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驱动下的科技期刊出版研究

2020-02-21张艳萍,周华清

新媒体研究 2020年2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区块链人工智能

张艳萍,周华清

摘 要 新技术对学术出版与学术传播具有重要作用,科技期刊需要探索新技术学术出版模式。文章从传播学视角分析科技期刊与前沿科技融合的必然性,探讨了科技期刊学术出版新技术应用模式,为科技期刊的新技术融合出版提供参考。科技期刊具有新技术融合出版基础,为提升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知识产权保护、学术出版生态治理、增强出版应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对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出版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应当重新审视新技术对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价值,利用新技术优化科技期刊的出版流程,提升科技期刊品牌形象,增强我国科技期刊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 科技期刊;出版技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增强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1-0001-05

基金项目: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基金(闽江学院)2018年度重点课题“新媒体传播下的科学可视化设计与传播研究”(FJMJ2018A03);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2020年度课题“重大突发事件下应急学术出版机制与传播效果实证研究”(FJ2020B084)。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普及,尤其是数字出版逐渐成为主流,科技期刊原有的出版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国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科技工作者,出版科技期刊5 020种[ 1 ],是名副其实的学术生产与学术媒体大国,但国内学术期刊市场竞争力整体较弱,科技期刊的学术出版水平需较大提升。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2]。2019年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意见全面、具体地提出了我国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对策与举措,在期刊管理与运营、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中文期刊的定位与发展、编委会和编辑出版队伍等多个方面,为建设一流科技期刊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3]。

1 科技期刊新技术出版研究现状

国内科技期刊工作者与学者不仅在学术层面进行新技术应用探讨,也在科技期刊出版中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为我国科技期刊的新技术出版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我国科技期刊的新技术出版应用主要关注以下两个领域:第一,科技期刊的新技术融合出版。科技期刊的新技术出版应用大多从社交媒体融合出版[4-5]、大数据技术出版应用[6]、移动App媒体应用[ 7 ]等角度,探索科技期刊的新技术出版模式。第二,科技期刊前沿新技术出版探讨。尽管前沿科技的出版应用并不成熟,但研究者围绕前沿科技进行了广泛探索,从智慧出版、科研诚信体系、采编流程等角度进行研究人工智能出版[8-10],而在AR与VR技术应用方面,以建筑类、医学类期刊的可行性和具体实践进行研究[11-12],区块链技术应用主要从科技期刊知识产权保护与期刊治理层面进行研究[13-14]。从现有研究来看,国内对科技期刊的新技术出版应用持乐观态度,大都认为新技术出版能够提升科技期刊的出版水平,在科技期刊的新技术融合出版方面,以社交媒体、大数据技术、移动终端为代表的融合出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科技期刊的出版能力,但对科技期刊的实际成效尚待验证。而以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应用,由于新技术出版应用的不成熟,大多停留在可行性与必要性研究层面,尚需形成可操作性的出版应用模式。

近年来,前沿科技不断应用于信息传播领域,新技术推动了学术生产与学术传播模式进步,科技期刊作为学术成果发表和科学传播的主要媒体,科技期刊工作者需要客观认识新技术和了解新技术的出版应用。新技术发展必然推动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科技期刊的新技术出版应用是必然趋势,我国在科技期刊新技术出版探索不足。本文从媒体发展趋势与科技期刊職能转变视角,全面审视科技期刊新技术出版现状与应用趋势,系统分析前沿新技术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应用,对科技期刊工作者了解前沿新技术应用,提升科技期刊新技术出版能力有重要参考价值。

2 新技术改变学术出版与传播方式

新技术推动了新媒介的发展,作为媒介生态学的创始人,尼尔·波兹曼认为新媒介与旧媒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新技术在传播中的强大力量是对整个传播环境的破坏与重建[15]。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改变了人的思考对象、思考工具和思维方式[16]。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行业应用的深入,新技术不仅改变了媒体的传播形态,带来了新的业态,也对学术媒体的出版形态和受众的信息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新的传播环境对学术出版与学术成果传播带来挑战,也促使学术传播方式与运营理念的升级,为学术出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1 新技术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学术内容的传播方式也随之改变,学术成果的传播方式呈现多样化,新技术对科技期刊的知识传播带来了新机遇,也产生了新的挑战。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移动终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诸多新技术,不断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深入。新技术在知识传播方式与信息发布载体方面,不断更新与发展,为学术成果创造了全新的传播模式,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学术成果的转化,从学术传播的角度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新技术的发展也意味着对传统模式的挑战,当前学术出版与传播以纸质科技期刊为基本载体,利用数字出版增强成果传播效果,无论从出版模式还是技术应用来看,还是以传统的学术出版模式为主。在区块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下,迫使科技期刊必须思考未来的学术出版与传播模式,以及探索学术出版新业态,应对国内科技期刊出版面临的问题。总体而言,新技术对学术出版行业的改变具有积极意义。

2.2 学术成果阅读方式的变化

阅读方式受到媒介形态与需求的影响,科技期刊是传播科学知识与发表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媒体,新技术对科研工作者的学术阅读方式带来新变化,主要包括学术传播媒介的移动化、学术成果阅读的碎片化、学术交流的社交化、学术信息获取的兴趣化。首先,在学术传播媒介的移动化方面,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导致大众媒体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移动媒体转变,移动化成为学术传播的新趋势。其次,学术成果的碎片化阅读方面,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和移动宽带技术应用,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科研工作者已经习惯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获取各类资讯,通过移动端阅读学术成果与检索学术相关信息,碎片化的阅读行为减少了纸质媒介的阅读。再次,新技术推动学术交流的社交化,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活跃度最高的媒体,学术类微信公众号阅读成为科研工作者的常态[ 1 7 ],并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转发学术相关文章与资讯,学术交流行为的社交化改变了学术传播方式,也促进了科技期刊与微信的融合出版。最后,学术信息获取的兴趣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基于学术用户的搜索行为、阅读兴趣、地理位置等的智能算法广泛应用,科研工作者在移动端浏览器的学术信息检索与阅读行为,后台将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学术信息的智能推荐,学术阅读兴趣的智能推荐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术成果的阅读行为。

2.3 新技术推动出版与传播模式变革

出版形态与出版技术应用有密切关系,技术是支撑学术出版方式的重要保障。在媒体传播技术与移动设备的支撑下,尤其是5G技术的商用,必将推动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移动出版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科技期刊目标受众已经从固定阅读向移动阅读转变,阅读载体也从纸质介质向电子屏幕转变,已经有研究者提出科技期刊移动优先的出版模式,认为移动优先出版已经成为学术成果出版的新方向[ 1 8 ]。科技期刊移动优先的学术出版应用,是在移动终端与移动内容双重支撑下实现的,移动优先的出版模式已经得到学术期刊界和相关研究者的重视。除了传统的纸质期刊出版外,在学术期刊官方网站实现开放存取的免费下载,依托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实现优先传播,有效促进了学术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此外,中国知网通过签约的方式为部分科技期刊提供网络首发论文服务,学术论文通过网络首发的方式实现在线数字出版。新技术支撑下的学术成果移动优先出版的模式,对提升科技期刊学术成果转化与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2.4 新技术促进科技期刊知识传播

科技期刊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体,具有学术性与专业性强的特点,导致期刊论文对公众的知识传播效果并不明显,在新技术的支撑下,科技期刊可以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出版,科技期刊将承担知识传播的新职能。科技期刊由于其特有的学科与专业优势,除了出版学术研究成果外,新技术可以为科普、知识传播提供更多的渠道。新技术拓展了科技期刊的媒体应用方式,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高深、晦涩的科学知识,以浅显易懂的学术类文章或者科普内容来传播。如科技期刊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在5G技术的推动下,科普期刊还可以通过制作连续的短视频Vlog,利用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技术,通过直观的视频与虚实互动方式,向公众传播深奥的科学知识,达到预期的科普效果。新技术促进了科普、知识传播与知识成果转化,新技术赋予了科技期刊更多的职能。

3 科技期刊前沿新技术应用模式

科技期刊是期刊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依赖新技术来实现科技期刊的融合出版。科技期刊前沿新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AR增强现实与VR虚拟现实技术等,随着科技期刊学术出版应用的成熟,这些新技术将成为提升科技期刊竞争力的手段。科技期刊的前沿新技术应用,得到相关研究学者与科技期刊社的关注,并积极探索科技期刊新技术应用场景,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出版与知识传播的水平。

3.1 科技期刊的大数据出版应用

大数据技术已经出现多年,通过海量数据的采集与数据分析,对学术传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大数据技术具有海量数据、高渗透性、精准传播的优势,科技期刊应主动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科技期刊的出版水平。大数据技术在科技期刊出版运营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发现与追踪学术研究热点。科技期刊是发布学术前沿成果与研究趋势的媒体,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为科技期刊的征稿与约稿、选题策划等提供科学指引,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第二,获取本行业或学科主要学者与机构研究动态。及时关注与了解科技期刊所属行业、学科的学者与机构的研究动态,利用权威学者与研究机构的优势,可以为科技期刊的栏目合作创造条件,提升期刊特色栏目与选题策划的学术影响力。第三,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科技期刊融合出版。融媒体传播时代,科技期刊的媒體影响力与传播效果不断减弱,科技期刊的融合出版成为转型的必然趋势,因此科技期刊普遍尝试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移动App等提升媒体影响力,但实际融合出版效果并不理想,缺乏科学指导与效果评价。科技期刊可以跟高校传播院系和计算机信息院系合作,或利用“清博大数据”等工具,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打造特色栏目,利用大数据来指导与辅助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

3.2 人工智能辅助期刊出版

人工智能技术是建立在机器学习基础上的全新应用,通过对科研成果数据挖掘,再对科研成果的语音、图像识别的机器学习,将智能算法应用于科技成果出版,人工智能对学术出版来说是全新的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科技期刊出版应用广泛,对科技期刊出版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优化学术出版流程,提升学术成果传播效果,也意味着学术出版进入智慧出版时代。首先,辅助科技期刊出版工作。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期刊编辑进行选题策划,发现学术研究热点,智能推荐审稿专家与约稿专家,利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可以提升文本的录入效率,还可以实现自动排版,借助人工智能独特的传播数据算法,能够将学术成果通过程序化的方式,在社交媒体平台推送给相关研究者或读者,增强科技期刊用户的阅读体验。其次,科普内容的智能化生产。机器写作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写作水平已经完全能够达到新闻报道需要。深圳报业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媒体集团,使用自主研发的写作机器人Giiso,完成2 000字的稿件仅需3分钟,极大地提升了出版效率,同类的写作机器人还有腾讯的Dreamwriter、《华尔街邮报》的Heliograf、今日头条的Xiaomingbot等[16]。由于学术研究创新性要求较高,因此人工智能写作暂时不具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但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能力的提升,科普文章写作极可能会成科技期刊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领域。最后,人工智能识别学术不端行为。人工智能在文本处理与识别技术具有优势,编辑的审稿与出版过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动发现和识别抄袭、不当引用、一稿多发等诸多情况,避免科技期刊出现版权争议,也能够避免部分期刊录用稿件而未通知作者,导致的重复发表情况。

3.3 区块链的学术治理探索

区块链英文名为(Blockchain),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前沿计算机技术。区块链采取的去中心化、共享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开发新的场景应用,区块链技术能够为科技期刊的出版提供有效支撑,构建稿件处理、版权验证、学术传播的公开出版平台。互联网数字传播的优势在于知识共享与知识传播,通过构建开放的知识共享平台实现知识转化。学术研究成果是科研工作者智慧生产的结晶,是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劳动成果,区块链技术可以提升我国学术治理能力,通过区块链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是解决知识共享与知识传播的关键。

科技期刊的区块链应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科研成果发表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目前论文发表大多采取采编系统或邮箱投稿,由于期刊论文中介、虚假网站鱼龙混杂,投稿者通过搜索引擎获得的投稿方式基本都是中介收稿邮箱,对作者并没有任何保障,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登记,可以避免论文被论文中介转卖、剽窃,有效避免研究成果发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争议。二是学术成果预印本平台应用。学术论文属于作者的智慧生产成果,其研究视角与论点等具有较强的独创性,研究思路与观点容易被剽窃,由于尚未发表,其研究成果并不受知识产权保护。我国科技期刊长期处于优秀论文一稿难求的局面,利用区块链知识产权登记手段,可以完善我国预印本学术出版模式,作者在预印本平台上传经过登记的论文,期刊编辑可以根据选题策划与学科定位,从预印本平台遴选优质稿件予以发表。三是学术交流中的研究成果产权保护。会议论文与会议学术报告是科研交流的重要方式,学术会议为研究者提供大量前沿信息,主办方大多要求参会者提交未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受制于知识产权保护需要,要么嘉宾采取蜻蜓点水式介绍,要么参会者担心未发表论文外泄而有诸多顾虑,学术会议研究成果区块链技术认证有现实需求。四是在线知识与研究分享产权保护。自媒体时代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学术信息交流的平台,相关领域研究者习惯于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了解科研趋势,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成为主要特征,通过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发表个人研究成果,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或分享个人学术研究心得,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对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区块链技术来保护自媒体学术分享的研究成果。

3.4 AR与VR增强出版应用

高性能移动终端普及创造了全新的出版应用,改变了知识传播的方式,提升了知识转化的效果。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人机交互的技术,主要通过虚拟的对象进行实时互动,可以打破空间、时间、呈现介质的限制,有效增强了使用者的互动体验。而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则是通过计算机生成的一种模拟空间环境,以虚拟的动态三维景象,为用户创造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仿真环境。相对AR增强现实技术, VR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才能体验,增加了技术应用的设备门槛。AR与VR技术在出版领域有较多的应用,但在科技期刊领域探索较少。科技期刊引入AR与VR技术,能够增强期刊内容的展示效果,促进知识成果的传播与转化效果。AR具有互动性强的优势,能够增加科研成果的呈现方式,通过载入预先存储在平台中的视频、动画、音频、图片等资料,对研究案例、知识原理、设计方案等进行互动化的展示。AR增强现实技术适合于音乐语言类、影视类、土木建筑类、动植物类、医学类等需要跨媒体展示方式的学术成果,通过手机与平板电脑来实现。VR虚拟现实技术需要借助专业的VR制作工具生成三维交互影像,因此适合于具有数字模型资料的研究成果展示,比如空间设计类、土木建筑类、游戏动画类、工业设计类等研究,用于辅助所发表论文进行实时展示,便于读者更直观了解研究成果。AR与VR技术均是学术成果展示的辅助手段,科技期刊应积极尝试新技术提升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示效果,促进知识的传播。

4 科技期刊新技术出版应用思考

科技期刊是学术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专业媒体,发表高水平、专业性的学术论文是科技期刊出版的核心任务。新技术对学术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带来新的变化,科技期刊不仅要重视学术内容的出版,更要利用新技术实现知识有效传播,提升学术成果的转化效果。在新技术的驱动下,迫切需要利用新技术加强知识的传播,提升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水平。

4.1 新技术内容生产与出版反思

科技期刊具有较强的学术与行业特征,绝大多数的科技期刊依然坚守传统的学术定位,对期刊的转型发展重视不够,忽视新技术对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出版的价值。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新技术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技术应用,新技术将会对学术内容生产与传播,带来全新的出版生态与学术传播效果。因此,科技期刊应当重新认识新技术对学术内容生产、学术成果传播、学术品牌的价值。对科技期刊来说,传播科技知识是科技期刊的基本要求。目前纸质学术期刊的发行量与阅读率逐年下降,学术期刊的内容传播主要通过大型学术数据库来实现的,比如中国知网。当前科技期刊面临知识服务转型,发表学术论文只是科技期刊基本职责之一,科技期刊还需承担科普传播、新型智库、科研服务等新职能,如何提升科技期刊知识服务传播效果,成为当前科技期刊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科技期刊应当主动接受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提升学术出版能力,促进学术成果的傳播与知识转化,依托新技术改善科技期刊的学术出版环境。当前主动利用新技术的科技期刊并不多,很多成熟的技术对科技期刊来说,仍然处于可行性与必要性探索阶段,部分科技期刊的新技术应用甚至只是二维码而已[5],由此可见科技期刊新技术应用探索的不足。

4.2 利用新技术提升期刊品牌形象

新技术赋予了科技期刊新的传播方式、新的内容生产模式,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科技期刊的品牌形象构成要素。科技期刊品牌形象是公众对期刊的形象认知,主要包括视觉形象、学科影响力、学术水平、出版发行情况、期刊主办机构等要素。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环境下,除了传统的学术形象认知元素,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程度,也成为影响受众对科技期刊形象评价的指标之一。新技术的应用直接影响受众对科技期刊的品牌形象评价。首先,在新技术采编方式上,投稿的便利性是影响受众对科技期刊形象认知的重要因素,采编技术会影响到受众的投稿行为。在线采编系统增强了目标受众的使用体验,与社交媒体的融合便于受众随时了解审稿进展,提升科技期刊的投稿满意度。其次,在学术信息传播方面,获取学术信息的方便性会影响到受众对期刊的评价。科技期刊应当重视跨媒体融合出版,加强与社交媒体、短视频、网站的融合,确立全媒体运营理念,及时传播受众关心的学术信息。再次,重视目标受众的信息需求,调整科技期刊运营思路,多从受众视角思考科技期刊的出版与运营,为受众提供前沿的学术信息,利用新技术改变当前的学术出版模式,向知识服务的期刊运营理念转变,树立学术运营意识。最后,利用新技术掌握科技期刊品牌舆情。学术论文发表乱象丛生,网站上充斥着各种代理发表的虚假信息,相关论坛中含有大量对科技期刊负面评价等,都极大影响到科技期刊形象,科技期刊应利用大数据技术监测舆情,了解受众的评价,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综上所述,新技术能够提升科技期刊受众的阅读体验,提升学术信息传播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对科技期刊形象的不当评价。

4.3 发挥新技术对出版流程优化作用

美国媒体文化研究学者波兹曼认为新技术必然冲击和重构媒介生态,尽管当前科技期刊的行业新技术应用还不太普遍,但学术出版领域的新技术、新传播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科技期刊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总体实力还不强,大量的科研成果在国外知名期刊首发,学术话语权被国外掌握,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综合影响力是关键。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出版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应主动利用新技术优化科技期刊学术出版流程。大数据技术主要用于科技期刊投稿论文的学术不端检测,而在研究趋势、选题策划、最新成果、专家作者的大数据应用上,国内科技期刊大数据应用程度较低,应积极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学术出版水平。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语音识别、图片程序化设计、版面编排、文字校对等方面具有优势,人工智能能够有效提升编辑工作效率,将编辑从繁重基础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与大数据技术融合,实现对某学科领域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机构、专家与作者研究方向的智能匹配,实现编辑审稿中的智能程序化作业。2019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确定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随着科技期刊应用场景需求的扩展,区块链不仅在科研成果中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作用,还将对构建全新的学术出版生态起到支撑作用。因此,科技期刊必须重视新技术对学术出版的价值,利用新技术提升学术出版工作效率,优化科技期刊出版流程。

5 结语

新技术改变了学术生产与学术传播方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AR与VR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出版行业,也将带来科技期刊出版流程与出版形态新的改变。科技期刊具有与前沿新科技融合出版的基础,新技术对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出版与学术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科技期刊应当主动探索与应用新技术辅助出版方式,提升科技期刊的综合竞争力。学术出版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尽管科技期刊新技术应用还不够成熟,但国内科技期刊界和学者对新技术应用大多持肯定的态度。科技期刊的新技术融合出版,需要科技期刊及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构建成熟的科技期刊的新技术出版模式。

参考文献

[1]詹媛.我国科技期刊数量达到5020种[EB/OL].[2020-05-17].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8-01/29/ c_1122330364.htm.

[2]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6-06-01(002).

[3]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J].编辑学报,2019,31(4):355-356.

[4]张艳萍.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研究——基于4种核心科技期刊的量化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5):524-531.

[5]周丹,周华清.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新技术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1):1022-1026.

[6]谢飞凤,张俊祥,季群,等.大数据背景下科技期刊的“精准出版”[J].科技与出版,2016(7):90-93.

[7]姚戈,史冠中,王淑华.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App应用分析及媒体融合发展探讨[J].科技与出版,2017(10):61-65.

[8]刘平,杨志辉.人工智能构建科技期刊智慧出版模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5):462-468.

[9]何小军,梁俊.人工智能技术对科技期刊科研诚信的作用[J].中国出版,2019(13):50-53.

[10]刘新永,林玲娜,柯文辉.人工智能技術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9,11(17):15-17.

[11]张艳萍,周丹.增强现实技术对建筑类期刊新技术出版设计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0):1012-1017.

[12]陈研,何炳蔚,刘宇清,等.献礼人民卫生出版社建社65周年: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医学科技期刊创新及医学同质化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办刊初探[J].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2018,6(1):1-6.

[13]孙婧.科技期刊数字侵权现状与版权保护——区块链技术可行性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0):1000-1005.

[14]治丹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科技期刊网络出版危机韧性治理[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5):476-480.

[15]邵培仁,廖卫民.思想·理论·趋势:对北美媒介生态学研究的一种历史考察[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180-190.

[16]谢清果,赵晟.尼尔·波兹曼论媒介技术演进与社会话语变迁[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8,35(2):70-75.

[17]张艳萍.高校教师学术类微信公众号信息行为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9,21(6):27-32.

[18]周华清.科技期刊的移动优先出版模式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7(1):78-83.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区块链人工智能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数读人工智能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