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唤醒曾经的记忆
2020-02-21路卫国
路卫国
“我用稚嫩的双手/把日子谱成一串串音符/在指间跳跃//我用清澈的眼神/把岁月绘成纯净的蓝河/在心间流淌。”(《童年》)
童年,就像五彩斑斓的珍珠,总能串连起无尽的欢乐与稚嫩的梦想。或许因为时间久了,有了时空的距离,童年在人们的心目中才变得那样美好,那样让人留恋。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目光,一同走进“百草园”,走进“三味书屋”,去捕捉先生成长的足迹,体味先生的一腔深情,感受先生那份曾经拥有的记忆。
百草园:童年的乐园
在童年的记忆中,最令人难忘的就属百草园了。它就像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立体画,让我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走进百草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形色各异的景物迅速地、不间断地跳动着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仿佛看到童年鲁迅陶醉其中的动人情景:绿油油的菜苗或许引发了“我”美妙的遐想,光滑的石井栏因“我”一次次跳上跳下更加光滑,和皂荚树不止一次比试过高低的“我”,总是弄不明白为什么长来长去也长不过皂荚树,桑葚变紫红的那一刻该如何勾起“我”垂涎欲滴的馋虫。
藏在浓密的树叶里长吟的鸣蝉,不仅吸引了“我”不停搜寻的目光,单调的叫声或许因不知劳累的鸣叫唤起“我”倾心的羡慕。伏在菜花上的黄蜂,肥胖得有些可爱,一动不动地落在那里,而此时的“我”也一定屏住呼吸细细欣赏,唯恐弄出点声响惊动了它,被追得落荒而逃……
可以说,百草园里的乐景、乐闻、乐事,满溢着生机和活力,情趣盎然,妙趣横生。幼小的鲁迅在这里一天天用游戏和玩乐编织着自己快乐、浪漫的童年。
三味书屋:枯燥生活中的快乐印记
“我”不能理解,家里的人为什么要把“我”送进书塾去,并且是全城中号召最严厉的书塾。满怀着对百草园的深情眷恋和依依不舍,“我”被送进三味书屋,极不情愿地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活。虽然有些无奈,有些迷茫,有些不解,有些失落。
随着“我”一天天長大,上学读书,成为一种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百草园的生活自由而快乐,但一个人却不能一辈子永远生活在其中。对于一个自由自在生长惯了的孩子来说,三味书屋的生活是多么的压抑和枯燥。学习内容的枯燥,教学方式的单一,娱乐活动的缺失,深深地束缚了“我”活泼、天真的性情。
好在这里有态度和蔼、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有对萦绕心间的“怪哉”的好奇,有“正午习字,晚上对课”的充实,有放开喉咙放声唱读的喧闹,有先生读书时沉醉其中的可爱,有偷偷溜到三味书屋后面小园中“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的插曲,更有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描画的快乐。可以说,这些人、事、物的存在,让自己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增添了些许亮色。
童年的百草园,是自由快乐的世界,三味书屋则是严肃凝重的学堂。这两种生活方式迥然不同,但都是人生曾经的美好经历。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可爱的童心。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美好经历的存在,回忆才显得弥足珍贵。闲暇之余,常常不由自主地回味,从中体会生活的百般滋味,从而激励我们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