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2020-02-21中共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委办公室

社会主义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临沧示范村建设

文 查 富 中共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委办公室

2012年4月,云南省临沧市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云南省首个州(市)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9年5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临沧市以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这是临沧发展史上的大机遇,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试验田”,也是临翔区跨越发展的新机遇。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按照中共临沧市委、市政府建设“飞燕型”陆路交通体系的要求,快速推进以高速公路、铁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交通网建设全面推进,高速公路、铁路网络与周边县(市)互联互通步伐加快,临沧机场改扩建加快推进。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临沧连接线、公共汽车场(站)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创建18条(段)156公里“美丽公路”示范路,累计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32.47亿元。二是水保障网建设加快推进,龙浩坝水库、安全饮水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南汀河河道治理(三期)、大桥坡水库等项目开工建设,弯子水库、中心城区供水工程等项目前期正在进行,累计完成水网投资2.64亿元。三是物流网建设取得突破,加快建设连接国内、连通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物流通道,构建区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临沧火车站物流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勐托火车站物流园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培育物流企业23户、快递公司16户,实现乡镇快递企业入驻全覆盖。四是能源保障网建设持续推进,配合做好天然气管道临沧支线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实现村级扶贫光伏电站并网发电,110千伏忙东输变电、中石油西环路加油站等项目竣工使用。宽带和4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五是城市基础设施快速推进,以美丽县城为抓手,棚改安置房、公共停车场、火车站8米路、东片区10号路、华承园西侧15米路加快推进。旗山小区、教育小区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顺利推进,章嘎片区、旗山路西段片区2个棚户区二级开发开工建设,佤山凤城建设项目顺利开工,投入城市基础设施资金3.6亿元。

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发展,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跨越。一是传统产业巩固提升。巩固提升茶叶、核桃、油菜、烤烟、坚果、咖啡、甘蔗、畜牧、蔬菜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芭蕉芋、红薯、蚕桑、金线莲、迷迭香等新兴产业,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38万亩。建成省级研发中心1个,通过计量认证21个、质量体系认证5个,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商标3个,累计“三品”认证农产品达31个。二是工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工艺陶瓷、淀粉加工、秸秆综合利用等一批工业项目顺利推进。三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完成24个重点旅游区村庄规划。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区设立区乡村河(湖)长118名,对62条河流30座湖泊(水库)做到责任落实,开展日常巡查和清“四乱工作”。扎实抓好国家土地例行督察5个方面14类170个问题整改落实。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新造林8.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发生态旅游,打造“康体养生旅居城”。完成24个重点旅游区村庄规划。五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生态美、发展美、风气美”,提升生态优势,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美丽县城、美丽公路建设和村庄规划,力争率先将临翔区建成最美丽家园。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六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完成24个重点旅游区村庄规划。“游云南”APP上线运行,临翔区共接待国内旅游者657万人次,同比增长22.5%,海外旅游者超1万人次,同比增长2.67%。

精准定位对外开发,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依托临翔区境内航空、铁路、高速路汇集优势,建设集“仓储物流中心、规划展示中心、商品交易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生活配套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和仓储中心。紧盯对缅跨境商贸流通、小件跨境物流双向开放,建设临翔区跨境电商产业园,争取享受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相关政策。完善路网设施建设、连通更加便捷、覆盖更加广泛、保障更加有力的高速公路网络。依托临沧亚微会展中心项目建设,以开放、绿色、多功能、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建设成为临沧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展示、展洽平台,同时作为临沧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等各大盛会举办地。

扶贫工作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一是抓实动态管理,落实帮扶措施。按照“六个标准”程序抓好动态管理,可实现剩余3个贫困村、539户1989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持续抓好产业、就业、安居房、教育、医疗卫生等扶贫工作,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短板。产业扶贫做法作为云南省唯一一个典型案例被国务院扶贫办纳入国家师资库。二是抓公共基础设施,紧盯问题整改。聚焦群众出行难、饮水难、读书难、看病难、活动难等问题,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了道路、通讯、文化等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督查巡查+暗访”的方式,开展5轮督查巡查,全面抓好问题整改。三是抓实巩固提升,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扎实开展“讲实话、说变化、感党恩、谋幸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激发扶贫对象脱贫信心和内生动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创新开展农村工作清单制,制定《临翔区脱贫质量巩固提升村级工作手册》,明确村组开展工作的15个方面98条措施,以工作清单方式强化帮扶,巩固成果。四是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重点抓好100个“乡镇驻地示范村、公路沿线示范村、产业示范村、旅游示范村、特色示范村”5类村庄建设,目前已建成腾龙、中山、碗窑、驿亭新村等26个示范村,中山村秘境森林小镇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五是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制定印发了临翔区“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工作方案,组织干部重点围绕“两图一书一表一民约”开展规划家乡工作,683名牵头人1497名公职人员回乡规划,编制出7个乡镇683个自然村综合性规划。

保护与开发并重,民族文化传承卓有成效。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认真做好民族文物的普查、保护工作。完成临沧专员公署旧址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设计修缮方案并获批复,完成临翔区中山竹编制作技艺和南美拉祜族服饰习俗两个项目申报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的调查、整理、声像片拍摄、申报工作。二是建立联动机制,不断完善文物保护制度。对辖区内勐旺塔及西北塔、临沧专员公署旧址、采花坝石刻、东文笔塔等32个文物保护单位及24个不可移动登记保护单位进行挂牌保护,根据文物认定标准,永泉猛虎营遗址、永和何家大院等24个点为临翔区不可移动登记保护单位。三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行动。建立健全非遗名录体系,临翔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共136项,临翔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象脚鼓文化之乡”,临翔区碗窑村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碗窑土陶文化之乡”。四是加大对全区97个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带头人的扶持力度。组织辖区非遗项目参加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参加中国—南亚博览会、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暨2019年“一带一路”中国·芒市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活动。

猜你喜欢

临沧示范村建设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登高方觉天地厚 继往开来谱新篇——云南省临沧公路局发展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