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2020-02-21宫长瑞
宫长瑞 祁 悦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730000)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1]习近平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指出政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强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强国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曾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文,在文末着重阐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并且在近日的陕西考察中习近平也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强党的领导的战略意义,这些都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强党的领导明析了路线图。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保障,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一、定盘指向: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
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决定着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道路和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指导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具有深厚的理论品格和实践意义,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习近平强调:“从总体上看,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特别是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2](P4)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严峻现实,首先要加强全党的生态理论学习,着力在深化理解上下功夫,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和核心要义,掌握科学的实践观和方法论,提升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的能力,强化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增强攻坚克难的能力。在生态文明实践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效发挥理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党的十九大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因此党要充分领导各级宣传部门大力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尤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向广大群众大力开展舆论宣传、教育普及、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利用新型媒介传播手段,适应差异化传播趋势,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在生态文明理论的宣传内容和渠道上增强针对性、精准度,提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影响力,努力做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入耳、入脑、入心,成为每个人自觉的行动指南,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价值导引。
在宣传过程中,也要注意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要有区别地进行宣传教育。首先,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在培训党员干部的过程之中,要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清晰认识生态环境之于民生的重要意义,“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3](P8),将生态保护看作应有的职责和使命,更好地在工作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出卓有成效的生态政绩;针对企业经营者来说,要清楚地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不能把企业利润当作唯一的价值追求,要有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利润和社会生态的共赢;对社会大众来说,要采取形式灵活、内容活泼、生动有趣的方式宣传相关政策和法令;同时推广一些生态文明的环保技术和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保护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是形成环保、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自觉养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实现良好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夯实基础:打造一支生态文明建设铁军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一支目标坚定、本领过硬的生态建设铁军。改革行进到这里,各方面都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区,其中也包括生态建设。多年来的经济建设不顾生态环境承载力,造成了许多沉疴旧疾,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必然是一项困难重重的艰巨任务。要想打好这场硬仗、苦仗、难仗,我们必须需要一支体系完备的工作队伍,同时要求这支队伍要有政治责任感、有担当、有本领,充分保证各项生态工作的顺利进行。
习近平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要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认真贯彻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4](P396)加强党对各级党政干部的领导首先要明确党对一切工作绝对领导;其次,要重视引进优秀人才,重点选拔一批具有生态专业知识的高精尖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来担任有关职务,科学研讨,精准施策;再次,积极推进机构改革,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尽量确保中青年干部占大多数,保证队伍活力,增强工作积极性;最后,要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职务的任期责任制,及时调整工作队伍,保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经济体制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是其中下设的一个重要的专项小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提高生态治理效率。
习近平指出:“要推进严格执法,理顺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要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5]体现在生态建设的过程之中,环保执法队伍就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贯彻生态文明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同时,党的统战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好社会动员和组织工作,广泛凝聚全员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等统一战线力量,不仅积极做好建言献策的本职工作,还成立环境公益基金、研究地区经济带的绿色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地区性的环境保护综合管理委员会等,这些举措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也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党的统战部门要及时将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维护起来,继续巩固,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各民主党派也要继续长期坚持参与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积极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并且与基层民主协商结合起来,发挥各民主党派有效领导各方力量,积极整合、反映诉求、化解矛盾的作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久健康发展。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企业界人士的积极性,成为自主创新生产技术和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建立公众参与的生态保护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这也是对各有关部门履行生态职责的有效监督。
三、制度保障:实现生态治理“多规合一”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现生态治理的“多规合一”,做到统筹规划和合理设计。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制度。《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要建立“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管制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要做到统一规划,就必须在生态治理领域整合各类规划并找到最大公约数,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为导向,划定各类资源的管控线,确立管控的具体规则,保证对生态资源的有效管控,同时在统筹规划下继续发挥各项具体领域规划的独特作用,实现多端有效作用,形成生态治理的最大合力。
推进生态领域的“多规合一”必然涉及到各个部门的讨论、规划和整合,而这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不仅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落实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而且要将人口、资源、能源、环境、生态安全、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规划统一起来,实现生态文明领域的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统一起来,还要将生态文明领域的规划和国家的总体规划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提高生态治理的现代化水平[6]。生态治理领域的“多规合一”也是生态领域制度建设的创新点,应该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改革。经济建设与生态发展要实现双赢,建立绿色生产的产业制度,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努力实现清洁生产。同时加强绿色消费的法律制度建设,引导人们树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绿色消费。生态产业链是有机的统一整体,下游的消费链减少需求和损耗,上中游的供应和生产链就能减少资源消耗与投入,保证整个产业链的绿色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7](P541)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就能从根源上解决资源环境破坏的难题,是最根本的生态保护制度,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汇聚各方力量共同保证实施,实时监控生态环境,保证源头质量;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制度也要有所改进,明确赔偿范围,提高赔偿费用,加大惩处力度,增强监督和执行,保障人民生态权益;城镇化进程中也要加强农村的生态建设进程,加大绿色农业的补偿力度,合理利用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与乡村生态规划的互补和共同发展,发达地区也要向不发达地区提供生态援助,缩小差距,保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合理、健康运行;同时调动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合理监督并且提出改进建议。
四、重点突破: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是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明确指出环境之于民生的意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8](P8)新时代人民要求美好生态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对生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污染防治是当前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提升生态质量的关键一招,要做好保护生态、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首先就要集中气力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解决生态领域的突出环境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各个地区、各行各业,各大生态系统,多点发力共同解决重难点生态问题,改善生态面貌,维护生态平衡。第一,要集中解决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问题,打好重点组合拳——蓝天保卫战、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同出击,全面系统改善人居环境,这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生态任务。党要统筹领导各党政机关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做好系列部署、从上到下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和举措,从源头切断污染——机关领导做出明确规划,控制生产活动范围,划定精细的生态保护区域,严格生态红线保护制度;从中流扼制破坏——针对生产经营活动制定详尽的生态保护细则和惩罚办法,防止企业经营者违法违规破坏生态;从下流保护和维持生态——广大人民群众要树立尊重和爱护自然的理念,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第二,要重点关注农村的污染防治问题,目前在我国城乡比例中农村人口仍占有很大比重,因此绝不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忽视农村问题。现如今我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水平还普遍偏低,农村的农业经营比较分散,如果疏于管理就会造成不容小觑的环境污染,例如农田废弃物焚烧、畜禽养殖污物直排、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等,这些都会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加之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若不及时处理农村污染问题,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也就岌岌可危。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党和政府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充分予以支持,在政策上对农村倾斜,提供充足的污染防治资金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从根本上突破农村的生产经营难题,加大污染防治问题的治理力度,保护农村生态。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各大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黄河、长江、珠江、海河等流域,起着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极重要的生态功能;各大生态保护系统的整体性——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一脉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党要领导具体有关部门从大局着眼,将整个生态环境看作一个大的有机体,把好各大生态系统重要关隘,齐头并进做好各项环境修复工作,保证生物多样性,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五、法律保障:严格生态监督执纪和执法
严格的生态监督执纪和执法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之中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8](P99)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生态保护的底线和红线。同时,生态法律也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相适应,不断与时俱进。在生态立法的工作过程之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满足人民生态需求和保障人民生态权益出发,更新法律观念、整合现有法律、完善法律体系,让生态法律体系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党还要加强监督执纪和执法,确保生态立法重要作用的发挥。党的政法部门必须做好生态文明领域的执法工作,强化执法监督检查以及专项调查,“牵牛要牵牛鼻子”——经过系统调查后针对生态文明领域的重难点问题立案审查,成立专门的生态环境工作小组,从各方入手,找准问题根源,对症下药,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的“难啃的硬骨头”。根据执法工作经验,对生态问题高发区定期组织全面检查,纠正违法乱纪问题,查处违法乱纪人员,确保巩固生态环境整治成果,提高生态治理效率,防范出现整而又乱、乱而又整的重复治理现象。同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要及时解决,日常生活中,某些突发的环境问题对人民生产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如果处理不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出现集体恐慌,不利于社会团结和稳定,因此要做好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机制,灵活机动,迅速反应,保护公民的生态环境权益。
党也要做好生态文明领域的全面执法监督工作。党的政法部门要制定严格标准,拓宽监督层面,强化监督力度,坚持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追究相结合,运用定期监督和不定期监督相配套的工作方式,形成全面的监督体系,实时监控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动生态执法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党的纪检部门同时必须抓好落实生态文明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一些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背后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消极腐败的问题。因此,在与其他部门共同执法的时候,纪检部门必须加大追查生态事件背后的政治责任,决策到人并且严厉惩处,营造风清气正的生态治理环境,保证生态的有效治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此外要严格规范环境影响评估,解决一些不实评估背后的腐败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考核过程之中,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官员一岗双责,要明确具体生态工作的奖惩措施、工作指标和发展规划,在工作中秉持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科学规范的工作标准、重点突出、注重实效的工作方式,真抓实干,做出工作成绩。生态政绩要在领导干部的工作成效中占有一定比重,在特殊的地区甚至应当占重要比重,并且以此作为干部惩罚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同时狠抓一批反面典型的生态案例,对涉案人员进行严肃查处并通报批评,绝不能放任出现破坏生态环境反倒升职的“怪象”。通过完善生态领域的立法和加强监督执纪执法工作,为确保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9](P68)。党的领导同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应当始终坚持并全面加强党在生态文明领域的科学领导。坚决拥护党在生态文明领域各方面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的迫切需求,早日实现美丽强国的现代化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