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操千曲而后晓声 练千功而后为师
——江苏省高中音乐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述评

2020-02-21严婷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基本功比赛音乐

□严婷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2019年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通知》 (苏教基涵 【2019】 15号) 文件、《关于公布2019年全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方案的通知》 (苏教科研【2019】 52号) 文件精神,按照《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规程》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本次比赛内容设置为:一是专业技能考察,包括钢琴、声乐、自选(器乐或舞蹈)、理论考试四项;二是课堂教学,包括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在全封闭断网的环境中独立一个课时45分钟教学设计和完整课件)、课堂教学(20分钟,借班上课) 三项内容。所有项目的设置从一定程度上涵盖了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必需的基本功内容,体现了江苏省高中音乐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

评分标准中,专业技能项目权重为50%。其中,钢琴、声乐权重为均为15%,自选(器乐或舞蹈)权重为10%,理论考试权重10%;课堂教学权重50%,课件设计、教案制作权重25%、上课占25%。上述比赛项目,均按百分制评出原始分,选手的每项原始分乘以该项目的权重,累计相加后为该选手所得总分。本次比赛规模大、水平高、辐射广,为期四天的比赛期间,除了保持往届的特点之外,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形式。

纵观此次比赛,印象最深的有三个方面。

首先,选手们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在比赛中都表现得自信、大方、沉着、技艺精湛,不管是演唱、演奏技巧,还是着装,都十分得体。尤其是在个别单项比赛中,例如声乐比赛中,一些教师的技能水平完全达到了歌唱家的水平。提高整体中小学生的水平,就要靠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可能指导出高素养的学生。中小学教师整体水平提高了,才能为我们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参赛教师好多都是一专多能的人才。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不同于其他音乐赛事,其他音乐赛事往往是某一方面的专长,但该比赛要求一个人参加五项比赛,检验音乐教师在音乐专业和教学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是主办方坚持将近二十年连续十一届比赛的良苦用心,也是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良好导向。本次比赛中,各地中小学教师也较好地表现出了这一点,在突出某一项专业的同时,其他的专业都能够均衡发展,演奏、舞蹈、声乐样样不差,就连评委也大加肯定和赞赏。

其三,本次活动的评委都是来自江苏、浙江等地顶级的专家、教授,本着对每位选手公平、公正的态度,不管时间多晚,都认真看完选手的展示。这些专家也不负众望,每个项目比赛完毕,不管多晚,评委们都要对选手们的比赛进行细致的点评和指导,体现出了各位专家高度的责任心和对中小学音乐教师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他们精深的专业素养和严谨认真的态度也给所有老师上了很好的一课。

对于参赛选手来说,此次比赛不仅是高中音乐教师的风采展示,更是一次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的过程,尤其是作为参赛选手,聆听了路琦、江玲等教授的点评后,更是激起了参赛选手和聆听教师的共鸣和深思。专家点评既有对选手的肯定,也提出了许多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这给各位教师带来了很多的启发。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演唱、演奏、舞蹈中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加强艺术的表现力

艺术的技巧是为艺术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服务的。以演唱为例,不能只追求音高、音量而忽略了音色、情感表达等等。在表现艺术作品时需要将“技术性”和“艺术性”两者结合起来,缺一不可,在老师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表现到位。一个好的歌唱者除了会表达词曲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唱出自己的风格,使作品重新绽放光彩。例如25号(技能抽签号)选手声乐作品,演唱的是莫扎特的歌剧《魔笛》第二幕中的《仇恨的火焰》。这是一首极为华丽的花腔咏叹调,可以说是花腔女高音咏叹调史上数一数二的名曲。莫扎特以最难的华彩乐段来刻画她的本质,该选手以其高超的演唱技巧把这部歌剧中的灵魂人物——夜后这个角色,在非常高的音域(高音f),以快速的唱法,混合了乐声的重复音、断音和长笛的竞相比赛,以超越人声的华彩乐段,赋予了她狂暴的心情以讽刺的色彩,令在场所有人啧啧称叹。如8号选手,自选项目舞蹈《芳春行》,背景音乐用的昆曲《牡丹亭》中皂罗袍“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与断井颓垣”,舞蹈形象既要体现对良辰美景中少女的寂寞闲愁,又要体现离人的魂牵梦绕。 (宋代词人张可久《满庭芳·春思》 中“愁斟玉斝,尘生院宇,弦断琵琶。相思瘦的人来怕,梦绕天涯。”) 宛若世外桃源般美好的爱情和那姹紫嫣红花园中一朵最娇艳的牡丹,却无奈都付与断井颓垣。选手那收与放、张与弛、急与缓、强与弱都拿捏到位,表现得洒脱、飘逸、灵动、稳重,江苏省教研员潘丽琴老师赞叹道“顾盼生辉”,该选手在闭幕式上的优秀节目展演中,也赢得了观众的一致掌声。

二、作品的选择,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人们常说:“选择的真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和自己实际水平不相符的作品,即使选手将它完成演绎了,那也是属于机械的、僵硬的、没有灵魂的作品,并非我们所说的美的、有情感、有血有肉、能够给观众带来享受的作品。能够将小作品表现得精致就相当于完成一个大作品。作品的难易程度不仅表现在作品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上,越是情感变化复杂、感情变化细腻的作品难度就越大。所以在选择曲目的过程中,不仅要选择适合自己技巧的作品,还要着眼于作品的艺术性。如声乐比赛中,有选手演唱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玛依拉变奏曲》 《军营飞来一只百灵》、意大利歌曲《你发火就爱生气》等,这些选手在表现力、演唱技巧等众多方面都很优秀,对这些经典的作品都很熟悉和喜欢,如若能避开这些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作品,而选择一些动听的,有难度的、陌生的作品,相信比赛成绩会更上一个台阶。赛后,有高校的教授在点评钢琴比赛时,建议选择自己在能力范围内能驾驭的曲子,切不可抱一块大骨头,啃不下来。你的技术驾驭不了你的曲子,音乐就不完整,就会支离破碎。因此,把难度降下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曲子,在演奏时心里能自如地跟着唱,那么这个曲子就会表现得很好。在比赛中,音乐性比技术性更为重要,技术是为音乐表现服务的,我们不能本末倒置。选手坐在钢琴上演奏,评委们会习惯性以专业钢琴演奏者的要求来看待他们,有的明显不是钢琴专业出身的老师,选择了难度相对较大的曲子,而在音色、力度、情感表达等方面均有所欠缺,有很多可待提高的空间,作为音乐老师,更应该注重音乐的表达及情感的流露,这样才能驾驭得游刃有余。

这次比赛是青年音乐教师基本功的比赛,作为老师,更多注重的是教的能力,而在基本功的技能上不需要追求高超和花哨的技巧,需要的是沉下心来,把小的作品处理得更严谨、规范,在钢琴、器乐、舞蹈、声乐用于课堂教学时,能给学生以规范的艺术教学,为学生进一步踏入专业高等院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理论考试,吃透钻研教材和课标是关键

音乐欣赏的测试内容包括:曲名及作者的听辨,中国传统音乐歌种、乐种、剧种的听辨,中外乐器音色的听辨,节拍听辨,音程的听辨及记录,三和弦的听辨,音乐风格的历史文化归属听辨,音乐体裁、相应功能的听辨,音乐理论分析包括曲式结构的分析,调性的分析,音乐文化知识及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的考察。题型为选择、填空、简答,题型规范。感受音乐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中心环节,音乐欣赏则是直接感受音乐的实现方式,是中小学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这样的理论考试,以此测定音乐教师的基本素养和水平,显得尤为必要。考察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基本乐理、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常识、音乐欣赏、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等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是对音乐教师感受音乐能力及音乐文化素养的集中测试考评,体现了从教学实际中来、回到教学实践中去,在一来一去中提高了教师素质的比赛宗旨。

四、通用技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比赛通用技能部分,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课堂教学展示。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做了如下描述:“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一脉相承 ,同时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对音乐核心素养的三个层面也有具体的阐述,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笔者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学科教学的应然诉求:立足核心素养,把握学科本质;提升教师能力,注重真实情境;激发问题意识,强调学生中心;关注深度学习,增强合作意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由诗人作文写诗之道可引申出我们对于课堂教学的观点:我们要“入乎其内”,善于把握学科的本质;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出乎其外”,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为中心,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1.教学设计,贵在吃透教材。胡行岗评委在点评时谈到,教师教学的前提,要吃透教材,研究教材,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教学设计就自然而然出来了。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和教师自身优势;遵循教学规律和音乐规律。教学目标要精准设定,教学过程中始终运用启发、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及其表现,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有了精妙的教学设计为前提,比赛展示时的实际课堂教学效果会更精彩纷呈。

2.课件制作,巧在“必要”“有效”。比赛方提供了教材的复印件、教参,以及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有专家指出:PPT的制作,是反映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一个方面,但不等于说越复杂越好,教师在选用多媒体制作软件时,要把握“必要”和“有效”两个原则。比如在本次比赛中,有的教师直接用比赛方提供的视频资料,在课堂授课环节点击了暂停键,将画面停留在一帧人像模糊,动作夸张的图像近七八分钟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显然有点不妥。如若提前将视频进行画面剪辑处理,淡化或者选择性用与授课内容相关优质图片剪辑好,相信课堂效果会更好。只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巧妙运用教学法,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那么就能有效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最佳境界当是内容凸显、技术隐身之时。

3.课堂教学,强调学为中心,关注深度学习。比赛要牢记片段这个关键词,切不可把音乐课堂教学片段设计成为浓缩的一节课。教学过程清晰,出示的音乐课件要层次分明,多媒体的音量要适中。与音乐课堂教学片段无关的音乐素材或者音乐手段要果断丢弃,在特定时间内不可能完成的音乐欣赏要酌情删减,避免因面面俱到而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片段化教学要做到前后知识点“交代清楚”,重难点问题“设计明晰”,深入浅出,打造亮点。执教者要根据自身情况,针对规定题目和教学设计进行谋篇布局,以最优化的过程与方法展现出自己的特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是刻意而为,南山是无意中现。然若没有芬芳之举,又怎会有偶遇之乐。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中提出:深度学习是学生感知、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动。其目的是指向具体的、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此次比赛课堂教学课题之一是学习《黄河大合唱》。活动和体验相伴相生,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 《黄河大合唱》有八个乐章,它的结构是异常完整而富于变化的,每一个乐章都有它独自的形象特征。其中《河边对口曲》是一首朴素的民歌风歌曲,是相对于其他乐章来说普通高中生可以实践演唱体验的歌曲。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演唱、思考、议论以及之前的教学活动,分析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光辉的一生,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以及综合中国近代史,了解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历史。“在深度学习中,教学是理智与情感共在的,鲜活的、有温度的活动。学生以全部的思想和精神去感受和体验学习活动的丰富复杂、细微精神,真切或模拟去体验伴随活动而来的痛苦或欣喜的感觉经历。”在深度学习的问题上,笔者始终认为:学生发展是魂。

五、打铁还需自身硬,基本功有待进一步加强

比赛中评委们都谈到了基本功的问题,一些选手在比赛中暴露出“应赛”“速成”带来的基本功不够扎实的问题。比如自选项目中,有6位选手进行了舞蹈比赛,有些选手软度、气息等肢体语言运用不够到位,只是比划了一个“形”,对音乐的理解不够到位,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对舞蹈来说是最基本的两个元素,部分选手表演时疏远音乐,表情僵化。评委指出,舞蹈要尊重作品的文化属性。例如中国的民族民间舞有其特有的风格“气息”和情感线,这些都是我们要把握和关注的。形神兼备,时而连绵流水,时而激情澎湃,塑造饱满丰盈的人物形象,方能最高程度展现选手的舞蹈功底和艺术修养。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从选手演绎的第一个音符、第一个动作开始,就能反映出平时的练习程度。正所谓“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老师知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

在新课改的当下,教师要强意识,具备核心概念和大概念的思维方式,在全新的理念面前,教师能够保持“空杯心态”至关重要,切实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勤实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催生与建构;重合作,多位教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流、碰撞、协作,团队共同磨课,让教师在合作中发展、提升,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作为青年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课堂改革教学形式,积极练好应有的基本功,才能自信、从容地驾驭课堂。比赛虽然已结束,但学习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基本功比赛音乐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选美比赛
比赛
音乐
最疯狂的比赛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