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深度阅读,提升核心素养

2020-02-21杜丽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50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师生文本

杜丽华

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快节奏、碎片化阅读愈来愈多,课外阅读的價值被异化,呈现出阅读教学功利化、浅层化的倾向。《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文本,提升明确的要求,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但在当前语文课外阅读中,学生一味求“量”,忽视了阅读的“质”,使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感受、理解能力的提升。如果教师将精力过多地放在量的积累、答题能力的提升上,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培养、情感体验,无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权利,就会导致阅读浅层化的问题。深度阅读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引学生与文本对话,让新的知识与旧的经验相融相通,引发学生深度地思考。

一、树立科学的阅读观

学生不是被动阅读的机器,他们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将阅读的价值由工具性向教育性转变。教师、家长要正确看待课外阅读的意义,要借助于阅读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如果将阅读视为提分的手段,忽视其教育价值,就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阅读在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能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培育,能对学生的身心发生积极的影响。学生要由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让学生去理解、感受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吸纳文本的灵气,进行深度的阅读。学生要融入文本之中,与文本展开互动,感知他人的故事,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强化师生的互动交流

师生同是阅读的主体,他们彼此分享读物、参与文本对话,教师要予以准确的指导。传统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的过程,教师的角色被神圣化,成为阅读教学的权威。教师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文本,这种“指导”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进行规范性的指导,要以课标规定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方向,让学生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融入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感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书籍,充实他们的阅读量,丰富他们的阅读素养。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阅读,与学生平等相融,开展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在阅读后会将自己的认知、情感融入到阅读之中,在体验的基础上与作者进行对话。教师要强化阅读指导,通过丰富的阅读活动引领学生去吸纳,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更新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意愿,为他们推荐感兴趣的读物,将选择同类型、同题材的学生组成一个阅读小组,组内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小组同学可以摘抄精彩段落,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向其他组员介绍文章的风格、特色。教师要有目的地推进阅读教学,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阅读。

三、加强家庭学校的合作

家校是课外阅读的重要场所,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一定的保障。通过有效的合作,能丰富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撑。学校要重视图书馆的建设,要及时更新,及时开放,让师生有书可读,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可以提前明确阅读主题,或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向他们推荐一些经典读物,举办读书交流会、汇报会等互相推荐好书。

爱阅读的家长能培养出爱阅读的孩子,能让孩子耳濡目染,促进文学素养的提升。家长要支持孩子的阅读,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与他们同阅读、共分享。家庭要多购买书籍,尊重孩子的选择,多与语文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多听阅读讲座,让他们体验阅读的乐趣。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开展多元的对话,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增进自己的理解,促进对文本知识的建构,从而能深入把握文本的内涵,让阅读变得更有深度。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师生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