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草根Vlog传播特色分析

2020-02-21宋佳佳

新媒体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

宋佳佳

摘 要 相较于短视频,Vlog具有明显的自我意识,每一帧场景、每一条字幕均有自我披露,乡土情结、精神诉求、生活理念等遍在。文章以百家号为研究平台,选取典型的草根Vlog作为研究对象。可以看到,草根Vlog总体上以“家”为拍摄核心,并在作品和互动中更加积极地寻求人们的共情,不仅是流量变现带来的收益,更多的是人们对于他们草根身份的认同。

关键词 草根Vlog;文化认同;塑造形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2-0082-03

Vlog可以认为是一种网络日志。早在2012年,YouTube诞生首条Vlog起,到2018年已成为成熟且持续盈利的产品:YouTube每小时会有2 000多条Vlog产生。而国内Vlog,始于艺人欧阳娜娜的发布——在美国求学期间,持续更新Vlog,单条Vlog能达上百万点击率,因此被称为“国内明星Vlog第一人。”

国内Vlog尚处于起步,发布的内容可谓风格迥异,有追逐流量的吃播、记录日常的生活播、自我激励的打卡播、地方色彩的风俗播等,总的来说,视频内容多为记录作者的个人生活日常,主题十分广泛,或是参加大型活动的记录,或是日常生活琐事的集合。

我们所能看到的发布平台大致分为三种:一是趣缘网站(如B站),亚文化氛围浓厚,内容涉猎广泛。二是老牌门户网站。2018年起,巨头积极搭建平台——如新浪的“Vlog召集令”,授予单月发布4条以上的原创者可申请“微博Vlog博主”认证资格,并享相关平台流量扶持政策。由于门户Vlog处于初创,大多转载其他平台,目前尚无特色而言。三是以百家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随着Vlog的市场下沉,加入的新手们往往为草根群体;并且由于作者身份的草根性,逐渐形成了市井百态的中国化特色。

中国草根群体开始试水Vlog圈,进一步打破了原先明星塑造起来的生态圈,他们纷纷入驻百度号、企鹅号等平台,为国内Vlog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百家号,从最早的文章推送,到2017年图集上线,再到2019年Vlog全平台创作,紧跟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抓住了受众的兴趣点。

1 草根Vlog传播特色分析

纵观草根群体创作的Vlog作品,里面都有着对更好融入社会的期待,都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感,而不是一味猎奇。文化认同一词,就很好概括了他们身上这种特质。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基础的价值取向,具有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规范社会行为、培养统一意识、凝聚民族精神、强化统一意识等功能[ 1 ]。草根群体的信息源很多来自手机,里面的世界(抖音的年轻潮流、微博的瞬息万变等)让他们增长见识的同时,也让他们渐悉与中国社会的距离感。通过他们的Vlog作品,我们可以感知到他们渴望被感知,渴望被理解,渴望被接受。

1.1 以“家”为单位的素材选择

草根群体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人们印象中的中国乡村,还主要包括两类人群:生活在大城市或省会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长期生活在三、四线小城或县城的本地居民。他们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强调的家庭血缘关系特质,即以家庭为本位。具体到他们的Vlog作品上来,就是以“家”为单位的素材选择。百家号很具代表性:“乡野小妮”中,一对乡村小夫妻,将视线固定在自家农院里,全家人的饮食、两子女的玩耍、公婆的勤恳劳作……都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对于早已适应快节奏的都市人们来说,这些都是重复的生活琐事,围绕小家的叙事未免眼界过于狭窄。但草根群体是当代中国最具“乡土性”的,他们祖祖辈辈习惯以家为单位的耕作、居住和生产方式,进而他们的Vlog选题重点也是家庭,他们坚信个体最终的归宿点终究是家庭。同时这样的选题也能形成他们的共同集体记憶——“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土地”,达到自我认同和规范群体的同时,良好的形象管理和优质的内容输出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对于他们的认可和接受,从而积极融入当代中国。

1.2 以方言为主的话语体系

草根Vlog的作者来自天南地北,遍布中国各处城市,方言特征比较明显。百家号中的Vlog中充斥着各地方言,置身其中极像品尝一桌民俗大餐:“颜美食”的秋妹是一个地道四川妹子,爱吃辣爱笑爱闹腾,更是操着一腔川蜀口音。“真巴适,好安逸!”“孃孃,你中午来我家次烦(吃饭)吧。”任何的镜头有了秋妹的川话作辅助,更添几分新鲜真切感。作为外乡打工的农民,大飞一回到河南老家就开启方言模式:“清倒切,恁要非嘞给俺次睡觉(大清早,你非要给我吃水饺)。”“亩牛事,你掉泻去我就布住你(没事,你要掉下去我就抱住你)。”

截至2019年9月,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率接近80%,各民族各地区交流交往的语言障碍基本消除。但正如牛国栋先生认为,推广普通话可能会对地方方言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语言的形成和延续是几百上千年的过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作为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方言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的土壤[ 2 ]。草根Vlog方言式讲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产生共鸣作用,为Vlogger们积累了大量基于地缘形成的粉丝群体,使得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流量。此外,方言背后的地域文化,也通过草根Vlog得到了广泛的介绍与传播,对于地方区域政经社文多方面带来较大发展。

1.3 富有地域特色的选景布局

“2017第一网红”李子柒作为知名田园自媒体博主,其作品“仿若一幅自如闲适的山水画,激发着人们返璞归真的情感共鸣,是她不忘初心、追求美好的真实写照。(中国日报评)”不及李子柒具有国际传播力的选景制作,百家号的草根Vlog将目光投到了富有地域色彩的选景布局中:“泥土大同”致力展示农村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更为具体是身处晋北黄土地的父母的劳作日常。在他的作品中,有两部分选景——开头会选择拍摄外景,包括晋北农村的广袤土地以及在外锄地放羊劳作的父亲;中后部分会转到室内拍摄,有灶台前做晌饭的母亲和团坐在炕席上吃饭的一家人等。此外配乐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前悠扬后活泼,与画面相得益彰。

丹尼尔·贝尔认为,“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3]他们善于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能够在平凡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美丽景色,用镜头留住中国的社会和自然影像。

1.4 以共情传播为特征的情感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草根”还有“平民百姓的、群众的”这一层涵义,并倾向于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上的一种卑微[4]。作为基层角色追求现世安稳、社会交往敏感、经济教育焦虑等特征,更多取决于草根群体的现实生活状态,并在其Vlog创作中体现出以共情传播为特征的情感表达。共情有两层涵义:广义上指中国传统中的“博爱”;狭义上则是范围较小的人际交往中的将心比心。

Vlog拥有讲求人格化的草根群体,在作品中强调共情。“小梦日记”从2019年7月开始记录孕期:镜头前的她,由于妊娠糖尿病的缘故,三餐吃粗粮并定期测血糖;丈夫忙于生计,缺少陪伴的孤独感……这样记录产生的强烈在场感,观众纷纷在评论区的留言互动。自标签“90后重度抑郁症患者”的黑白则是记载了自己的抗抑生活:到医院定期诊疗的情况汇报、抑郁发作时的暴躁无助、参加病友葬礼的难过伤心等。

不同于“同情”,“共情”不只是单就对他人的不幸境遇表示惋惜,它更多的是一种“识别复制功能”——先识别他人情感,然后将这种情感状态复制于自身,以此达到一种共鸣。深谙共情传播技巧的草根Vlog,积极的进行故事传播,自身情感得到宣泄和表达的同时,也积累了能带来稳定流量的粉丝群体。

2 草根Vlog的当前传播潜忧

2.1 视频内容:主题混杂且具意识流倾向

一位优秀的Vlog博主,所拍摄的视频必须包含明确的主题内容。以吃播Vlog为例,日本的木下佑香,以速食挑战来引发兴趣点,加之“吃不胖”“长相甜美”等反差,吸引一众粉丝持续关注。草根群体所涉猎的Vlog领域,所展现的中国独有要素,本该是有鲜明特征和竞争优势的。但是具体到个体草根时,一部分人显然没有找到自己的主题:除了有乡土特色或日常札记这两大类主题外,吃播主题几乎占据了大半壁江山,继续啃食“大胃王”红利来赚取流量,拍网红食品拍黑暗料理拍奢侈大餐……长期观看这类作品,对观众毫无审美价值和精神意义可言。

此外,草根群体有着明显的意识流倾向。“意识就其本身而言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一段的碎片。‘链条或‘系列之类的字眼都不能恰当地描述意识最初呈现出来的样子。它不是片段的连续,而是流动的。”[5]当意识流进入到Vlog创作中,就表现为大量心情抒发类的旁白式话语出现在作品中。镜头中的人物,与观众没有互动交流,字幕代替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像是回到了卓别林的“默片时代”;本应进行声音传播的地方背单调的配乐所代替,既单调也无新意;镜头中的字幕所传达的内容也多是消极之辞,颇有博人同情之嫌。

近年来,国家网信办相继约谈新浪微博、今日头条、腾讯等网站平台,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账号管理,积极传播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主流舆论环境。“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将成为内容生产的原则和标准,并推动文化传媒产品制作走向理性[6]。

2.2 商业模式:创作者缺少媒体思维

“自媒体是我国近年来的网络主流现象,其间蕴藏了新兴商业模式、社会管理机制、新型就业可能等等。”[7]据统计,知名自媒体人李子柒2019年收入1.6亿,打败200家上市企业;李佳琦同年带货近2亿,超六成上市公司盈利。从如此可观的收入来看,自媒体时代真的这么容易盈利吗?李子柒为拍兰州拉面视频,曾拜师学习数月;李佳琦一天则要试300多支口红,他的嘴唇近于麻木。总之,自媒体常有,但好的自媒体账号不常有。

草根群体搭乘自媒体之车,乃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但追求快的理念让Vlogger将创作成本无底线压缩,有的视频仅仅一遍通过;Vlogger们的拍摄设备简陋(一部手机/一台相机),跟专业水准相差甚远,一个机位是常态,快进和字幕是他们所谓的后期剪辑。“一拍摄、单机位、简字幕、常快进”是他们如今普遍存在的问题。

2.3 媒体使用:“深观看”需求亟待满足

短视频时代与生俱来的“轻量级”,无论是观看者还是发布者,都是一件“即看即拍即传”的事情,所以惯性思维导致的后视频时代发展存在很多问题。Vlog的兴起,既表明人们对于“快、碎、散”媒体的审美疲劳,又暗示了下一个发展红利点——“深观看”时代的再次复苏。

以草根为代表的平民自媒体,对短视频和Vlog两者尚无明确的区分,认为Vlog就是加长版短视频。这样的作品,有的只是量的增加,缺少质的飞跃。 Vlog的“深观看”特质注定了原创性是其核心,低门槛吸引来的草根群体,一方面会追逐流量,拍摄大量同质视频,另一方面缺乏创作素材,视频很容易成为个人的心情日记,“镜头不够话来凑”。要知道,各大平台的准入便利只是前期工作,人员的盈利体制、内容的版权保护以及作品的拍摄培训等才是平台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4 结语

议程设置理论的创始人麦库姆斯曾说过:“新闻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讲故事的传统,但是,好新闻不仅仅是讲故事,而是讲述那些对公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的故事。”[8]Vlog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形式,在如何讲好故事方面,提出了完整的故事内容、真挚的人物情感、精心的场景拍摄、积极的故事内涵的高层次要求。

而草根群体积极融入新媒体创作队伍,为整个Vlog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的作品以“家”为素材,说着一口浓郁的家乡方言,讲述富有中国地域特色的草根故事。在以Vlog为主的自媒体时代里,草根们重新塑造了其熱情向上、努力生活、积极融入、关心外界的正面形象,为构建中国社会基层和谐社会实施状况提供了鲜明及时的反馈。当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草根Vlog同样面临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无论视频创作、媒体使用、商业模式上,都有赖于草根群体长久的媒介技术学习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培养,努力成长为专业的自媒体人。就此而言,草根Vlog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马大正.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18世纪土尔息特蒙古东归壮举的启示[J].西部蒙古论坛,2009(4).

[2]方言需要保护吗?[N/OL].齐鲁晚报,2005-08-22[2020-08-25].http://www.sina.com.cn.

[3]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4]谢树莹.“草根群体”的由来、演变及其特征[J].大众文艺,2014(2):260.

[5]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2003.

[6]崔保国,刘金河.中国传媒产业回顾与展望[J].新闻战线,2019(1):19-23.

[7]王兴全.自媒体需要正确的打开方式[N].文汇报,2017-07-27.

[8]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
论社区档案参与社会记忆构建的作用及路径
在文化认同中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文化认同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