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重大意义、实践主体和基本经验
2020-02-21王锐
王 锐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甘肃 兰州 730071)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P16)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要肩负起对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工作的领导。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始终坚持对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的领导,从而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1](P13)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推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的重大意义
实践证明,能不能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的全面领导,决定着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决定着未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走向。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是历史经验总结。党执政以后就意味着在各方面、各领域都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当然也包括党对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的全面领导。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关键是在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都坚持党对经济建设的领导,保证了经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总结历史经验,要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平稳发展,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二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和实践,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最后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在党的十四大予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突破重重难关并顺利推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总结党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不断深化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的探索,形成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重要原则,以党的正确领导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三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是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内蕴的充分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并最终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理论依据。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发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走出了一条落后国家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具有中国特色且充满活力的发展之路。为此,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体现,有助于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主义制度的阐述权和话语权,有助于我们把中国所获得成功的主要做法、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清楚而真实地介绍给全世界,让世界人民了解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四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是抵御重大风险和挑战的现实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因为具有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积极应对和克服在经济建设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党才能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虽然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未来经济发展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就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因此,面对当前经济发展复杂严峻的形势,我们党要保持斗争精神,树立忧患意识,坚持党对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的全面领导,勇于担当责任,既要善于直面矛盾和问题,又要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既要有防范和化解经济发展中风险和挑战的先手,又要有防范和化解经济发展中风险和挑战的高招,始终保持战略上的主动,不断汇聚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的实践主体
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关键是通过实践主体来体现和实现的,党的各级组织、领导干部和党员是实践主体。党的各级组织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的核心。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要靠党的各级组织来实施,党的关于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要通过党的各级组织来贯彻落实。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必须依靠党的各级组织来实现。党的各级组织尤其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领导和执政的基础,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对经济建设的全面领导,要靠党的各级组织创造性地结合实际制定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关于经济建设的大政方针,团结组织党员群众完成本地区、本部门所担负的经济建设的任务,要靠党的各级组织坚持不懈的工作。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也要靠党的各级组织做好经常性工作。因此,党的各级组织坚强有力的引导和组织既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的具体体现,更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的重要基础。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必须发挥党的各级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党的各级组织加强了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党对经济经济建设全面领导才能具有可靠的组织保障。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的组织者。领导干部是党执政的骨干,是党员队伍中的“关键少数”,是党的组织构成的基本要素。党的各级组织的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好抓经济建设的职责职能,在组织领导、统筹谋划、制度保障、督促检查等方面给予重视支持,持续传导压力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领导干部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扑下身子、深入实际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经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突出新时代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逐步完善落实领导干部抓经济建设的考核机制,科学设置考核内容,综合运用组织评、群众评和网上评等手段,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注重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晋职晋级结合起来,与奖励惩处结合起来。总之,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是一项战略性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党员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的推动者。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参与者,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就党领导经济建设而言,党员在贯彻执行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同时,不仅展现了自身的先进性,而且还树立和维护了党的良好形象,提升党的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每一个党员都是党的政策的宣传员,都是党的一面旗帜。要把党的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各级组织关于经济建设的决定决议,通过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统一思想认识,增进政治认同。与此同时,党员还要经常性收集人民群众关于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和呼声愿望,集中起来反映给党的各级组织。党员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发挥主心骨作用。党员要平常时刻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机时刻豁得出来,遇到经济领域出现的风险和矛盾,能够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成为投身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的基本经验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历史,中国经济之所以快速发展并取得举世震惊的成就,一条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党对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的领导,使党的领导在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中得到了体现,推动了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70年来,在党对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领导的过程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这些经验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必须不断创新党领导经济建设的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新中国成立以来,着眼于恢复和发展经济,中国共产党针对不同时期经济建设面临的实际情况,针对当时经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指导经济建设的正确理论,为不同时期经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推动中国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伟大的中国奇迹。比如,“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理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理论,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全面建设(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等等。
二是必须不断丰富党领导经济建设的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理念引领一定的发展实践,因此,要发展,就要首先搞清楚树立什么样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2](P197)发展理念是否正确,决定着发展的成效和成败。发展理念确定了,发展的目标就容易确定,政策措施也就容易确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坚持和加强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的进程中,科学回答了中国如何推进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形成了符合实际、具有中国特点的经济建设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提出了“向自然界开战”理念、发展才是硬道理理念、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理念、科学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等等。
三是必须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建设的战略。一定时期根据党领导经济建设的理论和理念,提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战略一旦形成,就会保持稳定性,成为在经济发展中必须长期坚持的行动指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既体现了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建设的全面领导,又有力推动和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提出和实施了“两步走”发展战略、“三步走”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等。
四是必须不断制定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规划(计划)。国家发展规划是指对未来国家发展的基本问题进行的整体性思考、谋划和安排,为国家发展确定目标和方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体现在有效整合各种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经济建设领域又集中表现为通过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实现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作出安排,为经济发展制定目标和明确方向。经济建设五年规划(计划)属于长期规划,在中国一般每五年就要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计划),在规划(计划)的指引下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制定和实施了13个五年规划(计划)。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规划(计划)的历史,不仅能了解经济建设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规律,获得经济建设的宝贵经验,指导未来经济发展。
五是必须不断提出党领导经济建设的方针。为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和国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在一定时期内制定推动经济发展的方针,根据方针再制定具体的政策,党领导经济建设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们党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进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经济建设中矛盾和问题,先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方针,为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制定和实施了统筹兼顾、照顾四面八方的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防止通货膨胀、抑制经济过热的方针,扩大内需、抑制通货紧缩的方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等等。
六是必须不断健全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体制。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不是抽象和空洞的,需要一整套体制机制安排。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建设全面领导,必须从体制机制上落实,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体制机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党的领导表现为自上而下的组织推进,领导体制是领导工作正常运行的保障,从而也凸显了构建科学的领导体制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要落实党对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的领导,就必须健全和完善一整套科学的体制机制,这是直接关系到党对经济工作和经济发展领导水平和成效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加强对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领导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注重改进党对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方法,确保了党对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领导的有序推进,推动了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继续“赶考”,担负起历史、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其艰巨性、复杂性可想而知。因此,要认真总结和汲取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对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领导的经验和教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和经济建设全面领导,以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增强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