,用户存在“消化不良”的问题。

3.1.2 专业人才缺口大,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人才专业化程度低、激励机制不健全是当下黔东南自治州县域融媒体建设的一大显著问题。鉴于黔东南自治州县域融媒体中心的地区特殊性,地理条件不具备强劲的竞争力,并且贵州县级地区经济建设落后,缺乏相应的人才引进制度,导致黔东南自治州县域融媒体中心对高端人才缺乏吸引力,人才长期发展路径模糊等问题出现。人才缺口大、激励机制未得到完善建成的问题,最终影响黔东南自治州县域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浮于表面,停滞不前。

3.1.3 市场化经营乏力,盈利模式探索不足

从当下黔东南自治州各县的融合案例来看,部分地区县域融媒体存在过于依赖政策,依靠财政拨款维系企业运营。在各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下,黔东南自治州各地州媒体行业发展情况的不一,部分县域融媒体因内容缺乏新意、用户粘性的缺少等因素影响,不能较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化竞争。并且,由于部分县域融媒体过度依赖于国家政策的支持,难以激活县域融媒体的竞争意识,无法主动探索用户引流途径,难以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盈利模式的探索不足、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化競争,无疑是黔东南自治州县域融媒体发展的一大问题。

3.1.4 与本地群众互动性弱,融媒体影响力不足

据调研发现,黔东南自治区县域融媒体目前存在着公众号、客户端、微博等影响力较低、与自治区本地用户群互动性弱的问题。以黔东南三穗县融媒体为例,三穗县融媒体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不超过500浏览量,且在留言区较少的用户评论互动。三穗县融媒体中心的“一禾三穗”客户端,鉴于各大软件商店下载数量的不足,无法进行评分服务。可以从三穗县融媒体中心的发展现状窥见,黔东南自治州的地区群众对县域融媒体参与的并不积极,可以说是缺少本地群众的参与,而这种本地群众的联系缺乏,必然引起黔东南自治州县域融媒体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关注,会最终导致黔东南自治州的融媒体中心影响力大打折扣。

3.2 县域融媒体中心发展策略

3.2.1 引导形成完善文化体系,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黔东南自治州的政府可以以自身的公信力、权威性为依托,带头引导各县级完善文化体系的建设,为少数民族文化繁荣的传承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在融媒体发展的期间,政府可以结合黔东南自治州各县的少数民族特色与优势,培育独具黔东南自治州地方特色的民族企业,发挥自身的带头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县级民族企业的进步,打响民族品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3.2.2 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为县域融媒体发展“造血”

专业人才始终是县域融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备的人才引进制度、激励机制会为黔东南自治州各县域融媒体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添砖加瓦。新兴媒介对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变高,黔东南自治州的各县域融媒体旧有人才整合,缺乏能熟练使用新传播媒介的人才引进,相应激励机制与人才引进制度尚未完善,这些阻碍县域融媒体发展的问题,需要政府的参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政府需加强对县域融媒体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才的培养,完善相关人才引进制度,推进各县域融媒体中心的激励制度完善,为各县域融媒体的长足发展助力,同时为县域融媒体的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造血”。

3.2.3 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合作,取长补短提高自身影响力

黔东南自治州各县域融媒体作为主流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要切实履行好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宗旨。因此,黔东南各县级融媒体需要广开发展思路,结合其他有影响力的商业平台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影响力,更好地为黔东南自治州各县级人民群众服务,积极向“四全”媒体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保护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与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平台合作,通过发布有民族特色、趣味性的短视频作品,购买抖音与快手等平台的推广位,或与其他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合作,扩大自身文化产品的曝光度,吸引用户们的关注,既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又对外传播了自己的特色民族文化内容。

3.2.4 创造媒体与用户的良性互动,紧密与群众的联系

针对缺乏与本地用户互动的问题,黔东南民族自治州各县级融媒体,可以通过结合当下的“直播+”,将直播技术与少数民族文化活动进行结合,为人民群众“赋权”,通过利用直播技术的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打开门路,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真正的“走出大山”。同时,充分利用县级融媒体内部的各类平台,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生活,增加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报道,对难以书面记录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容进行视频记录,更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本地区人民进行新闻推送,紧密与本地区人民群众的联系。

3.2.5 少数民族群众提高意识,积极参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黔东南自治州各县级的少数民族,作为少数民族文化最直接的创造者,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作为民族文化最直接的创造者,黔东南自治州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应积极参与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来,提高自身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尤其是新一代的少数民族人民,更应该主动承担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重任。

3.2.6 赋文化于商品中,商户建设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品牌

民族个性的旅游产品具有双重性,一是产品自身的纪念意义,二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综合来看,黔东南自治州各县级的旅游业发展时间并不算长,虽然有些类似于镇远古镇的地区已经初具规模。但此次调研发现,由于大部分旅游景区宣传不足、缺少管理、风格雷同等问题,导致旅游者对黔东南旅游景区的兴趣变低。商户售卖的商品多为“非洲鼓”、工业制造的“苗族银饰”、“汉服”、“木刻梳子”等不具有正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商品,一味的追逐商业利益,旅游产品开发的人工痕迹过于明显,民族元素表现不足,最终丢失少数民族文化原有的特色。因此,商户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品牌的建设,将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寓于商品之中,打造属于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商品。同时,也应积极联络县域融媒体中心,反馈自己的意见与需求,为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品牌的传播打开“走出去”的大门。

4. 结语

在县域融媒体快速发展、各类多元文化出现的今天,更应该注重对本地区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根据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结合时代背景,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为少数民族的发展与传承探索新的传播模式,让县域融媒体带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助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广电总局《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规范》

[2]黔东南州情简介.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网.2018.07.05

[3]崔华敏.县域文化发展战略与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J].知识文库,2020(16):157+159.

[4]何琼.贵州民族文化传播与当代旅游业发展研究[J].理论与当代,2016(11):35-37.

作者简介:王思萌,辽宁盘锦人,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三农传播.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
报网融合语境下的纸媒言论独立性研究
融媒时代地方院校新闻实践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传统新闻出版机构“互联网+出版”研究:以《纽约时报》为例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