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内生动力探赜

2020-02-21马静音曹银忠

社科纵横 2020年1期
关键词:合力内生理论课

马静音 曹银忠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21世纪以来,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探索世界的认知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新发明和新事物的源泉,并在不断的裂变效应中孕育着更多未知的可能。在此背景下,厘清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生型动力的基本构成、运作状态与优化重组,有助于实现正向合力与反向合力的平衡,内部动力与外部张力的聚合。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生动力的构成解析

(一)启动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出场的矛盾驱动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是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困境的积极应对,是对教育目标与教育效果之间脱节现状进行的有效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根本推动力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之间的矛盾运动。核心: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运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主体通过理论灌输、情感浸润、实践深化对教育客体进行思想引导的渠道和平台,其目的是使教育客体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水平符合“时代新人”的培养目标。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用户群体”处于复杂多变的网络生存环境中,其“用户需求”也随之发生巨变。这意味着,一旦教育主体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中,缺乏必要的变革和创新,就会使得教与学的“鸿沟”拉大,很难建构和谐共进的师生关系。关键:教育目标与教育效果之间的矛盾运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课程,其开展与实施都具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作为方向指引。但反观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足于课程目标开展授课之后反馈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究其根源,主要问题就在于课程实施过程存在偏差,导致教育内容在强灌输环境中受到教育对象排斥心理的阻碍,从而极大地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效。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之间关系重构的契机,搭建好这一“桥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标的实现与教学效果的升级都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二)运行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出场的规律遵循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贯彻,更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遵循。第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指导思想,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体现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指导思想,其最为显著的外在表征便是与时俱进,能够不断赋予自身以时代性和引领性。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必须适时抓住教育对象演变、教育环境变迁、教育手段多元、教育场域拓展的契机,最大限度拉近教与学的距离,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式发展。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三大规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指南针”,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转型升级的“无形轨道”。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规律要求教育者必须积极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实际,不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再认识、再审视与再评判,这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成效之必需,亦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之必然。

(三)加速动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出场的技术依托

“数据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一角,而绝大部分则隐藏在表面之下。”[1](P134)如今,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应用数据的时代已经来临,人的一切行为活动和思想动态都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录下来,铸就了一座座“数据金字塔”。在此背景下,如何在短时间内调整数据的“休眠状态”,挖掘出“潜伏”的数据价值,获取海量的价值信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大数据时代衍生出的四种技术手段,一改传统依赖纯粹经验、假设、理论探索世界未知领域发展规律的模式,开创了依托全面数据、系统数据挖掘事物内在规律的“新纪元”。第一,数据“爬虫”技术。数据爬虫技术将人产生的数据进行搜集和整合,为后续的数据价值的挖掘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第二,数据“清洗”技术。数据清洗技术将“爬虫”过程获取的数据进行“过滤”和“提纯”,通过剔除“数据杂质”实现价值数据的沉淀和提取。第三,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将“清洗”后的数据进行智能化运算,通过不同的算法形式对数据进行深度处理,从而在数据分布上显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生产活动。第四,数据可视化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数据分布情况以更为直观的图像模型显示出来,给予用户更为清晰的动态化呈现方式。括而言之,“大数据的核心就是挖掘出庞大的数据库独有的价值”[1](P102),这一理念不仅促动了人类认知习惯的变革,助推了商业化生产与科学研究方式的转变,更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注入了最前沿的技术成果,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成为大势所趋。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生动力的运作状态

(一)理想状态:正向合力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生动力整体协同状态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合力的有序性与合力的建设性。正向合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协调、聚合、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成效的积极状态,这种合力以有序性与创造性为外在表征。“创新发展不是推倒重来,而是抓住重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形成突破。”[2](P224)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动力系统运作的理想状态是所有动力因子遵从系统论的组合方式,实现力与力之间的正向衔接,构成一个力的平行四边形,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合力效应。从动力系统目标上看,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生动力必须有统一的目标指向,即“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过程是一条结构严密的“生产线”,每道工序环环相扣,都以生产出“精品”为目标。因此,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内生动力也要瞄准目标点,把握结合点,聚合发力点,凝聚一股巨大的育人力量。从动力系统运行上看,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有科学的组合结构,即达到“力的最大化”。系统论追求的“力的最大化”主要通过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使得系统整体力量大于内部各要素的力量之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生动力也要遵从系统论的方法论要求,注重各级子合力之间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相互联结,聚合内生动力系统的多重力量。

(二)消极状态:反向合力

反向合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冲击、分散、消解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成效的消极状态,以无序性与破坏性为外在表征。新时代以来,我国迎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发展驱动力强劲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外部环境的挑战,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也遭受“西方耦合思潮”的侵蚀。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新事物、新观点、新理念保持着强烈的猎奇欲望与窥探心理。西方推行的“和平演变”,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将意识形态侵略包裹上了“学术化外衣”,把“魔爪”伸向了心智未熟、阅历尚浅的大学生群体,使得少数信仰不坚定、立场不明确的学生沦为可悲的“政治旗子”。这场非正义的意识形态掠夺战,不仅污染互联网空间中的政治生态,甚至还经过层层伪装入侵校园,破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空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合力的作用范围,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合力的作用成效。

(三)现实状态:平衡态势

正向合力与反向合力之间不是互不相容的绝对对立关系,正如矛盾的两个层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向合力与反向合力之间也暗含了一定的互化倾向。只要能够保持正向合力不摇摆,化反向合力的消极作用为积极作用,就能把握好两者的平衡点,达到正反合力的平衡状态。这种对平衡状态的追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内在动力,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内在遵循。而要达到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就必须从三个层面处理正向合力与反向合力的关系。其一,厘清正向合力与反向合力的依存关系。正向合力与反向合力是相互依存的,互相以对方存在为前提,倘若两者无法共存,也就没有了所谓的正反之分。正视正向合力与反向合力兼容存在的事实,是实现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生动力协调平衡的前提。其二,明晰正向合力与反向合力的斗争关系。虽然正向合力与反向合力相互依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动力系统中,但两者之间的斗争关系仍不可忽略。只讲求共存和共生而不谈斗争,就相当于纵容反向合力扩张领地,不断侵占正向合力的生存空间。正因如此,要实现力的平衡就必须将反向合力控制在可把控的范围之内,这也是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生动力均衡发展的关键。其三,促进正向合力与反向合力的协调转化。正向合力与反向合力都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当现实条件发生转变时,正向合力可能会产生消极作用,反向合力也可能产生积极影响。要达到平衡状态并不是要彻底消除反向合力,而是要将反向合力转化为驱动正向合力的环体力量,激发正向合力发生作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实现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生动力平衡的核心。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生动力的优化重组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生动力的再生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生动力系统的合力生成需要新生动力的注入,如“在线微课堂”的出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重要驱动。“虚拟班课”的搭建使得教育对象真实自我的数字化呈现成为现实,促进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的角色翻转。以“蓝墨云班课”为例,因其具备的在线创建班课、智能签到、线上互动、线上答疑等班级管理模式成为当前高校课堂的“宠儿”。剖释“蓝墨云”之所以备受青睐的内在原因,就在于其遵循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轨迹,搭乘了数字化的列车。一方面,实现了教育对象的数字化呈现,使得教育管理与教育策略的互动升级成为可能。“蓝墨云班课”将学生的“课堂表现”量化为经验值,通过不同的模块划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在虚拟课堂研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发言情况,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悟程度。并且,其采用的在线学生作业互评及课堂抢答模式,都一改传统教学模式的固化风格,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注入一股独有的灵动感。另一方面,实现了教育成果的数字化呈现,使得教育内容与用户需求的融洽合一成为常态。“蓝墨云班课”研发了数据导出的功能,将学生在班课中留下的“课堂印记”以表格的形式输出,为后续的数据清洗与可视化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因此,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只要沿着数字化的轨迹,就拥有了远大的发展前景。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生动力的整合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不是在隔离的空间之中进行,正如宇宙从来都是一个动态的物质、信息、能量不断交换的系统”。[3]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成效是多重教育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不是在孤立的育人空间中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相关课程的协调配合,达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和谐共生的大思政格局。因此,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必须注重整合各方育人力量,协调多重育人合力,优化教育元素的组合方式。第一,整合课程育人力量,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两维协同。为搭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整合各方力量助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必须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互渗。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融汇到相关学科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引领与价值观引导。第二,整合内部力量与外部力量,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双重动力格局。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成效不仅受育人体系内部力的作用,还受到社会环境等环体合力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创新,就必须借用大数据技术充分透视教育环境,吸纳教育资源,融合先进理念,转变教育手段,拓展教学空间,形成立体式的联动式的育人格局。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生动力的协调

“事物在发展,现实也在变化,一味地遵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方式方法无异于刻舟求剑”[4]。大数据时代,数据蕴含的价值被充分挖掘,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第一,从“批量生产”转向“精品加工”。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早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采用“一对多”的授课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形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理论灌输的状态。但在大数据时代,技术的变革催生了一次次的教育革命,教师可以通过剖析学生在校园网络平台上产生的行为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引导策略。第二,从“实体课堂”转向“线上微课堂”。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不仅促进了“座位式”课堂内容的品质升级,更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突破教室与座位的空间限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例如,建设线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堂”,通过规范的学制设置与学分认证激发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并制定合理的精品课程收费方式,提升教师群体在授课过程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括而言之,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必须注重宏观现状与微观现象的正向聚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更明确,育人内容更新颖、育人对象更聚焦、育人成效更显著。

(四)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内生动力的优化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它将数学算法运用到海量数据上来预估事物的发展趋势。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取得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上的开创性变革,参与了较为系统的技术培训,具备较为成熟的大数据思维模式。第一,数据价值的认同意识。作为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核心推动力,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数据价值观,尊重数据客观性,这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第二,数据挖掘的自觉意识。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以往数据利用以数据搜集为终点的模式,将数据价值生产链延伸到了数据分类处理以及数据的实际应用。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已充分认识到学生所产生的行为数据背后蕴含的教育信息,这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关键和重心。第三,数据信息的预测意识。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将学生数据信息进行高度整合,并基于数据分析呈现出的教育对象的年龄分布、阅读习惯、网络言行、消费偏好等,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的预判,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有效降低校园事故的发生率,这是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的目的旨归。

概而论之,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革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容纳更宏大的教育视野、更准确的教育定位、更前沿的技术手段、更多元的教学模式、更科学的育人理念,在转型困境中提升教与学的自洽性与共生性,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启了新的征程。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将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青年群体政治认同意识的培育助力,为国家的政治安全护航。

猜你喜欢

合力内生理论课
“芪”心合力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合力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在“合力”中呵护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